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口二手农机三轮车交易市场]曾经“流浪江湖”的老艺人
曾经“流浪江湖”的老艺人
若是提起曹连正这个名字,恐怕太康县内就有太多太多的人不熟悉,但要是看到他本人面目时或提及“老曹”这个称谓时,太康县内又会有很多人认识他,那么,今天要说的曹连正老艺人到底是何许人也?又会是哪方面的老艺人呢?征得曹连正老艺人的同意,下面就简单讲述一下曹连正老艺人“流浪江湖”的经历和如今的真实生活现状。
(曹连正老艺人表演莲花落《颂党恩》)
曹连正,一九五几年(具体出生日期他个人也记不清楚了,只能以如今使用的身份证明为准)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朱口镇甄楼行政村曹庄自然村,自幼家贫,眼患疾病,年轻时曾跟随某杂技团拜师学艺,因在一次演出中,杂技团出了事故,无奈退出团队返回故乡,因当时家贫如洗,度日如艰,无奈之下,走出家门,流浪度日,凭借在杂技团里的浅学技艺讨个生计,因其擅长数唱快板“莲花落”,“绳巾币球”类小魔术中的海绵球“三仙归洞”表演,旧时“江湖”中的“苦讨”绝活“吞铁球”等节目表演,逢个集、赶个会,倒也能多少挣个糊口小钱,始终是没挣到太多的钱财,由于朱口二手农机三轮车交易市场是单身一人,无太多负担,他觉得能不挨饿也就很知足了,所以他的性格很开朗,无论能挣多挣少,他都是整日开开心心的过生活,其实他内心知道,再苦再难,不开心的过又有啥办法呢?且不管三七二十一,只管穷乐吧!
(年纪高迈的曹连正老艺人近照)
我认识曹连正老艺人时是2000年前,那时对曹连正只是见面认识,2000年时,由于从事庙会流动娱乐小摊经营的便利,便开始正式在一起打交道了。那时,曹连正老艺人由于眼神不好,只能靠打“莲花落”刷街或在“八步场”内表演他拿手的几种“小把戏”糊口度日。随着时代的演变和进步,渐渐地“莲花落”表演频临消失的境地,走投无路的曹连正老艺人便投向了“八步场”里一帮穷“哥们儿”群里,曹连正老艺人当时虽是走投无路,但并未丢失艺德,无论投靠哪家摊位,都会主动帮人干些力所能及活儿,或者帮点小忙,以达到不白吃人家的那碗饭,这种艺德实在是难得可贵,其实很多“江湖人”很重视这一点,真正的“江湖人”是从不轻易白吃哪家一碗饭的,有时你便是吆喊或是邀请这种“江湖人”去一块吃一顿饭,他都不会失了“品德”而去白吃白喝,这种人通常被人称作“耿直”之人。
(曹连正老艺人使用过的“莲花板”)
这里顺便交待一下,“莲花落”是一种民间数唱艺术,表演者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手拿竹板、眼观四方,见啥数啥、看啥梿啥,用词还得具有一定的风趣幽默感,才能让人听后主动施舍些残茶剩饭啥的以求果腹度日,遇到不愿施舍的主顾,这些“莲花落”艺人有时也会数唱些难听的话语,最终双方不欢而散的居多;“刷街”是指“莲花落”艺人在乡镇集市上向临街门面生意或路边摊贩挨家挨摊位的数唱讨要,在行业俗语里把这种讨要形式称为“刷街”或“叫街”;“八步场”是指民间戏曲演出场地,过去戏曲演出多是在一个稍高的土台子上面,后来有了用木棍木板搭建的舞台,直到如今的钢架舞台和流动舞台车,过去戏曲演出规矩很多,一般以土台子或舞台周边距离八步以外才能安扎生意,八步以内是作为观众观看表演的场地之用,所以就有了“八步场”一说。
