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农机播种机七台河市]七台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七台河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二手农机播种机七台河市]七台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七台河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二手农机网请查看:二手农机网

  七台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七台河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属单位,中省直驻七各单位:

二手农机播种机七台河市

《七台河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2025年)》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七台河市人民政府

2022年5月25日

七台河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2022—2025年)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部署,抢抓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发展新机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为七台河高质量转型发展赋能,根据《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及《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传统产业数字化稳步发展。数字化农业取得初步成效,2021年,七台河市种植业设施面积为4259.3亩,“七台河市数字乡村综合管理云平台”已初步建成,勃利县“龙药云”试点县项目建设,对种植过程中生产投入品、加工过程、仓储环境、销售渠道等进行全程监控。工业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勃农公司、海外化工、宝泰隆、隆鹏、北兴建材等企业实现工业互联网应用,双叶家具建成数字化车间。服务业数字化升级进程加速,全市3家A级旅游景区开通“趣龙江”预约平台,实现在线分时段精准预约。电商发展步伐加快,共有电商谷等平台4个,入驻企业120多家,电商交易额累计43.2亿元,同比增长41.7%。

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建成横向到各委办局、纵向覆盖区县、乡镇街道和社区的电子政务外网。4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全市移动用户总数约为90万户,移动用户普及率103%;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基站总数达到663个,网络覆盖率达50%以上。全市固定宽带总数22万户,互联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61.45%,光纤网络市县乡镇及220个行政村覆盖率100%,公用基础设施光纤智能化改造100%。

智慧城市治理全面展开。市公安局建成公安大数据中心,依托“雪亮工程”建设了10125个监控点位,实现天眼到天网的全方位综合防控体系。应急指挥中心提档升级,建成指挥大厅兼专家会商室、视频会议室等功能区,开展‘七台河码’建设推广工作,精准助力疫情防控工作。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天地图规划、“一窗受理、税费同缴”、“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等系统,与省实现数据互通。

数字惠民服务成效显著。建成“七台河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教学教研网络化、在线化升级。智慧医疗建设逐步推开,三级以上甲等医院全部实现预约挂号缴费,完成远程医疗会诊、医学影像信息、电子病例信息等功能整合。“七台河智慧人社通”微信小程序覆盖社会保险、劳动关系、人事人才、就业创业、社保卡5个方面118项业务。七台河市民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了税务、不动产、医保、工程建设等事项的“一站式”办理。12345热线与省互联互通成为打通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七台河市成功跻身“科创中国”东北试点市,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各类创新载体12个,与3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对接项目200余项。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

数据价值释放不够。政府部门间仍然存在数据孤岛,垂管系统、自建系统缺乏有效衔接,城管、住建、环保、商务等行业主管部门间数据亟需打通,数据资源推动农牧业、煤化工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足,数据要素对数字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发展基础薄弱。数字技术创新平台支撑不足,在大数据、云计算、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平台数量较少。产业数字化水平不高。传统行业转型动能不足,数字应用场景开发不深,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步伐仍需加快。企业应用创新不够,数字经济企业创新力不足。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数字产业化规模不断壮大,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数据要素作为经济发展核心引擎的作用逐渐显现,加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十四五”期间,黑龙江省把振兴工业摆上突出位置,坚持高位推动,把数字经济、生物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大力推进。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实施工业振兴计划”,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加快“数字龙江”建设,建成具有龙江特色的数字经济强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赋能。

七台河市兼具“科创中国”试点市、龙粤对口合作城市、龙江东部城市群节点城市等多层叠加优势,在煤炭、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具有良好基础和发展优势,我市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从顶层设计、基础设施、产业融合、行业应用等方面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省工作重要要求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作为龙江振兴的突破口,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规律,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主引擎,以数字产品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前沿新兴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为主动力,以煤焦化、冰雪体育、农业等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主阵地,以数字化做强平台化、做靓品牌化、做精绿色化,坚持以数字技术深度赋能实体经济,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推动七台河市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共享。突出科技是第一动力战略支撑作用,加快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应用创新,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秉持绿色低碳理念,发挥信息技术在绿色化转型中的赋能引领作用,开辟绿色产业发展新路径。

坚持数据赋能,特色融合。激发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数据要素潜能,以数据流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高效贯通,推动数据从资源到资产的转化。以数字化赋能为导向,发挥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六个产业特色,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纵深发展,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

坚持应用牵引,惠民便民。加强新技术应用示范,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应用场景。充分运用数字化理念、技术、产品,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数字经济普惠化发展。

坚持包容审慎,安全发展。加强数字经济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策法规体系、标准制定、技术支撑和市场监管,实现数字安全与数字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互为支撑、协同共进。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公共领域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机制建立健全,数字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数字创新要素高度集聚,数据资源要素高效配置,数字技术与产业发展实现深度融合。

到2025年,数字技术与工业、农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经济成为七台河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先进泛在的数字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得到大力发展。

七台河市(2022-2025)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单位

二手农机播种机七台河市

2025年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10%

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

1

电子商务交易额

亿元

50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办件率

%

100

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率

%

50

5G基站数量

万个

0.098

绿色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

万个

0.012

着力构建数字经济“一核两翼两基地”框架体系,“一核”指桃山区,构建桃山区数字化治理“核心”,“两翼”指茄子河区和新兴区,构建产业数字化两翼,重点布局煤化工产业数字化转型和高端智能制造,“两基地”指勃利县,构建数字化农业示范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基地。

以转型振兴为主线加快推动七台河市数字经济发展,打造城市治理高效智能新模式、建立数字经济繁荣发展新局面。推动“23531”工程,即:2个基础网络、3个平台基座、5个政务系统、3个产业数字化、1个安全防护体系。

打造产业数字化转型先导区。坚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总基调,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以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为重点,有序推进智慧矿山、智慧园区建设。搭建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促进成果转化、扩大规模效应。聚焦石墨烯、先进风电等新材料、新能源行业,赋能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融入龙江东部智慧城市组群。围绕蔬菜种植、优势农作物推广,推动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加快新建和发展数字畜牧业,打造“东北老勃”等区域性品牌。加快搭建智慧化冷链物流体系,补齐特色农业发展的物流短板。

