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科普纵横谈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农机科普纵横谈,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补贴请查看:农机补贴

  

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下,我国农机化发展势头强劲。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进入后农机化发展阶段。全国农机化从业者达5000万人,年产生财富达6000亿元以上。与农机化发展春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机科普事业似乎春寒料峭,鲜有寒梅绽放;一些农机报刊发行量锐减,生存出现危机,因难以为继而停刊,让人深思。本文对此作些研究,以期摆脱困境,繁荣农机科普事业,支持农机化更好更快发展。

一、农机科普的载体

农机科普的载体,就是用什么来承载农机科普的问题。目前我国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普及率世界领先,信息传播非常方便。但就农村而言,互联网普及率仅有20%以下,农民获得信息(知识)的渠道还是以传统媒体为主。而传统媒体中,电视覆盖率最高,在农村已高达95%以上。

但电视传播一是以形象(印象)为主,不易记录,稍纵即逝。

二是与农民眼见为实的受体心态大相径庭;他们往往只看重那些发生在身边且能够验证的信息;而对于离自己较远的信息仅仅是过目而已,一般不会作为决策信息来处理。

三是受一些不良信息之害,电视信息可信度大打折扣。传统传媒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就是农机报刊。这些报刊大都是全国或省级农机主管部门主办,汇集了一大批农机界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学者;撰稿者主要来自农机化工作一线的基层专家,其传播的知识和信息来自实践,对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则非常高;这些人最了解农业生产实际,比较掌握农民的生产性消费心理和需要,与农民(特别是农机经营者和机手)是“零距离”对接,实用价值大;一些调研报告则主要来自农民的心声,更容易被农民接受。

四是互联网迅猛发展,成为农机科普新生力量。随着智能5G手机、智能农机大量进入农业生产一线,新农人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渠道发生颠覆性改变。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农机手甚至与农机专家、学者实现可视的“一对一”服务,其答疑解惑的时效性,就如专家、学者亲临现场一般。且其传播效率、可在线人数、解决问题的即时性,也是传统纸媒所无法企及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农民的需求和现实比较来看,农机类报刊只有与互联网媒体融合发展,与时俱进,才是农机科普和相关知识、信息传播的“新生态”。否则,传统纸媒很难生存,更有“全军覆灭之危险。

二、农机科普的原则

当然,从大科普来看,农机科普的载体还有很多。如产销商与当地农机推广部门联办的产品示范(推广)现场会、演示会、培训会;再如农机经营成功人土的经验介绍和宣传;农机化主管部门定期公布的农机产品推广(许可目录);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企业信用等级排名等。但从“长效机制”来看,农机报刊与互联网新媒体融合,则有“零距离”和“永久牌”优势,具有运行成本低及事半功倍之效,这是其它载体所不能代替的。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农机科普的原则。

农机化是现代人类文明成果应用于农业的载体,是农业现代化的推动力,也是农民改善生存、生产条件,提高收入必须的劳动工具。这就决定了农机科普的主体对象是农民农机经营(使用)者。农机化作为先进生产力,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主要看受体(农民)对其理解和接受程度,以及能否给农民带来现实的较满意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农机科普的实用性原则。该原则对农机科普提出以下要求。

1、通俗易懂。农民的整体文化程度不高,如果我们使用较多专业、难懂的术语,存在着很多“科技硬块”,读者看不懂,不知所云为何物,就会脱离读者,最终会失去读者。现在一些刊物片面强调学术上的高深,“品味”是上去了,但走进了“象牙塔”,沦为特殊需求者的“垃圾论文“商场。读者不认同,就走进了死胡同,丢掉的是读者,换来的只能是不尽人意的“铜臭”,剩下的是“一地鸡毛”的惨淡经营,说不上什么时候就会“关门倒闭”。因此,我们在向基层科技人员和农民传播农机运用、管理知识和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技术时,应该把通俗易懂放在重要位置,与互联网相融合,以便其学以致用。

