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农机拖拉机带斗:爷孙务农“好把式”见证乡村大变样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二手农机拖拉机带斗:爷孙务农“好把式”见证乡村大变样,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二手农机网请查看:二手农机网

  

黑龙江日报12月17日讯二手农机拖拉机带斗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闸门。此后40年间,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跨越向前、波澜壮阔,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还为国民经济起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0年的改革开放,让曾经闭塞、落后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黑龙江在全力保证粮食产量和安全的同时,也在不断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日前,记者走进了绥化市青冈县昌盛乡幸福村的仲召国家中,听这个三代务农的地道农民家庭讲述40年来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

仲召国:40年前种地不能没有马

在青冈种了一辈子地的仲召国,虽然背弯了,走路需要人搀扶了,但回想起几十年前在这片黑土地上辛勤耕耘的过往,思路却格外清晰。过去的一个个人名和细节毫不费力就能说出来。在他过去几十年的故事里,始终和马紧密相连。

因为读过6年书,相当于高中文化水平,仲召国算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对自己的要求也一直很高。“我在生产队干活,一直是打头的。只有打头的干得多,领得好,后面的人才能出活儿。所以那时能打头的都是生产队活干得最好的,也最累。锄头、木头犁杖、耲耙、点葫芦……没有农机的时代,我们就靠这些农具进行耕种。一根长1000米长的垄,用镰刀从南头收到北头,至少要收3小时。想想那时候种地,真的是特别辛苦。”仲召国回忆到。

在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的年代,能代替人力的牛马对当时庄稼人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对仲召国而言,相伴多年的马儿不但是生产上的伙伴,更是全家的救星。仲召国告诉记者,他与马结缘,缘于生产队里赶头车的车夫总是发脾气,年轻气盛的他憋着一股劲接过马鞭,就成了队里的马车夫,这一当就是14年。“当时家里除了父母、媳妇,还有5个孩子,我一个人赚钱要养活全家9口人,压力可想而知。幸亏是一直能赶马车,因为马车天天有活干,我才能多赚一些工分儿换口粮。那时候村里人人都知道,我们家是年年养猪,却十年不杀猪,就是为了把猪养肥还给生产队,才能让家里人不断粮。”仲召国说道。

勒紧裤腰带的日子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才有所改变,1978—1984年,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获得成功。仲召国最切身的感受就是:日子好过了。“大锅饭”的打破让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得到了极大扩展,农村经济被再次激活。

仲继良:30年前种地不能没有车

仲继良是仲召国的长子,16岁外出学了几年木匠活,让他养成了爱琢磨、爱动手的习惯。80年代初,生产队解体,仲继良回乡开始种地。别人种地是按部就班、照着千百年来传下来的方法种,仲继良却总是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寻求把农活干得更快更省力的方式。

1984年,刚结婚不久的仲继良看到邻村有人买了四轮拖拉机,就央求父亲也买一台。仲召国四处打听后,以600元的价格从大庆买回来了一台二手的四轮带斗拖拉机。仲家成为了全村最早养“四轮子”的人家,生产效率也开始大幅提高。

以前播种时,要人工用锄头把地刨出一个个等距的坑。仲家土地面积大,嫌人工刨坑效率太低,仲继良就自己研究出了一种能把整根垄都豁出一道沟的豁沟工具,把这个工具套在小四轮上,挖坑的速度快了几倍。豁沟后,点籽没有了以前坑距的辅助,容易播种不匀,仲继良又琢磨出了一种轮盘,用轮盘转动的幅度来控制种子落地的距离,再用液压控制施肥的深度。种子播下后,以往是由人用脚把坑回填,仲继良又发明了一种V型的刮板,挂在四轮车后让沟两侧土壤自动回填。

豁沟、点籽、浇水、施肥、合垄、镇压,每一个环节经过仲继良的改造后,生产效率都大大提高。仲继良“技术能手”的称呼也在村里传开了。“我媳妇心细,算账这些事都交给她。我就是边种地边研究农机具,我们家买了村里第一台小四轮,也买了第一台双缸拖拉机。用的最久的是一台海伦王播种机,一用就是十多年。”仲继良回忆说,虽然有了农机的辅助,但种地依然不是个轻松活,尤其是秋收的时候缺人手,经常两点钟就要起床给工人做饭,备干粮。加上农产品价格始终较低,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也很有限。

