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二手农机厂家:张家口鞍韂业的历史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张家口二手农机厂家:张家口鞍韂业的历史,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二手农机网请查看:二手农机网

  

梁毓如

张家口是塞北重镇,工商巨埠。北邻蒙古草原,远通外蒙库伦(现在乌兰巴托)西去绥远(现呼和浩特)包头、宁夏、兰州、新疆等地。张家口是个牲畜皮毛商品转运必经之路,集散之地,所以鞍韂行业供应牧业地区是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北京的鞍韂行业,逐渐淘汰,促使北京的鞍韂技术工人流散到张家口来。所以说,张家口的鞍韂技术由何而来呢?是北京。

关于张家口鞍行业的分布情况

(一)朝阳洞街的老字号:三发涌鞍子铺,后一代老掌柜名范贵。其子有五十多岁在张北县开鞍子铺。玉带桥的东升泰鞍子铺,掌柜陈正功和晋泰元鞍铺老掌柜雷丰年已86岁,仍经营其业。后来的北京双盛永的后代人杨希章也在张开设双盛永鞍子铺,杨佩环开复盛永鞍子铺,杨佩珍开通德永鞍子铺。老杨家后辈人杨佩瑶和杨佩恩去绥远开设义盛德鞍子铺。(我兄梁玉树在绥远义盛德学徒工)还有去东北长春的杨佩玺开永盛茂鞍子铺。长春还有一家杨家鞍子铺。这些杨家鞍子铺师徒多是庆云、盐山、阳信一带的回民。他们都有泡制“滚江皮条”做各种高级马装具的技术。产品很受好骑马者的欢迎。所以,当时蔚县庄的老鞍子铺东升泰等商店,因工艺落后,人员衰老而被淘汰息业。

存30年代前的旧中国,各地方爱好骑马的人很多,讲究“压走马”,尤其东北军奉派骑兵最多。察哈尔都统“高二绝户”高维岳爱骑好马,每天早起乘马,随从护兵马弁数十骑出大境门外游玩。当时,“布韂全套马鞍”,每套8元5角。还有张北县“夜猫张”张诚德的骑兵师,讲究骑好马用好鞍韂。以后调来张家口任保安司令,后又调往河北省泊镇。日本投降后,张诚德骑兵想返回坝上老巢,但在山西省偏关被我八路军击毙。察北地方保商团袁福的骑兵马队,都爱好骑马和使用高级鞍韂,都讲究鹿角条鞍杈,俗语:“买起马,置不起鞍”。赵承绶骑的是“千里驹”马。用的是最好的鞍韂。张家口的鞍辖另一个销售渠道是:军队打官马的和山东马贩。每年到六月六开桥之后,马桥就在大境门外坝岗上,那里是牲畜的交易市场。开桥时由内蒙赶来的成群马匹和牛羊,进口来销售。还有旅蒙业交易回来的大群牛羊马匹。每天早晨,任买主选购。尤其是山东马客成群买马,成套买马鞍:一帮一帮地赶着马群,返回山东,年年如此。张家口的牛羊马店也很多,有名望的老字号,为兴隆马店,老掌柜叫马连科和天德马店,掌柜叫戴华臣、连升店、光文店等店都是河北省沧盐地区的回民开办的。仅在孤魂庙街(现在古宏庙街)开设皮条铺就有数家。从业人员全是山东回族人,专做滚江皮条大马笼头、大鞭、马拌、供应马贩使用。到30年代后期,随着牲畜市场的消失,这些马店也就不存在了。但是鞍韂行业尚能继续为牧区蒙民服务。

