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降“膜”记
陇原降“膜”记
地膜覆盖技术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2022年,农业农村部安排在重点用膜地区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通过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降低地膜回收难度,提高资源化利用价值。甘肃省作为全国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基础最好、推广任务最大的省份之一,早在2013年,出台了我国首部关于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经过多年努力,初步形成了“强化源头防控、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市场运作、行政监管推动、技术支撑保障、法规引领规范”废旧农膜回收机制,实现了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建设齐头并进。
市场化回收“应收尽收”
深秋时节,辽阔的陇原大地寒意已浓,巍峨的祁连山脉雪峰绵延。这个时候,也是废旧农膜回收旺季,村民们手捡车拉、钯搂杈挑,热火朝天、干劲十足,前来交旧膜换新膜的农用车排成长龙。
甘肃省榆中县废旧地膜回收网点。甘肃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推广总站/供图
早晨七点不到,天微亮,定西市漳县新寺镇上,一辆农用三轮车从远处驶来停下,52岁的马致远从车上卸下工具,带上铁杈和袋子来到了路边的田地,开始了一天的回收旧膜工作。这辆三轮车与其他车相比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是车前的挡风玻璃上多了一块“地膜收购车”的红色标识。
据马致远介绍,早些年因为旧膜回收难度大,所以当地人回收旧膜的积极性都不太高。一般情况下,一个农民捡地膜一天最多只能回收半亩地,人工费一天就要上百元。有时,农民们为了抢农时赶着播种,直接将残余地膜连同泥土一起翻入到土壤中,造成地膜残留。
“几年前,俺们这里的旧膜都成了‘灾’成了‘魔’,连片的田地都是。这几年好多了,县里有加工厂、乡里有回收站、村里有回收点。”漳县农环站站长陶鹏表示,为了实现废旧地膜“应收尽收”,漳县按照各乡镇农膜种植面积,指导县农业环保站与13个合作社(公司)签订漳县2022年农业生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包片协议,形成县有废旧地膜回收区域站、乡镇有回收站、村有回收点的废旧农膜回收网络体系,严格执行“谁污染谁治理,谁使用谁清除”的地膜使用者延伸制度,并根据考核结果,按照每回收1立方米废旧地膜50元的标准,对残膜回收站点进行补贴。
甘肃省广河县群众交售废旧地膜。甘肃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推广总站/供图
漳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仅仅是甘肃整体回收利用的一个剪影。甘肃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推广总站主要负责人认为,要想真正实现从“地膜满天飞”到地膜回收资源化再利用的转变,必须要发挥农户和经营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点从“源头防控、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三个环节着手,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废旧地膜回收工作机制。
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
“地膜有着突出的增温保墒作用,可以节约大量的农业用水。同时,还具有压草、防虫、减病等功能,可以减少农药、除草剂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唐继荣告诉记者,据甘肃省农业部门测算,通过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平均亩产增加40%,马铃薯平均亩产增加30%。去年,甘肃各类作物覆膜面积2759.5万亩,农膜用量约21.59万吨,共回收废旧农膜18.05万吨,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3.6%。
那么,像马致远这样辛苦一天收集的旧膜又将被送到哪儿?
“废旧农膜是一种可再生资源,经过加工转化,可以实现‘变废为宝’。”甘肃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推广总站生态科工作人员介绍说,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甘肃发展形成了两种主要的废旧农膜综合利用模式。一是将回收的废旧农膜加工成再生塑料颗粒,再通过深加工,生产PE管材、塑料容器、滴灌带等。二是将回收的废旧农膜直接粉碎,混合一定比例的矿渣,加工生产下水井圈、井盖、城市绿化用树篦子等再生产品。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甘肃共建有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149家。
兰州金土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该公司2012年以前主要业务为农膜的生产销售,如今研发出一系列废旧地膜的深加工产品,已成为不亚于农膜生产的另一个主营业务。该公司业务的拓展转型,是甘肃废旧农膜回收机制良性运转的真实写照。
据了解,为发挥企业资源化利用对整个回收机制的支撑作用,甘肃采用“财政贴息、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已先后扶持建设起一批地膜回收加工企业,以需求为导向,初步建立起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市场化机制。
但是,成本高、利润低、不好干,仍是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的普遍现状。而且,由于种种原因,这类企业在用电、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也尚未得到有效落实。
多元化探索“减量替代”
“当前,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源头防控形势仍然严峻、科技支撑力度仍然不足,存在回收成本高难度大、回收加工企业能力弱、资源化利用水平低等问题。”唐继荣坦言,需要针对农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的关键环节及突出矛盾,研究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
武威市民勤县在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方面探索出了有益经验。该县利用中央下达的财政补贴资金,采取价格补贴方式开展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补贴后白、黑色加厚地膜售价分别为7.2元/公斤和8.2元/公斤,较传统地膜价格下降1/3,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2022年1~10月,已累计推广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29万亩。
甘肃还围绕传统地膜减量、替代和高效回收,积极探索多元化地膜残留污染防治技术,形成了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高效环保地膜替代、地膜应用适宜性评价等技术应用为主的传统地膜减量使用模式。同时,支持科研院校和农机生产企业合作,研发残膜捡拾机械替代人工,提高捡拾率,并加快高值化多元化利用开发,把废旧农膜“吃干榨尽”“变废为宝”,助力甘肃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甘肃省玉门市黄闸湾回收点地膜“以旧换新”集中兑换。甘肃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推广总站/供图
值得关注的是,张掖市山丹县、金昌市永昌县已在覆盖全生物降解地膜种植马铃薯方面进行了多年试验示范,结果显示,全生物降解地膜可以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并从源头上防止传统地膜残留污染,当地群众对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
甘肃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技术推广总站主要负责人表示,未来要继续从易回收和可替代两方面入手,加强农膜新产品、回收利用新技术的研发,攻克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难题,实现作物收获和旧膜回收“两不误”;攻克农膜减量技术和全生物可降解农膜研发的技术难题,尽快开发出降解时点可控、生产成本较低、机械铺膜可行、全降解、无污染的新型农膜产品。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6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