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业促振兴——吉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宜居宜业山乡欢——涟源市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宜居宜业促振兴——吉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宜居宜业山乡欢——涟源市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宜居宜业促振兴——吉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宜居宜业山乡欢——涟源市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宜居宜业促振兴——吉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

2、宜居宜业山乡欢——涟源市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3、宜居宜业春光好 搬出幸福新生活

4、宜昌市一季度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召开

宜居宜业促振兴——吉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

宜居宜业促振兴——吉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

  一提起农村,给人的印象,就是路旁垃圾成堆、雨天路面泥泞不堪、气味难闻。改变乡村人居环境,首先从村容村貌开始。吉林省在农村开展以“三清一改”为主题的村庄清洁行动,由“治脏”向“治乱”拓展。在农村,每个季节都有各种不同的问题。吉林省在广大农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的春季战役、夏秋战役、冬季战役,高峰期时全省每天出动清洁人员6万人、农民群众267万人,全省村庄清洁行动覆盖面达到100%,农村多年积存的陈旧垃圾清根见底,90%以上的行政村基本实现清洁干净目标。

  走进梅河口市李炉乡永强村,柏油路面干净整洁,全村统一的彩绘院墙文化气息浓厚,荷塘小桥景致优美。绿化美化成果让这个小村庄仿佛世外桃源一般。村容村貌变美了,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盛夏傍晚,村民们坐在长廊里乘凉,村民周淑芝告诉记者,这些年村里的卫生环境变化非常大,村民的文体活动也更丰富了。

  除了省里的投入以外,梅河口市每年还投入5000万元以上,启动“美丽乡村”创建,重点做好“园子、院子、屋子”三篇文章。梅河口市“以市、乡镇为主、部门社会参与”的投入保障机制,把农村环境管护资金纳入市乡两级财政预算,根据人口、公路里程和村屯布局,每年市乡两级财政按1:1的比例统筹环境管护资金,主要用于购置农村环卫设施、农村保洁员工资及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等项支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创建“美丽乡村”同步推进,实现了从“外在美”到“内涵美”转变。

  3年来,吉林省共投入专项资金7760万元,完成村屯绿化美化3100多个,建设省级绿美示范村屯194个,新增村屯绿化面积7万亩,村庄公共照明设施不断健全。创建三A级标准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4000个,创建美丽乡村213个,打造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40多万户。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秀美的田园风光引来大批游客,带火了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带来的效益,也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在村庄美起来的同时,依托各地优势,重点进行休闲旅游产业规划,加大相应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民增收。

  集安市依托良好的自然风光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以“全域旅游、全民致富”为引领,形成了环境因旅游更美丽、旅游因环境更兴旺的发展格局,走出一条具有集安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旅游发展融合之路。全市三年旅游综合收入实现58.6亿元,接待游客244万人次,两项指标均以30%的速度增长。

  梅河口市农村多以水稻种植为主,曙光镇东太平村的稻田就在马路边,站在观景台上就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稻田画。“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7月28日一早,村里迎来了三五成群的游客,围墙上的水墨画、房檐下的红灯笼相映成趣,与稻田形成一幅秀美的诗画情景,吸引着游客拍照打卡留念。

  时下正是香瓜上市的季节,曙光镇西太平村的生态园也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在西太平村村口,建起了“游客中心”。走在村里,不见一处柴草垛,整洁路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让游客连连称赞。洁白的围墙边都栽种着果树、榛子树,游客可以随手采摘。游客不但可以在瓜园里采摘香瓜,还可以住民宿、吃农家饭。发展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村民的一项重要收入,绿色生态已经成为吉林省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显著优势。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旅游产业齐头并进,实现了从“农村美”到“农民富”转变,农民们也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来,吉林省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在资金、技术和人力上优先安排保障。省农业农村厅县域经济处二级调研员王永顺说,“吉林省每年投入4.66亿元,每个行政村5万元。目前要‘由外向内’转变,针对院子里乱堆乱放物品进行整治,同时实现屋里的干净、整洁、卫生、健康。”未来5年,吉林省将巩固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进一步提升整治水平,打造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环境优雅、美丽宜居的现代村屯,为建设美丽吉林、推进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

宜居宜业山乡欢——涟源市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宜居宜业山乡欢——涟源市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写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板块,并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乡村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从脱贫攻坚宣告胜利,到乡村振兴风帆正扬,涟源市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跑出“加速度”,通过狠抓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走进涟源市,一幅绘就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新画卷渐次展开。

  联农带农?