打造科技创新驱动策源地。抢抓“科创中国”东北试点市机遇,加快以高新区、勃利双创园区等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联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重点领域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落地,打造七台河创新性企业群,在现代煤化工、生物制药、氢能、新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新技术,上线一批新产品,孵化一批新企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从财政、融资、知识产权等方面为七台河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打造数字化治理试验区。围绕七台河规划、建设、治理全流程,深化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城市功能品质实现新提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打造高效、绿色、智能、韧性七台河。推进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综治管理平台建设,建管并重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打造民生福祉数字化提升引领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公共服务智能化,加快商贸、教育、医疗、交通、物流等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推动平台经济规模化发展,建成线上线下融合的业务发展模式,形成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惠及全民的智慧民生服务新体系,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智能升级为核心,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建设泛在互联无线网络。统筹安排5G基站布局,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实现共建共享。推进5G网络在重点区域和重点场景优先覆盖。推进5G高密度应用区域增加小微基站深度覆盖,在重点大型楼宇、场馆内实现室内分布基站覆盖。积极推进5G场景应用示范,以智慧商贸、交通物流、城市管理、医疗教育、智能制造等多领域为切入点,探索5G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重点行业5G示范区。

优化提升电子政务网络。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相关要求,以构建“双链路、高带宽、负载均衡、安全可靠”为目标,依托5G专网技术,持续提升全市电子政务网络业务承载能力,提高互联网出口带宽和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探索政务网络无线方式接入,推进政务网络横向互联和纵向贯通,形成标准统一、安全可靠的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按照省非涉密业务专网与政务网络整合的要求和部署,推进各委办局业务专网通过网络割接、业务迁移等方式整合到电子政务网络,加快各部门专网撤并与统一互联网出口。推动部门IPv6改造应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重复建设,促进部门间的信息互访和资源共享。

推进物联感知网络部署。统一规划城市管理、生态环保、市政公用等行业的物联感知设施。以路灯、信号塔等为载体,通过共址部署、终端集成和共建共享等方式实现集约部署,实现物联设施资源共享。横向扩大物联感知覆盖范围,涵盖市政公用、生态环境、安全应急等公共基础领域,纵向加大物联感知设施分布密度,提升感知精度。

推进高速宽带网络建设。积极打造全光网城市,大幅提升光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和品质,提高骨干网和城域网出口带宽和智能调度能力。提高全市千兆互联网光纤的覆盖率,全面完成光纤到户改造,实现万兆到企业、千兆到桌面、百兆到家庭的网络接入能力全覆盖。

专栏1 网络基础设施升级工程

任务

建设内容

规模化部署5G网络

推进全市5G基站建设,以满足规模化商用需求的广度覆盖和深度覆盖为重点,优先布局密集商区、一般城区及县城城区等重点区域和开发区、产业园区、大型场馆、交通干线等重点场景,逐步向乡镇扩展。实现重点乡镇、重点园区的千兆光纤和5G网络覆盖。

提升电子政务外网支撑能力

以现有216个网络接入节点为基础,将网络向下延伸,进一步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实现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务部门全覆盖。打通人社、自然资源等部门业务专网与电子政务外网壁垒,实现底层基础网络的互联互通。

建设泛在智能物联感知网络

加大窄带物联网(NB-IoT)覆盖范围,着力推进物联感知网络在水、热、电、气等智能计量、公共停车管理、环保监测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试点示范,加快物联感知网络在智能家居、智慧养老等领域的应用,孵化培育新的商业模式。

搭建政务云和企业云。加快新型大数据中心建设,面向未来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和产业发展等各类智慧应用计算和存储需求,打造一批满足双碳要求及云化服务需要的大数据中心,实现大数据中心从数据存储型向计算支撑型的角色转变。构建以新型大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智能算力生态体系,整合全市云资源,打造全市政务“一朵云”和企业“一朵云”。提供应用系统开发与运行的统一支撑服务以及稳定可靠的云数据库服务,实现业务快速响应、应用快速部署,夯实高水准云服务能力。面向智慧矿山、智慧农业、制造业等重点应用需求,在交通枢纽、物流、医院等重点应用场景按需部署集网络、存储、计算为一体的边缘数据中心节点,构建云边协同的算力服务网络。

推动业务系统上云迁移部署。加强全市统筹,梳理已满足上云条件的政务信息系统,推动政务信息和民生服务系统上云迁移“应上尽上”,新增和改扩建非涉密信息系统,原则上不再批准非涉密系统独立部署,避免重复投资,降低建设、运行和管理成本。打造迁移服务能力,提供业务上云“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政府系统上云。

打造大数据中心灾备体系。以大数据中心为基础,在异区建立灾备中心或租用公有云资源用于数据备份,通过建立统一的云管平台对多云进行协同管理,形成“数据有备份、系统有备用、业务可切换”的灾备体系,从云平台层、业务层、数据层规划全体系的容灾模式,保障云平台的高可用性、重要业务系统不间断运行和业务系统的数据灾备存储能力。

专栏2 算力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任务

建设内容

打造全市政务“一朵云”

以“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为基础,建立全市统一云管平台,开展政府部门信息系统建设情况摸底调研工作,制定系统上云方案,结合政务云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各系统有序上云,推动全市政务平台和政务系统基础设施融合,实现政务云资源统一管控、灵活调度、集中应用、集约管理。

打造全市企业“一朵云”

以“政企云”平台为基础建设企业云平台,统筹整合市场监督局、商务局、发改委、工信局、税务局等政府部门的企业相关数据,将市域内50家中小企业纳入平台,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信用评估服务等,通过大数据赋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提升人工智能支撑能力。建设人工智能(AI)服务平台,将AI计算能力分层解耦,提供智能识别、语音合成、智能分析、算法模型、人机交互等赋能服务,使上层应用可以直接得到相关能力的计算结果。持续接入新的能力或完善现有能力功能定制,实现通用AI计算能力的统筹管理、集中调度、动态分配、运行监控,为城管、交通、生态等领域的指定人员人脸识别、指定人员行为轨迹分析、违规行为自动发现等需求提供智能服务。

构建时空地理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服务平台,围绕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全流程,探索建立覆盖时空数据汇聚、融合管理、挖掘分析、共享服务的CIM平台,逐步形成全市范围的3D GIS底座。构建时空大数据资源体系,建立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机制,保障时空数据更新频率,实现地上地下、室内室外、虚实、开放、动态的时空大数据一体化管理。推动时空信息在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建设、公共安全、智慧环保等方面的数据共享交换和智能化应用,为政府部门宏观决策、精细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为各项智慧应用提供丰富、便捷的时空地理信息数据服务。

探索区块链技术可信服务能力。加快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物联网、信息安全及供应链等领域的应用,有效解决身份识别、数据共享、数据存储等环节的数据安全问题,构建完整、流畅、可信的信息流,增强数据资源在应用领域的可信度和传播度。

