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最新政策:沿着黄河看丰收 | 田照深:做智慧农业的“先行者”
岁稔年丰,穰穰满家。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三角洲高端优质粮食智能示范区正迎来丰收季,田照深心情很好,他订的几台国内最高端的潍柴雷沃智能农机到了。
皮肤黝黑、个头不高,谁能想到,眼前这个初中没毕业的中年人,却是我国智慧农业的“先行者”。有人说他傻,放弃当工程老板,回到农村当“庄稼人”;有人说他痴,7年来一直走在智慧农业前沿,势要打造中国高端的智能化现代化农场。他就是东营市广饶县瀚翔家庭农场负责人田照深。
7年前,他还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工程老板,多的时候一年能干七八千万。随着工程活越来越少,他开始尝试转型,考虑到国家惠农政策好,他决定试试,头两年就一口气包了2500亩地。
一脚踏入黄土地后,“小学生”田照深开始了自己的“取经路”。他了解到,田里种了粮食还不够,走科
360农机补贴
技之路,进一步推进农田高产高效,才能走出更宽的路。于是,他的农场成了当地一景:收玉米用无人驾驶收获机,耕地、播种用无人驾驶拖拉机……今年“甩手掌柜”田照深又流转了3000亩地,一跃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种植大户,而一直在智慧农业路上摸索的他也有了新目标——“打造全国最高端的智慧农场”。
这份底气就来自于这批新装备。今年他一共购置了11台智能化装备,“我从网上查了查大马力智能拖拉机,潍柴雷沃现在做的最好。”田照深话语直白。
三秋生产现场,它们智慧尽显。一台挂接液压旋转犁,正根据既定路径自主行走、自动拐弯,拐弯时机具自动升降、翻转,还能根据土壤阻力实现无差别变速作业,大幅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一台挂接雷沃复式播种机,一次完成碎土、整地、苗床镇压、仿型播种、覆土、播后镇
农机补贴查询系统
压等作业环节。“这种双镇压作业可以保证苗齐苗壮,实现了高质量播种,为高产丰收打好基础。”田照深就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一次性完成从碎土到播后镇压的复式播种模式不仅高效,还能实实在在地节省成本。
另一边,新添置的2台红白相间雷沃谷神籽粒收驾驶室中空无一人,收割机自己灵活地进行收获作业、转弯掉头、仓满自动卸粮。虽是无人驾驶,机器路线却十分笔直,北斗卫星这双“眼睛”,让1000米地头长度的误差不超过±2.5厘米。机器上的产量监测系统这个“管家”,可监测作业面积、亩产量和产量值,把控作业效率、进度。
“雷沃挺厉害啊!”听说“田老板”新入手了几台厉害的“家把什”,附近农户刘春力赶紧来围观,“很先进,头回见。”种了30年地的刘春力啧啧称奇。“要么说还是要大品牌。”同样种了30
山西农机补贴
年地的刘延刚凑近头接上话瓣儿。“这是咱国产品牌的骄傲!”广饶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主任韩立慧笑呵呵地说道。就这样,拥有着众多的中国最高端农机装备,田照深成了中国农业“第一人”,而他的农场将被打造为黄河三角洲高端优质粮食智能示范区。
从自动化农业时代迈向智能农业时代,光有设备还不行,还需科学、系统布局。田照深的追梦路上,有一支“雷沃军团”做参谋、干后勤。潍柴雷沃的智能农业利用农业标准化体系,让田照深喜不自禁,“这正是我想要的!”。
这两天,潍柴雷沃技术人员正在给他调试机器,布置智慧农场。待玉米收获后,他将在这片土地上布置10余个传感器,进行农业“四情”监测。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人工智能、多光谱分析等,对设备、装备、机械远程自动控制,完成所有农田作业的全新生产
农机补贴河北
模式。可以想象一下这样一组画面:无人驾驶的拖拉机自动耕播,播种数量和间距,都是系统根据天气、土壤精确算出的;无人机飞一圈后,形成一张作物长势图,结合农田处方图,精准变量植保作业,减少农药用量;一幅图上直观显示各地块苗情、墒情情况,综合氮、磷、钾等土壤肥力数据,无人机施肥灌溉“按方抓药”……
在这样一番智慧种植下,预计可实现节水40%、节肥15%等,通过科学种植、规范管理、土地体质、粮食减损,率先实现优质粮食“吨半粮”目标。一组数据或许更直观:因为雨水多,田照深预计今年玉米亩产能达1300斤上,每亩增产200斤,这让他很高兴。而实现智慧农场后,预计实现优质玉米亩产1700斤。
“以后就是前面收割,后面撒肥,耕播一块跟上,像现在土地墒情这么好,不用浇接着就出来苗了。
农机补贴 违规
”田照深说。全国秋收集中收获20天,正变得越来越短,机械化智能化,让农民不受累,力促提质增效。
智慧化农场,解决农场劳动力减少后未来“谁来种地”问题,促进种植主体由“传统农民——新农人——农业工程师”转变。醉心于农业科技的田照深,甘做智慧农业的“先行者”,为中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贡献自己的力量。
骗取国家农机补贴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