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波:一位职业农民的为农情怀
王景波:一位职业农民的为农情怀
一个国营棉纺厂的经营厂长,放弃老板的身份,在琅琊岭上踏踏实实的做了24年农民。他就是山东省莱州市琅琊岭小龙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景波,今年花甲之年的他,仍然担任莱州市琅玡岭畜牧场场长、莱州市琅琊岭小龙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瑯琊岭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还是烟台市十七届人大代表。
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种粮大户、全国绿色小康户、全国农产品加工合作社示范社、 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中国长寿之乡乡贤人物、山东省乡村之星、烟台市乡村之星、烟台市劳动模范、烟台市最美扶贫人、莱州市劳动模范、莱州市种粮售粮大户、莱州市十佳农民科技致富能手、优秀新型农民、优秀创业家庭、农业科技示范户、莱州市诚德之星、尊师重教先进个人、烟台市人大代表等国家、省、市、县多个荣誉称号。
目前,他建立的家庭农场及牵头成立的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形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多位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生产模式,成为了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社、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省级的示范农场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一、承包荒地,建设现代化养猪场
1994年开始,王景波协同妻子在莱州市朱桥镇由家村东,承包荒地100亩,开始筹建存养生猪10000头的养猪场,并于2002年正式注册成立了莱州市琅玡岭畜牧场,该畜牧场成为了农业部命名的畜牧科技示范场。同时又成立了莱州市瑯琊岭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外设养殖基地150多个,现共存养生猪、肉鸡、肉鹅、肉兔、獭兔等20万头。“我不做一般的养猪人”,王景波说。
为了改善畜牧场周边的环境,自2010年开始改造养猪场的猪舍以及储粪场地,将其改造成先进的封闭式猪舍,将猪舍内的粪便直接流入封闭式的化粪池,做到在畜牧养殖区看不见一点牲畜的粪便与垃圾。为了更好地利用牲畜的粪便这种有机肥,在养殖园区建造了两个400立方米和两个200立方米沼气池。将粪便进一步发酵后用于蔬菜和粮食作物的施肥,探索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2012年,春王景波又建造一个1600平方米的饲料发酵场,将庄稼,蔬菜和果树的废弃物(果树叶子,玉米和小麦的秸秆,地瓜和花生的秸秆等)充分利用,将这些废弃物在添加乳酸菌等多种有益的菌种和适量的蛋白饲料充分发酵制成发酵饲料,在生猪以及其他牲畜的整个生长期中添加,可不添加任何抗生素以及其他药物,以确保合作社的畜产品优质绿色。
二、完善产业链,建设现代新农场
从2003年开始,王景波又在朱桥镇小郭家村,朱桥镇由家村,矫家村,作阳村,小矫家村以及西由镇的王贾村,诸冯村等16个村庄流转土地2800多亩。为了更好的带动周边农户的种植和养殖的积极性,并能及时的提供技术服务,在2008年后成立了莱州市琅琊岭小龙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莱州市琅琊岭小龙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外设粮食,蔬菜的种植基地共30000多亩 ,为提高合作社产品的附加值,合作社又组织资金建了3000吨保鲜库、8000吨气调库各一座,6000平方米的农产品深加工车间一处。合作社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现在合作社所产的粮食作物已通过无公害认证。莱州市琅琊岭小龙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2014年度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合作社示范社,2019年被授予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三、开垦荒地,建设现代新果园
现阶段是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王景波抓住这一时机,利用当地地形和地理的优势,起高垫低丘陵土地300多亩,开垦荒地200多亩,同时进行了土壤的改良,建设高标准矮化中间砧和矮化自根砧红富士苹果生产示范基地至今已有2000亩。投资200多万元硬化了进园道路以及部分园区道路;投资500多万元开挖机井和水库、铺设地下管道等;投资280万元安装了喷灌设施;投资180万元架设电缆;在果园又投资220多万元,建设大型沼气池6个,将回收的作物秸秆和动物粪便作为沼气原料,沼渣沼液用于果树、蔬菜施肥,配套建设了15000方大型沼液储存池一个,铺设地下沼液输送管网16000多米。基地周围5公里无工矿企业,基地大气、土壤、水质经国家环境检测机构检测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环境要求。合作社所产的红富士苹果在2015年1月取得绿色食品认证。为实现合作社果品的保值增值,王景波又投资1700万元开始筹建10000吨的高标准气调库,以满足合作社社员果品以及其他农户果品的储存需求。
四、共同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
王景波为了更好的提高合作社各种农产品的质量,最大限度的增加农民和农户的收入。
一是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落实了岗位责任制。合作社明确责任,明确任务,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制定并落实了财务管理制度,配备了专业的会计人员,按时公开所有的财务情况和社务情况。根据合作社的章程,每年召开社员代表大会2次,召开理事会议和监事会议各4次,并按要求在每次会议时都要对所议事项的决定做成记录,并由出席会议的社员、理事和监事签字,并及时向所有社员公开。