加速新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应用。加强农田水利和畜牧业设备设施智能化改造。发展工业互联网,支持制造企业、信息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协同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探索建立基层治理、智慧社区、智慧物流、智慧养老等智慧民生服务应用。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城市供排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改造,推进基础设施智慧化更新步伐,构建绿色舒适的生态环境。

以数据资源汇集为基础,以数据共享开放为途径,以数据开发利用为重点,以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为抓手,推动政务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集中汇聚,探索以数据要素市场为基础的数据确权、资产评估、安全交易,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整合数据资源,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加强数据归集,落实“一数一源”,全量实时(秒级)汇聚各部门数据资源、社会数据资源,形成实时性高、安全有保障的七台河数据岛。更新完善全市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编制,盘点七台河市现有数据资产,评估数据管理水平,梳理信息资源目录,实现对数据资源目录注册、发布、维护、更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梳理数据资源需求,建立数据资源管理与使用的长效机制,分权分域管理,实现向上级、对各领域、各部门数据的统一目录管理、统一认证鉴权和统一交换共享,赋能各类应用,同步建立数据更新联动运维机制,强化数据质量管理和融合应用。

二手农机播种机七台河市建设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实现政务数据统一纳管、应接尽接,建设市、县(区)政府部门、互联网信息系统、物联网感知数据、电信运营商等企业数据为主的数据整合通道,为多维数据的融合分析提供支撑。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统一数据共享标准和接口规范,建立健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制度,提供数据生产、融合、开发、共享全链条服务,完善数据资源开放门户建设,加快促进跨部门协同应用,形成“横向集成、纵向贯通、全局共享”的对内共享、对外开放新局面。

建立以数据为基础的数字经济、政务服务、城市治理决策机制。通过数据归集、融合、挖掘,建设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形成教育、交通、医疗、城管等行业主题数据库,以及疫情防控、突发事件、百姓诉求等特色专题数据库。打造跨事件、跨场景、跨领域的数据分析和价值挖掘能力,基于大数据分析预测推动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的智能化升级,赋能政务服务、城市治理、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煤炭化工、生活服务、风险防控、产业发展等领域在管理决策、服务手段、产业挖掘等方面的智能化应用,助力可视化辅助决策,提升数据的社会经济价值。

(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

对接省大数据资源中心,推进政务数据、公共数据、企业数据等各类数据资源的交易流通。创新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机制,建立涵盖政府部门、企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单位的多元主体合作机制,加快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数据资源市场化交易流通,深度挖掘数据资源价值。推动设立数据要素服务交易中心,提升数据资源服务价值。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隐私数据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加大对数据滥用、隐私侵犯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专栏3 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工程

任务

建设内容

构建大数据平台基座

建立我市大数据平台基座,按照“共建、共享、共用”的原则,整合优化全市政务数据资源,建成较为完整的可视化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建立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将治理后的高效数据运用到各部门业务应用中,提升数据综合支撑能力。通过建立大数据开放门户和政务大数据应用,为市民提供政务公开数据,为社会资源提供政务大数据资源数据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专题大数据应用,从而全面提升政府的服务和治理能力。

深化开展重点行业大数据应用

在现代农业、制造业、煤矿化工业等领域实施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实现生产效率的跨越提升、生产资源的高效配置。在环保、健康、教育、体育、文化、交通等民生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实现城市治理高效化、民生服务精细化。

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培育招引一批聚焦数据标注、数据加工、数据运营的数据资源服务提供商,发展一批专注数据确权、数据资产评估、数据标准制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探索开展大数据交易试点,完善数据产权制度,探索数据产权保护和利用新机制,加快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发展进程。

大力推进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升级转型,以新技术、新模式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加快煤及煤化工产业数字化升级改造。打造煤及煤化工产业数字化转型基地,加强新技术与煤化工产业融合,以数字化、智能化引领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煤矿开采、深加工、管理、交易等环节,探索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生产、能源监控、供应链管理等应用。加强薄煤层智能化开采技术研发,提升智能化设备适用率。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焦化装置进行改造,实现传统煤化工产品向附加值更高的下游产品升级,推动煤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合成化工、材料化工方向发展。推动七矿公司、宝泰隆一井等安全监测平台智能化应用,建立煤炭、焦炭等价格交易平台。

布局工业互联网。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轻量化、模块化的数字化改造服务。建设数字化转型能力中心,支持龙头企业和平台企业开放资源和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检验检测、技术咨询等服务。推进园区数字化改造,实现园区管理服务数字化,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展七台河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行业节点的应用,打造产品追溯、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生产等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鼓励重点行业龙头企业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依托平台打通生产制造及销售、采购各环节数据流动,推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上平台,提升产业链协作水平。加强工业信息安全监测与管理水平,提升工业信息安全支撑保障能力。以双叶家具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打造示范性突出的产业智能化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支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运用5G、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打造无人车间、智慧工厂等“智能+”示范工程。建设5G行业专网,支持5G全连接工厂建设,推进5G应用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重点加强智能传感器与控制设备、智能检测和智能物流与仓储设备以及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应用。深入推进勃农公司、海外化工、宝泰隆、隆鹏、北兴建材等示范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工程。加快“企业上云”步伐,推动企业云网一体化建设,集成企业资源、计划、生产流程控制等系统互联互通,开展服务型制造、网络化协同。鼓励制造业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全生命周期管理、定制化生产、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型制造模式。

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转型。以联顺制药和中瑯生物为龙头,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传感等高科技在生物医药设计研发上的应用,提升绿色化、智能化制药生产技术水平,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医药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引进领军药企,努力将我市打造成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打造勃利中药基地和中药小镇。积极与中草药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推动中药材种植交易、医药会展、康养旅游、医养结合、医药文化宣传等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全国中医药大健康数字经济示范样板。

推动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创新升级。抓住全省建设龙江东部石墨产业集群的有利契机,积极推进锂电负极材料、石墨烯涂料、人造石墨前驱体等项目。结合我市石墨资源优势,实现以特种碳素材料、碳纤维、离子电池、核石墨等石墨烯新材料产业转型。做强做大石墨产业链,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集石墨采选、精深加工、下游制品及科研开发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搭建产业集群云平台,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推进新材料与能源清洁化发展,布局氢能产业,通过数字化技术助力氢能发展,重点发展煤基工业副产氢,发展储氢技术和运输技术,向东西部开拓,培育壮大贯穿东西的“龙江氢能利用带”。依托鑫科纳米、万锂泰、鹿山紫顶等重点企业,开展石墨材料、煤基新材料、先进金属材料开发及新能源利用等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依托新材料产业园,加速火炬石墨及石墨烯特色产业集聚,鼓励企业引资引智,研发新产品,促进石墨产业链向高端制造延伸。加快兴发、辰能等生物质能热电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通新能源发电、储能、配网环节,推进智能发电、智能配电等方面系统建设。

