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初探
汉中市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初探
目前,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高达73%,全面机械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亟待理清新一轮农机化发展思路,打造升级版的农机化,为农业现代化和同学乡村振兴做出应有贡献。本文以陕西省汉中市为例,分析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促进该领域农机化发展。
一、汉中市中药材生产现状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与甘肃、四川毗邻,中部为盆地,东经106°51′~107°10′、北纬33°02′~33°22′之间。全市辖汉台、南郑、城固、勉县、洋县、西乡、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11个县区,总人口373万。市域总面积2.72万k㎡,其中盆地占6%,浅山丘陵占36%,中高山区占58%。气候温和、湿润,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坝区年均气温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m以上的地方年均气温低于12℃;西部嘉陵江河谷年均气温高于13℃。年降水量683~1617mm,年日照总时数为1183~1651h,极端最高气温37.9℃,极端最低气温-9.8℃。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其成为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汉中素有“生物基因库”和“天然药库”之称,是全国中药材的传统主产地之一和汉江流域历史上中药材的重要集散地。市域内共有药用植物资源1600余种,药用动物资源250种,名列陕西第一,位居全国地(市)第二。其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品种有49个,分布在231个乡镇,总面积132.45万亩,年产中药材6825万kg,产值达90多亿元。其中地道、品优、量大的主要有:天麻、猪苓、山茱萸、杜仲、银杏、附子、元胡、西洋参、黄连、参叶、党参、白芍、厚朴、大黄、川乌、黄姜等。
全市天麻年产量20万kg,占全国46%以上,其天麻素含量高达1.5%,比国家药典0.92%高出63%。汉中是全国最大的猪苓野生资源分布区,并是全国最大的产地。目前全市约有20万窝家栽猪苓,并具有猪苓人工栽培的领先技术,林药间作,成熟期由5年可缩短到3年。全市现有杜仲3.5亿株,仅略阳县就有1.2亿株,被原国家林业部命名为“杜仲之乡”。山茱萸约1000万株,产量为全国30%左右,质地十分优良。佛坪县是全国“山茱萸”三大产地之一,被原国家林业部命名为“山茱萸之乡”。汉中附子是全国两大主产区之一,全市最高年份种植保有量约5000亩,年出口19万kg。汉中也是国家西洋参三大产区之一,2015年西洋参种植达1300余亩。
在强有力的生产支撑下,汉中市中药产业发展迅猛。全市中药制药企业11家,已建成或在建的GMP生产线有25条。其中龙头企业汉江药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品外销达95%以上。汉江药业和汉王药业强强联手,投资5000万元新建符合GMP标准的4条中药生产线,使我市中药加工生产能力产生质的飞跃和大的突破。建成了山茱萸GAP基地、天麻GAP基地、猪苓GAP基地、杜仲GAP基地、西洋参GAP基地、元胡GAP基地 ,促进了中药产业发展。中药产品生产,以汉王药业、天洋药业、白云制药、好仕得西洋参公司等为龙头,共有中成药药品批准文号165个,中药保护品种2个、全国独家产品13个。主要产品有强力定眩片、舒胆片、天麻片、益脑心颗粒、VC银翘片、六味地黄丸、清凉含片、香菊片、复方丹参片、三黄片、乙肝扶正胶囊、天麻头风灵胶囊、板兰根颗粒等。中药保健品近几年有较快发展。目前利用杜仲、天麻、银杏、西洋参等中药材开发的雪之溶胶囊、天麻健脑睡宝胶囊、西洋参含片、衮雪玫瑰饮品、银杏保健茶等多种保健食品,年消耗中药材8500多吨。中药提取物方兴未艾,皂素、双烯、黄体酮、葛根素、苦参素、熊果酸、天麻素、白藜芦醇、苦瓜甙、金丝桃素、猪苓多糖、人参皂甙等有效成份的提取都已形成一定能力。其中天麻、桑叶、枣皮、柿叶等提取工艺属国内独创。已取得或正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二、发展中药材生产,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