  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初冬,涟源市桥头河蔬菜基地沃野千里,绿油油的时令蔬菜一望无垠。“‘桥头河蔬菜’是湖南省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品牌。基地占地3500亩,常年种植辣椒、萝卜、白菜等30余种蔬菜,其中8个品种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去年营收1000万元左右。”负责人王业介绍,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了150余户农户稳定增收。

  桥头河镇桂花村村民邱更雄便是受益者之一。蔬菜基地将土地统一平整,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后,流转给农户。2016年起,邱更雄夫妇从基地流转了20亩土地种植蔬菜,搭帮基地提供农资、农技、帮销“一条龙”服务,平均每年可营收近20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涟源市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实,积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全链条发展,强化联农带农富农强农机制建设,全面推进产业振兴。

  涟源市依托本地资源禀赋,按照“园区拉动、龙头带动”总体思路,运用“公司+基地+农户”“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接续培育以桥头河蔬菜为主、涟源柑橘和湘中黑牛为辅的“一特两辅”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广泛开展“涟字号”优秀农产品宣传推介;扶持联农带农经营主体发展,通过“固定分红+劳动报酬+就业培训+购买技术服务+资产折股量化+保底收购”等方式,完善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

  在此基础上,出台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健康发展,推动形成以湘山茶油为龙头的粮油加工产业、以天柱山禽业为龙头的畜禽加工产业、以邬辣妈农业为龙头的蔬菜加工产业、以回春堂药业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产业、以康麓生物为龙头的生物科技产业、以博盛农业为龙头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其中,天柱山禽业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今年,涟源已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5.3万亩,总产量39.2万吨,产值15.7亿元,蔬菜主产地桥头河镇获湖南省特色蔬菜小镇称号;柑橘种植总面积10.7万亩,已建成全省最大的集中连片玳玳酸橙种植基地4500亩1个。现有富田桥豆腐、枫木贡茶、桥头河萝卜、涟源金秋梨等4个国家地理证明标志,成功打造“肖老爷”“湘中黑牛”“邬辣妈”等18个湖南省著名商标。

  示范引领?

  村庄颜值越来越高?

  11月29日,漫步湖泉镇新光村牛湾屋场,青砖小矮墙、休闲凉亭、以孝为主题的文化墙错落有致,家家户户的院落干干净净、农具摆放整齐、菜畦生机盎然。“生活在这样的秀美屋场,比城里人住得还舒适。”屋场村民颜黄春说,屋场组建了志愿队维护公共区域卫生,做到门内自己管、门外大家管,确保屋场环境常美常新。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涟源市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统筹联动、发动群众、示范带动,全力“清源头、见底色、展形象”,实现农村“颜值”大提升。

  涟源市全面构建市乡村三级充分联动、合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月进行调度、多次深入一线专题督导,协调解决难点、痛点问题,树立“每逢大会必讲”“基层调研先看”人居环境的鲜明导向;实行市级领导驻乡驻村挂点常态化督导,建立市直单位与村(居)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联点机制,把市直单位驻乡镇帮扶工作队、乡村振兴驻点村的人居环境工作与单位和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全面压实工作责任;推行党员干部“1+4”整治方式,即一名镇村干部带动4户亲戚朋友,引导群众深入参与。

  为加速美丽乡村建设,涟源市按照“先易后难、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的原则,突出宜居宜业,开展“美丽村庄”“秀美屋场”“五美庭院”创建。2022年到2025年,全市创建50个以上“美丽村庄”、500个以上“秀美屋场”、50000个以上“五美庭院”。

  同时,把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创建等重点工作相结合,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五美庭院”评选一项硬指标,把农村改厕“小事”当作民生“大事”办好。今年,将15149个年度改厕任务下达到20个乡镇街道,分解到村、落实到户,并实行周调度、月考核、月讲评,对改厕工作推进快、施工质量好、群众满意度高的乡镇街道每月奖励1至3万元工作经费。

  以文铸魂?

  文明乡风越吹越盛?

  11月25日,在涟源市召开全面启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会后,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队来到白马镇浆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主题宣讲,将党的好政策、乡村振兴好举措送到村民身边,与村民共同谋划乡村发展。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涟源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凝神聚力。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涟源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党群联动”原则,建设覆盖广泛、数量充足、构成多元、富有活力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8+N支志愿服务总队,各实践所(站)由当地的乡镇和村委牵头,均建立了一支常备志愿服务队伍,带动基层群众自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实行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队伍“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管理。科普志愿服务队组织2100余名科技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家政技能等培训服务,共举办柑橘、百合种植、黑牛养殖等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40余场、人数达5000人次,扶植壮大特色种养专业户1000余户。目前,全市累计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17万余人,团队达到839支,发布活动数2966场次,打造了“涟源先锋”“围城悦读会”“阳光课堂”“屋场会微宣讲”“爱心奶奶护学岗”“涟水好少年”“凉风行动”等志愿服务品牌。

