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大桥镇农机二手车]蝶变古桐坑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凤台县大桥镇农机二手车]蝶变古桐坑,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二手农机网请查看:二手农机网

  蝶变古桐坑

"这沟望着那沟深,大桐坑套小桐坑"。老话了。

这样的老话,也许只有新棚人才知道。山高与沟深,是这句老话背后的注释。

2017年4月28日,日子平平常常,意义却非同凡响。那天,石台县委决定,在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再次向重点贫困村下派一批县级领导干部。

江洪接到了下派的通知,一惯不紧不慢的他回到办公室,急忙处理完手中亟待处理的公务,又将近期工作与其他人交代清楚后,找出那双参加军事日时穿的解放鞋和一顶半成新的草帽,觉得一切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似乎想起了什么,拨通了妻子的电话。

"我马上就要进山,你赶紧将机票退了。"

"不是说好五一去看儿子吗?"妻子疑惑。

"去不成了。"

"好容易弄到宁夏的机票,说退就退,这一退,至少损失400元。"

"即使一分钱退不了,我也不能去。"江洪回答不容置否。

这次到村挂职,江洪并不感到意外,他知道,县委这次安排自有其中的道理。毕竟自己有着30多年的基层经历,在当前脱贫攻坚的"炉火"烧的正旺的当口,把他这段"栗柴"放进"炉膛",既是工作的需要,更是对他的信任。

一个背包,一顶草帽,一双解放鞋。在县人大任职的江洪,以县级领导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的身份,走进新棚,走进大山,走进古桐坑。

四月的天气,细雨沥沥。汽车一路奔波,在石台县东片那座高耸入云的稠岭山脉写下一个又一个"之"字后,停在了进入新棚的路口。

七都镇的新棚村位于石台、黟县、祁门三县交界处。之所以老地名叫桐坑,是因为这条十几里长逼仄狭窄的山坳其实就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深坑。6个村民组300多户610口居民如山里的草籽一般,从坑的这头撒到坑的那头,零碎而又分散。坑东头地势低,有少许土地,人口较为密集,叫做大桐坑。坑西头地势较高,山岭陡峭,连筲箕大的地块都没有,就叫小桐坑。沿着坑的两边,是叠起的排排大山,跟刀切一般竖着。浓密的树林蓊蓊郁郁,荫天蔽日。地理位置偏僻而又特殊。上世纪30年代,方志敏率领的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皖南时,就选择这条深坑作为当时红军后方总医院的所在地。

江洪走下车,点燃一根香烟,看着那条仿佛从325省道旁逸斜出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进山机耕路,手中的烟雾随即在眉宇间缭绕开来。

"噗突,噗突"。江洪等了好久,才听见一阵沙哑的摩托车声从密林深处中传来。

"请问,谁是派驻新棚的江书记?"村委会主任江世好将缺了撑架的摩托车往路边的石崖上一靠,见面就问。

"我就是。"江洪转过身,打量了一下身穿雨衣一脚泥水的人,轻声说道。

"原来是你呀。刚接到电话,说县里的扶贫工作队要来,就急着从茶山上赶过来。这时间挑的不是当口,忙着呢。"显然,江世好认识这位新来的书记,不知什么原因,热情度不是很高。

"那——就赶紧走吧。"江洪心里疑惑了一下,随即上车跟在那辆摩托车后面,一头钻进林隙的山路。

这是一条横亘于海拔700米山巅的小路,最初建于上世纪80年代。限于当时的条件,其宽度和坡度仅达到乡村机耕路的标准。虽然后来经过水泥硬化,但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行车还是比较艰难。

"就是这条'十不全'的路,多少年来就跟新棚人的'喉咙管'一样,一刻也离不了。"江世好停下摩托车,路上的几块石头也许刚滚下来不久。他一边清理,一边不停地抱怨。

江洪虽然有基层工作的经历,也曾经在与新棚一山之隔原来的河口乡也呆过,但那是30年以前的事了,对新棚的印象有些模糊,怪不得连江世好与他打招呼时愣是没认出来。

也不知转过了多少个弯道,车子喘着粗气好容易爬上了山顶。站在山脊的分水岭上,江洪回望来时的路,仿佛车轮下抛下的一匹麻布,在身后的山峦间折折叠叠,时隐时现。

"再往前走,就是下坡。走到坑底,还得半拉钟头"。江世好指了指藏在山坳云雾里若隐若现指甲盖大小的民房。江洪看了眼手机,从县城出发,已经过去了2个多小时。

"江书记,你就住韩赞斌家,他家清静,只有韩赞斌老母亲一个人在家。锅灶都是现成的,烧饭方便。"江洪拎着行李,跟在村干部陈尚忠的后面,走进了村委会为他安排的住处。

这是一间上世纪80年代农村常见的老式住房,砖木结构,俗称"合六间"。在江洪的印象里,这样的房子在那个年月算得上"阔气"。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山外早就换成小洋楼了。