以该市南郑区为例,他们一是按照“抓重点镇种植、抓骨干品种发展,抓龙头企业建设”的思路,形成了以附子、厚朴两个骨干品种为主,以神龙、托普、华克药业企业为龙头,以培植重点药源基地示范镇为重点的中药材发展格局,全县优质中药材种植品种30多种,面积达到15.5万亩,其中种植附子两万余亩、厚朴7万多亩、元胡近万亩,年产各种药材1.55万吨,原药产值达7.5亿元。
二是坚持项目引导、项目带动不放松,认真研究中、省、市政策,狠抓中药产业科技项目的筛选,论证和申报工作,指导神龙药业公司和托普制药公司申报一批符合国家政策和扶持方向的产业项目,争取中省市扶持支持。圣水、青树、红庙等镇积极配合,从云南、留坝等地引进附子、乌杆天麻等新品种示范种植,取得了明显效益;法镇通过招商,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在后河村新建灵芝示范基地50亩。同时,加强厚朴、附子两个骨干品种的 GAP 示范基地建设。在原有8个示范园的基础上,在梁山、青树、新集新建附子、元胡、厚朴示范园5个。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资金投入,壮大企业实力。开展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陕西华克医药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指导发展银杏种植,已在县内建立2个银杏种植示范基地,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在全县开展附子规范化栽培示范和附子白腐病防治研究,在胡家营等地新建附子示范园3个。
三是加强对托普、隆康生物等药业企业和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和管理,协调解决所遇困难和问题,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8家,法镇绿野中药材合作社还申请了山药、银杏、天麻等3个品种的注册登记,新成立的南郑县长燕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在阳春镇种植葛根3000余亩,使中药材产业化工作稳步推进,促进药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
中药材生产,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一是提高了土地产出,增加了农民收入。南郑区圣水镇沿汉江的新岳、南华、廖坝等村,利用汉江淤地种植元胡,每亩收入能达到18000元以上,比种植粮油作物收益提高10倍!
二是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强厚朴、附子两个骨干品种的GAP示范基地建设,骨干品种厚朴、附子达到9.4万亩,占总面积的75.4%。加强对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引导扶持,目前已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8家。
三是提高了种植业市场话语权。以培植重点药源基地示范镇为重点,逐步走出了基地种植、企业加工、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生产经营路子。2016年,全县新发展中药材11351亩。
四是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培育优良药材品种,在法镇后河村新建灵芝示范基地50亩,均取得了明显效益。同时,该县加大技术指导,依托中药专家顾问组、中药材协会营销专技人员举办各种技术培训10场次,编印下发附子、大黄、白术等中药材栽培技术要点等各类资料1000余份,培训人员1200余人次。中药材生产,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
三、推动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已非常迫切
实践证明,中药材种植业在我国许多地方已成为经济支柱产业。然而这一传统产业的作业手段长期以来整体改观不大,在中药材播种、移植和采收等环节,费时费工的人工劳作仍是主要的生产手段。
1、如南郑区圣水镇的元胡生产,仅采挖收获一项,就需要消耗25工日/亩,仅此一项人工支出高达2000元;全部生产过程人工支出为5500元/亩。而用机械化作业,土地耕耘、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实现全面机械化,仅支出650元(耕耘120元,播种80元,田管120元,收获330元)。机收可节本4850元/亩。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中药材种植作业明显“落伍”,有专家直言,跟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相比较,中药材种植业的机械化,“刚刚起步,落后20年”。因此,从中药产业发展的国际化大背景来看,要提质增效,只有不断提高其生产机械化水平,别无他途可选。