(二)张家口的马鞍作坊:鞍子作坊:是专砍木马鞍权的专业生产,不占门市,只有三发涌老鞍子铺有砍鞍杈车间,销售范围很大,供应内蒙和外蒙古。据蒙靴老工人说:德和成老靴铺已传三代,当时和三发涌鞍子铺住对门,上堡大街两侧蒙靴铺和鞍子铺林立。还有花巷沙院内的李高明鞍作坊,在我学徒时期,他已是年近古稀的老鞍匠了。其徒工田明现已67岁,民国21年来张学徒,李高明之弟李高成是由外蒙古回来的鞍匠。回来后落户到内蒙“佳卜斯”(现在化德县)。由外蒙回来的还有蒋威成鞍匠,山东武县人。他们做的木鞍杈规格质量好,驰名内蒙。还有左司巷的“范脱子”鞍作坊:花巷路南的“张鞍子匠”,营城子李立本父子鞍作坊,这都是由北京来的鞍子工人。泉胜涌鞍作坊掌柜杜万玉(也是由北京来的鞍匠)技术全面,他由开鞍作坊,发展为泉胜涌鞍子铺,以后,又发展到张北县绥远两地开设分号鞍子铺。杜万玉是河北省深县人。他传授的徒工多人,如现在退休的孙书堂(义巨永鞍子铺)已故的何书昆(义盛永鞍子铺)茂盛永的杨坡等人,都是泉胜涌出色的鞍工,技术全面,能做高级鞍杈。如镶鹿角鞍杈,贴鲨鱼皮鞍,贴鱼鳞鞍,砍各种蒙古鞍杈。以后,义盛永何书昆的徒工张运来又开设永兴鞍子铺,其徒工高仲秀、安凤梧都开办了鞍子铺,他们主要皆以砍鞍杈为主,供应内蒙各旗。把砍鞍技术工艺基本上一代一代地传授下来。我是在1934年由张北县来到张家口开设永玉厚鞍子铺的。二十多年,直至全行业1956年公私合营。

(三)张家口制革厂做马韂:张家口制革厂很多,大小户有百余家。生产香牛皮和其他皮革。专做油韂的有数家大厂。如:老字号德长义、齐老大齐老二,专产皮韂为主,以后有广兴永制革厂经理是张冠卿(原商务会会长)该厂生产名牌香牛皮和皮韂,质量最高。因为广兴永聘请日本人技师泡制香牛皮,用化学原料配方泡制。配方严守秘密,不让别人学看,只有侍奉日本人生活的工人阎根,学到一些制革配方技术的秘诀。同时广兴永的人员还去过日本学习技术。所以,阎根的儿子阎成文学到了制革技术的秘方。解放后,内蒙锡林浩特聘请阎成文创建了锡林浩特皮革厂。在草原上兴建了制革、制裘、制毡、制韂、蒙靴马靴、皮衣等综合企业。阎成文现在已离休。

张家口生产透油皮韂由德长义制革厂发展起来的有德义信、聚盛恒、长义诚、德记、永义和、福义和等等皮革厂都生产皮韂。制造透油皮韂的工艺非常精细,麻油、桐油就得上十二道。还有硝熟、搓揉、修里、炀面、铺整、透油等等泡制工艺。此种皮韂早已停产。现在,只有少数几人尚能制做。透油韂有绿油色、紫油色、本黄色。形式有:方韂、圆韂、条韂、各种不同形式。内蒙和外蒙所用样式都有区别。真正传统技术做韂,韂表面光滑明亮如同玻璃。很受蒙民喜爱。自外蒙事变后产量下降,只供应内蒙各旗。“七七事变”后,日伪统管牛皮,制韂行业受限。透油韂便绝迹了。直至解放后才恢复生产。

(四)张家口的花韂作坊:始坊:专门承揽制革厂和鞍韂铺的皮韂加工缝皮边业务。30年代前张家口韂坊也有大小户数十家。其中,蔚县人张柱:花韂大作坊,有几十个韂匠。还有长盛隆韂坊业主范三亭、河北吴桥县人,该号工人有20-30人。现在,有长盛隆最后代的徒工张连山已是古稀之人了。缝花韂也是传统技术,花韂种类很多;有单边、双边韂、有单塄四云、六云、双塄四、六云。三道塄四云六云韂、有六云双塄麻花韂草龙韂、五福棒寿大小花韂,汉文大小韂,等等花韂,这些工序是手工操作。如,挖皮花云子,压皮塄边、用丝线缝云子边。花韂是蒙民最喜欢使用的马装具。制做花韂云子和边,都用绿股子皮,黑股子皮,从全国来说、只有河北省束鹿县辛集是唯一生产地,还有辛集的弓弦,狗皮鞭捎。其原皮料用骡马,驴皮的后屁股上的皮子制做“股子皮”。质量坚硬耐磨,这种股子皮早已断茬灭迹。股子皮是皮马韂和蒙靴生产的主要副料,为了使皮靴和蒙靴使用寿命长,发展河北辛集制革很有必要。现在用羊皮代替的现象应该改变。