"沟里确实找不到的像样住房,就这一家齐整些,只是卫生条件不咋地。碰巧赶上茶季,村里也腾不出人手归整,委屈江书记了。"陈尚忠显得有些不太好意思。

"没事,有地方住就行。"对于外表看上去还可以的房子,江洪并不在意,随即推开了大门,只见韩赞斌78岁的老母亲跳大神般地舞着绑着笤帚的长竹篙,东一下,西一下清理屋梁上蜘蛛网,弄得满屋尘土飞扬。

"能蹦哒几下的都外出打工了,留我一个老婆子在家。你看,满屋架的蜘蛛网比菜地里的丝瓜藤还兴旺,牵的到处都是,你可别嫌邋遢呀。"

江洪用手掸了一下飞到脸上的一根蛛丝,笑了一下,随即将行李放在房间里的木板床上,开始帮忙整理屋里的杂物。山里的天黑的早,等他弄完一切,山林里的夜鸟已经开始发出"咕咕"鸣叫了。

白天的所见所闻,让江洪心生疑惑。这样一个盛产木材和茶叶的地区,在近十多年来,为何"山也还是那道山,梁也还是那道梁"。与自己早年中的印象区别不大。不要说全村600余人口中,贫困人口就高达167人的数据,单从整条沟里见不到一幢现在农村时兴的别墅型楼房就可以看出,有着33000亩山场2400亩茶叶的新棚村,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基础设施,与时代的要求明显脱节了。在疑惑的同时,江洪也深深感觉到,石台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和皖南唯一一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不仅是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消除贫困"、"共同小康"的宏伟目标,也是石台县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我们广大党员干凤台县大桥镇农机二手车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神圣职责。

那一夜,江洪躺在临时搭建的床上辗转反侧,身下的木板不时发出吱吱声响。

借用闲置的学校作为临时村部的"会议室"里,一盏白炽灯孤零零的吊在天花板上,光线有些刺眼。江洪看了一眼斑驳的黑板上"新棚村党员大会"一行粉笔字,搬过一条木头长凳,在村干部凤台县大桥镇农机二手车和党员的到来之前,掏出笔记本,例出会议的提纲。

约莫一顿饭时间,三三两两来了一些人。江洪拆开一包"五星皖",挨个打了一圈,烟盒里还剩下好几根。村委会主任江世好说:"许多人赶着晚上加工茶叶,不可能都到齐,38名党员能到这么多就捧着头欢喜了。"

江洪初来乍到,虽然对村党支部情况不甚了解,但他已经意识到,要想把新棚的脱贫攻坚工作做好,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只有把党员凝聚在一起,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保证。

会议只能在十几个人的情况下举行。江洪传达了县委这次下派挂职干部驻村扶贫的主要意图,并把自己急于想了解村情的想法表露出来。说实话,这次下派,他自己心里也没底,对于这样一个相对陌生的村,两眼一抹黑,他不知道如何"下手",只得先听听大家的意见,然后再理出个头绪。

江世好手指夹那根江洪递过来的"五星皖",低头与旁边的村文书曾凡才和村干部陈尚忠悄声嘀咕。

"看架势,江书记这次来恐怕想干点事呢。"

"不晓得,搞不好是走走过场。"陈尚忠轻描淡写地说。

"拿不准,看他说话慢腾腾的,应该不会有多大作劲。"曾凡才看了一眼正在说话的江洪。

会场上谁也不愿先说话,静悄悄的。俩人的窃窃私语,江洪多少还是听了个大概。

"大家对于扶贫工作有想法,有建议,就在支部会上讲出来,一起合计。县委下这么大的气力,不就是要彻底改变贫困村的面貌?让贫困人口与大家一起共同富裕吗?我们就针对新棚目前最迫切、最棘手问题,对症下药,着手解决。"

