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机智能化:矛盾的主要根源在于“人”
谈农机智能化:矛盾的主要根源在于“人”
资料图
聚集着阿里、网易等互联网巨头公司的杭州,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数据智能化城市。
据悉,全球目前最大规模的人工智能公共系统——阿里云ET城市大脑已在杭州落地。该“大脑”已经接管了杭州128个信号灯路口,让试点区域的通行时间减少15.3%,高架道路的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
在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报警500次以上,准确率达到92%;在萧山,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缩短一半。近日,“依托阿里云公司建设城市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已被科技部批准成为国家首批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之一。
在“大脑”的管理下,杭州的发展会变得更加智能化,杭州的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不过,“大脑”在杭州的试点也告知了全球各大城市:让数据来帮城市思考和做决策的日子就要来临了。而在农业领域,近年来农业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引起社会各界及国家的密切关注,互联网的渗透开始颠覆传统的农业模式,但在应用过程中遇到诸多阻碍。笔者认为推进农业大数据发展,首先应该解决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还是“人”。
智能化水平提高 “人”自身素养需与之匹配
城市智能化发展越来越快,所需要的高科技人才也越来越多。人类科学素质的提高推动科技的发展,农民自身素养的提高也将是推动农业科技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指导要求下,新型职业农民应运而生。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各地市纷纷鼓励农民通过学习培训成为新时代下的新型职业农民,例如,安徽出台的新型职业农民实施办法指出,重点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素养、涉农政策法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生态环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市场营销、“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等内容。
专业技能课,重点培训农业绿色增产增效攻关模式、良种良法配套、农信农机农艺融合、一控两减三基本、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等技术技能。
在国家鼓励各地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同时,今年4月,农业部和欧盟共同签署《联合声明》,启动中欧青年职业农民和农业实用人才能力建设项目,旨在为中欧双方青年农业实用人才提供互学互鉴的平台。
2017年11月5日至19日,来自希腊、意大利等9个欧盟成员国的首批来华青年农业实用人才在北京、广东和广西参观了农场、合作社、大学及农业企业等,与当地的青年农业实用人才就未来农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交流。
农机化进程的推进 靠的是“人”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智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农业智能化的实现并不是只有农业机械化。
近年来,我国农机产品种类不断增加、生产能力日益增强,一些大型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积极进展,为我国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保障。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4523亿元,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
2016年,三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明确我国农机装备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任务。2017年11月16日,为贯彻落实《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在农机装备行业的推广和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在洛阳市组织召开了农机装备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现场经验交流会。
但是,如果最核心的“人”的素养与机械的发展不相匹配,将会使矛盾变得更加尖锐。例如,在某地的新型农民实施方案中指出,生产经营型主要培训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专业技能型主要培训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专业服务型主要培训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
在我国,以家庭种植为主要方式的农业占据大部分,也就是说,大部分农民都只是经营好自己的几亩田地。然而,在此实施方案中要求的培训对象只是大型的农场主,以及农场的雇员等,并不包括“散户”农民。因此,在笔者看来,这份实施方案中所培训的对象并不全面。
随着农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农机部门若将“散户”农民也召集起来进行系统化培训,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将会越来越壮大,对于现代农机化进程的推进来讲,人的力量是巨大的。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2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