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化协会年终专稿:2020农业机械化回眸
中国农机化协会年终专稿:2020农业机械化回眸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经济罕见萎缩,中国经济在抵抗疫情中率先强势复苏,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日前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中国经济2020年增长1.8%,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对未来全球经济的回暖将起到积极且持久的作用。
宏观大势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适应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客观要求。2020年是我国“十三五”收官之年,“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达成,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跃上新的大台阶。
截止2020年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农业农村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建设8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划定10.8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过1.3万亿斤,水稻、小麦自给率保持在100%以上,玉米自给率超过9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全国家庭农场超过100万家,农民合作社达到222.5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89.3万个。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解决。产业扶贫政策覆盖了98%的贫困户,贫困地区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超过100万个,建成各类产业扶贫基地超过30万个。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发布实施,党的农村工作条例颁布施行,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5%,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超过9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2亿多农户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基本完成,6亿多人集体成员身份得到确认。
2020年,中央财政共支出专项资金45亿元,通过先服务后补助的方式,在29个省区市实施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支持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为农户提供从种到管、从技术服务到农资供应等全程“保姆式”服务。项目受益对象主要聚焦小农户,要求小农户受益资金比例或为小农户服务的面积不低于60%;补贴要补到薄弱环节、关键环节,同时鼓励探索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的补贴方式。
2020年,各地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积极落实各项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止跌回升。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52亿亩,比上年增加1056万亩,增长0.6%。面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波动,为确保粮食安全稳定生产,国家加大对水稻生产的扶持力度,落实各项支农惠农、种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全年双季稻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756万亩,增长5.3%,成为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734公斤/公顷(382公斤/亩),比2019年增长0.2%。全国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13390亿斤),增长0.9%,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
2020年中国共产党五中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1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会议提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要提升农业科技、“藏粮于技”的相关措施,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各地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促进产业稳定发展。要支持企业走出去。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
行业足迹
2020年是农机化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双循环大格局下,内需坚挺拉动了农业及相关产业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继续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农机工业乘势而上,装备水平加快提升;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28亿千瓦。建成453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加快推进,三大主粮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机械化率分别达到34%和30%,农业机械化正在从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秸秆处理、烘干等全程延伸拓展,农业生产方式继续上演历史性转变。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2020年是《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第十四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执法检查。分别对吉林、江苏、河南、重庆、四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个省(区、市)进行检查,同时委托内蒙古、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贵州6个省级人大常委会分别对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8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对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报告指出,农机行业整体研发能力较弱,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关键零部件依靠进口,基础材料和配套机具质量不过关,成为影响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制约。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农机制造业体系,但高端装备产业国产化、自主化水平较低依然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全球农机市场,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如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继而成为“领跑”,将是“十四五”期间的重大考验。
2020年,农机装备产销逆势回升,产业格局出现新变化,企业集中度提高,不合时宜和浑水摸鱼的企业遭到市场过滤和淘汰,黯然退场。优质企业销售形势看好,普遍盈利,行业利润总体增长,据农机工业协会统计,截至10月底,全国累计销售各种大中拖、耕整地机械、联合收获机、播种机、插秧机、植保机械31.94万台、72.92万台、24.73万台、12.42万台、7.02万台、4.41万台,同比分别增长23.56%、10.38%、14.81%、23.46%、9.29%和36.18%。畜牧机械、饲料收获机械、水产养殖机械、排灌机械、打(压)捆机、秸秆粉碎还田机、薯类收获机、果蔬烘干设备等新兴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根据分析,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实施力度加大,推动老旧农机的更新换代,传统农机更新进入高峰期,同时激发了二手农机市场交易活跃度,因今年特殊情况跨区机收受到限制,部分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民选择投资农机,购机补贴以及保护性耕作等相关国家政策也不同程度拉动了农机购买,多方面原因促进了2020年农机市场的繁荣。但同时,2020年在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创新不足,低成本重复竞争的局面仍未改观。一些领域市场淘汰残酷进行,投入风险增加,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在所难免。
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政策措施加快落实落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进度加快,截至11月30日,全国使用中央财政资金239亿元,超年度资金40%,支持231万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270万台(套)农机具。探索开展农机购置贷款贴息,投入375万元中央财政资金,撬动1.1亿元社会贷款,解决1750台机具的筹资压力。全面开展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将报废机具种类由拖拉机、联合收割机2种增至7种,实现法定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机具全覆盖。
2020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有序实施。东北四省(区)共投入1.6万个农机服务组织、4.1万台免耕播种机,开展免(少)耕播种作业4606万亩,超额完成4000万亩年度任务;建设了38个整体推进县,实施面积2892万亩,占总实施面积的63%;打造了82个县级、282个乡级高标准应用基地,使之成为长期应用样板和宣传培训阵地;在典型区域设立了72个长期固定监测点,强化了土壤数据采集分析和作业效果实时监控能力。农业农村部门与各方继续联手推动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重庆、山西、湖北、湖南、广西、甘肃等省份共计投入资金76亿元,完成农田宜机化改造面积近350万亩,目前丘陵山区累计改造面积达790万亩。2020年具有长远和基础性作用的农田宜机化改造运动渐成气候,促进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向纵深挺进,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2020年,在关注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如何减少粮食在收、运、储和使用环节的损失浪费再次引发热议。特别是入秋时节东北地区遭遇三次台风入侵,作物大面积倒伏,如何提高收获效果,减少机收环节损失成为讨论焦点。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印发《粮食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指导抗灾减损;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组织召开“主粮作物收获损失有关问题”座谈会,召集行业专家、企业、合作社代表专题研讨,提出了评估意见和应对措施。2020年开展的提高机手素质和作业质量,打通机收损失命门争取粮食颗粒归仓活动,意义深远,或将成为今后推进农机化转型升级一个抓手。