江洪这样一说,多少起到了鼓动作用。会场上你一言,我一语,顿时活跃起来。看到大家嘈嘈杂杂,七嘴八舌,说不到点子上,作为村委会主任的江世好扔掉烟头,呼地站了起来。

"你如果要真干,就先从路下手。江书记,你是不知道,我们新棚人苦就是苦在路上。虽然这条深沟东边毗邻黟县、祁门,南边与七都镇也不过十几里路,按理说,这样一个'鸡鸣三县'的地方,交通应该活络吧。可是,一条清溪河隔断了与外县的联系,一座杨梅岭阻碍着到达七都镇通道。几十年来,新棚人唯一的'出路',不就是你昨天过来时那条弯道都能打结的机耕道。"

说到这里,江世好哆嗦了半天,从口袋里抠出一根烟点上,这位土生土长的村主任凤台县大桥镇农机二手车显得有些激动。

陈尚忠干村干部好多年,听到江世好这样说,也做了个形象的比喻:"这条深坑就好比一只大口袋,600多口人,活活被困在口袋里。跑一趟镇政府,要绕一个将近70公里的马蹄弯。人跑一趟不见得,可坑里那么多的木材、茶叶,生生把豆腐盘成了肉价,不穷才怪呐。"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老的不能再老的话,新棚人却想了多少年,喊了多少年,更是盼了多少年。就是眼前这唯一的通道,弯道多,坡度陡,上坡哼哼哼,下坡胆心惊。特别是下雨下雪,塌方不通路,上冻路不通。"担任30多年村干部已经76岁的老党员韩可涛一说到这个话题,始终难以释怀。

村文书曾凡才话语不多,坐在那里一直没吱声。说到路,他最有感触。那是2015年的夏天,他的一个儿时伙伴砍树时让斧头砍断了小腿的动脉,血流不止。他用了两个多小时好容易送往医院时,伤者已经奄奄一息了。看着急救室里生命垂危的伙伴,他恨不能当时生出一双翅膀,一下子飞过横亘在新棚人面前的重重高山,道道沟堑。

五月初的月亮出来的迟,望着窗外黑黢黢的山坳了多了一小片月牙,想着明天大家还得起早采茶,江洪合上已写了密密麻麻好几页纸的笔记本,在大家全部离开后,静静地坐在那里,将自己纷乱的思绪进行一番细致的梳理。这时,他深深感觉到,不下村不知道,这一下来跟老百姓一接触,才发现还有许多的工作等着自己去做。是啊,老百姓的迫切眼光,渴望着党员干部解决他们的所盼所求。老百姓的动情话语,表达出对党和政府的由衷信任。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不知道李白的诗句写的是不是这条清溪河。江洪第一次走到河边,就感受到溪水的清澈,风景的秀美。毕竟,这是一条不同寻常的河流。河的那边,就是方志敏在黟县柯村举行红色暴动的革命根据地。河的这边,就是红军曾经在新棚的后方总医院。当年的红军,通过这条河流连接了两岸红色脉络,繁衍了两岸的红色基因。可如今,这条河却成了制约两地商贸经济发展的一道天然屏障。特别是茶季,溪水极易暴涨,自古就以茶叶维持生计的新棚人,只能看着一河之隔客商如云的柯村茶市"望河兴叹",不得不转道70公里以上,前往石台或者七都销售,生产成本成倍上升。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对,就从这道桥开始。输血还得造血,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发展经济应该首当其冲。桥如果修通了,不仅是拓宽了新棚茶叶的流通渠道,说不定凭着这里的青山秀水和与柯村一脉相承的老区优势,今后还可以走发展红色旅游的路子。"望着逶迤而去的河水在山谷间划出的优美曲线,江洪脑海里的思路清晰而明朗。

任何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要在近百米宽的清溪河上建一座公路大桥,这不仅对一个村而言是个空前浩大的工程,即使在全县范围内,也算得上一个不小的项目。钱,从何而来?项目,又在哪里?