2、注重效益。农民的实用心理很强,他们最容易接受也最受欢迎的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能亲身体验、应用后能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技术。因此,在进行相关科普活动时,应客观评价其应用效益、经济效果、投资回收期,并做好示范。如果有相关的经营成功经验案例,一同介绍则效能成倍放大。

3、要紧扣生产实际。农业生产是季节性极强的产业,这就决定了农机科普决不能按部就班,老生常谈。而要贴近生产,贴近实际,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符合农业生产实际。将那些进入实际生产应用阶段的技术和信息,及时介绍给农民;针对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破解之法;针对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等,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4、系统性、趣味性、可读性相结合。科普工作的系统性(专题化、广角度、深层次、全方位的技术集成和配套),往往会提高知识和信息的实用性。而趣味性则能使枯燥的机械化技术变得形象生动、容易让受体理解和接受;这样有了可读性,就会提高科普的质量和效率。

三、农机科普的特点

农机科普的特点基于农业而产生,由于读者对象的特殊性而强化,因为不断实践和探索而理性化,对农机科普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概括地说,农机科普的特点有:

1、多元化。随着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业经济结构随之进行调整,已经不是单一的经营种植业,拓展到种、养、加、特色农产业、经济作物产业的全方位发展。多门类、多产业的经营发展,形成了农机科普需求的多元化,农机科普的领域也随之拓展。这就要求农机科普顺应这一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向读者介绍相关的实用技术、信息和资讯。农机科普要及时调整,以求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在满足读者需求中求发展。

2、梯度结构。从全国而言,由于各地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农机科普需求的梯度结构。很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一种传媒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各种农机传媒要扬长避短,办出自己的特色。通过这种差异化,以满足自己特有的读者需求为特色。在这方面,农业机械杂志创办的知谷互联网新媒体,可资借鉴。这一方式使传统纸媒与新媒体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即发挥杂志专中求“杂”的优势,提高覆盖率。

又团结了一批基层农机专家,使其报道、讯息、新知更贴近农机化一线需求,吸引了大量的“铁粉”。在报道选题上,紧贴农机化生产实践,作了大量的专题性策划,把相应的资讯、信息、技术、经营、市场、使用维修等融为一体,全方位、多视界、深层次报道,使读者感到“很受用”。这种梯度结构设计,满足了读者需求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一些发展水平较高、素质较高的读者已不满足于掌握一些常规技术,他们需要的是创新型技术和层次较高的实用技能。

另一方面,我国95%的农机使用者同时又是经营者,他们会对农机经营管理软科学有着更加浓烈的需求,客观上要求农机科普应“软、硬”结合。而实际上,这是目前农机科普的“软肋”,而知谷新媒体补上这块“短板”的尝试,值得同行学习、借鉴。

3、多样化。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形式的多样化和不同读者需求的层次性。农机科普要细分读者,投其所需,才能赢得发展。

四、农机科普的要求

我们强调农机报刊杂志化,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并不是要其象个大“杂烩”,大“拼盘”。而是要紧紧抓住读者需求,每一个时期要有一个中心,要有一个重点,办出自已的特色来。这就是新、快、准。而知谷的实践给了我们新感觉、新认识。

新,就是优先报道农业种、养、加、经、特等相关产业方面机械化中,进入实用阶段、适合农民使用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机械、新经验,使之在更大范围内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根据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农民的新要求,提供对路“产品”。

“老生常谈”的知识,只要农民需要,要用新手法,新角度,新高度,化腐朽为神奇,让农民得到新的感觉和新的享受。快,就是对相关资讯反应要快,要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快速提供“产品”,尽快满足读者求知欲,要在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不要放“马后炮”。准,就是介绍的知识必须准确可靠,杜绝“伪科学”给读者造成不良影响;选题要准,根据生产季节及时约(编)、出刊,提高针对性。要找准自己的读者群,给报刊和新媒体定位,准确满足他们的需求。

五、农机科普的形式

前已述及,农机科普的形式很多。各种形式有机结合,综合利用,会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但由于目前农村条件所限,有些活动开展起来投入高,运行成本高,有关方面难以承受,无法形成长效机制。相比之下,以农机报刊和新媒体融合为载体的科普读物则是最容易办的事情,是农机科普中最为理想的载体。其优势在于:

