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的变迁
麦收的变迁
早晨上班时,路两旁金色的麦浪还时时翻滚,一望无际.下午下班时,麦田里各种颜色各种型号的收割机"隆隆"作响,来回奔忙,大片大片的麦田已收割完毕,收割速度之快之净之好,无以言表,看到麦粒已经被装进编织袋子,整整齐齐的码在田间地头,有的已装车待运回家,眼前的这场景,使我浮想联翩,思绪万千,把我待到了40年前的收麦。
40年前,生产责任制刚刚实行时,那时的收麦,在麦子快成熟时,家家户户都要先把自己的麦场地拾缀出来,洇场、硌场,把麦场弄得平平整整的,光滑而瓷实,目的是把运到麦场上的麦子都能颗粒归仓。有的人家的麦场拾缀不好,就容易把麦粒洇进场里而浪费掉,或者会掺进太多的土而使麦子不好拾缀干净。收拾完麦场,然后就是磨镰刀,买新扫帚、叉等,这些都是收麦前的准备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到麦子程熟了,麦收开始时,一家人手持镰刀,一把一把、一垄一垄的割麦子,不到半晌,就累的直不起腰了。到了中午的时候,毒辣辣的太阳晒着,麦芒扎着,汗水就变成了小溪一样,蜿蜒流淌过脸颊、身体,所到之处又疼又痒,一人一天不能割一亩麦子。就这样割下的小麦还要在一车车运到麦场里,上午把麦子摊开晒,中午再翻麦子,下午就开始用石磙轧麦子,有的人家用牲蓄拉滚,有的人家还用人工拉呢。碾轧出来的麦子还得在场里扬出去麦糠。就这样一场接着一场轮回进行,直到轧完自己的小麦,此时已经过去半个多月的光景,人们的劳动强度之大,之苦、之累,又有谁知,一个麦季下来,每个庄家人都得脱一层皮,又黑又受,好象变了一个人似的。
这样麦收的光景一年重复着一年,直到1986年至1987年,才有了与小四轮拖拉机 配套的小麦割晒机。它割幅宽,割麦速度快,一个小时能割麦2到4亩,小麦割晒机很快就推广开来。小麦割晒机的普遍使用,人们割麦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仍要将割下的小麦运输到场里,晾晒、翻晒、辗轧。这时,拖拉机收割、拖拉机运割、拖拉机轧场,虽然实现了半机械化,但人们仍没有告别面朝黄土,北朝天的局面,仍没有走出打麦场,一个麦季下来仍需10多天。
这样麦收的光景还是一年年重复着进行,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又有了背负式小麦联合收割机。它能一次性完成小麦的收割、脱粒等工作。它割副更宽,收麦速度更快,一个小时能收割4~8亩小麦,人们非常欢迎。随着背负式小麦收割机的普遍使用,麦收的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农民们开始走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彻底告别了打麦场,这时的麦收期也已缩短到一周左右。
这样麦收的光景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有了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它收麦的速度更快、更好。经过几年的完善发展,小麦机收率已达到100%。这时的麦收期也只有3天,人们彻底走进了机械化收麦的新时代。农民们才有了在树阴下观看,谈论收麦的场景,他们脸上乐开了花。大麦天的出现这样的场景,这要归功于党的好政策,归功于改革开发的新成就,归功于农机界的精英们,研发制造出符合新时代先进使用的农业机械,当然也有基层农机工作者的新勤工作。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6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