江洪犯难了,那段日子,他一直苦苦地思索着,琢磨着。每当一个人静下来坐在清溪河边,望着那河面上泛起的层层涟漪,脑海里总是浮现着那晚党员大会上老百姓"思路若渴"的场景,以及在走访贫困户时众口一词的建桥呼声。

"再大的困难也得上。"江洪心里下定了决心。他不停地跑县里,跑部门,跑单位,只要听到有一点点信息,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黑天白夜,抬脚就走,拔腿就跑。

机遇往往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7年底,由安徽省委决定的石台县扶贫攻坚结对帮扶单位凤台县,决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支援石台一批项目,考虑到新棚村交通条件的实际情况和江洪三番五次的"软磨硬缠",2018年4月的一个早晨,投资260万元新棚村凤台大桥开工建设。一台台挖掘机隆隆轰鸣,破天荒地打破了清溪河长久的寂寞。

"260万,乖乖,这么多票子,我恐怕一担都挑不动。"

"没想到,江书记还真不简单,确实是来帮我们办实事的。"村部办公室里,曾凡才和江世好一边整理着近期村里的开支和项目材料,一边说着话。江洪由于昨天连夜确定大桥的位置,忙到半夜才睡觉,起来的有点迟。

"项目来的不容易,每一分钱都要用到桥上,一定要对得起援建单位,对得起县委,县政府,对得起新棚的老百姓。"江洪听见说话声,进门就说。

"江书记来了,快坐,快坐。"江世好说着,赶紧从裤兜里拿出一包"黄皖",一看不对劲,随即又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五星皖"。江洪发现江世好的态度与第一次见面相比,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可他掏烟这一细节,却让江洪心里不是个滋味。后来妻子问他为何戒掉抽了几十年的香烟,他才说出缘由:仅仅就为老百姓做了一件事,人家就对我那么客气,那么尊重。村民自己抽劣质烟,还特地买包好烟给我这个当书记的抽,我要是不戒烟,这不无形中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吗?

是的,作为一名县级领导干部,江洪知道,无论是在哪个岗位,都会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尤其在新棚这样一个贫困村,在集体经济几乎空白的情况下,哪怕一只笔,一张纸,都得节省着用。最开始来的那几个月,用于跑项目、跑资金的租车费用让他心疼了好一阵。为了尽量减少村里开支,在妻子的鼓动下,他干脆自己花3.7万元买了一辆二手车。

"这个月,江书记个人又没报销一分钱。"每月在村部党务政务公开栏公布各项开支的时候,村文书曾凡才总会说着同样的话。

2018年7月30日,清溪河边那一丛古柳林里,天还没亮,知了就发出了热烈的鸣叫。天气是最热的,可新棚村老百姓心里比天气还要热。一大早,家家户户就像过年一般,舞龙灯似的往清溪河边涌。

100多个日日夜夜的紧张施工,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三墩四孔公路大桥,犹如一块巨大的笏板,平展在朝雾还未散尽的河面上。

老党员老村干部韩可涛来了。

江洪78岁的房东老太太来了。

一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闻讯后大老远地赶了回来。

就连毗邻新棚的黟县柯村老百姓也凑上了热闹。

他们要亲眼见证新棚人结束"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历史。亲眼看见第一辆汽车驶上这座促进新棚与柯村两地经济发展的"跳板"。

江世好、曾凡才、陈尚忠忙着插彩旗和准备鞭炮。虽然江洪一再叮嘱通桥仪式从简,但鞭炮都是老百姓自发买的,拦都拦不住。一切准备就绪,潮水一般的人群聚集在桥头,就等江洪剪彩时,三个村干部才发现,刚才还在忙前忙后的江洪不见了踪影。

江洪开着那辆空调一开就跟蜜蜂出笼般的桑塔纳,往县城的方向疾驰,车窗外的峭壁像一扇扇厚厚的门板一样向后倒去。从第一次坐车进山时心里的小心翼翼,到现在自己开车时的驾轻就熟,一年来,这条路他已记不清跑了多少趟。每一处弯道,每一道陡坡,清晰得比自己的手掌纹还熟悉。

江洪是临时接到电话的,说是让贫困村尽快上报下一年度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样的好机会他当然不愿放过,哪里还有心思用在大桥剪彩上。其实,在大桥项目刚刚落实以后,他就在考虑新劈一条翻越村后那道杨梅岭可以直达七都镇的快捷通道。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那么,新棚村就会在凤台大桥已经通车的基础上,打开连接山外的第三个出口。

这次项目争取到是很顺利,但让江洪感到意外的是,前期修路资金只有30万元。可是杨梅岭道路工程,全长4.9公里,不但要辟山炸石,垒涵砌坝,还要向老百姓征用山林和茶地,属于新建道路,根据当时有关部门的估算,总投资得上千万元。