2、中药材生产中,一些根、茎、叶类生产,需要育苗移栽。中药材摆苗种植机,成为药农的“好帮手”。施肥、摆苗移栽一体机,5个劳力一天可种植中药材10亩,如果靠人工,3个劳力需要三天才能种植1亩。劳动强度大为降低,而生产效率提升35倍。县农业部门据此估计,机械化播种将助推中药材种植面积的扩大。
3、中药材种植大户对机械化尤其渴盼。目前,南郑区一些农民看好中药材产业,纷纷联户或成立合作社,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或成片承包适宜中药材种植的荒山、荒地,开展规模化生产。种植天麻、西洋参、杜仲等名贵中药材。但这种开发性生产,需要强有力的土地整理机械、土壤改良机械、小型运肥料机械、遮阳调温湿度设施等。但此类机械缺乏供应,有的处在研发中,大部分是空白。对中药材种植大户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制约,亟需加快研发,满足生产急需。
4、机械化采收需求尤其迫切。很多中药材生产,其季节性极强。一方面是怕雨水淋,受雨水淋后会使应收获的产品腐烂,到手的收成化为乌有;另一方面是安排下茬作物,都需要及时采挖收获。但多数亟待满足生产需求的机械,有的处在中试阶段,有的纯粹还是空白。如桔梗、紫苏、知母、丹参等根、茎、叶状作物的采收,雇工费用人均一天高达100元,收获成本高抑制了药农扩种积极性。一台采收(挖)机一天可收获十几亩地,效率是人工的近百倍。每亩收费平均在120元,仅有人工作业支出的1/5——1/10。这笔经济账,使药农渴望机械化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四、中药材生产对机械化的需求分析
中药材生产,相对于其它农作物来说,有其特殊性,难度肯定会大一些。对此,各方面都要有足够认识。从难度方面说,一是中药材种植机械化已“在路上”,但是水平还比较低,与产业发展需求尚不相适应。比如山茱萸采收,目前还无法做到机械化,基本靠人工采摘。采收期间劳动力不足,劳动力价格暴涨,常导致果实无人采收,烂到地里。
二是中药材品种繁多,播种采收要求各异,是种植机械化的一个突出矛盾。要实现机械化播种,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种子的千粒重、形状,以及株行距、播种量、亩保苗株数、播种深度等进行播种机的研究改造,还要考虑到穴播、条播、种植密度、播种深度等问题。如贝母的播种,党参、当归的育苗播种,目前只能人工进行。在采收环节,像菊花等采摘果实、花、叶类的中药材,机械化很难实施。
三是中药材机械需求,相对于粮油生产机械来说,批量小,研发生产成本高。针对枸杞等果实类药材,日本研制出了光敏机械手,可以辨认出成熟果实,但研发成本极高,农民根本承担不起,难以推广。而国内最新研发的当归采收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但是普通药农也是无力承担费用。
四是中药材种植相对分散的现状也是影响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我国63%的中药材资源分布在西部地区,80%以上的中药材种植面积是由种植专业户来投资的,这部分药农的种植面积基本都在100亩以下,其中绝大部分是几亩、十几亩。专家认为,农民用的生产资料怎么样实现用现代化手段替代传统的方式,而且,现代化手段的成本如何去对接农民的可接受能力,这是一个应该引起关注的问题。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在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来说,仍然是散发着诱惑力的大蛋糕。以汉中市为例,借用其它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范例看,实现中药材生产初步机械化,其农机需求是4500元/亩,全市中药材生产机械化达此水平的总需求是59.6亿元;实现高度机械化,其农机需求是8500元/亩左右,全市中药材生产机械化达此水平的总需求是112.58亿元。全国现有地级市334个,目前,类似于汉中市这样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在120个以上。就按120个计算,其农机需求最低就是7152亿元,较高时可达13.5万亿元。这对谁不心动!?就我国这样一个亟需发展市场的新兴经济体,处在开放兴国的大背景下,国内农机不占领市场,必然就是国外巨头的蛋糕了。因此,民族农机工业,当有所行动,这是时代的召唤,市场的声音!