当时,太康县内庙会流动娱乐经营的摊贩并没有几家,曹连正老艺人投靠最多的几家多是娱乐业、饮食业、布匹业。我们清集镇共有三家,除了我个人的微小摊位以外,还有万庄村一家张姓套圈摊贩,一家韩庄村申姓套圈摊贩,另有常营镇葛家村一家“大花轿”娱乐玩具摊贩;布匹业是老冢镇刘屯村、大许寨乡冯洼村、大许寨乡贾千楼村几家摊贩;饮食业有清集镇马集村及衣冠营村的另外几家摊贩。在“八步场”里经常会看到曹连正老艺人为各家摊位忙前忙后的身影,有时提个水、有时招呼着看个摊位啥的,总之很勤快,也很随和。单等上午戏曲散场或下午戏曲开场之前,曹连正才开始抓住机会,拿出所有家当:海绵球、钢鞭、钢丝、铁蛋等道具,为戏曲场内观众表演拿手好戏:“海绵球搬家(三仙归洞)”、“吞铁球”、“气蹦钢丝”等,以博取观众欢欣时施舍个一角两角、三毛五毛的零钱,当时收入极其微薄,遇到阴雨天气甚至难以维持生计,好在“八步场”里一帮穷“哥们儿”都很仗义,无论他挣多挣少,都乐意为他提供食宿便利,以确保其不受冻挨饿,正是因为这样,曹连正老艺人才能多少攒些小积蓄,或三十五十、或百儿八十的攒够一定数目后,拿回家保存起来留作它用。
过去“江湖人”讲究的是一个“义”字当头,无论各行各业均有各自的规矩和生存模式,大都把“义”字摆中间,对朋友、同行或亲友一定要做到善良为本、仁至义尽,不可为了个人金钱利益把仁义道德抛掷九霄云外,所以又把“江湖”中重情重义的仁义汉子视为高风亮节的君子之辈,而把背信弃义的无耻之徒看作阴险狡诈的小人之流,可见“义”字在当时江湖人心目中占据多么重要的位置。
曹连正老艺人自从跟随了“八步场”中的一帮穷“哥们儿”以后,自己把自己当成最低等的人,整日见了这帮人,男喊“哥”、女称“妹”,从不更改,因为在过去封建社会里,曹连正从事的“莲花落”、“打把式卖艺”、“变魔术”、“流浪乞讨”等均属下等之人从事的行业,虽包含了多个“江湖门儿”里的手艺活儿,但毕竟多是“下九流”的生意,在地位上是要低人一等的,所以除了亲戚朋友及邻居爷们以外,出了远门讨生计无论年龄大小,称谓方面最低要喊一声“哥、妹”或低个一辈两辈的,可见旧时人们对下等江湖人多么的贬低和歧视。说实话,那时“八步场”里的一帮穷弟兄们可没这样去想,也没有贬低和歧视曹连正老艺人的意思,大家反而是在可怜的基础上很尊重他这位走投无路“老艺人”,家家摊贩都对他问寒问暖、照顾有加,每逢吃饭也都争着喊他一起吃,为了让他活的更有尊严、更有信心,大多是把盛好的第一碗饭端给他,以让他感觉到自己并不是地位下贱的人,他当时也感觉到大家的良苦用心,渐渐地和大家融入到了一起,整日无忧无虑、开心有加,他总是等大家忙完生意收摊后,时不时地给大家取个乐儿、逗个趣儿,再不来上一段现编的莲花落小段,一来是活跃一下气氛,二来也是为了让大家在忙碌了一天的生意后能有个快乐轻松的心情,那时大家相处简直就和真正的一家人没有两样。
(曹连正老艺人不知骑坏了几辆自行车)曹连正开初投入到“八步场”时只是在太康县内附近乡镇流动,后来有了一辆破旧自行车后,简直就是“如虎添翼”,一旦听说大家在哪里赶庙会,双腿蹬起旧自行车快如闪电,总是如期而至,和大家一起开心的度过一个又一个的古庙会时光。有时因太康县内的庙会接济不上或生意较差时,大家便会选择赶往别的县市,为了照顾曹连正老艺人,几家有机动三轮车的布匹摊位便主动帮他装上自行车,将他拉到不是特别太远的庙会,比如扶沟、西华、商水、淮阳,杞县、通许、尉氏,鄢陵、长葛等县市区域,一来能让他多见见外地庙会场景,二来也能帮他多挣几个糊口小钱,每到一处,吃住大家全包,挣多挣少大家一分不要他的,他总是非常高兴地说那句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咦!不扎啥本儿,吃喝大家包圆,挣多挣少我净落,怪得哩!“nia”!(音“nia”,是河南周口太康东部一带地方方言土语,意思与“娘”略同,这里作感叹词,有一种赞叹和满足之意)上哪儿找“恁”好的“磨儿”去嘢?