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6全程机械化进展情况
盘点2016全程机械化进展情况
资料图
2016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第一年,对各行各业来说,这一年可谓意义重大。对于推进我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来说,这一年同样意义深远,2016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65%,主要农作物的耕作环节以及小麦、水稻的收获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玉米机收、水稻机插水平及粮食烘干、秸秆处理、高效植保能力快速提高,花生、油菜、棉花、甘蔗生产机械化取得新突破。
2016年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总体上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行政推动力度明显加大。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全程机械化纳入了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强调要“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在全国建设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目标,并纳入“十三五”期间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规划。以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创建为引导,以突破薄弱环节为切入点,以发展全程机械化装备为支撑,以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为途径,大力开展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探索与创新,不断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力地促进了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第二,财政投入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农业部、财政部两部门继续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以解决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所需机具装备为主,重点抓住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中央和地方财政都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第三,推进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各级农机部门都针对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出台各类政策,将制度落实到实处,切实保障推进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同时,成立了农业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专家组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九大作物分别设立专业组,专家组将充分发挥决策咨询、技术指导、培训交流、验收考核四个方面的支撑服务作用。
同时,跟踪分析全国水稻等九大作物全程机械化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及时提供相关研究报告,提出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早在2016年初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发布了具体发展目标:力争2020年主要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种养加全面机械化取得显著进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8%,其中粮食作物超过80%,在全国建成500个以上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有条件的省率先整体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可以说,实现我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事关农业领域“稳产能、降成本、转方式、促升级”,意义重大。为实现此目标,相信在2017年,各级农机部门一定会毫不松懈,切实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落实到实处。
大事记
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将全程机械化纳入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强调要“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2016年5月30日,农业部发布《关于成立农业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以下简称专家组)的通知》,并公布了全国首批28家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名单,扎实落实《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
2016年6月3日,农业部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推进会,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作为“十三五”农机化重中之重的工作来布局。
2016年10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发布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旨在为科学评价县域全程机械化水平提供参考依据,引导各地以评促建、对标补短、典型带动,力争到2020年全国建成500个左右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
2016年12月27日,以“创新协作,共推全程机械化”为主题的农机推广高峰论坛在山东潍坊举办,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陈温福院士、陈学庚院士、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孔亮、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站长刘恒新以及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等相关专家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就我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形势进行讨论。
盘点9大作物
实现玉米籽粒收需打通多个环节
2016年,受镰刀弯地区调整玉米种植面积、粮食去库存等因素影响,玉米生产无疑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寒冬”。但是,玉米仍旧是东北、黄淮海等地区的主要种植作物。我国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相对成熟,据统计,今年“三夏”,全国投入玉米播种机152万台,机播水平接近80%,其中黄淮海主产区夏玉米机播水平达到93%,同比增加近3个百分点,在机收方面,2016年我国玉米机收水平预计达到67%。
近年来,业内人士大力提倡玉米籽粒收,实现了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就等于真正意义上打通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
实现玉米籽粒直收,不仅仅需要成熟的籽粒收获机械,还需要培育适宜籽粒直收的玉米品种、推广与农机相配套的农艺以及普及烘干设备,只有打通了这些环节,玉米籽粒直收才能真正被农民所用。
机直播或可补水稻机械化种植短板
对于水稻生产来说,机械化种植环节依旧是其全程机械化生产中的短板。长期以来我国水稻种植以水田生产为主,传统水稻种植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有繁琐的育秧程序。据统计,2015年水稻种植机械化率为42.26%,破解水稻机械化种植难题已经成为农机部门一项十分紧迫和繁重的任务。
多年来,罗锡文院士团队以精量穴播技术为核心,以高产高效为核心,在技术发明、机具发明和农艺创新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拉开了我国水稻机械化直播的序幕。
目前,上海、山东、贵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吉林等省(市、地区)都已经开始试验推广水稻机直播技术,应用结果表明,精量穴直播的水稻产量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连续两年亩产超过1000公斤,7个省市亩产超过800公斤,11个省市亩产超过700公斤,17个省市亩产超过600公斤。
小麦颗粒归仓需烘干助力