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将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指标作为数字化技术路线选择、设施设备选型和信息系统建设应用的关键评价指标,引导推动低资源占用和能源消耗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升级。试点推广绿色煤炭、绿色电厂、绿色矿山,推进宝泰隆等龙头公司绿色化转型,推动能源行业生产、运输、消费等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能源行业低碳转型。推进碳中和中的碳汇项目建设和碳汇交易。推进新能源利用,推进氢能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发展煤基工业副产氢,氢气提纯制取、氢燃料电池制备、氢存储运输等关键技术研究。

专栏4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程

任务

建设内容

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

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云企业达到5家。在煤化工、生物制药、食品生产、医疗器械、新材料、机械及消费品制造业等行业,打造5个以上数据应用示范案例。2022年底,推动1个以上特色产业集群实施规模化数字化转型;培育“5G+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

建设数字工厂和数字车间

支持企业部署5G 网络与云平台,以宝泰隆、双叶家具、升华医疗器械等为试点,开展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建设新型数字工厂和数字车间,打造一批新型工业化示范企业。积极引导勃利县亿达、勃农、鲁龙、1830等重点企业,优先完善厂区监控、矿井监控、办公自动化、生产数据采集与工业控制系统。重点扶持勃农公司研发自动化、智能化播种机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进一步提高锻压车间与机械加工车间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制造。

加快“互联网+中药材”行业布局

开展中药材种植智慧云图项目建设,实现中药材种植质量大数据图谱报告、辖区种植地图、种植情况、质量情况等信息云端管理。开发中药材产业智慧云图,实施产业数字化,对勃利县中药材产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全面推广普及“龙药码”,实现“一药一地一码”。有效利用“东北老勃”区域品牌力量,积极申报“勃利黄芩”国家保护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培育“勃药”特色品牌,扩大“勃药”知名度,推进“北药”产业做大做强。

(二)发展特色高效数字农业

加快数字农业建设。围绕乡村振兴,积极发展新型智慧农业,强化农机作业数字化服务。在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大宗农作物规模化生产基地,构建“天-地-人-机”一体化的大田物联网测控体系,试点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调查监测,全面、准确、实时监控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和黑土地保护现状。推进农业环境监测、病虫害在线监控、农田作业视频监控、农技在线服务系统和农机智能管理系统等建设,逐步建成一批集虫情、苗情、墒情、灾情和水肥为一体模块的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示范基地。推进农业辅助功能领域数字化应用,探索可复制推广的数字农业建设模式,打造勃利县数字农业示范县。

构建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鼓励农业专家在线为农民解决生产难题。逐步探索建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耕地、农资投入等重要领域数据资源采集体系,实现食用农产品追溯。依托中农数科技术和金融支持,重点推进种植业标准化管控、精准植保、智慧金融、黑土地质量保护、数据采集、质量安全管控、智慧农机、智慧畜牧、智慧托管。推广农业经营数字化应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平台。

构建农村特色产业体系。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农业、云农场等网络经营模式。大力推进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融合应用,运用虚拟现实全景技术,实现实景游农庄、看牧场,以及在线欣赏稻田养鱼、选购农副产品等。

专栏5 农业数字化转型工程

任务

建设内容

打造“5G+智慧农业”

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开展“5G+智慧农业”试点建设,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基地。以农业科技园区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为重点,开展5G智慧农业科创园、试验区建设示范应用。围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领域,实施“互联网+”高标准示范基地创建行动。

推进畜牧生产数字化新建和改造

推进规模养殖数字化改造,鼓励天兆猪业、大江牧业、大森林等大型畜禽养殖企业,试点建设数字化智慧养殖示范基地。探索建设畜牧兽医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和移动终端,逐步实现全市畜禽养殖、强制免疫、疫情监测、动物检疫屠宰疫情应急处置、兽医队伍建设的数字化管理。

建设数字化乡镇

依托中农数科大数据平台,在金沙农场试点实施无人机、智慧农机、智慧气象等数字化应用。推动驭星科技商业卫星服务站、金沙农场中农数字农业平台、数字仓储粮库建设,通过示范辐射,逐步打造数字示范乡镇。

打造农业数字化园区

积极支持区县在已经获得省级和国家级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础上,建设2-3个数字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重点在智慧种植上形成突破,在农作物长势、测土配肥、精准植保、无人机遥感及卫星多光谱测产等领域进行重点推进,探索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数字农业园区建设模式。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支持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电商企业联手,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打造农产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销售平台。推进农业短视频和农业应用上云。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试点建设“区块链+”质量溯源体系,对农产品生长生产过程、流通过程、营销过程的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一物一码的全流程正品追溯。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农村实体店,全面打通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推动跨行业、跨领域数据融合和服务拓展。

提升物流产业数字化水平。加快推进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推进省交投物流园区建设,促进物流配送和生产制造协同发展。建设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冷链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智慧物流发展的驱动作用,推动茄子河区快递物流园乐取商贸有限公司等物流企业在仓储、转运、配送等基础设施布局的建设,开展仓储、分检、配送、装卸等一体化集配设施智能化升级。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线上线下融合,推动物流技术创新,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物流基础设施设备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水平,强化物联网、智能终端、智能仓库等推广应用。

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产业。后冬奥时代,依托“冬奥冠军之乡”和四新村、红胜村等重点村屯冰雪旅游建设,构建精品冰雪旅游路线,促进“旅游+互联网”整合。打造冰雪旅游体验、教育、培训等产业基地,加强电动力浇冰车等冰雪场地装备及配套装备制造技术攻关、引进与改造,推进冰雪体育装备产业化发展。促进电商与冰雪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利用5G、AR/VR等数字技术以及直播、短视频等新方式,宣传七台河“冠军文化”特色旅游,培育云旅游等新型文旅业态和消费模式。以短道速滑冠军馆为基础,谋划建设短道速滑世界冠军馆、气膜馆、轮滑场等智慧化场馆设施。