(这里的“恁”字代表“这么”或“那么”的意朱口二手农机三轮车交易市场思,“磨儿”代表“机会”的意思,均为太康东部地方方言土语,这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去哪里找这么好的机会呀),就这样,曹连正老艺人带上自己所有的“家当”和大家一起东奔西跑,维持生计,其实说起他所有的“家当”并不多,一辆自行车、一个塑料编织袋装些换洗衣服之类、一个黑色手提包,出外谋生全靠那个黑色手提包,包内装着一个铜锣及一个口哨,一条一米多长的红布带,一把细钢丝,两个搪瓷碗四个海绵球,一小块红布加一个陶瓷杯子,一个皮革钢索长鞭,两个铁蛋球,基本上再没有别的东西了,就是这些不显眼的几样小东西,在他手里便成了千变万化之物。一般每到一处,单等戏曲散场后选好了场地:先大声吼上两嗓子喊喊人,然后在腰间束扎好红布带,地上铺上一小块红布,从包内掏出所有道具摆放一边,口哨连吹几声,铜锣一敲,来上一通圆场江湖话,这就要开始表演节目了,他表演节目也是按照“路数”来的,否则不容易达到让人同情而施舍的目的,所以,第一套多是以“三仙归洞”海绵球小魔术开始,让人们在感到稀奇的同时,决定驻足观看,第二套则是空杯变水酒饮料之类的简易魔术,第三套则是大鞭一挥来上几圈舞鞭小活儿,接下来第四套便是气绷钢丝,交待给观众说是用气功绷断钢丝,然后 将钢丝一圈一圈缠绕在腰间,然后大吼一声双脚一蹦,钢丝在腰间应声而断,着实让人看着唏嘘不已,最后便是第五套“苦肉计”吞铁球了,他会让观众亲自检查铁球后,然后一个一个吃到肚里去,吃下去后表情要十分痛苦,得让人看着是稍有不慎便有生命之忧的感觉,那样观众群中才有怜悯之心的善人君子送上个一毛两毛的零碎小钱,虽说他表演的几个小节目并不值得一提,但也是迫于无奈为了维持生计才不得已而从事的表演,毕竟眼神不好又手头紧,没有大的能力干像样的买卖,当时能维持生计,多少能有个宽裕的零用钱他就心满意足了。
再后来,双目视力模糊,干啥都快干不成时,曹连正老艺人开始犯起了惆怅,常常暗自嘀咕:这咋弄,这要不能挣钱了,我吃啥喝啥呀?谁会管我呀?“八步场”里一帮穷弟兄们看在眼里,怜在心里,可毕竟大家也都不太容易,平常管个吃住还行,若是承担起所有,恐怕不太现实,即便能有这种事情,但生性耿直倔强、义字当头的他也不会接受,他曾说过:就这就够连累大家伙哩啦,说啥以后不能连累“恁”这些穷弟兄们(这里的“恁”代表“你们”的意思,太康一带地方方言土语)。尽管这样,大家伙还是为曹连正老艺人以后的晚年生活深感忧虑,可又真的有点无能为力,这件事始终萦绕在大家伙的心头上。
2014年,正在大家为曹连正老艺人忧心忡忡之时,甄楼行政村领导干部对单身流浪的曹连正深表怜惜,决定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让其进入朱口镇敬老院,实行国家集中供养措施,以确保其有稳定的住所,并解除了衣食寒暖等一切后顾之忧,就这样,在村干部及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曹连正老艺人才告别了一帮穷弟兄,走进了一个“新的”大家庭——朱口镇敬老院。
(朱口镇敬老院近照)
开初,由于曹连正流浪“江湖”已成习惯,一时并不适应敬老院的环境,偶尔还有“复出江湖”之念。后来,由于体力及眼力均不适宜外出,渐渐地也就放弃了外出流浪的念想,开始静下心来和敬老院里的老年人们共聚聊天谈心等,又因本身就是“江湖艺人”出身,在敬老院里时常表演一些他拿手的几种“绝活”,参与一些文艺节目表演类的活动等,竟意外地弥补了敬老院里众多老年人们的文化生活空虚,深得众多老年人们的喜爱,一时间竟成了朱口镇敬老院里的一个“活宝”, 敬老院领导对此倍感欣慰,非常关心和重视曹连正老艺人,衣食喊暖、户外活动等都照顾得细致入微,精心有加。曹连正在敬老院里又得到了比“八步场”那帮穷弟兄们更优越的照顾,一时对敬老院领导感激不尽,每每提起此事,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在不能忘了“江湖场”里那帮穷弟兄们的情况下,更不能忘了俺敬老院里的领导,还有国家政府对天下穷苦百姓、孤寡老人这么操心,拿这么多的钱来供养我们这些即将无用之人,真得好好感谢党和国家,感谢俺太康县里、朱口镇里所有领导,要不是你们和国家政府,我都不知道“人老了”该咋办?他满怀感恩之心的同时,又发挥自己的特长,结合敬老院领导意见,或大家共同编撰、或自编自演了歌颂党恩浩荡、国家政策一片大好的莲花落段子及民间日常段子等。