皮韂花边云子是用丝线手工缝,针码整齐美观,坚固耐磨,若用缝纫机“扎”蒙民不太爱用。缝韂艺术用双针引线熟练快速。但是,这种作坊工房简陋。靠窗户按装“木板大炕”白天干活利用目光,夜晚干活,每人面前挂一个油灯。日常生活,吃饭、睡觉休息,都是在这个“大木炕”上活动。每天要坐在“马扎子”上千十几个小时的活,条件非常艰苦。1930年以后,因受外蒙影响,此行业也逐渐衰落、萧条,作坊倒闭。至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的仅有工人20余人。

(五)张家口马鞍副件作坊:

1.钻花马镫作坊(铁匠炉)专做熟铁马镫,巴掌镫、大头镫、和尚头镫,转环镫。蒙民最喜欢用钻花马镫。这些铁炉还做“蒙古火炉”和“狼夹子”,专门销售到蒙古地区去。现在,钻花马镫消迹,钻花工人后继无人了。如景泰兰铜镫和“龙头马镫”,只有北京镫局生产过,张家口是没有这种技术工人的。还有一种铸铁马镫。

2.白铜铺,专做白铜鞍条、鞍坐丁、烟袋锅、火链,其他铜品。据农机厂退休老工人铜匠杨增说:他今年87岁,1912年15岁来到张垣小河套天成楼学徒,掌柜吕庆竹。上一代掌柜是李产起的老铜铺。还有同福楼,早年都做过银首饰,以后增加做铜鞍条坐丁等品,雇佣工人很多。产品销售内蒙和外蒙。由北京来的芦文珠(河北吴桥人)和同福楼徒工张廷才,高金、杨增等人合伙开办的兴隆和铜铺。该号工人多,销路广,后因市场变化、业务萧条,工人解散回乡务农,解放后,有一段时间,有内蒙单位,在蔚县农村订过“烟锅”业务。在1956年公私合营时,少数铜作坊工人,杨增、滑品等人合营到农机厂,转业改行,技术失传。张家口的白铜行业,技术是个传统工艺,供应少数民族铜制品,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此外还有两个行业;织牦肚带,它利用蘑菇铺串蘑菇的牦绳,廉价进料,打织成花样牦肚带、非常美观、价格低廉。织牦肚带是个又脏又苦的行当。另外有小铁匠炉、王金兄弟2人、专打马嚼环、转环、铁千子牲口咀连等品,一概利用废铁丝产品坚固价廉。56年参加了铁业社,1960年兄弟2人相继死亡,技术消失。以后,由北京进贷活口“千子”但不坚固。

总之鞍鞠是古今牧民的生活必须品,是古代人民主要交通工具。所以说鞍鞲业有悠久历史。《历史知识》1984年第四期刊载的文章讲:婚礼新妇入门跨马鞍兴于唐代,坐马鞍之侧,则谓乘马鞍之义,唐代妇女多能骑马,不仅民间,即使统治阶级贵妇也不例外,因而婚仪新妇乘马鞍成为当时社会一种婚仪。妇女跨鞍是直接承继北方鲜卑族的风俗。”