加强现代服务业战略招商和培育。进一步扩大招商范围,以落地企业为头部,对准其上下游行业全力开展招商,通过校企联合建立现代服务业培育基地,促进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推动传统服务业壮大,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联动相关服务业包括政务与公共事业、金融、电信、商务、交易加入数字产业链。

培育壮大数字健康产业。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以勃利县元明村寒地中草药小镇为依托,研究建立数字化康养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智慧康养应用,构建集中草药研发、特色民宿、药膳餐饮、游乐观光为一体的中医康养基地。依托元明村、四新村等特色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加强与知名养老康养企业合作,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大数据产业应用,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建设,以医疗服务为核心,培育催生产业发展新业态。

专栏6 物流产业数字化工程

任务

建设内容

建设数字化物流园区

推进省交投物流园区项目,一期主要为煤炭仓储业务,二期项目建设仓储冷链物流、大型货运车辆维修中心,谋划借助与万科集团的物流业务合作的现代化数字智慧物流平台,以及省级货运平台的优惠税收政策,努力将七台河综合物流园打造成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样板物流中心。推进建设集直播电商、现代物流、新零售为一体的特色商业综合体,实现快递智能分拣。

农村电子商务

打造电子商务示范镇和试点村,培育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加快县级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乡村服务站点建设,拓宽农村产品上行通道。积极培育打造“互联网+农业”销售平台,鼓励农产品企业自建电商平台或入驻第三方平台,打造优势农产品电商平台品牌。提高智能快递、农村物流覆盖率。

加快数字产业发展,培育电子商务、数字消费等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培育大数据、区块链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智能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促进新发展。

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抢抓5G发展机遇,整合电子商务产业资源,拓展多元化电商服务。建设一批本地化、专业化的垂直电商平台、供应链平台,做大做强“七台河电商谷”“东北老勃”品牌,引导企业平台向网上交易、物流配送、信用支付于一体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转型。促进传统商贸企业向现代服务企业转型,推动大商新玛特、东北亚广场等大型商超企业与京东、天猫、淘宝等第三方平台有机衔接。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推动七台河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促进直播经济上规模。积极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经济,打造省内“直播电商产业基地”。培育我市直播电商企业,做大业务规模,推进茄子河直播基地建设,丰富网红资源,提高直播电商运营能力及供应链管控能力。面向商贸企业、制造业等企业的管理人员开展直播电商培训,强化对直播电商模式的认识,引导传统企业应用直播电商开展销售活动。

鼓励发展数字创意产业。以促进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围绕衣、食、住、行、用,以创意、创新、创造为核心,综合运用数字技术,推动时尚文化与产品设计、研发、制造、营销和服务等融合发展。以数字技术提升设计表现能力,重点发展包装设计、标识设计等设计服务。促进动漫与文学、影视等内容形式交叉融合,扩大在教育、科普、广告等领域中的集成应用。提高短视频、动漫、影视、景观等领域创意设计水平,扩大优质创意设计产品服务供给。

全面激发数字消费活力。鼓励实体消费场所打造数字化消费新场景,推广智慧导览、智能导流、无界零售、近场零售等新业态,推广生物识别、VR 等技术应用,提升场景消费体验。大力发展智能健身、智能骑行、网上办公、知识分享等新消费业态,促进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终端等智能产品普及应用。围绕自驾旅游、共享出行等交通出行场景,整合出租车、网约车等资源,引进培育大型智慧出行服务平台,提升智慧出行服务的专业化、普惠化水平。

专栏7 新型平台经济培育工程

任务

建设内容

加快商贸主体电商化改造

重点支持大商新玛特、大润发、东北亚广场等大型商贸主体电商化、数字化改造升级。

建设生活服务线上平台

鼓励大型商场、超市、家政、家电维修等生活服务业加入生活服务平台,完善商品信息推送、服务预约、移动支付、商品配送等功能,实现购物、消费、服务智能化、一体化。中心城区新建商圈启动无线全覆盖、大数据分析等项目开发,推进智慧化建设,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方向发展。丰富二手商品交易渠道,鼓励“互联网+二手”模式发展,促进二手商品网络交易平台规范发展,提高二手商品交易效率。提升废旧物资回收行业信息化水平,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支持废旧物资网络回收平台发展,实现网上预约、上门回收,推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搭建农产品交易市场线上平台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中应用。支持农产品市场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产销对接平台,依托平台发展订单农业、产销一体、股权合作等新型商业模式,构建长期稳定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开放式产销对接平台,重点畅通本地优势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

打造生产资料市场线上平台

探索“市场+平台+服务”模式,实现上下游双向延伸,推动生产资料市场与企业开展供需对接,优化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等资源配置,培育形成一批开放、高效、绿色的供应链平台;增强企业定制化生产、一体化服务功能,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上下游协作的生产资料流通体系,使得生产资料市场更好服务制造企业发展。

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以数据标注等产业为切入口,构建集数据采集、清洗、标注、交易、应用为一体的基础数据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第三方数据分析,发掘服务、技术外包服务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探索大数据关键技术,面向行业应用需求,形成垂直领域大数据解决方案。

初步培育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积极探索创新人工智能领域数据服务模式、资金支持方式,推动建立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在交通物流、健康医疗、文化旅游、工业制造等领域建立专业数据集,形成基础数据能力。加强基础算法、应用算法研究,提升算法分析能力。鼓励开展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应用、超算中心建设,提升算力支撑能力。鼓励在高精度传感器、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物流、智慧医疗、智能文旅、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加快培育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同时牵引元宇宙等新兴产业发展布局。

积极发展5G产业。推进5G行业产学研合作和关键材料的研发,鼓励引导传统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围绕5G产业链中的智能终端、通信模组、天馈线等环节进行布局和转型。开发面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车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领域的5G融合应用,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竞争力强劲的5G产业集群。

加快布局区块链产业。以区块链应用需求为引导,以市、县两级为基础,打造城域内数据“区块链”,积极拓宽区块链在公共服务、金融征信、特色产业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建设并推广在数据共享开放、数字档案管理、身份认证、供应链金融、保险、产品溯源、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区块链创新示范应用。加快招引培育一批优秀的区块链企业,逐步形成本地区块链产业集聚,推动本地相关产业链发展。

专栏8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

任务

建设内容

打造大数据服务产业集聚区

推动建设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以经济开发区、江河融合产业园区为载体,打造大数据新型创业孵化平台,发展服务经济社会民生领域的大数据新业态。

