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江苏省农机局原局长陆为农: 推进农机农艺结合的典范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追忆江苏省农机局原局长陆为农: 推进农机农艺结合的典范,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补贴请查看:农机补贴

  

经记不清何时接触到“农机农艺结合”这一概念的了。记得一次参加2005年中国工程院的研究课题“中国农机化发展战略研究”研讨会时,聚集了农机界所有工程院院士和业内较知名人士的课题组专家们在谈到“农机农艺结合”问题时,有人提到了江苏省农机局原局长陆为农,说他是大力推进水稻机械化是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成功典范。现场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从此,本人对“农机农艺结合”有了较深刻的印象,本打算就有关“农机农艺结合”的问题拜访陆为农先生做一次专访,然而,此后因本人工作变动等原因一直未能如愿。如今陆老仙逝,未能专门当面向他学习了解“农机农艺结合”问题已成终身遗憾。

我国在农机农艺结合方面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一个阶段就是农机适应农艺,自上世纪50年代初以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农机必须适应农作物种植模式等农艺要求,即农机专家必须按照当时农艺专家设计的种植模式来设计制造机械。此后一个阶段就是农机农艺相互适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机代替劳动力的作用突显,农艺要求与农机技术相互适应共同发展。目前已进入农艺适应农机的阶段,在当前农村劳动力普遍短缺的情况下,能否适应机械化作业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意愿,再好的农业技术若不能实现机械化作业,农民也不愿意采用,为此农艺要按照机械化的特点进行改革,充分地应用机械。不管处在哪个发展阶段,加强农机农艺结合涉及到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技术推广机构以及农业生产经营者(包括农民、农场主、农机合作社人员)等多个主体,而政府部门及其技术推广机构的引导作用也至关重要。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江苏省农机部门在省农机局局长陆为农的率领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统筹推进水稻机械化尤其是水稻机插秧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

推广一项农机化技术需要从先进性、适用性和效益高低等方面分析其利弊。这项技术首先要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提高劳动生产率,且在一定区域或范围内使用时技术上的稳定性可操作,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本世纪初,江苏省已基本实现小麦全程机械化,而水稻机械化则是个难题,尤其水稻插秧环节是难点中的难点。虽然,作为解决插秧环节机械化的手段机械抛秧、机械直播、机插秧等3项技术已经在江苏省都有试验示范,但是如何确定一项主推农机化技术,却是难以抉择。在时任农机局长陆为农领导下,江苏省农机人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在总结当地多年试验示范经验后,决定主推水稻机插秧。这是江苏省农机人在陆为农的带领下真正践行农机农艺结合的典范。记得在一次培训班上,局长陆为农如数家珍地分析了选择主推机插秧技术的缘由。江苏省早在1995年就引进机械化抛秧技术进行试验,与比人工栽插及机械插秧相比,机械抛秧具有省工、节本,秧苗返青活棵快、分孽早、茎孽增长快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抛植的秧苗均匀度差,后期通风透光性差;基本苗和分孽难以控制,产生病虫机害率高,且后期倒伏可能性大;抛秧时受天气的制约较大,服务性用工较多, 实际作业效率和效益并不高。为此,当时在一些地区农民群众对抛秧机已不感兴趣。在谈到机械直播时,陆为农先生分析:机械直播虽是最简单的种植方式,但只适合在江苏省部分地区推广应用。水稻直播时,正值江苏梅雨季节,阴雨天气频繁,如采用旱直播则机械可能不能作业,如采用水直播则雨水冲谷烂芽时有发生。另外,由于当时江苏省小麦联合收获机收获率超过75%,由于小麦机收留茬过高、过多,也难以保证播种质量。因此,机械插秧是江苏水稻种植的发展方向。水稻机械插秧在栽培技术上具备了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条件:机械插秧采用定行、定穴、定苗栽插,能集中地体现人工手插大行群体协调生长的优势,产量高且稳定,劳动生产率高;同时,采用机插秧与本省精耕细作的种植制度、作物生长期与生产季节吻合性好,适应性较强,且节省秧田,节省种子等。从陆为农先生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显然当初江苏省农机管理部门决定主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并不是异想天开,而是从农机农艺相结合角度总结多方试点经验的结果。

注重农机农艺结合推广一项农机化新技术,也是一项经济活动,不仅要从农艺角度去考量,更要从新的农机化技术经济效益角度去分析。即使新的农机化技术适应一定区域一种或多种的农艺模式,也要考虑其能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只有增产增收才有可能为农民所接收。如果使用某种机械不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即使政府部门下再大的功夫推广,农民机手也不一定会买账。当初江苏省农机部门在主推机插秧技术时,必然对其经济性有所考量。本世纪初江苏省引进日韩插秧机时,日本韩国推广机插秧在育秧环节主要采用育秧工厂。虽然,目前我国江苏、安徽等水稻产区也已经建立许多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育秧工厂,但在本世纪初,即使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江苏省,要在农村投资数十万元建一个育秧工厂,其难度也是相当大的,几乎不可能。显然,没有适合于机插秧的秧苗,有再先进再适用的插秧机也难以推广。当时,在陆为农老局长的率领下,江苏省农机系统的开拓者们,集成创新出了地膜、软盘育秧技术,避开了日韩机插技术中的工厂化育秧高成本的难题,使机插秧成本降了下来。当然,改革开放后,作为东部发达地区的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较快,每到插秧季节,插秧人工成本连年高升,且熟练的插秧人手一年比一年难找。这样一升一降,使广泛推广机械插秧成为可能。另外,当初在小麦跨区机收的带动下,农机化社会化服务已蔚然兴起,开展机械化插秧跨区作业已成为可能,或许这也是推广机械化插秧外部因素之一。显然,江苏省农机部门当初在陆为农先生的率领下,大力践行农机农艺结合,全面考量推广机插秧技术的先进性、适应性和经济性,成功地推进了我国水稻机械化发展进程,功不可没。

目前我国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76.7%,其中机耕水平已达98%,机收水平85%,机械种植水平才40%,水稻机械种植仍然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中的短板。从农机与农艺结合多方面分析,江苏省因地、因时制宜推广机插秧,突破了水稻机械化发展“瓶颈”,2015年水稻机插秧率已超过75%。那么,其他地区是否也同样可以全面推广机插秧技术,推进水稻机械化水平?是否可以践行农机农艺结合,总结有关试点示范经验,再决定主推技术?这些都值得思考。前不久,中国农业大学白人朴教授发表了《由机插秧为主转为宜插则插、宜直播则直播——加快解决水稻种植机械化瓶颈制约的思考》,或许从中可以得到些启示。

因此,回想本世纪初一段时期内江苏省农机部门大力推进水稻机械化尤其是水稻机插秧的发展过程,分析个中缘由、总结其中经验,既可算是对陆为农老局长的缅怀,也是对“农机农艺结合”问题一个探究。

(来源:农机质量与监督,摄影/康昊)

标签:农机   插秧   农艺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butie/15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