让农民兄弟看得起病——聚焦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让农民兄弟看得起病——聚焦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让农民兄弟看得起病——聚焦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07年10月,历史把目光定格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加快推进以改革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清晰地写在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注民生”也成为本次会议一个最具热议的话题。“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简短的20个字,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民群众疾苦的关心,以及渴望带领全国人民尽快走上小康社会的责任。

  “病有所医”,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已有了一份保障,而对于占我省总人口半数以上的农民来说,有病是否都能及时得到治疗?针对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们省又有哪些切实有效的举措呢?

  在省卫生厅农村卫生管理处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组数字:

  ——2006年,全省24个试点县(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624.42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74.32%,全省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25351.45万元,实际支出基金为20148.55万元,基金使用率为79.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市当中居于第六位,在中西部22个省市当中位居第三,在国务院5个重点联系省当中位居第一。全省共有244.24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受益,受益率达39.11%。 

  ——2007年,全省60个县(市、区)及4个国家级开发区共有1162.46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2.04%,与2006年相比,参合率提高了7.7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至6月份,我省纳入国家补助的44个县(市、区)支出补助资金19218.22万元,占年度筹资总额的36.69%,其中住院补偿21.1804万人次,支付补助资金16733.13万元……

  带着这组既枯燥而又耐人寻味的数字,初冬时节,记者走访了位于我省西部地区而又相对贫困的镇赉县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筹资:政府出大头

  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合作医疗并不是新名词。因为,合作医疗本身就是我国农民自己创造出来的。

  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群众就建立了“医药合作社”,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东北及全国部分省区,合作医疗制度更是得到了充分发展。上个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就曾批示“合作医疗好”。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合作医疗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联合国卫生组织当时在对我国合作医疗考察后的一则报告中认为“中国在占90%的农村人口地区,开展了一个成功的基层卫生保健系统”,向人民提供低费用和适宜的医疗保健技术服务,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基本卫生需求。一些西方国家在医疗制度改革中,也在研究和借鉴我国的合作医疗做法。然而,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后,农村经济结构和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合作医疗失去了集体经济的支撑。农村卫生工作由于未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新思路,致使农村合作医疗大面积滑坡,广大农民也失去了医疗保障,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再度突出出来。尽管上个世纪90年代,许多地方又开始尝试不同模式的合作医疗,但始终因筹资难或筹资水平低而几度搁浅。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加强和重视“三农”工作中,再次提出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以往不同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大了政府投入,以县为统筹单位。2007年,我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筹资标准达到了50元,其中,中央、省、县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按人均40元标准予以补助,农村居民每人只需缴纳10元。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面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因此,既保证了农民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又降低了农民患大病和重病所承担的风险,同时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在选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模式时,镇赉、前郭因地制宜,选择了大病统筹+门诊统筹,目的是让农民“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事实证明,这种模式非常符合农民的意愿。从走访的几个乡卫生院来看,门诊就诊人数较之过去都有了成倍的增长。过去有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烧,挺挺就算了,现在不舒服了,就拿着合作医疗证到村医或乡卫生院开点儿药。这看似平常的举动,对农民来说,体现的不仅是自我保健意识的一个飞跃,更是他们对这项保障制度的认可。

  对住院的患者而言,则充分体现出大病统筹为主的特点,在医药费的报销比例上可以分三段来进行,医药费用支出比例越高,报销比例就越大;在乡镇卫生院就医,报销比例就高于县级以上医院。在前郭县医院新农合审核报销中心,记者就遇到了这样的事例。套浩太乡农民李文秋因脑出血,在脑外科治疗了一个月,支付医药费3.3万多元。分三段报销后,他得到了1.6万多元的补偿。当他儿子李雪威拿到补偿金存折时,看到存折上返还的1.6万多元,开心地笑了。他说:“如果没有合作医疗,那负担可就大了。”县合管办主任、院长苑志新为他算了一下,补偿的这1.6万多元相当于一年种5公顷地的收入。

  记者从镇赉县建平乡平堡村后合堡社村医张友那里了解到,从2006年开始,全县在村级设立了定点医疗机构,参合农民不出村就可得到医疗补助。农民统筹资金也由村医来完成。目前,镇赉已经确立了120个村级缴费点,使这项工作从过去那种运动式做法中摆脱出来,成为一种常态运行机制。

  镇赉县民政部门对没有能力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村特困户、无保户和烈军属实施了最大限度的救助,最多可以帮扶5000元。前郭则由县民政局为这些人员每人垫付了个人应缴的部分,农村中的生活困难者也有了一份保障。