在仲继良的记忆中,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是从上世纪90年代国家给予农村越来越多利好政策开始的。“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后,国家开始搞市场经济,农产品的价格也开始按市场定价。1993年,国家提出把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给我们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最激动的就是2005年,实施了近50年的农业税取消了,然后其他税费也开始减少,补贴反倒越来越多。村里的大部分人家都是在这个期间从温饱走向小康的。”仲继良说道。

如今,仲继良仍旧是村里操作农机的一把“好手”,每天早上四五点钟起床早已成了习惯。村里农机合作社的各种国内国外先进机器,他都是第一个“摆弄”明白的人。“现在这些农机的先进性,我们以前是想都不敢想。就说我之前从哈尔滨提回来的两台进口的道依茨法尔2104大马力牵引车,不但可以通过卫星导航系统实现无人驾驶,而且光是一个座椅就价值5万元。刚运回来那天,我摆弄了几个小时之后椅背开始剧烈抖动,我以为是座椅坏了,后来才发现是一种倦怠提醒,操作一定时长后电脑自动启动了按摩程序。有了这些现代农机的辅助,种地的效率和精准度要比过去强太多倍了。”仲继良感叹到。

仲维华:今天知识才是生产力

爷爷和父亲都是幸福村里颇有名望的人,但仲家真正远近闻名,还是因为仲维华。仲维华第一次出名,是因为考上了村里第一个研究生。第二次出名,是因为这个全村学历最高的孩子毕业后却决定回乡种地。第三次出名,则是因为他创办的沃土丰达合作社,真的带领全村乃至全乡的百姓在这片沃土上谱写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旋律。

2013年,即将研究生毕业面对择业选择的仲维华,心里却始终放不下魂牵梦萦的黑土地。“我提出要回乡种地的想法时,第一个强烈反对的就是我爸。他说要是想种地十年前就可以,为啥还花钱供我读那么多年书?但我心里很清楚,我要当的是新型农民,我想做的事跟父辈们做的还不一样。”经过审慎的考察和参加培训学习,2014年3月,沃土丰达合作社正式成立了。采用根据地力等级与农户签订托管合同的“托管经营”合作模式,短短几年时间,合作社已实现每年流转近万亩土地。

2016年,仲维华的合作社升级为沃土丰达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了“合作社+公司+农户+村集体”的复合型经营主体。2017年,仲维华给村里带来了小菜园订制、植保无人机、农产品期货等许多村民们从未听过的新“玩意”,当年为入社社员分红400多万元。2018年,合作社开始把目光从“农头”的单纯种植转移到“工尾”的食品加工,投资建设了青冈县盛达食品有限公司,专门生产鲜食玉米罐头和红芸豆罐头。

入秋后,仲维华开始把精力投入到了另一个今年研究的新项目——秸秆收储上。合作社投入380万购买的15台套设备,已开始在地里发挥威力。

今年,昌盛乡全乡共新进免耕机127台,意味着3天就可翻完全乡的地。早在两年前就带头使用免耕机的仲维华深知秋整地的好处,也好看了这一巨大的市场。因此,他开始计划把全乡的免耕机资源进行整合,在国家为每亩秋整地农机补贴20元的基础上,合作社每亩再额外补贴5元钱,积极争取免耕机入社,以此实现灵活结算,集约化经营。

合作社张罗的事儿一件件铺开,仲维华热火朝天地忙碌着,还不忘时时抽空跟村里人讲他的新思路,讲他从外面了解来的新观念、新做法。爷爷和父亲并不都能听懂,可他们对仲维华做的事信心十足。在仲维华看来,从爷爷那辈到自己这辈,当农民始终不是个轻巧活儿。爷爷的时代,牛马在耕地,人在扶犁,从日出到日落,满满的都是艰辛。父亲的时代,种地30年,得力于农机具的使用,家境有所好转。如今有了更加先进的农机具和先进的生产模式,再加上国家发展农业振兴乡村的好政策,农民才终于有了摆脱落后耕作方式走向幸福生活的难得机遇。仲维华相信,像他一样有知识有文化的农家子弟,会越来越多地回到乡村扎下根,共同努力建设美 二手农机拖拉机带斗丽幸福的新农村。

标签:种地   合作社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ershou/7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