建设经开区5G智慧园区

加快打造开发区管委会及勃利县经济技术开发区5G智慧园区,鼓励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相关项目入驻园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试点示范、培育优势集群,发展“工业互联网生态”特色品牌。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及城乡融合数字化水平,以城市大脑建设为抓手优化政务服务和城市管理效能。以新技术赋能教育、医疗、文旅和环保等领域发展,促进数字乡村和新型智慧城市统筹建设。

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建设。以政府管理、民生服务和产业配套的需求为导向,建设“城市大脑”,支撑城市综合运营中心建设,为智能交通运行、生态环境治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联动指挥等提供数据支撑,集成一批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市场监管、公安应急、生态防护等领域的子系统,推动跨区域、跨层级、跨行业联防共治,形成社会监管、治理、决策一体化指挥体系,全面赋能各部门业务应用。

纵深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党务政务协同,以党务工作、党建管理、组织生活、教育学习、党群服务等业务应用为核心,构建党务工作全覆盖的一体化智慧党建平台。推动全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融合、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业务流程协同再造,建设完善“数字政府”政务云平台,提供多元化云应用和云服务。建立完整可视化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建设政务数据基础库、专题库和主题库。构建数据治理体系和数据服务体系,建立完善数据治理机制和数据服务机制,解决政务数据条块分割、数据孤岛的问题。大力推动全市协同办公系统整合,建设多平台集成化的应用系统,整合电子档案、数字党建、人事管理等系统,形成我市特有的电子政务日常办公平台,平台应横向联通各部门,纵向联通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四级,实现非涉密政务工作全程网办。

大力强化“政务服务一体化”。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总体要求,建设市、县(区)、镇(街道)三级联动、部门协同、一网办理、线上线下一体的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加强政务数据整合,推动审批类数据与地理信息、人口、医保、社保、公基金等基础数据的对接,实现电子印章审批功能。推进“一件事”清单梳理,围绕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及交通、水、电、气、物流等公共服务重点领域,持续滚动更新完善“办好一件事”事项清单。全市三级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功能齐全,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深入推进“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一件事改革”、加快“掌上办”、“一证通办”事项建设,实行评定分离、承诺即办、先证后查制度,推行以“证照分离”为重点的商事制度改革,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

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整合燃气、供排水、供热等信息资源,实现城市管理数据互联互通,以社区网格为依托,以“12345”热线平台为出入口,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管理平台,整合智慧城管、智慧综治、智慧社区等应用,形成闭环式数字化城市管理流程。打造一套网格多部门应用,协同业务办理,数据互联共享的综合协同体系,为群众提供综合性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提升自然资源和规划数字化水平。围绕履行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职责,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决策分析技术、在线视频实时监控、卫星遥感影像等前沿技术,建立智能、开放、协同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审批监管执法综合平台。加强耕地、地质灾害,特别是基本农田监控。按照国家及省关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要求,建设涵盖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地表基质、地下资源、自然资源监测的9大类数据图库,构建贯穿地上地下全要素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以“线下一证通办、线上全程网办”为目标,全面提升不动产数字化管理水平。

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健全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打造数字应急管理系统,整合公安、环保、交通、水利、卫生、安监、地震、气象等职能部门应急信息资源,构建市、县(区)、镇(街道)三级互联互通的全市数字化政府应急平台,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动态监测、智能预警、扁平指挥、快速处置、精准监管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城市大脑”中的智慧应用在应急防控中的效果,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重大疫情监测分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应用,提高应急预测预警、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水平,打造龙江东部智慧救援基地和应急防控的智慧化水平。

创新社会基层治理。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基层政权建设、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中的应用。将乡镇(街道)、村(社区)纳入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规划,统筹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综治、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完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畅通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渠道,建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加强乡镇街道平安建设和应急管理能力,推动应急管理系统与基层连接,完善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加强智慧安防体系建设。推进公共安全智慧化建设,加强公共安全领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安全视频覆盖率和联网水平。以创新升级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主线,以警务大数据建设为基础,坚持数据赋能,强化多维感知、融合指挥和基础信息采集,全面提升公安大数据应用智能化、可视化、移动化水平。建设并不断完善“雪亮工程”实战应用平台、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和指挥调度系统为一体的公共安全智慧化体系。

提升环保数字化水平。广泛应用5G、物联网、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整合现有各类监测设施,建设全市统一的涵盖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噪声和辐射等要素的生态环境监测平台。提升“智慧水务”等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完善勃利县城市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加强环境数据的搜集和汇聚,建立生态环境主题库并不断更新维护。提升数据开放利用水平,为使用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系统进行环境状况评估预测和环保领域跨行政区域联防联控奠定基础,同时可方便居民通过门户网站、APP、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获得所需环境信息服务。

专栏9 社会治理数字化应用工程

任务

建设内容

建设城市大脑

建设由云数据中心、数据共享交换平台、AI智能云平台、物联使能平台组成的“城市大脑”核心中枢。建立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公共信用、电子证照五大基础库,提升数据汇聚、共享、利用能力。对公安、城管、水利等模块进行可视化整合,形成一个城市指挥中心,实现一屏知全域,一屏管全局。到2025年,全面实现“城市大脑”平台与主要业务领域智慧应用系统的对接。

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建设综合性、一网式、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与省政务数据共享对接,打通我市与省平台和县区平台的各项数据通道,实现省、市、县政务数据的全面互联互通。建设全市政务服务便民缴费云平台。构建勃利县“县乡村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体系、政务大厅智慧化管理平台、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平台等。2022年底前市“一网通办”事项网办率达到100%。

升级政务服务网上运行系统

加强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的应用,做好文件归档工作,建立“最多跑一次”网上评价、电子监察体。

推进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

将政府及部门网站集约到市政府统一平台上,协调政务服务网、12345热线服务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与集约化平台及各部门网站的互联互通、应用整合、资源共享,对全市其他网站进行集约整合和统一管理,实现信息、服务和互动资源的集中与共享,建立政府网站集约化管理体系,强化集约化平台安全管理。

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管理平台

以网格化为基础、信息化支撑为载体,围绕社会治理精细化管理,打造纵向联通县(区)、乡镇(街道)三级综治中心,横向联通相关职能部门的市域社会治理管理平台。到2025年,各级管理平台全面建成,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整合共享、工作协调联动、社会治安分析研判、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应用、预警预测、防范处置、为民服务、指挥调度等功能,全面提升我市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构建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智慧平台

