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李伟国的“普惠制”
评论 | 李伟国的“普惠制”
近日,农机化司司长李伟国在出席2015年中国农机工业工作会议指出,农机化司讲对农机购置补贴进行改革,改革浓缩为“九字方针”,即“缩范围、降定额、促敞开”。
改,意为小修小补,革,意味着推翻重来。
这项看似并不那么“彻底”的改革,实则是农机化管理部门执政方式的一项重大进步。
这次,农机化司的“九字方针”,改的味道多一些,革的意思少一些。然而在某些概念上,确实也有决定性的调整。
“缩范围、降定额、促敞开”,农机化司司长李伟国对这个“九字方针”做了如下阐释。
“缩小范围,主要是可以突出重点产品,不是什么都补贴,那些低端、过剩、低附加值的产品不必要再补贴,这样也有利于降低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风险。降定额,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减少政策对市场的干预行为,也有利于提高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利用效率。促敞开,主要指在范围内的产品实施敞开补贴的方式,有些产品不能一步到位的,可以分布实施,重点产品实施敞开补贴。这样,一方面体现补贴的普惠,同时减少购机补贴申请审批程序,尽量减少行政行为。”
如果笔者没记错的话,这是农机化管理部门领导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肯定“普惠”式的补贴方式。
非普惠制的补贴方式,其实是有很大弊端的。无独有偶,近日来,我们在农业机械微信公众号和知谷APP的后台,时常收到读者关于补贴申请上的抱怨。有位读者就说,能拿到补贴的,都是在管理部门“有人”的,没关系的,根本买不到补贴的农机。
咱们姑且不来以偏概全,就假设这位农民读者的遭遇只是个别现象,但这种个别现象造成的后果却很严重。它产生几个弊端,一是造成了环境上的不公平,二是那些“有人”的机手,你以为他们“求人办事”就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的吗?这样其实是造成了市场的低效和市场成本的增加。第三,目前国家反腐力度不断加强,而国家培养一名有才能的干部,其实也是需要很大成本的。制度上的漏洞,就会造成行政者有机会去铤而走险。从人性的角度讲,其实是漏洞去诱惑人犯罪,因为这些行政者也是人,不是圣人。
缩小补贴范围,降低补贴额度,可能会造成的一个后果是,补贴对中国农机化和中国农机向高端、大型化迈进的促进作用降低、速度放缓,短期来看,会对中国农机工业的“造数运动”造成影响,但长期来看,其实对农机工业的良性发展是有益无害的。
首先,这种范围内的“普惠制”,更加有利于促进公平,如果真的能做到普惠,那么就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杜绝权力的租用行为,让想买农机的人都能得到实惠,而“缩范围”则有助于保障国家对高端、大型及提倡发展机具的引导,补贴额度不变,却能更用在“刀刃上”。
其实,这种改革和经济增速放缓是有异曲同工之效的。短期来看,可能会给经济运行造成一定挑战,但长期来看,确实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中国农业目前面临着严峻的形式,昨天的微信公众号里,我们提到了中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问题,而李伟国司长近日也对此进行过一番阐述。
他表示,我国大多数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价格,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的上涨。根据有关方面统计,“十二五”期间,我们三种粮食的亩成本大概年均增长11%。特别是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大幅攀升。
而应对之策,他表示根本出路还是在于发展机械化农业。他说,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机械化农业,已经成为缓解劳动力紧缺、提高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确保产业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以甘蔗生产为例,机械种植的效率是人工种植的效率10倍以上,机械收获的效率至少是人工收获的30倍以上,全程机械化甘蔗生产每亩可降低用工成本600元。
同时,我国的土地流转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前几日,来自安徽省农委的消息称,安徽的土地流转面积已经达到了2800万亩,占比已超过45%,国家也在进一步鼓励土地平整、地块集中。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李伟国的“普惠制”其实透露出这样一种讯息,即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农机管理部门愿意从管理者、参与者逐渐转向监管者、裁判员,愿意从农机化事业的领跑者逐渐转变为助力者,这是政策的一小步,但亦有可能成为农机事业的一大步。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48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