另从汉中市中药材生产看,主要以浅山丘陵地带为主,其实用机械应以中、小型为主。再回过头来看,我国中药材生产机械化需求,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 中药材种植耕整地机械化技术
中药材的根系50%分布在5~20cm的耕层,30%分布在20~30cm的土层,部分多年生和根类较长的分布在20~40cm的土层,深耕具有增产作用。但深耕因品种而不同,黄芪、当归、牛膝等深根茎类应深耕25cm以上,贝母、知母、半夏、香附、芍药等根系浅应耕深15cm左右,其他品种耕深在20cm左右。适当翻耕,在不耽误种植前提下,最好晒地一周,整平耙细,使地平、土暄、上松下实。结合整地,用石灰或菌毒清对土壤进行消毒,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0.1kg,拌细砂或细土25~30kg,将药土施入,可防治多种地下害虫。打除草剂除草,防止草害;施足底肥,多施腐熟农家肥、复合肥及生物有机肥。
2、 栽种机械化技术
目前急需解决的是种苗移栽机械化问题。中药材移栽季节性很强,块茎类中药材在苞芽未萌动前栽植成活率高,栽植过晚只长地上部分不长根,如栽植时苞芽已长大,栽后遇干旱,老芽枯萎,需换新芽,成活率低,生长也差。人工移栽每亩地约需4个人工,用工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而且易耽误农时,因整个种苗竖直栽入土中,雇佣人工移栽,很难保证栽植质量,采用机械移栽势在必行。我国生产的蔬菜移栽机已经成熟,可以移植用于中药材育苗移栽。为解决亩株数不足的问题,可将两行移栽机的栽植机构进行偏置,行距调至50cm,株距20cm,在膜上作业一个来回,实现1膜4行,地膜幅宽120cm,膜上平均行距达25cm,两膜之间行距40cm,基本上亩株数接近1.2万株。为确保蔬菜移栽机对当归种苗移栽的正常作业,建议当归育苗采用穴盘育苗进行试验。种植蔬菜的机械打孔机,改进为四行打孔机,使打孔深度及孔径达到要求,膜上中间行距20cm,株距21cm,两膜之间行距50cm,地膜幅宽90cm,可保证亩栽株数达到1.2万株,四行打孔机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先进行膜上打穴孔作业,随后人工在打孔机上向穴孔投苗,再使用棉花封土机对苗行覆土。
中药材播种和中耕大都使用通用机械。但一些籽粒直径较小,籽实外带颖壳,而且要求播种深度较浅的中药材播种,需要使用精量播种机。对于中药材播种作业,一是土地准备。包括耕翻、整地、作畦等,翻地时要施基肥,尤其对根类药用植物更为重要。翻地后细碎土块,以防种子不能正常发芽,应根据植物特性和当地气候特点,进行作畦,土地一般整为龟背形,以便排灌。对小畦打埂种植的中草药作物,畦的宽度应规范,以利于机械收获作业。二是播种期。通常以春、秋两季播种为多。一般耐寒性差、生长期较短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以及没有休眠特性的木本植物宜春播,生长期长或种子需休眠的植物宜秋播。三是播种方法。①有穴播、条播、撒播三种方法,在播种过程中要注意播种密度,覆土深度等。如大粒种子深播,小粒种子宜浅播,黏土宜浅,沙土宜深。为了节约种子保证播种均匀,种子内需掺入一定量的细干土或细砂土。②移栽。如党参春季土壤化冻后进行起苗移栽,地块耕整好后,机械开沟,沟距20cm,深度20cm,人工按株距15cm顺沟摆放参苗,覆土,再机械铺膜。当归春季土壤化冻后进行起苗移栽,地块耕整好后,机械铺膜,地膜幅宽90~120cm,人工在地膜上打孔在膜下移栽,一膜四行栽培,种苗竖直栽入土中15cm左右,再覆土3~4cm。③种苗栽种。一般采用穴栽或行栽种植。如白术采用穴栽,玉竹采用行栽。④播种时间。以晴天和阴天为好。若土地干燥,应及时浇灌,以利出苗。
3、 施肥及田间管理机械化技术
中药材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氮、磷、钾三元素需要量大,不同种类的喜肥规律也不同。施肥总原则:1~2年生全草类药材,苗期应多施氮肥,促茎叶生长,种子果实类药材施磷、钾肥;多年生及根茎类药材,整地时要施足有机肥;生长期需追三次肥,第一次在春季萌发后,第二次在花芽分化期,第三次在花后果前,冬季进入休眠前还要重施越冬肥。
田间管理方面,待苗出齐后,过密可间苗。整个生长期,应注意松土除草。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1~2次。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易倒伏的中药材如紫苏、荆芥、霍香等,应注意培土。
4、 中药材收获机械化技术
根茎类药用植物,采收期一般都确定在地上部分生长停滞、开始进入倒苗末期时比较适宜。此时,植株养分都转移到根茎内,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药材产量和加工折干率也高,若进入休眠期再采收,根茎内的药用物质已开始发生水解转化,产量和质量均会有所下降,因此要及时收获。对于以茎、叶为主的中药材,可以借用牧草收获机来做到及时收获,及时烘干,以保证其鲜绿品质,尽可能多地保存其有效成份,提高商品价值。
