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新“麦客”,很累很快乐
田野新“麦客”,很累很快乐
“前段时间,经纪人说因为疫情原因,今年可能出不去。没想到马上又能出去了。”5月17日,接到跨区作业通知,徐兴军既兴奋又有点紧张。
徐兴军是郓城县张营镇徐庄村人,他和儿子都是别人口中的新“麦客”,每年小麦成熟的时候,开着收割机跨区走南闯北收割小麦。
能“出去”,爷俩都高兴,因为做“麦客”收入不低。徐兴军算了笔账:“一天能收100亩左右,各地标准不同,每亩地按照60元计算,除去支付经纪人联络、协调的费用,20多天的收入可达到十余万元。”虽然这份职业时间短暂,但是家庭一年中的主要收入来源。
高收入的背后,是辛苦。“毕竟是帮别人抢收这一年的劳动成果,一分一秒都耽误不起。”徐兴军坦言,在地里吃饭,在车里睡觉不说,每天天不亮就要检查机器,加柴油,然后开始割麦,中午吃口馍、喝点水,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十点,之后洗洗吃晚饭……有时候眼看着要变天,饭都吃不上,连夜收麦。
徐兴军说,自从过了45岁,自己就感觉没有以前麻利了,他打算干到60岁左右就不干了,让儿子继续干。不过,儿子有点看不上“麦客”这份工作,觉得不够“体面”。“那也得干,挣到钱的时候他就体面了。”徐兴军笑着说。
“最近几年,订单明显变少了。”徐兴军说,“无论是合作社经营还是家庭农场,规模化的农田经营者自己都有配套的机器作业,不需要我们了。”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对农机价格的补贴,拥有收割机的人越来越多。“农机手多了,订单就少了。”徐兴军觉得,自己也该考虑加入本地机手合作社,抱团发展。
要获得高效率和高收益,人勤只是一方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收割机的作业效率。“虽然农机都有保险,但要等维修人员来,会耽误不少时间。”徐兴军是个急性子,也是个爱钻研的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自己关在家里,拆了一辆收割机,研究结构,再拼回去。”经过多次实验,他对收割机的构造了然于心,作业过程中有点小故障,自己就能解决。
“不过,咱毕竟不是专业的,修起来心里也害怕。”徐兴军说,自学修车只是无奈之举,他更希望售后的效率可以提高一些。为了减少出故障的概率,徐兴军一年换一台收割机,秋季再收一季玉米,这台机器就“下岗”了。“每年换收割机是个不小的成本,即使转手能卖,也搭进去好几万元。”
这几天,徐兴军和儿子将各自驾驶一台收割机,踏上从山东到河南、安徽,再经过老家山东至河北的虎年“淘金”之路。“都是庄稼人,不怕辛苦,用自己的努力换取报酬就很满足。”徐兴军笑声爽朗,“刚在县城给儿子全款买了房哩!”(周桐)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4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