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后期管理办法,水肥管理很关键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农作物后期管理办法,水肥管理很关键,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农作物后期管理办法,水肥管理很关键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农作物后期管理办法,水肥管理很关键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农作物受药害怎么处理,药害症状有哪些

2、农作物后期管理办法,水肥管理很关键

农作物受药害怎么处理,药害症状有哪些

农作物受药害怎么处理,药害症状有哪些

用清水冲洗:大部分的化学药剂不耐水冲,所以可用喷雾器装满清水对作物叶片进行反复喷洗,以冲刷掉残留的药剂。

追施速效肥:可追施尿素等速效肥料增加养分,增强农作物生长活力,促进作物恢复。

暂停用同类药:同类农药最好停止使用,等药害解除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可以继续使用。

农作物受药害怎么处理,药害症状有哪些

一、受药害有哪些症状

急性药害一般在喷药后数小时至3-4天后,会出现烧伤、枯萎、落叶、落花、落果等明显症状;慢性药害在喷雾后经过较长时间才会发生明显反应,如生长不良、叶畸形、晚熟等。常见的症状是叶面出现大小、形状不等、五颜六色的斑点,局部组织焦枯、穿孔或叶片脱落、叶片变黄、褪绿、变厚等。

二、农作物受药害怎么处理

1、用清水冲洗

多数化学药剂均不耐水冲刷,如果施药浓度过大造成药害,要用喷雾器装满清水,向作物叶片反复喷洗,以冲洗残留在叶片表面的药物。

2、追施速效肥

对地上部分发生药害较轻、根系无伤害的,可迅速追加尿素等速效肥料增加养分,以增强农作物生长活力,促进早发,加速作物恢复能力,这对受害较轻结果前后的瓜类、茄果类等作物,其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3、暂停用同类药

在药害尚未完全解除之前,尽量减少使用农药,特别是同类药物应停止使用,以免加重药害。当然,等待药害解除,再考虑实际情况继续使用药,如红蜘蛛药,如果药害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则可以考虑继续使用。

农作物后期管理办法,水肥管理很关键

农作物后期管理办法,水肥管理很关键

农作物后期管理要加强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管理等工作。

科学管理水肥,合理使用氮、磷、钾三要素,提高植株抗病力。

发生稻瘟病时亩可用30%稻瘟灵乳油75毫升。

水稻百叶枯病,可亩用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200-400克,兑水60公斤喷雾。

水稻杨花期和玉米授粉期都不能用药,以免造成减产。

农作物后期管理办法,水肥管理很关键

一、农作物后期管理办法

1、加强水肥管理

科学管理水肥,实行科学排灌,以水调肥,合理使用氮、磷、钾三要素,在施足肥料的同时,重施分蘖肥,巧施穗肥,后期氮肥施用过多或过迟,使作物贪青徒长,易引起病发生。要适度晒田,达到促控结合办法,又可使农作物生长健壮,提高植株抗病力。

2、农作物病虫防治

(1)稻瘟病(穗颈瘟)药剂防治,在水稻抽穗初期,亩用30%稻瘟灵乳油75毫升,或用40%硫三环水悬剂100―150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7―10天在喷一次)。

(2)水稻百叶枯病药剂防治,亩用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200―400克,兑水60公斤喷雾。

农作物后期管理办法,科学管理

3、玉米大小斑病药剂防治,亩用50%扑海因科湿性粉剂200―400克,兑水60―75公斤喷雾,(在发病初期每隔7―10天再喷一次)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兑水60―75公斤喷雾。

4、稻飞虱药剂防治,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100克。兑水60公斤喷雾,亩用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40克,兑水60公斤喷雾,重点喷植株中下部,稻飞虱为害主要在中下部植株叶鞘上。

5、无论是杀虫剂或剂,在水稻杨花期和玉米授粉期不可用药,以免杀死花粉造成减产。

农作物后期管理办法,科学管理

二、农作物病虫害少的原因

1、虫源:种植农作物的环境较为封闭,不易受外来病虫的影响。

农作物后期管理办法,科学管理

2、气候:昼夜温差大,不利于细菌和害虫的繁殖。

农作物后期管理办法,科学管理

3、紫外线:紫外线较强或照射的时间较长,灭杀了大部分的细菌和害虫。

农作物后期管理办法,科学管理

4、水土环境:水分和土壤等条件好,作物生长得较好,因此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强;种植环境中有较多害虫的天敌。

标签:农作物   喷雾   管理   后期   使用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9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