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二手农机车交易市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非凡十年」通化:快步迈向农业现代化
柳河县柳河镇砬门村村民卢贵仁如今变成了大忙人。过去这些年,他从一个小粮贩变成了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又在政策扶持下创办了大米加工厂,实现了水稻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既提高了社员们的收入水平,也为当地出产的大米催生了品牌效益。过去,卢家在村里算是比较穷的,如今的小日子已经红红火火,这是卢贵仁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卢贵仁的经历,是过去十年间通化农业、农村、农民变化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势头,呈现出一片蓬勃生机。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过去十年里,通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步伐,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通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立总任务为236.73万亩。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210.73万亩,分别为水稻生产功能区82.73万亩,玉米生产功能区128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大豆生产保护区26万亩。截至2020年末,“两区”建立工作已通过国家初步审核验收。202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7.72亿斤,连续五年来粮食产量稳定在27亿斤左右。
通化地处长白山区,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得益于这一优势,通化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做大做强食品产业和人参、中药材、优质稻米、山葡萄、蓝莓、林特山珍等产业,打造了300亿级的人参产业,培育了10亿级的优质稻米、林特山珍、畜牧三大产业,2021年“六大龙型经济”实现产值372亿元。集安人参、山葡萄和通化县蓝莓被评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数量居全省第一位。85个原料基地、130个产品获“长白山人参”品牌授权,数量持续稳居全省第一位。柳河县被评为野山参之乡。快大人参市场、清河野山参交易中心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园参和野山参交易市场。集安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发展到7个。全市备案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发展到530个,规模化饲养比重达到7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6%,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9%,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已达到100%。2021年,全市生猪、肉牛、肉羊、家禽分别发展到56.6万头、17.8万头、10.1万只、3251.7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0.9%、12.5%、4.5%、22.4%;肉蛋奶产量11.7万吨,增长15.1%。
如今的通化,农村产业融合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通化县英额布镇、西江镇、光华镇,柳河县安口镇和辉南县辉南镇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通化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被认定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有50户企业荣获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称号。集安市钱湾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集安市、辉南县、通化县被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称号,东昌区被授予“吉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称号。
农产品生产易,销售难,这是困扰许多涉农企业和农民的一大难题。过去十年中,通化着眼完善壮大农产品产地市场,依托集安人参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通化县人参吉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积极推进快大、清河人参交易市场建设。积极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创建,推动通化县创建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通过聚鑫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带动以人参、蓝莓和大米为主的企业和农户协作发展,实现优质农产品产销顺畅衔接,提升电子商务网络营销能力。充分利用产销对接平台,积极引导商家入驻吉林省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全市已有12家供应商和2家服务商上线。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为了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通化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清洁化,智慧农业建设也得到稳步推进。
通过落实“藏粮于地”战略,通化着力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黑土地保护,过去十年间,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83万亩、保护黑土地128万亩。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大幅提升。
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农业科技的作用,不断完善和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功能和作用,年筛选推广新技术、新品种30个左右,推广面积200万亩。“通系933”获得全国首届优质粳稻品种鉴评金奖;“通育269”“通系945”获全国第二届优良食味稻金奖。“通禾861”获全国第七次优良食味粳稻一等奖。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累计培训新型职业(高素质)农民9041人、农民30万人次,农民技能水平大幅提高。
过去十年间,通化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2021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34.9万千瓦,比2015年增加24.9万千瓦,增长22.6%;拖拉机保有量6.1万台、配套农机具9.4万台(套),比2015年增加1000台,分别增长1.7%、1.1%;水稻、玉米联合收割机5868台,比2015年增加4016台,增长216.8%。农机作业水平较大提升,水稻机插面积从2015年37.4万亩发展到2021年的72.78万亩,增长94.6%,玉米机收面积从2015年32.4万亩发展到2021年的158.5万亩,增长389.2%。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80%。除了各种大型农机外,小型农业机械的普及不仅能让许多老年人轻松地耕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使山区、半山区许多作业不便的小地块免于弃耕。
通过深入推进农业清洁生产,落实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减量控害措施,通化已实现农作物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连续六年“负增长”。秸秆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秸秆利用率现已达到73%。
在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过程中,通化十分重视互联网的作用,益农信息社(原农业部组织实施的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统一使用“益农信息社”品牌)完成全市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实现公益、便民、电商和培训服务全面落地。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通化市龙缘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十年来,通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涌现出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品牌,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
开着大型农业机械奔驰在田野里,依靠稻蟹种养结合赢得效益,这是新农人曲昌盛从城市来到乡村改行种地之前不曾预想过的事情。在通化县金斗朝鲜族满族乡金星村,曲昌盛流转经营了数百亩水田,一边种水稻,一边养河蟹。“这么说吧,别人卖大米两块钱一斤可能会赔,我卖大米一块钱一斤还挣,因为我卖河蟹就把他们卖大米的钱挣出来了。”说起自己的经营思路,曲昌盛脸上颇有得意之色。
当然,像曲昌盛这样改行经营农业的新农人还是少数,更多时候,农民自发组织的各种农业经营主体则在不断刷新人们的视野。
在集安市太王镇钱湾村,2021年9月,姜贵成等几户村民与返乡创业的孙继春一起成立了集安市乡振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经营范围包括农村民间工艺及制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等13项,他们一边经营民宿,一边发展中草药种植,游客到这里可以休闲度假,可以体验农村生活,还能买到自己喜欢的农产品。
通过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鼓励农民通过自愿互换、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过去十年中,通化农业经营主体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超过90万亩。到2022年8月,全市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57户,其中国家级9户、省级43户、市级105户。通化禾韵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4户企业被评为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百强企业,位居全省第二。全市共有农民合作社4416家,家庭农场2492家,有效促进了通化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
过去,外人提到通化,往往只知道钢铁、医药和葡萄酒。近年来,通化立足优势特色,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打造出以通天葡萄酒、大米姐、蛙田贡米、西江贡米等一系列绿色有机食品品牌,这些品牌逐渐成为通化发展的一张新名片。至2021年末,全市绿色、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总数累计达到99个,其中绿色食品76个、有机农产品1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认证产品中,有粮食类77个、果蔬类10个、特产类6个、酒类5个、其它类1个。“辉南大米”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是通化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首例产品。柳河圣水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圣水牌”大米,被国家评定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通化二手农机车交易市场(周生军 通化日报记者 宋晓林)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ershou/57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