  涟源市通过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五年行动,出台《进一步深化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推进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使各村(社区)达到“八有”目标,即:有村规民约、有“三会”、有文明大讲堂、有公益广告、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新乡贤榜、有一支志愿服务队、有乡风文明“红黑榜”。今年,涟源市试点打造21个乡风文明示范村,通过以点带面,逐步全面铺开,五年内实现所有村、社区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

  目前,涟源市506个村(社区)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规范运行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理事会,督促村内事务管理、村容村貌、红白喜事、反诈禁毒、陋习整治等。县市级以上文明村(社区)189个。

宜居宜业春光好 搬出幸福新生活

宜居宜业春光好 搬出幸福新生活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如何让搬迁群众快速适应新生活、习惯新业态、形成新风尚?元江县澧江街道莫郎村委会强化党建引领,创新村庄治理,激发搬迁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让大家在宜居宜业的环境中,共同绘就乡村振兴最大“同心圆”。

  走进澧江街道莫郎村那嘎新村小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错落有致的楼房、种类丰富的绿植、主题鲜明的彩绘墙画……崭新的村容村貌让人赏心悦目。村庄通过党建引领,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服务队”,带领村民全面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大力宣传健康卫生生活理念,着力解决好乡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村民李现文说:“爱护环境卫生是大家的责任,要人人参与,将村子打扫干净,让村子越来越好在。”

  莫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华飞说:“我们有效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引导形成和谐文明的新乡风,让那嘎新村成为村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易地搬迁是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2016年,莫郎村委会上那嘎组和下那嘎组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实施易地搬迁。在新村规划中配套建设道路、电网、供排水工程、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那嘎新村村民小组组长赵福生说:“以前的旧村子山高坡陡路窄,交通不方便,车进不去,生产生活也不方便。”

  村民李新丽说:“路修好了,房子也盖好了,日子越来越好过了。以前的旧村摩托车都进不去,搬迁后的新村,摩托车、小轿车都可以开到门口。”

  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这几年,那嘎新村建设生态宜居的绿美村庄,投工投劳,修建过道、围栏、停车场等,动员村民利用路边、边角地、闲置地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和小花园。同时,将安置点后续扶持与乡村振兴统筹结合,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水果种植,种植柑橘518亩、红桃612亩、芒果650亩,人均纯收入由搬迁前的4285元增加到现在的11800元。

  李华飞说:“下一步,我们将因地制宜,在产业发展上精准发力,实现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在留住美丽乡愁的同时,让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有盼头。”

宜昌市一季度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召开

宜昌市一季度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召开

为全面推进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4月21日湖北省宜昌市农机安全监理所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联合在城区召开了全市2023年第一季度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会议由市农机安全监理所牵头负责人、副所长邹少锋主持,全市8个县市及夷陵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分管农机安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由邹少锋传达了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相关工作部署,并就前期市级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集中反馈,重点要求各县市区要深刻汲取“4.14”事故教训,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农机生产安全。

9个县市区分别汇报交流了各地一季度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进展及农机执法工作。一季度,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出动457人次,组织各类农机安全检查192次,检查农机专业合作社81家、农机经营及维修服务网点84个,检查各类农机具1299台套,审验各类农机771台套,发现安全隐患28处,已经全部督促整改完成,注销拖拉机号牌22副;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培训150场次,培训3265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533份;新办农机驾驶证186本,到期换证46本。全市没有发生农机安全生产事故。

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张进出席会议,并重点就加强农机安全执法作了部署。张进要求,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强农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从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在农机安全执法中善于亮剑、勇于亮剑,用严格执法来保证农机生产安全,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市农机安全监理所牵头负责人邹少锋在对各地一季度工作高度肯定的基础上,对各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指导,重点研判分析近期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并就全市二季度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部署。

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化科科长陈伟参加座谈会。陈伟传达了4月21日上午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关于国家安全、安全生产集中学习研讨会上,市委农办主任、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新平对农业安全生产,特别是农机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农机安全生产是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的内容,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一是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弦,决不能麻痹大意、盲目乐观。二是要切实把责任扛上肩。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要加强相关的检查、执法,严格落实好农业农村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要认真开展好相关的宣传培训,压实农机合作社等生产主体的主体责任。三是要将安全生产的各种要求落实到各种行动中。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各类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隐患坚持零容忍;要坚持系统管理,强化综合整治,重点要加强对农机手的培训工作;要严格落实责任倒查机制,倒逼各项工作的落实。针对各县市区反映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手不足的问题,陈伟要求,各地要积极争取当地农业农村局的重视,加强相关力量整合,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绝不允许农业农村系统内部相互推诿,耽误工作。针对前期农机执法案件中出现的不和谐网络舆情,陈伟建议,各地要利用多种平台,加强农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更好地引导农机手安全操作,保证农机安全生产。

标签:农机   农村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2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