  尽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于大病患者给予了一定补偿,但有些家境贫困的农民在看病时仍拿不出垫付的资金。针对这种情况,前郭县实事求是、因人而宜、灵活运用政策。有一个农民住了一段院后,垫付的资金再也掏不出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就给他签字,同意他先出院,报销后,拿到补偿资金再重新住院,这样就保证了患者能持续治疗。

  以往,农民为了转诊和报销医药费要跑好多地方,既麻烦又误时。从2004年开始,镇赉县取消县内转诊,做到了“一证通全县”。在哪看病,在哪报销;当天出院,当天结算;当时门诊,当时报销。保证了农民报销的方便快捷。前郭县在县政务大厅设立窗口,实行审核、报销、结算“一站式”服务,并与35个乡镇卫生院联网。在政务大厅,记者看到,每个联网单位从入院人数、实际使用资金、医院垫付金额、患者的补偿资金等发生的每一笔费用,在这里都一目了然。透明度如此之高,无疑为农民“匣子”里的钱上了一道“防盗网”。

  农民:我们受益了

  我省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在这里,世代繁衍和生息的广大农民终日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靠天吃饭”是大多数农民惟一的生存方式。尽管他们不富裕,但是“不愁吃,不愁穿,愁的是有病没钱看”。农民怕有病,但更怕看病,特别是近年来,医疗技术和诊治手段的提高,以及医药费用的大幅上涨,农民对到医院看病,尤其是住院治疗更是望而生畏。于是“小病挺,大病躺,重病等着见阎王”。贫穷导致了疾病,疾病又加剧了贫穷,许多刚刚富裕起来的农民因病返贫。这种恶性循环困扰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为广大农民带来了福音,也使他们看到了希望。

  当记者走进镇赉县建平乡平堡村后合堡社段志成家中时,看到一个5岁的小女孩正在炕上跑来跑去地玩耍。段志成告诉记者,这是他的小女儿,一年前,还病怏怏的。他说,小女儿在一岁多时就经常感冒,高烧不退,经医院诊治,孩子患的是室间隔缺损。为了给女儿看病,大女儿在念到小学五年级时被迫辍学,给小女儿看病的钱花的不用说了,手术根本就不敢想。全家4口人,一公顷多地,一年收入才4000多元。就这样,孩子的病一直拖到了4岁多。2006年,村上筹资,为农民办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全家人都参加了。去年12月,经乡、县卫生部门同意,他转诊到省城中日联谊医院为小女儿做了手术,手术恢复后,小女儿终于活蹦乱跳了。当时为了筹集资金给孩子看病,他东家借,西家挪,一共花了1.7万元。原以为来年的地种不上了,没想到回来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为他补偿了7000多元。靠这7000多元,他又种上了地。

  同行的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张志强对他说:“你才交了10元钱,就返给你7000多元,受益了吧?”段志成憨厚地说:“咋不受益呢?”说完,他从柜子里拿出合作医疗证,翻到报销的那一页给记者看,并由衷地说道:“共产党给的好处不是说在嘴上。”张主任问他:“如果明年筹资水平再高点儿,从10元到15元,政府再多给点儿,报销比例会更高,你愿不愿意?”他憨笑地说:“我认可。”

  张主任介绍说,为了让农民更多地受益,他们按照合作医疗基金的结余情况,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报销比例和封顶线,通过兑现补助资金和“二次补偿”,大病参合农民最多可以得到3.5万元的补助资金。

  为了让每一个参合农民都能感受到合作医疗的实惠,镇赉、前郭等地对那些没吃过药、没得过病的农民都进行了一次免费体检,让他们体会到合作医疗是公平的,10元钱不白交。同时,通过体检提高了他们的健康意识,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在前郭县医院心内科,来自长山镇繁荣村、人称“韩会计”的患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记者:农民是最讲实惠的,只有当他感到划算时,他才会买账。韩会计是去年4月因冠心病引发心肌梗塞住进县医院的,之后做了心脏支架。住院花了4万多元,合作医疗基金为他报销了2.6万元。尽管他是村会计,但收入也不高,加上4个孩子都是农民,全家日子过得也是紧巴巴的。当时全县合作医疗试点刚刚启动不久,他就首先受益了,而报销的2.6万多元,相当于两个儿子一年的收入。他说:“这是国家给咱农民做的实实在在的好事,它得民心,顺民意。感谢党的‘三农’政策。”