收获机具类型 (1 )人工收获工具。如党参、人参、西洋参采收,用药铲收挖;当归采收,使用加长的挖药镢头。(2)机械收获机具。目前,中药材收获机具的设计大都采用薯类挖掘机和深松机的基本结构,其工作部件主要有挖掘铲、栅格和往复式振动筛,筛子的疏密、宽窄和筛子的长度大都是不可调的,挖掘收获后的根茎类药材散落在土壤表面, 需要人工捡拾。元胡收获可借助花生收获机来完成,工作部件主要有挖掘铲、栅格和往复式振动筛。由于元胡颗粒较小,往复式振动筛孔眼要与之相适应,不可过大。与元胡接触部件,以塑料制品为好,以免造成损伤,影响其商品价值。
适用收获机具 (1)4WGX-120/150型根茎类药材挖掘机。采用矩形切割挖掘铲、梳齿式初级分离栅等结构,配套动力东方红-802型履带式拖拉机,作业幅宽120/150cm,生产率0.133~0.2hm2/h。(2)4YW-160型根茎类中药材挖掘机。配套动力东方红-802型履带式拖拉机,作业幅宽160cm,生产率0.133~0.2hm2/h。(3)4YS-5型根茎类药材挖掘机。配置有5个挖掘铲,配套650轮式拖拉机,生产率0.1~0.133hm2/h。
中药材收获机具选型配套原则:行宽15~30cm、深度40cm以下,可采用36.75kW左右多行作业机组;行宽30~40cm、深度30cm时,可采用小型单行29.4kW以下作业机组;收获深度40cm左右深根茎类中药材,可使用73.5kW以上四轮驱动拖拉机配套机组。
5、机具作业技术要点
(1 )收获机组在田间作业负荷大,速度较慢,对机具配套和驾驶员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因此,机组的匹配要合理,连接部件要牢固。
(2)挡位要合理,油门要适当,发动机转速不能太高,否则振动筛运动频率过高,运动部件容易损坏,过低则清选不干净。所以,前进速度和振动筛运动频率要适中。
(3)作业中,要尽量保持直线行驶,否则会增加机组工作阻力,影响作业效率和质量,甚至造成机具损坏。
(4)及时清理机具,有相当一部分中药材种植采用地膜覆盖技术,还有一些药材是多年生植物,杂草多,茎干和叶蔓在收获前没有清理干净,机组作业时,这些杂物很容易阻塞和缠绕到机组的运动部件上,增加作业阻力,也可能损坏机具,必须及时清理,以保证机组正常工作。
(5)选择合适配重的中、小功率拖拉机作业,应根据负荷大小,选择最佳配重。根茎类中药材田间收获作业,由于作业负荷一般都较大,应在后轮上适当增加配重,提高作业效率。
五、加快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的对策
1、加强协调,增加投入,支持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发展。
中药材优势产区,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中药材机械化发展,将其作为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点工作,建立工作责任制,及时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农业有关部门应组织农机、农艺等专业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中药材机械化作业标准和农艺技术标准,并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建议农机主管部门,要发挥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用,重点补贴中药材种植、收获机等大型机具;重点支持中药材生产规模化新型经营者主体、农机社会化服务公司、中药材种植公司等规模化生产经营组织购置机具。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将机械化生产项目和更多资金投向中药材种植领域,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重点补贴小型经济作物机械,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基层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引进先进、适用的播种、采收机械。要采取项目化建设的方式,争取各级财政的更多更大的支持,以调动药农发展机械化的积极性。要争取更多的政策扶持,把中药材机械化的事情作好。扎实做好农机深松作业补助试点工作,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增加资金投入,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积极探索农机金融租赁新模式,开辟农民购机、用机新渠道。努力争取发改、财政将机棚、机库建设列入基建项目支持范围。争取安排专项农机化技术财政推广资金,支持中药材全程机械化示范。将农机手培训纳入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重点支持。争取设立相关专项,支持中药材机械生产企业开展重点装备关键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中药制药企业重心前移,提供产后处理技术设备服务等。
