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县二手农机三轮车交易市场]20名退役军人受到中央表彰!
20名退役军人受到中央表彰!
来源:中国民兵·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周玉婷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讲好退役军人故事,展现退役军人风采,激励广大退役军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再立新功,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军人、争当先进的意识和行动自觉,经广泛发动、各方积极参与,各地宣传部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严格把关、遴选推荐,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在优中选优、集中公示后,决定授予王启荣等20名同志“最美退役军人”称号(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启荣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烈士陵园
原园长
王明礼 贵州省思南县东升森林种养
家庭农场场长
王贵武 天津市银座集团董事长
甘 露(女) 广东省广州海关归类分中心
三级关税专家
刘传健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责任机长
李志强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沈阳黎明航空
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
吴洪甫 河北省广宗县件只乡槐窝村村民
吴惠芳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党委书记
沈汝波(已故)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先茂社区
工作人员
宋 玺(女)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2018级硕士研究生
张东堂 河南省渑池县段村乡四龙庙村
原党支部书记
张保国 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
排爆中队负责人
陈堃源 渑池县二手农机三轮车交易市场 江西省兵哥送菜实业有限公司
创始人
林上斗 福建省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
党支部书记
周晓东 海南省华光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总农艺师
郑 璐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电业局
输电管理处高级技师
胡晨(已故) 安徽省枞阳县雨坛镇双丰村村民
徐文涛 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馆长
徐申权 湖北省麻城市殡仪馆火化工
谢彬蓉(女) 重庆市支教教师
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希望广大退役军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期望,以“最美退役军人”为榜样,自觉弘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忘从军经历,永葆军人品格,服从组织安排,积极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求各地各级党委宣传部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要做好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和关心关怀工作,切实让他们得荣誉、享尊重、受关爱;要创新方式方法,发挥好先进典型的激励效应,动员广大退役军人倍加珍惜荣誉、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发展,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最美、争当最美,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国防、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退役的你,最美的心
——20名“最美退役军人” 事迹摘登
文/ 杨学娟 孙蕊 编辑整理
宋玺:青春闪亮在军营
宋玺是一名“90后”,2012年,进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学习。2015年,宋玺入伍前往南海某新兵训练基地。在新兵训练的实战考核中,她以全优的成绩加入海军陆战队,成为一名侦察队队员。因表现优异,作为唯一一名女陆战队员加入中国海军第25批护航编队。2016年底,她随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执行护航任务,保护航行在亚丁湾海域的各国船舶和人员免受海盗打击,并进行医疗、物资、技术等方面的援助。所在护航编队完成62艘次中外船舶护航任务,解救被追击船舶2艘,发现并驱离疑似海盗活动小艇82艘次。2017年4月9日,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一艘图瓦卢籍货船遭遇不明数量海盗登船袭击,宋玺所在编队的16名特战队员急速出击,经过7小时的惊险营救,成功将19名船员解救并首次抓捕海盗。护航编队另一重要任务是穿越大洋,代表国家对外进行军事访问,向世界展示中国海军力量,传达和平友好的理念。2017年5月至7月,宋玺随护航编队执行顺访任务,先后访问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新西兰、瓦努阿图。出访期间,作为舰员代表参与了舰艇开放日引导、对外文化交流、甲板招待会等活动,展现了大国海军的良好形象。宋玺退伍后回校继续学业。2018年5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在与总书记的座谈会上,宋玺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分享了她的从军生涯。面对习总书记与全校师生,宋玺许下承诺——“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王贵武:16位烈士母亲的儿子
王贵武出生在天津市西青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78年入伍到兰州空军部队,1980年底,他复员回乡,发扬军人优秀作风,艰苦创业,于1997年成立了天津银座集团有限公司。199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肆虐祖国大地,王贵武时刻关注着部队抗洪抢险情况。当他从电视里看到空军一个连队有10名官兵壮烈牺牲的消息时,十分难过。怀着敬意和真情,王贵武踏上去往烈士家乡的行程,尊认10位烈士母亲为自己的母亲。2008年,他又尊认了在汶川地震抢险救灾中牺牲的6位烈士的母亲,替烈士为母亲尽孝。这份超越血缘,超越地域,超越时空的亲情和孝心,一直延续下来。多年来,王贵武一直在忠实履行着自己的诺言,不仅从生活上扶持帮助烈士家庭,而且从情感上给予了烈士母亲极大的安慰和精神力量,与母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母子情。每逢母亲过生日,王贵武都不忘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并汇款托人在当地定一个生日蛋糕,为母亲祝寿。每年春节期间,不管多忙,他都抽出时间跨越千山万水一一给母拜年。随着母亲们年事渐高,王贵武拿出100多万元建成“英雄母亲之家”,把她们接到天津赡养。他还积极关心支持部队建设,先后出资50万元建立部队训练奖励基金;为部队送去电脑、电视、空调、摄像机和自行车;出资300万元改建了兴武国防教育基地;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拥军,特别是驻西青区部队和高炮团等。王贵武表示:“我将以毕生的精力和全部财富爱国拥军,报效祖国,为天津争光!”