  韩会计还说,当时村里只有80%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看到他得到了实惠,今年全村人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他说,这是他第二次住院,感觉不舒服就来了,要是过去,哪敢有病就及时来看啊?他还告诉记者,他们村也有一个和他同样的病人,看他都治好了并受益了,也表示要来做心脏支架。

  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认识问题更直接,表达感情的方式也更淳朴。在镇赉县医院内二科,来自大屯乡报马村的卢景和用他那朴素的话诠释了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理解和拥护。这位78岁的老人很健谈,也非常关心时事政治。他说,平时自己常看新闻,十七大的新闻也看了,中央这么关注民生,就是关心老百姓。所以,村里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他是第一个报的名,用他的话说,国家关心你,你哪能不参加呢?当时一些人不理解,也不参加,可他凭着多年的生活经历,始终坚信“跟共产党走没错”。临走时,他告诉记者:“你们不用担心农民不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现在都拥护。”

  政府:真心为百姓

  中断了多年的农村合作医疗如今又如火如荼地在农村开展起来了。这其中,饱含着党和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视和支持。

  无论在县里,还是在乡下,记者所到之处都能听到各级政府对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所付出的努力。到达前郭的那一天,我们本不想惊动县领导,但主管卫生工作的常务副县长包音太听说省城来的记者要采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顾胃溃疡发作,在医院打完点滴,就过来一定要与我们见见面、聊一聊。一见面,他就向我们介绍了县委和县政府对这项工作的支持和重视。

  从他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2006年正式启动的,在此之前,全县正面临着撤乡并镇,全县乡党委书记也进行了大调整。在2005年12月的一次全县乡党委书记会议上,他上台作动员,向在座的党委书记讲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的背景和这项工作的意义。他在动员中,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生动地比喻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给农民兄弟“熬的一碗药”,这碗药需要我们各级政府传递到农民手中,哪级政府给传走样了,哪级政府就要负责任。它是一项惠民工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是政府行为。

  为了让各乡党委书记真正重视起来,他提出了工作要求:有的乡党委书记是刚到一个新岗位,有的是新提拔的,怎么考核你的工作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项工作就能为你作出鉴定。并规定,各乡要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筹资计划。

  为了打消农民的疑虑,乡村干部带头,把家中的农业人口都动员起来率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俗话说:“傻子过年看邻居”,乡村干部家属都缴费了,那农民还有啥说的,因此,各乡各村农民都积极响应,有的村一时筹不上来,就由村里给垫付。仅7个工作日,就筹资300多万元。

  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试点期间,针对部分农民的观望态度,他们就采取“受益人上电视现身说法”,“没受益也上电视,讲述自己未参加而吃亏的事例”,让农民自己教育自己。正是这一系列举措,2007年,全县参合率达到了94%。

  镇赉县委、县政府在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每年为合管办落实15万元办公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正是靠这种强有力的保障,镇赉县农民参合率持续上升,预计2008年可达90%以上。

  前郭县合管办副主任王玉霞说,这项工作之所以顺利,得益于各级政府的重视。为了证实她的观点,周末,她带着我们驱车100多公里,来到浩特芒哈乡,见到了主管这项工作的副乡长于洪涛和西波音村支部书记常凤义。他们又把我们带到孙家屯农民王德华家里。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们得知,51岁的王德华因脑出血,被送到了10公里外的长岭县医院治疗,是于副乡长跑来跑去为他办的转诊手续,才到长春做了手术,术后又转回县医院治疗。由于距县城100多公里,加之他家中人文化都不高,对怎么结算报销搞不清楚,于副乡长又亲自去县合管办为王德华结算报销,当他把报销的钱一分不少地交给村支书常凤义,常凤义又亲自给王德华送上门时,王德华全家被感动得哭了。

  看到王德华恢复得很好,只是半边身子行动不便时,王玉霞一方面教他如何进行功能锻炼,一方面嘱咐他家人到县医院给王德华办理一张慢病卡,这样就可以在家享有住院病人的同等补偿待遇了。针对王德华一家因病欠下的几万元债务,于副乡长表示,会从别的渠道给他补助一部分。离开王德华家时,王德华老伴眼里含着泪花不住地说:“没有合作医疗,病人就没救了。”

  医院:焕发了生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仅使农民看病得到了保障,它的开展也让沉寂多年、举步维艰的乡卫生院增强了活力。