那一晚,江洪在县城住下了。一来,仅靠前期修路的钱只能塞个"牙缝",他还得继续争取与扶贫密切相关的其他项目资金,将多个渠道里"水"汇到杨梅岭道路这一个"水龙头"上。二来,顺便挤出点空闲去看一眼年过古稀的老母亲。这一年多来,县城没少跑,但每次就跟打仗似的,来去匆忙,老母亲都靠妻子一人照顾。好在妻子理解他的心思,也摸透了他那"工作狂"的脾性。

"你还知道有家呀?干脆将户口也迁到山里去得了。"妻子有时也发发牢骚。毕竟,婆婆年岁已高,儿子又远在宁夏支教,自己还得上班,一个人忙里忙外,确实有点累。

"好在家里负担不重,挺挺就过去了。"江洪只得这样安慰妻子。

县城里早晨似乎比山里醒来的要迟,江洪敲开一家早点店,匆忙填饱肚子,准备再跑上几天。他不能打无把握之战,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好在县委、县政府对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相关部门也都将扶贫工作当成当前的头等大事,在各类项目和资金上尽可能地提前帮助解决。先后将杨梅坞至张家桥机耕路延伸工程50万元;杨梅坞长坛上至牛栏坎道路工程70万元;杨梅坞牛栏坎至张家桥机耕路95万元;捕鸡坑路口桥梁建设项目20万元,桐坑口至杨梅坞道路护坝项目40万元;杨梅坞牛栏坎至张家桥机耕路95万元;杨梅坞至张家桥道路硬化工程360万元,共计730万元尽快分批次下拨。

攥着这些沉甸甸的"真金白银",江洪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决战脱贫攻坚,党和国家给予了多少关注!县委、县政府又倾注了多少心血啊!自己作为一线的扶贫干部,吃点苦,受点罪,那又算的了什么?

2018年8月,随着杨梅岭上一声炮响,新棚村即将打开的第三条通道上出现了第一个豁口。可能有人不明白,一个小小的山村,在已经有了两条出山道路的前提下,为何又要"劳师动众"另辟蹊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来听听老百姓是怎么说的。

"过去靠脚板走路,往东到祁门、黟县只有7公里,往南到七都的大路不到5公里,驮根杉木,挑箩茶叶,一泡尿的工夫就到了。后来通了公路,哪晓得从西边修的这条14公里长的弯弯路,比原来的翻越杨梅岭的小路要远几倍。"好多一辈子靠脚走路的老人这样说。

"原来新棚属于河口乡,走老路到乡政府不是很远,乡镇区划调整后,现在归七都镇管辖,到政府盖个公章就得一整天。"文书曾凡才每次去镇里办事就得起早。

……

江洪当然会权衡修这条路的利弊,绝不会将扶贫资金当成一把"胡椒面"到处乱撒,他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项目施工前,他用了一个月时间,除了挨家挨户征求老百姓意见外,还独自钻进山林,丈量距离,考察地形,并就修通这条路对新棚村的人流、物流、发展前景作了科学评估。他仔细算了一笔账:这条4.9公里的路拉通后,新棚到省道主干线的时间比原来要缩短50分钟,而且不再需要翻越路窄弯多的稠岭,木竹、茶叶、土特产的运输成本可减少三分之二,间接提高了农副产品的价值。其次,这条路与建成后的凤台大桥可以与祁门、黟县的主干道巧妙连成一个交通环线,外县的客商经过新棚可直达七都镇,对于繁荣石台县"边贸"经济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人流、物流一旦增加,无疑也为今后新棚走红色旅游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发展空间。

修路的日子兴奋而又紧张。兴奋的是老百姓,祖祖辈辈困在大山里,终于实现了一步就能"跳出山界外"几辈人的夙愿。紧张的是江洪,这样一项利在千秋的工程,顺利实施和质量保障,都来不得半点马虎。虽说只有4.9公里,但沿途牵涉到山场和茶地的征收,如果按照国家赔偿标准征收,资金上难免出现缺口。这到不是江洪担心的问题,在他进村以后,无论是在加强农村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积极作用,还是年轻党员的培养上,他一刻都没有松懈过。在全村在38名党员的基础上,又发展了1名新党员,培养了3名入党积极分子。在江洪的带领下,这批人不但每人联系一户贫困户,而且在实施的各项扶贫工程中,事事干在前面,处处走在前面。这不,看到党员们主动放弃赔偿款后,全村没有一户老百姓向工程"伸手"。江洪担心的是,路是沿着河道两岸修的,为最大限度地保护新棚原始的生态环境,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要求都特别高。3个月的工期,江洪整日泡在工地上,一车渣土,一堆石头,都要知道它的去处;一根钢筋,一坨水泥,都得放到相应的位置;一道涵洞,一段石坝,都要符合质量要求。那段时间,工地上的每一个角落,江洪那双沾满水泥浆的解放鞋都没落下,即使在一次一脚踩空摔伤了腰以后,江洪那一手撑着腰,一手拿着图纸的身影就没有在工地上消失过。