2、国家从产业政策方面也应给予重点扶持,这样科研成果才能推广,机械化程度才能提升。
如果未来不研究机械化发展,源头成本尤其是人工费用就很高,药材价格就会居高不下,产业将面临严重萎缩。在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一些有特色的机具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投入使用。最近,一些农业部门积极同生产厂商联系,根据本地中药材生产需要,研制推出新型旋耕机,受到农户欢迎。汉中市尝试将中药材机械化列入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开展中药材机械采挖试验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我们应积极调研,形成经验,指导工作,全面落实。
3、中药材优势产区应高度重视中药材种植机械化。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中药材生产机械化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部门联动、形成合力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攻坚克难,力争中药材生产机械化较快发展。机具研发创新是推进机械化的重要推动力。中药材产区农业、农机化主管部门,应站在创新发展的高度,以现有技术产业化与前瞻技术研究并举为导向,以推进中药材机采收技术国产化为主攻点,带动中药材生产各环节所需机具生产制造本土化。要积极配合发改、科技、工信等主管部门引导企业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先进适用中药材生产机具的研发,特别要加强对中药材采收机、种植机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展切割输送、杂质分离、收割机自动化等关键技术攻关。二是加强现有机具选型,发挥规模经营主体、基层农机推广机构作用,选择一些价格相对低、性能较好、有发展潜力的机具,优化机具配套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试验验证,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至企业,促进企业提高机具的适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三是建议组建中药材机械研发联合体。鼓励和选择有一定研发基础的企业、研究机构,形成中药材机械研发联合体,组建公共研发平台,促进多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共享;树立开放的理念,创新合作机制,加大引进吸收再创新力度,促进研发水平、机具性能加快提高。
4、创新农机推广,加快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
农机推广应遵循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社会化服务的规律推进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发展,选择当地政府有积极性、市场主体有愿意和实力、土地整治有基础的区域优先设立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建设中,优选品种、种植模式,优化机具选型和配套方案,研究总结中药材机械化生产经营管理成功模式,探索适合现代农业要求的全程机械化技术实现方案。力争在近几年内,在不同区域布局内,打造出一批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区,为不同区域发展中药材全程机械化提供可复制、提高的样板。加快推进机艺融合。建议农机、农艺部门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全国优势资源,开展繁育推联合攻关,加强高产、高效、适宜机械化的中药材品种选育,加快质优、实用中药材机械化推广。根据中药材机械化收获要求,研究改进农艺制度、增强机具适用性;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经营方式,从品种、耕整、种植、植保、灌溉、收获等方面,综合研究完善适宜不同类型区域条件下的中药材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围绕关键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推广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0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