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巨子改革农机 争抢补助仍是计
机械巨子改革农机 争抢补助仍是计
补贴“只增不减”
中国已经超越欧盟和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农机制造大国。
根据农业机械协会公布的数据,中国农机市场规模从2003年的700亿元,10年间增长5.5倍,至2013年达到3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7%,预计2018年将突破5000亿元。
与之对应的是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仍有待提高。2013年,中国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约59%,与发达国家的接近100%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中国农业部提出,力争在2020年将耕种收机械化水平提高到70%.
2014年1月19日颁布的“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主攻机插秧、机采棉、甘蔗机收等薄弱环节,实现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完善补贴办法”等具体措施。
“以往没这么详细,这次列了几十条,尤其是在农机方面,说得很透。”新研股份副总经理王建军告诉,1号文件的确为农机企业带来了实质性利好。
而一拖股份董秘于丽娜则认为,农机行业正处于新一轮发展机遇期。她向记者表示:“未来10年还会是农机的黄金10年。”相比之下,中国的汽车和工程机械市场正经历增长瓶颈,甚至出现下滑。
大约10年的狂飙突进后,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宏观调控及产能过剩的影响下,整体进入了痛苦的调整时期。截至2013年三季报,中联重科实现营业收入289亿元,同比下滑26%;三一重工实现营业收入299亿元,同比下滑26.5%;徐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同比下滑25%.
谈及进军农业机械的原因,主营农机业务的奇瑞重工副总经理袁勇富告诉记者,“市场越来越大,又有不确定因素,不确定就是机会。”
实际上,韩国、日本等都经历过类似阶段:当工业反哺农业时,有一半以上机械企业都去做农机,比如日本农机巨头久保田的专长其实是铸铁管。
“中国也逃脱不了这个规律。汽车和工程机械增长比较稳定了,农机又有大缺口,尤其是缺乏高端产品。”一位农机流通协会专家表示,除了市场因素之外,更直接的诱惑是来自农机购置补贴。
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补贴从2004年的0.7亿元快速增长至2013年的260亿元,这还不包括地方政府补贴。财政部表示,未来这项补贴会“只增不减”。
格局已定?
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的总产值,仅相当于美国约翰迪尔公司一家企业的总产值。
相较市场需求和潜力,显然,我们的农机工业的发展滞后很多。
随着农业规模化加速,劳动力成本上升,中高端农机需要增大,国内农机制造短板开始显现。
“现在西北缺成套设备。进口太贵,没补贴,但没办法,贵也得买。”上述农机专家表示。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指出,我国高端动力机械和配套农机具的对外依存度高达90%以上。
目前,约翰迪尔、爱科、凯斯纽荷兰、克拉斯、久保田等全球五大农机巨头都已进入中国,垄断了水稻收割机、水稻插秧机、大马力拖拉机、采棉机、甘蔗收获机等,这正是2014年“一号文件”要求攻克的。
王建军则认为,跨国巨头的进入是个好事,因为“没有压力很容易小富即安,有了压力,就逼着我们往前跑。这会产生很大的鲶鱼效应,促进国内企业研发高端产品,激活并加速格局调整。”
据悉,中联重科已在美国成立农机研究所,通过与国际同行合作,使用国际领先的技术,研发适应中国需要的产品。“中联将以自身的制造优势和大资本的优势,在中低端市场进行阻击;高端市场要像工程机械一样,把外资品牌逐步挤出中国市场。”中联重科农机事业部总经理李江涛说。
不过,这并不简单。新进入者能否影响未来的行业格局,取决于他们进入的战略和路径选择。首先是定位中国全市场营销,还是细分市场。如果定位全市场营销,它能否在两三年内达到500个以上代理商,市场覆盖超过90%?第二是做细分产品,还是做解决方案。如果做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所拥有的资源目前能否支撑?
袁勇富认为,关键在于这些布局农业的国内装备制造企业怎么定位,以及如何形成与定位匹配的专业资源和能力。
另外,国内的农业机械研发面临困难。前述专家指出,工程机械全世界是通用的,而农机的差异化程度高,收土豆的不能收向日葵,江南的无法适应东北,应用大型机械还要改株距、行距等农艺。研发周期长,成本高昂,是行业升级的重要瓶颈。
“农机的研发环境可能比工程机械还要恶劣。哪怕用人家的现成图纸来做,都得两三年后才可能成功,这个周期是必然的,因为必须经过反复试验。”王建军直言,上述企业不太可能立刻成功。
当然,国内农机企业面临的直接挑战,来自跨国巨头。有行业人士说,高端农机市场十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整个行业都将是外资品牌的天下。因为农机跟汽车工业不一样,汽车工业还有产业政策支持,农机工业外资进来是不受限制的。
于丽娜表示,这两年确实感受到国外高端产品的影响。“但这同样会激活我们。前些年受国外产品刺激,一拖开发动力换挡,收购国外的相关零部件企业。动力换挡研发成功后,就大大压缩了国外产品的价格。”
据悉,2014年,政府将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普及的工作力度,尤其将加强对自主品牌的扶持,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将出台。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8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