整合原有水、热、电、气、园林、环卫和城市管理等应用系统,由市级统一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智慧平台各级系统接口,综合利用各类检测监控手段,强化视频监控、环境监测、交通运行、供水、供气、供电、防洪防涝、生命线保障等城市运行数据的综合采集和管理分析,形成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强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社会诚信等城市管理全要素数据的采集与整合,提升数据标准化程度,促进多部门公共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机制。到2025年形成覆盖全部门、全业务的 “大城管”业务体系,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实施智慧市场监管工程

完善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指挥平台,提升智慧市场监管业务协同联动能力,全面提升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提高市场监管的覆盖面、专业性、准确性、灵活性。打造勃利县食药智慧监管平台,实现执法检查网上定位、产品流向一键查清、问题食品药品精准追溯等功能。到2025年,健全具备业务协同联动能力的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指挥系统。

建立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建设“一库一图和三馆”,形成完整的国土空间全要素基础数字信息数据库。构建贯穿地上地下全要素的自然资源“一张图”。建设‘数字规划馆’,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等各类规划的图库,运用计算机技术、虚拟影像、多媒体设备等数字技术构成模块,对城市规划、项目实体等进行综合性展示。

发展智慧交通体系。加大力度推进市、县交通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公路不停车超限检测站点数字化水平,建设覆盖交通运输体系的智能感知网络。深化“数字交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交通“一卡通”系统、客运联网售票系统,持续推进“互联网+”出行服务。推进全市货、车、场等物流要素数字化,升级智能公交电子站牌系统,提高动态化车路协同管理数字化含量,推进有关部门与铁路、公路、邮政等大型市场主体公共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

建立数字医疗服务体系。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措施经验,推动公立医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积极构建全民健康大数据服务体系。建设与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的医疗数据中心,整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云影像平合等数字化应用数据。结合我市医疗废弃物运转体系建设实际、逐步将我市医疗废弃物信息化管理融合到医疗数据中心,并与上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推动县、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优化数据采集、标化、上传等一体化服务。加快完善全市三级甲等医院信息支撑体系,优化智慧医疗便民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流动,充分运用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服务新模式,鼓励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开展远程医疗、在线诊疗等应用,探索智慧健康养老、数字化健康管理、智能中医等新业态,形成集医疗服务、科研教学、健康产业为一体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

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构建“平台+资源”服务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提质扩容七台河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学生大数据平台,开展教育大数据分析应用,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教育服务能力,打造丰富、优质、多样的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全面推进智慧校园、数字课堂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创新融合。

创新智慧文旅服务。加快城市智慧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打造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数字3D全息应用(系统)舞台。充分挖掘七台河特色优质旅游资源,推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平台化,支持智慧景区建设,推动精品旅游线路提质升级。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电信企业在旅游景区、场馆、文化演艺场所等重点区域的5G网络部署。加强数字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创新,发展沉浸式体验旅游。

专栏10 民生服务数字化应用工程

任务

建设内容

打造智能公交系统和供热系统

安装运用公交车载一体式乘客信息屏技术,将移动通信网络5G技术应用于公交车,积极推进北斗导航系统在公交车上的应用,推进智能充电桩建设。推进供热系统智能化建设。

搭建全民健康信息及服务平台

构建我市的卫生健康大数据库,通过卫生专网汇集各医疗机构的数据,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立体展现卫生健康图谱。打造涵盖互联网医院、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健康卡等功能的全民健康服务平台

构建智慧教育“三通两平台”

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强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勃利县互动课堂、教学质量评测云平台和教育城域专网。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建设数字图书馆,利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信息,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加快数字博物馆建设,通过三维实景技术和FLASH等技术,打造网络观摩体验平台,推进数字3D全息应用(系统)舞台建设,通过数字化内容和数字化技术融合,为观众打造身临其境的场景体验感。

打造智慧旅游系统

重点打造A级景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及短道速滑冠军馆等智慧景区,A级旅游景区开通“趣龙江”预约平台。打造勃利县“一机游”智慧旅游平台,为游客提供一站式优质便捷服务,实现“一部手机游勃利”。2023年底前打造一批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示范点。

搭建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

通过平台实现老年人动态数据库管理、政府对养老服务全程监管、社会养老服务资源整合、资金结算、涉老津贴申请等功能,老人通过手机APP登录,即可自主选择餐饮、家政等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为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便捷服务,提高养老服务智能管理水平。

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网络化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智能化治理体系,强化数字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加强规划引导,支持城市公用领域的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构建覆盖城乡的智能感知体系。

深入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以乡村振兴为导向,深入推进乡村建设。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村庄建设,切实保护特色村、民俗村、抵边村特色传统风貌。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加快公共服务资源和服务力量下沉。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村级电子商务、寄递物流、客运站点、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一体化”向乡村延伸,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和经济化服务。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管理新模式。

打造智慧社区新样板。整合公安、民政、营商、教育、卫生、计生、人社、应急等多部门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统筹实施“互联网+社区治理”“互联网+公共服务”,实现社区智慧管理与服务。建立健全居民网格化信息化档案,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网格化信息全覆盖。面向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业务协同运行需求,建设智慧社区综合治理平台。加快完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探索引入市场化服务机构,实现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综合集成,推动智慧社区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

统筹数字经济安全保障与建设发展,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安全,加快推进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力和体制机制建设,提升数据安全管理能力,为我市数字经济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安全。构建关键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目录体系,重点围绕城市运行、企业经营、市民生活等层面的信息安全保障需求,强化政务网络、主机系统、网络系统、数据体系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点领域信息安全水平。加强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水利等重点行业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工作,确保基础设施运行状态、风险隐患实时感知。

强化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力和机制建设。坚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同步推进,健全网络安全管理机制,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的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多层级、全天候、全方位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制定网络安全保护政策和实施办法,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全市网络安全检测、预警、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搭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应急协调指挥平台,完善数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完善数据安全保护体系和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提供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分级分类和对敏感及隐私数据的智能保护,建立网络空间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对重要数据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建立起数据安全管理的完备体系。建立数据分级分类制度,根据各领域数据资源属性特点,分业施策,制定满足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及流通需求的安全管理制度。分析数据灾难备份需求及等级,确定灾难恢复目标,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定并实施灾难备份方案,建设和完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容灾备份、政府部门互联网安全接入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保障数据安全。

全面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完善监管规范制度体系,优化数字营商环境,提高数字经济运行监测能力,统筹区县发展,强化区域城市联动,构建规范有序、开放包容、协同发展的数字经济新环境。