杨梅岭路通车的那天,已是2020年元旦。一贯舍不得花钱他破例到村口的小店里拿了一条"五星皖"。自从那次看见江世好尴尬的掏烟举动后,江洪就甩掉了手中的烟头,再也没抽过。至于要买上一条烟,完全出于一种感激的心理。两年多来,不要说56户贫困户把他当成落实党的各项扶贫政策基层代表,当成他们脱贫致富指路人;也不要说在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和对自己工作的积极支持;更不要说房东老太太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的细心照顾。所有这一切,不仅表现出老百姓从内心里感激党的富民政策,感谢政府扶贫力度,感谢像江洪这样脚踏实地干实事的驻村干部。每每想到这里,江洪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感激。没有这些老百姓的支持与理解,什么事也干不成。今天新棚最便捷的一条路通了,老百姓付出的更多,趁这个机会,买点烟让大家抽抽,江洪的心里要好受得多。

年近90岁的贫困户盛爱花在智障儿子的搀扶下,挽着一竹篮茶叶蛋来到通车现场,她想慰问一下那些在路上日夜苦战的建设者、党员干部和江洪书记,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她实在忘不了,前不久自己突发脑梗,躺在床上不省人事,要不是江书记走访时发现及时送往医院抢救,自己哪还能看到眼前的这条宽敞的大路。

和盛爱花有着同样想法的贫困户李加胜夫妇都已70多岁,老两口摇摇晃晃抬着一箩筐散着箬香的粽子,走过门前那道新修的水泥桥的时候,再也不用像以前过独木桥时的小心翼翼,颤颤微微。他们住在河对岸的高包组,多少年来,村民跟他们一样,做梦都想在河上架一道桥。在梦想实现以后,他们才知道,为造这座桥,江书记不仅采用募捐的形式动用自己所有校友、战友、朋友的关系网,而且个人还掏了5000元的"腰包"。

这条路的通车,最高兴是李学勇。他烧了两大桶浓茶挑到聚集的人群面前,抢过江洪的茶杯,足足放了半杯子明前茶。说实在的,像他这样老的老、小的小的6口之家,要不是江书记鼓励他打茶叶的主意,并帮助他申请扶贫小额信贷,购买制茶机械,他也不可能一年挣到8万元,更不可能这么快就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这条路一通,与凤台大桥一连接,就等于将七都和柯村茶叶市场搬到了家门口,明年我会挣得更多"。以前什么事都干过,干什么都没挣到钱的李学勇一身都是劲。

江洪不停地向村民们散着烟。大家对他的热情,说明老百姓对他工作的认可。从2017年4月底进山,转眼就是三年,到底为老百姓作了多少事,他已记不清。他只知道,通过各项扶贫项目的支持和自己千方百计的努力,新棚村在基础设施、经济发展上足足投入了2000万元。最让感到欣慰的是,这样大的资金量全部实打实地用在了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而掌握这笔资金的党员干部包括他自己,竟没有乱用过一分钱。

每当看到村干部坐在宽大明亮的党务服务中心办公,每当看到村民到新落成的村卫生室体检;每当夜晚走在路灯璀璨的乡村街道,每当听到解决村民卖茶难的茶厂发出机器轰鸣,每当走到贫困家发放一张"光荣脱贫证"……他为眼前的这条山沟正在滋润着党的扶贫政策的雨露而高兴,为古桐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发生惊人的蝶变而欣慰。他相信,随着党和国家扶贫力度的持续加强,随着石台县脱贫"摘帽"脚步不断加快,新棚的春天,今年一定会来的更早。(汪皖平 江雪飞)

标签:老百姓   一个   扶贫   自己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ershou/11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