2020年,农机装备智能化步伐明显加快,5G、AI、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为农机制造带来了新的机遇。据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预测,目前中国的农业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5778亿元,预计到2025年能够达到1.26万亿元。农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工业化生产成为必然的大趋势,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引入农业生产,为农机装备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智能化农机将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2020年,围绕粮食安全,推进农机化的政策和规划陆续出台。2月25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3月27日,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实施指导意见》,在东北四省(区)适宜区域全面推行以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6月23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设施布局标准化、设施建造宜机化、生产作业机械化、设施装备智能化和生产服务社会化。到2025年,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为主的种植设施总面积稳定在200万公顷以上,设施蔬菜、花卉、果树、中药材的主要品种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50%以上。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对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作出系统部署,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行动。11月4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的意见》,针对当前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指导各地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水产养殖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意见》提出,到2025年,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50%以上,育种育苗、防疫处置、起捕采收、尾水处理等薄弱环节机械化取得长足进步,主要养殖模式、重点生产环节的机械化、设施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绿色高效养殖机械化生产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专业合作社模式,把合作社办得更加红火。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各地牢牢把握其“姓农属农为农”的特质,围绕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加强示范引领,不断增强合作社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充分发挥其服务农民、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功能作用。合作社业务不断从产中环节向产前农资供应和产后流通、加工等环节拓展,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延伸,把产业链留在县乡村,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农业农村部围绕健全专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推进农业生产托管为重点,推动资源整合、模式创新、主体壮大,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在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超90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16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超9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7000万户。
2020年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在北京召开综合农事服务座谈会。邀请到24家农机合作社、农业生产服务公司负责人进行座谈,共同讨论研究现阶段农机合作社典型模式以及农业生产作业服务情况。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刘宪会长认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综合农事服务组织正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期,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有抱负的年轻人是最充满活力最有发展潜力的群体,越来越多的高知人才进入农机合作社领域,是“十四五”期间农业机械化高水平发展的依托和希望。中国农机化协会及各分支机构都要以做好农机合作社工作为中心,了解合作社,支撑合作社,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做好他们的代言人。
2020年,中国农机化协会大学生从业合作社理事长工作委员会组织力量深入全国200家左右典型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业服务公司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类型与子产业类别开展服务需求和对外合作需求情况调研,协助和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识、了解自身的真实需求,形成系统的报告,并协助有实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参加中德农业企业对话活动,学习借鉴德国先进经验,推动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
2020年,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改变密切接触,加快了网上业务活动的进程。远程办公,线上教育和网络会议成为探索低成本工作模式的一种选择,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格局。2020年讨论农业机械化热点问题的微信群和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过去需要消耗若干交通、食宿、会议室资源的研讨交流和培训演示活动,如今花钱不多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的方式,每天24小时进行。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发起建立的“保护性耕作大讲堂”和“甘蔗机械化讨论”两个线上交流平台,邀请农机装备企业人员,项目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国内外高校院所科研、教育专家,技术及装备应用典型,NGO组织代表等近千余人,在线交流互动,组织专题报告、讲座近二百场,来自各相关领域专家、推广部门、种植大户、服务组织的代表发表了报告,相关材料汇编出版了《中国玉米免(少)耕播种机》《甘蔗机械化线上交流活动报告汇编》,广受好评。网络平台使普通的农机化工作者可以和行业大咖一样拥有话语权,就关心的问题各抒己见,农机化技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交流讨论,新产品和新技术信息的发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这种变化是即将过去的2020年留给我们非同寻常的礼物。
2020年,世界知名品牌国际农机展陆续被迫停摆,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担纲,行业三大协会联手打造的秋季农机大展一枝独秀,在青岛成功举办,防疫大网不仅过滤了病毒,也使展会的各项活动、参展的观众更加规范和专业化。展会期间举办的报告会和讲座大受欢迎,许多场次甚至一座难求。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与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中国农机流通协会联合中国糖业协会共同举办的2020年糖业和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年底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在农机装备技术和产业结合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
2020年,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在疫情爆发严峻时刻,制定防疫物资捐赠方案。购置468台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对口帮扶的湖北省黄石市、恩施州来凤县和咸丰县,湖南永顺县和龙山县等部分主要疫区,以及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和农业机械化协会对口帮扶的“三区三州”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和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贵州省剑河县、河北省曲阳县和甘肃省永登县团庄村等贫困地区开展无偿捐赠活动。
2020年,协会积极响应农业农村部和民政部号召,抗疫期间,协会及分支机构工作不停摆,及时发布《关于在疫情期间积极开展工作的通知》,做好疫情防控攻坚战,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协助会员解决困难和问题。开设网络直播,进行政策宣讲、技术指导等,多渠道了解会员需求,及时协助解决相关问题。与总站联合线上举办农机“3.15”质量承诺活动,与陕西省农机安全协会共同主办的农机安全劳动大竞赛规模进一步扩大。2020年中国农机化协会先农智库工作有了新的进展,《推进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方案(2017-2020年)》评估报告圆满完成,《农业机械化研究人物卷》《2019农机化发展白皮书》和《机收损失讨论专辑》等原创研究成果陆续发布,为记录农机化历史,探讨发展农机化经验,研究农机化发展规律,记录农机化历史,评价农机装备应用效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和借鉴。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的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战略目标,我国将在2035年实现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目标提供物质装备与技术支撑。全面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如何创新协作,推动农机化转型升级,将成为全行业共同的课题和任务。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4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