蒙靴和鞍韂有联带关系。在旧时代,张家口从大境门、至朝阳洞;南玉带桥,大街两旁的靴铺和鞍韂铺栉次鳞比、居邻隔壁都是鞍韂蒙靴作坊。据蒙靴退休老工人许专说:南牌坊德兴斋靴铺的财东是宣化李盐房。德兴斋掌柜相传数辈,德兴斋对门就是德寿隆旅蒙业,财东也是李盐房,这都是有名望的老字号。我所在的复盛永鞍子铺和德寿隆住同院。蒙靴和鞍韂这些产品都是由旅蒙业销售到内蒙和外蒙古的。当时,上堡的旅蒙业大商号和个体户很多,(个体户、叫作“走货郎帽”)一个人赶着一辆牛车。拉着蒙民们需要的东生烟块、酒、布匹、鞍韂等日用杂货。旅蒙业:各有各的行商地区,各走一旗,各走一路,每年春去冬回。关于鞍韂商品各旗使用各旗的马鞍,样式不同。如东、西乌旗用乌郡式鞍权大圆韂。东西苏旗:用小西苏鞍权配条韂,二官坐鞍配方韂。鞍韂还远销到新疆。我于1958年去新疆推销,在新疆“桑吉巴尔”一个小商店中看见摆着张家口产品“小西苏红油鞍杈”。张家口的鞍韂在和外蒙古通商时期,大量远销到外蒙;由南天门的“老倌车”(牛车)一串一串地集中数百辆远远运输到乌兰巴托,往返需要一年时间。还有骆驼队如新华街的德恒驼店。我曾祖和祖父、父亲三代饲养骆驼,以运输业为生,承运货物,远去兰州东北关外,北去卡克图直至大库伦。过草原渡沙漠、跋山涉水、远程3、4千里。在那风雨天气或冰天雪地里,夜行昼息,用木桶驼水,用干牛粪燃火煮饭,生活非常艰苦。挂在驼鞍架上的红布灯笼,照亮不过3尺远。在那静静的深夜里,一串一串的驼队上的灯笼只能作为联络的信号。骆驼队以每顶“房子”为一集体。每顶房子集合一百多骆驼,联合在一起以防土匪抢货。在那运输落后的年代里,就是这些驼队把张家口的商品远远运到外蒙。再把外蒙的皮毛畜产品、珍贵药材、库伦松等等运回来,沟通蒙古和“口里”张家口的货物交流。直至1930年(民国18年)外蒙古事变贸易宣告断绝。万兴永鞍子铺掌柜王万魁是外蒙事变幸存者。据王万魁说:事变后,俄国兵召集华人寻问?谁愿回家去集合在一边,谁愿留下可以留下。以后把愿回来的人们往回送行,在库伦南边,集体屠杀千百人。我的堂伯父在事变中被屠杀,丧生于外蒙。1933年有位外国人:伯必斯开办德华洋行,经营外蒙贸易商品绸缎布匹、茶、烟酒、蒙靴鞍鞠等,贸易盛极一时。当时德华洋行收货员是“拉兹夫”;正翻译;是毕明齐,山东人;副翻译是孙享年。当时蒙靴业最盛,大批向洋行交香牛皮,鞍杈皮韂等货物解放后,在50年代我市皮革社仍然生产过:出口香牛皮和皮韂(紫油单塄方塄和黄油方韂片)经过外贸局订货向外蒙古出口。在30年代时期据任裕说:蒙靴铺和小作坊大小户有100多户,日产蒙靴4、5百双,加工费每双靴1元现洋(当时白面百斤2元左右,)蒙靴一双售价47两纹银。当时对外蒙的贸易额是相当可观的

张家口的马鞍,皮韂畅销国内外,驰名全国主要原因是有第一流的技术、工艺精细、质量高、品种全面、样式规格对路、供应面广、深受蒙民欢迎。马鞍特点;是使用桦树杈做鞍桥。崇礼县和蔚县山区桦树资原丰富。早年采购桦树杈(鞍桥)的人,著名的有张金池,河北省深县人,他常年和山区农民打交道,专业收买农民砍来的树权,运到张家口来销售给鞍子作坊。为了使用“干树杈”砍鞍杈,必须一年顶一年的储备树杈,才能干透没有水分,保证质量。第二原因是:老艺人砍的马鞍韂道好,马背上不幌动,不打马脊梁,胶缝严,不开膘。用桐油大漆油鞍子,不掉油,不怕磨擦。马鞍梁头上贴皮子,以防潮湿。砍鞍子是特种工艺,与做箱箱柜柜木工不同,砍鞍子工艺技术复杂用几年时间也学不透。砍鞍艺术是:砍、钵、焊、挖、错、不用木锯。尤其是镶鹿角鞍查,这种艺术更是特种技术,把整个鹿角用锯锯成2尺长,4分宽的鹿角条,一般鞍工是难以办到的。现在能锯鹿角条的技工不太多了。

鞍韂艺术学来是不易的,旧社会手工作坊是依靠徒工干活赚钱。管吃饭,3年没工钱白干活。徒工们在那艰苦岁月里。学得了真功实艺,成为能工巧匠,把技术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了。

