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评析:农机生意难做,本质原因是什么?
深度评析:农机生意难做,本质原因是什么?
最近几年,农机生意越来越难做,不光是小企业难,大企业也难;不仅本土企业难,外资企业也难;不仅是制造企业难,供应商、经销商也难。总之,农机生意做起来,那就一个字:难!为了卖出机器,酒虽然少喝了,但农机行业不少人已经兼职做了模特、演员、主持人、外卖员……
原来小亏的,现在陷入深坑了;原来赚点小钱的,现在亏损了;原来利润丰厚的,现在变成微利经营了。即便偶有几家赶上政策风口“飞起来”的,多半也是“运气好”。
前些年虽然也难,但多少大家都有口饭吃,偶尔赶上风口,还能“吃顿大餐”。现在倒好,行业政策红红火火,行业人士水深火热。看看收入,心凉半截;看看库存,心凉半年;看看未来,心彻底凉了。
有人说,因为农民手里没钱;也有人说,因为农机补贴扰乱了市场;还有人说,因为原材料涨价。有人说行业抄袭成风,有人说行业低端落后……如此种种,弊端丛生,所以农机行业生意没法做。
某媒体人曾发过一篇文章:离开农机行业吧,没什么可留恋的。种种迹象表明,农机行业确实没什么可留恋的。很多行业大咖和前辈评价说,农机是一个曾经很美好的行业,如今真的人心不古。
原来也有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现在竟然有卖一年换一个品牌的,更有做几年换一个老板的。什么改做其他产品、换下产品颜色,这些都太小儿科了。
一位农机行业老前辈告诉笔者说,农机行业似乎失去了活力。而巧合的是,笔者的一位汽车行业媒体同事发圈说:如何判断你所在的行业是否还有活力?在他看来,有3个特征,即资本关注度、从业人员流动性和核心资产争夺激烈情况。
先说资本关注度。简单来说,资本是不是频繁在行业内进行投资,标志着行业活跃度的高低。如果资本频繁入场,或行业内频繁出现并购等行为,证明行业活度强。
其次再说从业人员流动性。如果从业人员向头部企业或者资本追逐的企业流动,证明行业活力强,且处在向上趋势。如果企业只向外流出而很难招到人,那就看看你是不是不具备下面一条属性。
即第三条,核心资源争夺激烈程度。无论是上面提到的人力资源、客户资源,还是技术资源等,被激烈争夺,说明行业活跃度高。比如企业不惜高价请明星代言争抢流量,这种行为高频出现,证明行业活力强。
“我觉得,以上三方面均满足的企业应该是站在风口上了,坐等起飞就行。满足二者的,需要努力补足短板还有可为。仅满足一点者,如果还能被资本关注就赶紧变现,拿钱走人。”该同事认为,“如果一点不占,我觉得就只能结账下车了。”
我们对比农机行业来看,似乎每一条都不符合。尽管行业政策不错,可近几年投资农机行业的确实凤毛麟角了。不但投资行业鲜少关注农机,就连原来热衷于跨界的工程机械,对农机的“进攻”也放慢了脚步。
核心人才方面,至少笔者认识的——原来不错的农机企业的高层——很多都选择了其他行业了。而核心资源的争夺方面,且不说农机行业有没有核心资源,有争夺资源意识的老板,恐怕还不知在哪里呢!
当然,我们大可把原因归结为大环境——毕竟覆巢之下无完卵。可“大盘”差的时候,也有“个股”表现不错的时候。如今来看,农机行业似乎这几万家企业只有几十家还不错,有点对不起观众的意思。
而这几十家,有多少是凭“运气”在赚钱?保不齐哪天还会“凭实力”亏出去。
事实上,如果仔细认真研究的话,农机行业有些虽然是靠运气赚钱,多少还是有规律可循的。结合笔者和几十家跨国公司、几百家本土企业及数千农机经销商和购机户的学习体会,总结后得出:不少企业能够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生机勃勃,在行业起伏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有着其独到之处。
战略层面而言,是一个企业文化所决定;战术层面,发展好坏受制于营销能力。
营销虽然门槛很低,但却是文化内核的源头,同时也是产品研发的指南针,更是公司发展的源动力。此前笔者对农机营销工作特别不屑,后来逐步反省,并非笔者对农机经销工作有偏见,而是对当前围着政策转、围着局长请吃饭的反感。
真正的营销,有着其更深层次的内涵,还是决定生意好不好做的根源。但不幸的是,当我们农机行业需要真正的营销的时候,我们全行业都没有跟上需求的步伐,还停留在卖产品、消费情怀、甚至把“奸诈”发挥得淋漓尽致,损害这个行业。
因此,笔者希望根据自己的了解,先来一个纸上谈兵的系列文章,谈一谈农机行业的营销的本质和内涵,以及如何做好这项并重于管理、研发和财务管理的农机营销工作。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47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