二是推广标准化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认真落实基地管理,培育标准化示范基地(种植基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率达到100%)。
三是加强技术培训。为了使本社的社员能更好的进行科学种植,王景波建造了800多平米的培训教室以及配套的食堂和宿舍,聘请了专业的技师,并拿出30多亩地做为教学指导使用。按时进行生产技术培训和随时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加强对生产基地的环境保护。指导社员实行科学化管理,统一施肥,用药,统一收购。
四是积极推行订单农业。采取基地连农户,农户挂企业的产业组织形式,推动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形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王景波还准备拿出300亩已全面整理好的果园,采取农村与城市联户投入经营的模式,既可以缓解资金不足带来的压力,还可以为长期居住城市的人找回一块回归田园,回归农耕时代的乐土,体味农耕劳动的乐趣,品尝亲自劳动果实的美味,使人们放下自己的负担品尝快乐与惬意。并在场区周围大量种植绿化苗木10万棵左右,进一步绿化美化环境,探索建立农业观光休闲特色的经营模式。
五、勇于实践,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农业转型需要先驱者。作为果业栽培新模式的代表人物,王景波就像一只头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为当地乃至全国的果业生产冲出了一条新路。以往,果树的疏花疏果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力,一亩地劳动力成本需要1000元左右,并且用工时期集中。针对这种现实,王景波虚心向农业科技人员学习讨教,得知有一种化学疏花疏果的方法,可是由于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有一定的风险性,迟迟没有推广开来。王景波迅速做出决定,“就在我的果园实验!”。
三年的实验,王景波每天天不亮就到果园观察记录果树开花情况,认真做好记录,终于获得成功,在2017年5月得到国家苹果产业体系组织的验收测评组的通过,并准备在全国推广应用。果实套袋的成本更高,套袋、摘袋、转果、摘叶每亩需要人工及纸袋费用5000元左右。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王景波又承担了“苹果免套袋”栽培试验。免套袋不是普通的把袋子拿下来,而是要通过一系列新技术措施的应用,使苹果的袋子摘下来以后,品质更加提高,果品成品果率更加提高,果实安全性更加提高。为了做好免套袋实验,王景波在各界专家的指导下,用物理的方式、生物的方式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病虫害,生产的果品果面洁净、无残留、可溶性固形物比套袋生产的果品高两度。这一成果在2016年10月通过了专家验收。并获得了烟台农业技术推广奖。推广应用后,可为果农实现节约支出3800元/亩。
实验成功后,王景波毫无保留的将关键技术传授给果农,许多外地的农业主管部门也组织技术人员和果树种植户纷纷到现场参观学习。自2016年以来,每年接待各类参观学习人员达到上3万人次以上。现在所推广带动免套袋苹果技术达到5省市。并于2019、2020年度先后两次获得全国好苹果大赛免套袋苹果金奖。2020年12月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授予“全国免套袋苹果高质量金奖”。
六、致富不忘本,心系老百姓
多年来,王景波还一直资助6名贫困学生,并且安排了周边乡镇共20多名残疾人士的就业,使他们除了能养活自己以外还可以给各自的家庭创造点财富。王景波多年多次为周边村庄安排文艺节目,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并拿出资金为周边村庄修缮道路,挖排水沟等共计3万多米。
并且一直关注当地敬老院的老人们,多年来一直给敬老院捐款,共计捐款10多万元,经常为当地的老人安排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保障他们的生活经济来源。承担国家扶贫项目,连续三年每年上缴扶贫款48万元。 2020年1月武汉发生新冠疫情,作为莱州市琅琊岭小龙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王景波心系武汉灾区群众, 通过周密部署防控设,确保车辆、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毅然决定向灾区捐赠苹果,共计捐赠了30000斤,折合人民币26万元。
2020年3月4日黄冈市黄州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物资保障组签发了捐赠物资接收证明。
二十多年来,王景波把荒岭改造成了现代化的农业庄园,同时他采用基地连农户,农户挂企业的产业组织形式,推广绿色种植养殖、成立合作社、推行订单农业、实施绿色无公害品牌,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带动了数百户农民致富。
他以诚信团结、开拓拼搏、求实创新、谋求高效的精神,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界人士的认可和赞誉,为当地农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当地周围的农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科学种田的丰硕果实,看到了科技带头人、种粮大户的带头示范作用产生的社会效益,看到了当今的新型农民,也看到了农村未来的新希望!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1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