另一种由蒙古库伦回来的鞍匠数人,开办东玉成鞍子铺,专砍库伦式鞍杈,此种鞍杈是三圆,前后鞍桥圆,龙口圆,梁头圆,北京鞍工能以仿造,这种鞍查很受骑马者的喜爱。可惜早已断庄,技术失传。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成立了蒙靴鞍韂厂。我担任门市部副主任,负责供销工作,合营后加强了职工组织,发挥了生产积极性。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增加了产量,鞍韂业务蒸蒸日上,改变了私营年代的坐等买买的状况。合营后,组织人员外出推销采购。1957年我接受去大西北外联任务。到内蒙、甘肃、青海、新疆各民族牧区推销各种鞍韂皮靴、马装具、深入旗县牧业区很受牧民欢迎。我在深入牧区的过程中,并和经营民族用品单位签订定货合同。仅内蒙锡盟供销社签定的全年合同就包括:马鞍3000个,和内蒙古各盟旗的百货站、供销社都建立了业务关系。尤其是和甘肃、兰州、新疆乌鲁木齐民族贸易公司建立了常年定货合同,从1956年直至现在业务关系不断。和西藏建立业务以后,他们还供应过大批原料。从公私合营1956年直至1965年鞍韂蒙靴业务是个兴旺发达的行业。

在19s6年合营时期,蒙靴鞍韂厂有砍鞍工人30多人,花韂工人20多人,蒙靴马靴工人有100多人,马镫、蒙刀、钻花镫工人20-30人,马装具工人有50-60人,共有职工300多人。年产各种马鞍5000多个大小皮豁5000多付,蒙鞍3000多双,马镫2500多付,皮马鞍500余套,马装具50000件,新疆鞍具200多付。合营后,沟通了销售渠道,满足了少数民族地区牧民需要,很受牧民们欢迎,显示了集体生产关系的优越性,企业欣欣向荣,鞍鞭行业兴旺发展。

关于合营后人员调动问题:在1957年由蒙靴鞍韂厂调给锡林浩特皮革厂蒙靴工人和花韂技工20多人。1958年由蒙靴鞍韂厂扩建橡胶厂,企业领导带走了鞍靴技工数十人,我也在其中调到橡胶厂。数月后又把公私合营蒙靴鞍韂厂撤销。把全部靴鞍工人合并到鞋帽厂。1959年又把我调回鞋帽厂搞业务内勤工作。鞋帽厂经营产品多样化,其企业体制是由皮鞋社,帽社,布鞋厂,蒙靴鞍韂合并起来的。这4个车间,南至南关道街,北至朝阳洞街,人员近千人。1961年鞋帽厂分为4个厂:皮鞋厂、制帽厂、布鞋厂、少数民族用品厂;在1969年时期民族用品厂又扩建无线电二厂,不久又分家。把民族用品厂改为皮革制品厂。把鞍锯技工数人分配到无线电二厂。在这几次分厂分家分人的过程中,把蒙靴鞍韂技术工人调走多人,削弱了鞍辖生产力,技术降低,产量减少。改变厂名同样使业务关系受到影响,失掉了传统的名牌产品的信誉。尤其是在“文革”后期鞍韂事业更加削弱。生产缺乏树杈,更不重视桦木树杈的储备原料,现买现用,使用湿树杈,不保证质量,不培养技术接班人,技工老化,产品简单化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回想在合营初期,仅库存“桦树杈”鞍桥就有3、4万块,元桦木库存1、2万根,存放场地(现在军戒库煤场)木积如山影响了原料的质量。这种木料必须一年顶一年的储备,才能使其干透没有水分,保证马鞍质量,保证张家口马鞍的名牌信誉。

张家口鞍韂品种繁多,能供应全国各少数民族牧区需要,1956年公私合营以来,业务兴旺茂盛。在“文革”时期受到严张家口二手农机厂家重影响。三中全会以来张家口二手农机厂家,畜牧业蓬勃发展,牧民富起来了,需要更好更多的马鞍具,我们必须做好供应工作。并把鞍韂传统工艺技术传播下去,为“振兴河北”、振兴皮都、为进一步发展张家口的名牌产品鞍韂业而努力。

标签:张家口   技术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ershou/80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