据统计,今年“三夏”期间,全国投入麦收的联合收割机总量达到60万台,同比增加4万台。今年新增的稻麦联合收割机多以喂入量7公斤/秒以上为主,机收作业效率得到提升,机收水平达到93%,其中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机收水平达到98%,同比增加近1个百分点。
小麦收获季节天气多变,遭遇阴雨的几率很大,尤其是今年“三夏”,我国多省份遭受厄尔尼诺天气袭击,这严重影响了小麦收获后的品质。因此,为保证小麦颗粒归仓,亟待补齐烘干短板。
但是,目前受土地和资金等原因限制,我国多地烘干设备仍旧有大量缺口,专家建议,从实际情况看,发展烘干设备应以大户、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主,重点发展中小设备,立足于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为周边农户服务。同时要科学测算烘干需求,做好合理布局。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待破题
马铃薯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我国第四大主粮,2016年农业部正式规划设计提出把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平均亩产提高到1300公斤,总产达到1.3亿吨左右。但是,与其他农作物相比,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尚不足30%,其中,机械化收获水平仅为17.7%。
因此,全国各级农机部门都十分重视提高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通过举办展览会、召开现场会、开设培训班等方式,大力推广马铃薯生产机械及技术。
2016年6月27—29日,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在云南昆明隆重举办。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屈冬玉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薯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马铃薯和甘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近年来,中国薯业迅速发展,产业链条有效拓展,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成为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建设的亮点,对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进甘蔗机械化意义重大正逢其时
据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的数据显示,2015/2016榨季,广西甘蔗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4.98%以上,较上个榨季提高近5个百分点。但在具体生产环节上,机械化种植率为39%,而收获率只有6.5%。很显然,甘蔗的种植和收获,特别是收获环节是制约甘蔗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短板。
去年12月11日,2016年中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研讨会在广西柳州市成功举办。在会上,农机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从意义重大、正逢当时、统筹发展这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深刻内涵,要从加快推进土地整治、机具研发推广速度、农机农艺融合、加工企业的配套改造、建立社会化服务等五方面促进我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2016年12月24日,中国农机化协会与广西农机化管理局联合在北京召开2017年中国国际甘蔗机械化博览会筹备研讨会,对2016年的博览会进行了系统总结,同时,会议还确定了2017年的博览会将在广西举办,博览会要突出“专业化”、“机械化”和“国际化”主题,从甘蔗生产者需求、甘蔗机械生产企业关注点分析入手,早调研、早策划,提高企业、专业组织参与度和国际化水平,采取“市场化运作+政府兜底”模式,明确责任主体,减少层次,提高效率。
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据统计,2016年全国种植棉花面积为5064.2万亩,同比减少630.8万亩,下降11.1%;棉花单产105.5公斤/亩,同比增加7.1公斤/亩,提高7.2%;棉花总产534.3万吨,同比减少26.0万吨,下降4.6%。
机械化是棉花生产节本增收的主要途径,也是棉花产业升级的关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棉花主要产区之一,2016年全区棉花机收面积363万亩,北疆棉区棉花全程机械化水平已达89%,机采率达65%。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农机化统计年报显示该县今年棉花机采面积155.34万亩,占棉花总播种面积的95.3%,同比提高5.9%,再创历史新高。
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还较低,但是,在农机部门的关注下,其农机化水平也已有所进步,2016年5月31日,在湖北省荆门市,农机院士和棉花院士专家工作站联合在屈家岭管理区开展棉花机械直播试验示范。
经过两年的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农机、农艺院士工作站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规程。此次机械播种品种为华棉3109、中190、中50、cn01,采用行距66+10cm、株距15cm的棉花专用播种机,确保了亩均1.2万株的机播标准,攻克了江汉平原棉花机械播种的技术难关。
目前,当地已推广联合机播棉面积近百亩。山东等棉花产地也纷纷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创新团队带动棉花生产机械化。
油菜、花生、大豆机械化是油料作物增产不二出路
油菜、花生、大豆作为我国最为主要的油料作物,由于生产成本高、农村劳动力缺失、机械化水平低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国内油料生产能力增长缓慢,产需缺口扩大,进口增加,对外依存度上升,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和大豆进口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不到40%,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国内油料生产能力,2016年9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日前发布《全国大宗油料作物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围绕油菜籽、花生、大豆等主要大宗油料作物,通过打造核心产区,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支持政策等措施,着力突破生产瓶颈制约,引导各地抓好油料生产,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规划》提出,到2020年,油菜籽、花生、大豆等油料播种面积力争达到4亿亩左右,总产量5980万吨,分别比2014年增加6242万亩、1440万吨,《规划》中还明强调要着力提升我国油料作物机械化水平。
其中,为提升油菜生产能力,《规划》提出,将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强化科技支撑,加强适宜机种机收的突破性品种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专用农机(具)研究,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机,加快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降低生产成本,挖掘增产潜力,推进油料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主要油料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其中油菜籽机械化收获水平显著提升。
针对当前制约油料生产的主要因素,今后一段时间将加快早熟、适宜机收等突破性品种选育、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和先进适用农机(具)研发,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单产水平,降低人工成本;加强核心生产基地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条件,提高油料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
《规划》提出,必须加快培育丰产性好、成熟期一致、结荚集中、耐密植、抗裂角、抗倒伏等适合机械化收获的油菜新品种。油菜籽重点推广合理密植、机械收获、轻简栽培等技术;花生重点推广精量播种、机械化收获、地膜覆盖技术,提高商品化供种水平;大豆重点推广窄行密植、种子包衣等技术。
《规划》明确,从油菜籽、花生、大豆优势产区中筛选514个生产大县作为生产能力建设的核心区。其中,油菜籽、花生生产大县年均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大豆生产大县年均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3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