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并重。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适应的治理方式,制定更加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政府、平台、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公众多元参与、有效协同的数字经济治理新格局。深化新一代数字技术在统计监测、行业管理、市场监管等领域应用,推进政府治理手段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分类清理规范不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行政许可、资质资格等事项,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鼓励和督促企业诚信经营,强化以信用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市场监管,建立完善信用档案,推进政企联动、行业联动的信用共享共治。加强征信建设,提升征信服务供给能力。持续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信用风险预警工作,进一步建立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信息化工作机制。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分工协作,推动监管数据采集和共享利用,提升监管的开放、透明、法治水平。

多措并举优化数字营商环境。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公共数据开放,国内对标全国同类型先进省市,国际对标先进规则,打造廉洁、高效、透明、法治的服务型政府。大力推广“信易贷”,加强税务、市场监管、司法等领域的有关信用信息归集共享,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银行信息收集成本。加强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利用,探索普惠金融服务,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加大对守信主体的融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弘扬企业家精神,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参与重大政策制定的常态化互动机制。

建立健全数字经济相关制度政策。出台实施七台河数字经济引资(智)清单,明确纳入清单的重点产业方向与动态调整机制,针对产业链主要企业、骨干企业与关联企业,以及重点研发机构、优秀人才等完善精细化的支持政策。实施数字经济民营企业成长培育计划,引导民营企业应用数字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围绕煤化工、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建立数字经济企业培育库,精准扶持企业强化核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加强技术攻关和研发能力的配套政策支持。

提高数字经济运行监测能力。构建全市数字经济运行监测系统,汇聚七台河市经济运行领域监测数据,对数字经济运行趋势进行分析和预判,精准分析产业链布局和招引方向,为扶持优势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提供及时、精准、有效的决策信息。不断丰富和完善数字经济运行监测指标体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体制机制,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运行综合协调调度和快速反应机制,努力提高数字经济运行调节的科学性、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专栏11 数字经济运行监测工程

任务

建设内容

构建全市数字经济运行监测系统

运用大数据技术,集成人口大数据、企业大数据、政务数据、互联网数据等多源数据,以数据分析建模为基础,搭建经济发展相关指标体系,对当前经济状况做出科学评估,对未来经济发展建设提供分析研判和预测。针对产业运行态势、企业经营数据、政策施行进展、招商引资进度、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等,开展经济运行趋势图、热力图、重点企业档案等可视化工作,及时发现产业运行中的薄弱环节,为日常管理、精准招商、规划制定、政策出台、服务优化等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搭建投资合作分析系统

投资合作分析,主要涉及对外投资、外派劳务等数据,主要进行趋势和排名分析。根据指标项(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对外直接投资)分析展示具体经济数据。

推动各区县协同发展。加强对人口和资源要素的数字化监测和调控力度,依托区县禀赋,引导资源在区县间的合理配置,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格局。构建七台河数字经济“一核两翼两基地”的空间布局,全面协同发展数字经济。以桃山区作为数字化治理“核心”,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一网统管”应用体系,升级建设智能基础设施,重点布局数字化社区、院区、商区、园区等生活空间区域,构建智能数字化场景创新应用。构建茄子河区和新兴区产业数字化“两翼”,以煤化工产业数字化转型和高端智能制造为重点,同时布局智慧交通物流等产业,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勃利县为数字化农业示范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基地,全力打造全省领先的智慧农业田园综合体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培育现代农业新亮点和农村经济支撑点。构建市、区县协同联动、数据互补的发展机制。市级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运维”原则,制定出台数字经济相关政策制度,推进通用数字基础设施共用。各区县充分依托市级平台,根据自身特色和需求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加强与国内城市协作联动。加强与国内数字经济发展领先的城市交流合作,在技术、产品、应用转移和重大项目等方面促进合作。重点强化与哈尔滨在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方面的合作,吸引数字经济创新型人才和领军团队在七台河市落户,通过合作培育本地人才队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引入数字制造业、集成电路、智慧矿山、智慧能源、区块链等企业,与周边城市开展数字技术应用、数字应用场景拓展等合作,实现省内数据共享通用,以数字化联动黑龙江地区的鸡西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双鸭山市,打造黑龙江核心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城市群。

将数字经济规划发展和保障纳入“四个体系”推进落实,完善组织保障,拓展资金渠道,完善评估督导,形成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成立七台河市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将数字经济作为全市发展的“一号工程”,提升全市各级干部数字经济发展意识和思维能力,加强对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研究数字经济发展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形成全市统一的思想认识和行动方向。组建实体化工作专班,形成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推进部门,统筹七台河市信息化建设,加强市政府办公室信息化建设中心和营商局大数据中心等主要信息建设部门的协作,建立会商机制,解决跨部门、跨领域重大工程建设问题,形成全市上下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工作格局。市县区及各部门形成合力,研究制定工作推进计划和配套措施,做好工作任务分解细化,扎实推动相关工作落实。

(二)拓展资金渠道

加大对数字经济薄弱环节的投入,突破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短板与瓶颈,建立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拓展多元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探索PPP模式。加强对各类资金的统筹引导,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积极争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重大专项、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东北振兴新动能培育及设施建设等专项支持,引导相关资金向七台河市数字经济建设倾斜。加大政府在财政方面给予行业的支持,重点扶持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重点项目,拉动新基建投资量,扩大信息网络建设范围。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向数字经济领域倾斜。

加强各级干部重视数字经济的意识和能力。完善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健全人才培育、引进和使用激励机制。对数字经济发展有贡献的优秀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给予奖励,激励引导创新型人才在发挥最优效能中创先争优。加大对国内外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招引力度,以柔性引进、人才返乡、人才项目等多元手段,靶向引进急需紧缺的科技人才和科研团队,以及具有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和制造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积极运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手段,全方位、多渠道加大对新型数字城市建设的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关心规划、自觉参与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参与规划实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汇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发挥新闻媒体、群众社团的桥梁和监督作用,促进各级各类规划有效实施。支持举办数字经济论坛、博览会、创新大赛等活动,吸引数字经济领域企业来本地投资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加大在重点研究科技、人才,资金、招商、财政等方面配套政策和力度的宣传工作。

充分发挥指标体系的引导作用,紧扣国家和省级的战略部署,建立符合七台河市实际情况的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建设数字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系统,强化日常统计、运行监测。组织第三方对数字经济发展开展年度评估评价,定期向社会公布主要统计指标、监测结果和综合评价指数。研究七台河市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评价办法,建立数字经济工作推进考核评价机制,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及动态跟踪督查,健全激励机制,以评促建,将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和领导班子考核内容。



标签:数据   建设   数字   平台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ershou/7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