  走进镇赉县建平乡卫生院,我们被眼前那崭新的二层楼吸引住了,院长石庆丰告诉我们,这是靠合作医疗的优惠政策建设起来的。过去,这里是小平房,土坯墙,一铺炕;设备也只是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这“老三样”。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扶助政策下,他们不仅盖了楼,而且更新了设备,购买了X光机、B超、心电、生化仪等。通过引进人才,开展了一些常见病的手术治疗,尤其是胃部和下腹部的切除术。以往,农民做个阑尾炎手术都要跑到县医院,现在不用了,乡卫生院就能做,而且费用低,尤其是实行单病种包干后手术费用也就700元。他还得意地说,小手术县医院想做都做不着了,都被乡卫生院分流了。

  要让农民能够就近得到方便而又廉价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初步做到把疾病预防、治疗控制在基层,没有好的技术人才是实现不了的。但在农村,尤其是偏远而又落后的地方,人才匮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建平乡卫生院采取的办法是内引外联,一方面引进人才,另一方面是送出去培训、进修。今年他们已送往北京1人,到省级医院3人。

  有了人才,就有了技术,有了技术,也就招来了患者。前些年医院年收入才30多万元,除了运转外,人员开支都困难。有的医生走了,有的被聘到个人诊所去了。开展合作医疗后,患者有病及时看,医院又热闹起来了。今年到10月末,医院住院的患者已达301人,合作医疗的患者就占了76%。这个变化带来的是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今年卫生院收入达到了100多万元,医护人员工资也有了增长,眼见医院的收入提高了,过去到个人诊所的医生又回来了。石院长坦率地说,没有合作医疗,他也要跑了,上有老,下有小,他也得养家糊口啊!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医院又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前郭县王府站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赵健佳对此也有同感,他说,通过合作医疗,不仅乡镇卫生院收入与过去相比翻了番,而且医务人员收入也有了成倍的增长。前几年,这里的医护人员收入才200多元,人心思走。实行合作医疗后,患者多了,医院收入提高了,去年,医院业务收入由过去的18万元,增加到40多万元,医护人员的工资平均都在600元以上,有的科室收入更高。

  “凭风好借力”。乡卫生院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壮大起来了。县医院也通过“借东风”再展雄姿。镇赉县医院过去住院的患者才100人左右,现在达到了140——150人左右,每个月门诊都在六七千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患者占三分之一。院长石志生感慨地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不仅让农民受益,也让我们医院受益。”前郭县医院也不例外。据了解,2005年,前郭县乡以上医疗单位业务收入4468万元,门诊23.1634万人次,住院1.3841万人次。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的第一年,当年县乡以上医疗单位业务收入是6337万元,门诊38.0902万人次,住院1.7963万人次。

  镇赉、前郭县医院都针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患者实行了20多种单病种限价,在“应治必治”的前提下,合理用药,尽可能少用抗生素。镇赉县医院农村患者在入院时,都会得到一张入院须知并且签上字,须知中明确告知他们的义务和权利以及应遵守的规章。为方便农民患者住院时结算报销方便、快捷,前郭县医院专门在二楼辟出一块地方作为结算报销中心,把报销的比例张贴上墙,对报销金额较大患者名单进行明示,便于群众监督。

  作为定点医院,镇赉、前郭县医院每个月都要为参合农民垫付大量资金,然后一个月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结一次账。为了监督医务人员用药情况,前郭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规定:凡是超出目录以外的用药,不从农民身上出,而在医院垫付的资金中加以扣除。对于违反制度的,摘掉定点医院的牌子。这项制度,不仅控制了新农合资金合理使用,而且也减轻了农民本身的负担。

  农民看病终于有了保障。然而,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看病需要垫付和个人承担的那部分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许多农民看病不得不“抬钱”,为了还债甚至把地给抵押出去。因此,要真正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还必须让他们手里有钱。采访中我们欣喜地得知,镇赉县即将对全县农田进行大面积水田开发,有70%的农户将直接受益,那时,他们就可能摘掉几十年来的贫困帽子,走上富裕之路。

  在4天多的时间里,我们辗转在乡镇、村屯,医疗单位,听介绍、走农户、入病房。每到一处,都能听到广大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那发自肺腑的拥护和赞叹;每接触一位“父母官”,都能体会到他们对这项“惠民工程”的重视和良苦用心;每次与基层的医护人员和从事这项工作的管理者交谈,都能感受到他们对这项事业所付出的艰辛以及那份责任感。  

标签:农民   合作医疗   农村   新型   医院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4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