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烧秸秆麦茬地咋种玉米?
不让烧秸秆麦茬地咋种玉米?
“收完麦子就得赶紧播玉米,而麦秆过多又播不了种;不让烧秸秆麦茬地咋种玉米?麦茬地播玉米出苗率差、失墒重、机耕作业成本高。”这是自秸秆禁烧以来,黄淮海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地区农民年年为之犯难的话题,也是这一地区小麦收获后播种玉米的最大生产瓶颈,严重困扰着黄淮海地区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以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天津为典型代表的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为其主要粮食作物,年均种植稳定在1.6亿亩上下,且绝大部分耕地采用的是小麦、玉米轮作的耕作方式。过去,农民收获小麦后“一把火”把田间多余的麦秆、根茬烧掉,既解决了多余麦秆的处理问题,又为玉米的机械播种奠定了良好的作业条件,同时还“抢回”了短暂的整地播种农时,年复一年,真可谓“一举三得”。
然而,随着中央提出的“生态农业、环保农业、可持续农业”等一系列绿色农业发展理念的不断落实和实施,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传统耕作法”走到了尽头,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由此出现了文中开头描述的麦茬地播种玉米困难的突出问题,且近年来一直困扰着黄淮海玉米、小麦轮作地区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针对这一突出的生产技术问题,农业农村部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的玉米组全体专家于6月12日至16日,先后来到了安徽省宿州市泗县、蚌埠市固镇县和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济宁市兖州区等地进行了现场专题调研,“把脉”皖北、鲁西南“麦茬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突出瓶颈问题。
专家组采取向当地农民和干部、技术人员“问诊”,座谈会“巡诊”,田间实地“把脉”,全员专家“会诊”和现场“开方”等多种接地气、针对性强的形式,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受到了两省各方干部与技术人员以及现场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与高度赞誉。
农业农村部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玉米专家组,由来自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以及安徽、山东、天津、辽宁、吉林5省(市)从事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三十年以上的技术人员共7位专家教授组成,他们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科研功底和丰富扎实的实践经验。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蚌埠市固镇县,玉米专家组成员、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李少昆现场为农民和各级基层干部与技术人员讲解了“麦玉轮作”种植技术及技术关键、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
李少昆提醒农户,玉米种植的最关键技术环节在于播好种,播种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整个玉米产量的70%,黄淮海地区普遍存在种植密度不足问题,因此这一地区的玉米种植一要增加密度,二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播前整地和高质量播种问题;山东省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研究员窦乐智、天津市农机鉴定站研究员张宝乾、辽宁省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研究员于君、吉林省农机化管理中心郑铁志研究员会同安徽省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研究员江洪银等玉米专家组成员还就“麦茬地”玉米播种前整地方式、采用的玉米“免耕”播种机结构形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耕作模式与机具改进建议等,与当地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探讨。
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济宁市兖州区,专家组成员顶着烈日深入田间、合作社调查研究,指导黄淮海地区玉米小麦轮作技术发展。玉米专家组组长、中国农大工学院副院长、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张东兴从两作地区玉米种植关键技术、麦茬地合理秸秆处理方式、玉米少(免)耕播种机性能与结构要求,以及针对性解决建议等话题与当地相关人员进行了讲解、交流和探讨。
专家组其他成员还就农民常用的玉米少(免)耕播种机存在的播种质量不佳、种肥位置与覆土控制精度不足、改进秸秆处理方式等方面,与当地农户与相关人员进行了坦诚交流,提出了专家的指导建议,并形成了黄淮海小麦玉米轮作地区玉米科学种植方式方法的专项调研考察报告。
专家组全体成员还深入玉米全程机械化机具生产企业——兖州大华、山东国丰等机械制造公司,固镇县绿色家园家庭农场、齐河县绿士农机合作社等农机经营主体进行了详细考察调研与参观交流。
5天短暂而紧张的调研考察活动,令玉米专家组全体成员收获颇丰、收效显著。了解了情况,发现了问题,掌握了经验,明确了方向,形成了建议。下一步,玉米专家组还将深入到西南山区半山区省份开展调研考察工作,力争对全国玉米产区的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提出分类技术指导模式意见,加快推进全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绿色发展进程。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6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