(干净整洁的敬老院内景)
后来,在朱口镇敬老院领导及县里部分领导帮助下,河南省太康县文艺志愿者、暨太康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又为曹连正老艺人办理了“太康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证,在县委相关部门、民间文艺家协会及敬老院领导指导帮助下,曹连正老艺人又表演了许多歌颂党恩、宣传大好政策及其它文艺段子,曾接受过媒体记者的访谈等,朱口镇敬老院也曾多次受到电视台、媒体记者们的报道,如今,曹连正老艺人还精心保管着他的所有“家当”及各类段子手稿等,他真正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每每提及,总会不停地重复说:感谢党和国家政府、感谢地方领导、感谢敬老院领导……
(民间文艺家协会为曹连正老艺人办理的会员证图样)
如今,曹连正老艺人得益于国家政府的惠民政策措施,加之地方政府部门的照顾,在朱口镇敬老院安享幸福晚年生活,再不用东奔西跑、流浪度日了,对此个人也深感国家政府的伟大和富强,比起过去的那些“流浪江湖”的岁月强的太多了,让我也看到了“法制化”社会模式最终会取代“江湖化”生存模式,我们的国家也最终会越来越强大,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日可待。
“江湖”是过去封建社会遗留的一种“产物”,“江湖人”也是过去对流动经营者的一种“称谓”,“闯江湖”是过去一种不用遵循任何模式,仅凭猛打猛闯、义气当头就可立足一片天地,完全是个人各霸一方的统治格局,“流浪江湖”是指迫于无奈的人四处奔波,靠流浪度日或从事微小经营活动的一种生活模式,这种群体往往没有地位,常常会受人歧视或欺压,但碍于生计也只能听之任之。所以,与现代化的法制社会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事情,尽管当今一些人们内心里还残存着“江湖”意识,但最终“江湖”二字只能是一个词语存在于新型法制化社会里,大家有目共睹,过去很多行业都被视为“下九流”,遭人歧视,可如今却彻底改变了那种格局,比如文艺事业、服务行业、医疗行业等等,都不再是过去人们歧视的“下九流”行业,在文明和谐的法制化社会里成了尊贵行业、高尚人士,这就充分体现出了一个时代进步的优越和伟大之处。在如今现实生活中,让我们一起共同关注关爱关心天下所有的苦难人,能帮他们一把就帮一把,不能帮的情况下也不要去为难和歧视弱势群体,毕竟党和国家政府及所有部门都不言弃,我们更没有理由去为难和歧视多苦多难的弱势群体。
(窗明几净的敬老院住室)
在此默默祝福曹连正老艺人晚年生活幸福安康,也替这位苦难人谢谢党和国家政府、当地所有政府部门及朱口镇敬老院领导对他这位苦难人的救助供养,愿天下充满大爱,让爱心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若有异议,敬请近期联系修改删除)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ershou/7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