1、花钱少,效益高。一条高档香烟的价值可以订阅二三种农机报刊或10多本农机书籍,而农机新媒体则是免费登陆浏览。学习后把获得的信息、技术、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将会产生千百倍于投入费用的价值。

2、不受时间、空间、财力限制。利用农机科普报刊与互联网新媒体开展农机科普,不需要专门设施,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利用空闲时间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技术、资讯和信息,而且可以反复阅读,多人传阅,广泛受益。

3、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读者的求知要求,提高其科技素养。农机报刊种类多,内容涉及面广,从使用到维修,从经菅到管理,从基础知识到各种资讯、信息,应有尽有。只要学习,总能开卷总有益。

六、当前农机科普宣传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机科普是农机推广、安全监督管理等项工作的延伸,是农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机管理的份内之事。搞好农机科普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机经营者(机手)的经营、使用水平,对农机化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有潜在的读者群5000多万,其规模可谓世界之最,市场前景非常可观。但目前像《农机科技推广》杂志那样,发行形成规模、社会和经济效益较好的刊物并不多,多数报刊发行萎缩,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究其原因,一是受国家报刊发行征订政策的宏观影响;二是各级农机管理部门没有对农机报刊发行引起高度重视,宣传和组织订阅不力;三是存在着错误认识,认为组织农机报刊订阅是加重农机户负担;四是一些报刊由于经营不景气,采用低稿酬或无稿酬的办法运作,违背经济规律,难以得到高质量的专稿、特稿、高端稿件,竞争力不断降低,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五是一些报刊定位不准,脱离大众,进入“象牙塔”,曲高必然和寡。

对此,我们首先要统一认识。农机报刊与农机新媒体融合发展,共存共荣,是一种治穷先扶智的行为,是农机科技推广和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农机政策法规的重要窗口,也是农机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

第二,农机报刊与农机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农机科技在农村扎根、服务于农机化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提高的公益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市场机制“失灵”之时,公共财政应该发挥其促进、支持作用。当前农机科普正符合这一要求。从这一思路出发,我们可以争取国家支持,在农村建立以农机科技杂志与互联网新媒体为信息支农基地,与农民科技书屋相配套,来提高覆盖率,争取在农村做到村村有农机书屋和农机新媒体应用终端。同时借鉴在农村实行阳光工程、人人技能工程(由政府卖单)的做法,把农机新媒体与报刊发行做到村落、农户;

第三,把农机新媒体与报刊发行与农机复训、安全教育等项工作有机结合,进行必要的考核,以引起重视;对一些农机大户、农机科技示范户采取奖订农机报刊、帮助开通农机新媒体终端的方式,让他们首先接受相关资讯和服务;

第四,与农机经销商联合,对新购机户配送一两份农机报刊的农机新媒体APP,让其接受到相关农机知识的“培训”,并将此作为经销商的特色化服务内容之一;

第五,农机报刊和新媒体一是要适当提高稿酬,使之符合再“生产”规律,形成稳定的作者队伍,吸引好稿、专稿、特稿,办出自已的特色,提高竞争力;二是要准确定位。笔者认为,农机报刊和互联网新媒体在结构上,应该是金字塔形。基础性、学术性、研究性处塔尖,读者群是科研、开发、教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刊物与新媒体处塔身,读者群是基层农机科技工作者及较高文化素养的一线农机使用者;大量的以普及为主的刊物与新媒体是塔基,读者群是农机使用、经营者和基层农机科技工作者。

通过准确定位,才能为其提供对路的“产品“,从而得到市场认可,拓展发展空间,蠃得读者青睐。知谷农机网与农业机械杂志融合发展的实践,用每月400多万的浏览量,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回答。这个浏览量甚至连一些专业的官网都是难以企及的,这从某种方面说明了其思路和方向的正确性,也给农机科普指明了化危为机的路径。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创新思维,方法得当,措施扎实,准确定位,就可以把农机科普工作做得更好。

标签:农机   科普   读者   媒体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butie/69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