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博会刮起数字风
农博会刮起数字风
跑满100万步才出售的“跑步鸡”、“让害虫无处遁形”的虫脸识别系统、全副数字武装的智慧村庄……2019浙江农博会数字乡村展区,凭借一台电脑和数块显示屏,就将浙江乡村最具现代感的画面呈现在参观者眼前。
近些年,数字化在乡村振兴中澎湃出巨大能量,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不仅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乡村生产力,也让灵敏高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模式初现雏形。
数字红利也正加速向浙江乡村溢出。本届农博会上,记者通过观察剖析三个样本,试图勾勒出浙江乡村数字化发展的现在与未来。
产业数字化
戴上脚环的“跑步鸡”
在浙江新农都会展中心4号馆数字乡村综合展示区,一只模型鸡引得人们纷纷驻足。
“这不是一只普通的鸡,而是一只‘跑步鸡’。”展台前,身着红色卫衣的农创客唐平冬介绍说:“你们看,每只鸡的脚上都戴有一个脚环。”
记者凑近观察,只见鸡的脚环上印着一个二维码,手机扫一扫,便得到这只鸡的“身份证”——养殖户、养殖周期、养殖地点等信息一目了然。
用时下流行的俏皮话说,唐平冬是“全村的希望”。他是泰顺彭溪镇车头村人,是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身上最醒目的标签是“鸡司令”。
看父母、乡亲们养鸡,这是童年的唐平冬最熟悉不过的生活场景,大学毕业后,他的创业路也从这里起步。
2016年12月,“我的鸡笼”项目开始孵化,采用“公司+基地+实体店+互联网”的经营模式。项目进展顺利,一年时间,就拥有了超过10万名会员、年销售土鸡蛋1000万枚。
“鸡是土鸡吗?”“蛋是土鸡蛋吗?”在市场上,唐平冬回答得最多的是这两个问题。“我给他们看基地的照片,看养殖的视频,但是依然不能打消一些消费者的顾虑。”
农产品要想卖得好,生产者必须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唐平冬开始思考,什么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朋友每天去刷微信运动步数。我就想,这种技术是不是可以用到养殖中去?这样不仅可以成为销售亮点,还能建立溯源体系,从而让消费者信任我们的产品。于是,2017年,我们启动了跑步鸡项目。”唐平冬说。
基于区块链+物联网,公司自主研发的跑步鸡智能溯源脚环,不仅可追溯鸡苗养殖的成长数据,包括疫苗接种、奔跑步数、农场定位、养殖户等,还能追溯环境数据,比如温度、湿度、负氧离子含量等。一只鸡一个脚环,一个脚环一个数据链条,数据实时同步、不可篡改。
“农户的鸡养到两三个月的时候,我们给鸡戴上脚环,跑满100万步才出售。这就意味着,一只鸡要养满7至8个月。”2018年2月,首批跑步鸡养殖基地落户泰顺彭溪,2018年9月,跑步鸡正式上线销售。截至目前,销量已超过10万只。
“农户用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公司,承担养殖员的角色。”唐平东介绍说:“我们将大的鸡舍承包给多个农户,或者让农户自己盖小型鸡舍,我们免费提供鸡苗,智能溯源脚环和养殖技术,符合养殖要求的鸡包销售。”
农博会上,这种运用“互联网+”和智慧农业孵化出的深山跑步鸡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农创客潘康康饶有兴致地问:“我在新昌的果园里也可以养跑步鸡吗?”两个年轻人一合计,准备在新昌打造跑步鸡合作基地;一位来自杭州梅家坞的客商也想尝试在茶园下养殖跑步鸡……
站在互联网风口上,这只跑步鸡还要继续“飞”。
科技数字化
识别虫脸的APP
听过人脸识别,你听过虫脸识别吗?
在数字乡村综合展示区,记者发现了一个田间神器——省植保检疫总站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创建的植物病虫草害自动识别APP。用户可以通过拍照,上报病虫草害发生情况,随时获得识别结果和防治指导资料。
现场工作人员打开APP,对准一只斜纹夜蛾标本拍照,手机上便出现了该害虫的名称和各种信息,包括它会危害哪些作物、虫害发生规律以及防控措施等。
省植保检疫总站谢子正介绍说,通过深度学习植物病虫草害数据库,该APP已经可以识别超过1000种病虫草害和300多种作物。
除了识别虫害,APP还能识别一些病害。在展示台上,记者看到两个柑橘都呈现出褐色的斑点或斑块。拍照后,APP准确识别了病害——它们分别得了褐腐病和溃疡病。
“小农户病虫害防治是目前植保工作的难点。”省植保检疫总站陆剑飞告诉记者,技术人员不仅要了解生物学、生态学的知识和方法,还要有实践经验,才能为农户提供准确、及时的预报服务。乡镇农技员对辖区农户情况比较了解,是基层植保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但是人员力量稍显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识别系统的作用更显重要。
“尊敬的用户,您的乐清基地里,发生冲量突增后报警,请登录智能测报平台查看详情。”这是近期陆剑飞收到的预警短信。
这些信息是怎样来的?原来,我省布有100个观测站,可以即时传回虫害疫情。
记者在大屏幕上看到,设在水稻田间的标准观测站,由水稻智能测报灯、农业气象站和高清摄像头组成,可以对水稻主要害虫实行自动采集、自动识别、自动分析和自动预警。
“水稻智能测报灯利用现代光、电、数控集成技术,实现自动诱虫、自动拍照、自动传输和自动计数;农业气象站自动采集田间小气候;高清摄像则用来实时监测田间大环境。”谢子正介绍说。
“就像天气预报一样,这套系统可以对病虫害发生趋势作出预测,为农户提供参考信息。”陆剑飞说,?今后,农民只需要扫一扫就可以获取防治措施。
治理数字化 感知全村的“一张图”
这是一个全副武装的数字化村庄。村里来了陌生人、路灯坏了、垃圾分类等都能实时显现,实时处理。农博会的数字乡村展区内,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带来了“数字乡村一张图”,为人们观察数字乡村打开了一扇窗。
五四村位于莫干山脚下,近年来开始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美丽乡村的典范,五四村不断增强改革创新动力,在数字乡村上积极探索与实践,力图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培育信息时代新农民。
德清城市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数据工程师魏宇明告诉记者,公司依托德清县地理信息技术及“城市大脑”建设,构建了“数字乡村一张图”,把乡村规划、乡村经营、乡村环境等内容搬到网上,实现随时查看、时时更新。
哪里是基本农田,哪里是新增建设用地,打开“空间规划”,一张汇集全村土地信息的彩色地图展现在眼前。村里引来新项目,能在哪里落地,一目了然。
通过“数字乡村一张图”,乡村也迎来了绿色的生活方式。每天早上,五四村村民都会按时将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投放在门口的垃圾桶中。收集员会驾驶垃圾智能收集车,对分类桶进行称重和图形采集,判断分类是否准确,然后将数据实时上传、更新。
“数字乡村一张图”也为乡村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通过“村民一生事”,村民上学、就医、建房等都可以在网上办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5G先行,延伸数字经济;数据便民,实现智慧共享;创客进村,破题乡村振兴……五四村“一图”可知全局,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一图感知五四”自9月上线以来,已有效处理环境污染、邻里纠纷等问题180余起,平均用时从以往的5个工作日缩短到3个小时。据悉,这种村庄数字化管理模式,年底前将推广到德清40个村和社区,计划明年覆盖全县,并在全省其他县域推广。
?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47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