谢彬蓉:“飞”进大凉山的候鸟
谢彬蓉1993年7月入伍,转业前系空军试验训练基地二试验区高级工程师,技术七级,大校军衔,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艰苦边远地区工作20年。2013年选择自主择业,安置在重庆。2014年初,谢彬蓉从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团委管理的网站看到“苦荞花开支教团”的社会公益组织信息:该地区急缺人力资源,长期需要能吃苦、有爱心、负责任的社会公益人士,前往艰苦地区接力支教行动。这一信息激起了当年因参军没能如愿从教的梦想,于是,她决定前往海拔3000多米的凉山地区义务支教。从此,谢彬蓉就像一只候鸟,每逢学校开学,她就要离开繁华的重庆,“飞”到山里与孩子们在一起,一待就是几个月。没有长假她一般不出去,因为出去一趟要花上两天。跟舒适的城市生活相比,山里的生活艰难:因为海拔高,米饭煮不熟,她常常吃着夹生的米饭;因为缺乏蔬菜,经常只能吃发芽的土豆;当地彝族人没有厕所,她常常需要趁夜里或者早起绕到村后的山里解决;山里潮湿,洗点衣服经常十天半月才能干;村里信号不好,她经常要爬到山顶,才能把电话打出去;经常得好几十天下一次山,痛痛快快洗个澡……但这些,谢彬蓉并不觉得苦。她教孩子们学知识,教他们懂礼貌、讲卫生。玉米、土豆、核桃、辣椒是因陋就简的教具,铝碗敲铝盆的声音是另类的上课铃声。孩子辍学是她最伤心和最生气的事,可再怎么样也没有想过要放弃。“我不能半途而废,我要让他们有所收获。”谢彬蓉说,每每看到孩子们的变化,所有的辛苦都会被忘记,她的坚持便有了无穷的动力。
吴洪甫:隐姓埋名的一等功臣
吴洪甫1959年参军,经严格刻苦的训练,成为一名出色的标图员和一级歼机技术能手,具体负责导弹的发射定位工作,给导弹提供目标准确位置、距离等数据,所以,标图员又有导弹上的“眼睛”之称。1962年9月9日,一架美制“U—2”高空侦察机由平漂岛上空窜入江西省鄱阳湖上空,8时32分进入二营火力范围,吴洪甫迅速把“U—2”飞机的航迹标在标图板上并传给指挥部。随着营长岳振华一声令下,三枚导弹直冲云霄,“轰”的一声巨响,敌机瞬间便被击落,这是世界上首次用导弹击落U—2飞机。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等领导迅速赶到现场慰问二营官兵,并给吴洪甫等人记大功一次。周恩来总理来电祝贺:“很好,这是个伟大的胜利,看来美国的空中王牌并不可怕嘛!”1963年以后,吴洪甫所在部队先后在江西上饶、福建漳州、广西凭祥上空无一失败地以3秒钟将RB57-D、RF101及无人驾驶飞机击落。1965年,吴洪甫等24名一等功臣退役了。回乡务农多年,他始终保持革命军人本色,隐姓埋名,为国家保守军事机密。即使在儿子致残、母亲瘫痪、妻子股骨头坏死,日常生活举步维艰时,他也守口如瓶,从不向家人提当年战斗经历,更不向政府提要求。日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在《光明日报内参》上对吴洪甫先进事作出批示。近年来,吴洪甫经常到学校给学生讲述当年部队官兵苦练本领、为国杀敌的英雄事迹,激励青少年奋发图强,报效国家。
沈汝波(已故):为群众做10万件好事
1978年,沈汝波参军入伍。他所在的班是个“英雄班”,班长是“学雷锋标兵”。从那时起,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生要为群众做10万件好事。在部队,他每天都要挤出时间为当地群众做4件好事。退伍后,沈汝波来到秦皇岛市蔬菜公司邵岭采购供应站工作。他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很快成了技术骨干,先后带出8个徒弟,都成长为技术能手。业余时间,他坚持为群众做好事,每天早晨5时起床,头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居住的楼道从上到下清扫干净,然后再把楼梯栏杆擦干净,从未间断过。这些年,他把每天做好事的数量从四件提高到七八件。2003年,沈汝波下岗了,在部队时他学过理发手艺,就在家对面租了间房,开了一家理发店,取名“党义理发店”,寓意为党的事业尽义务。理发店的招牌上写明:“本店专为下岗困难群体、老年人、儿童而办”,并规定:现役军人、特困职工、残疾人、五保户理发免费,逢节假日半价收费。他还购置了修车工具,免费为顾客和路人的自行车打气。为更好地服务居民,沈汝波还自学了按摩,每天安排免费按摩时间,至少按摩5人。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居民,还上门服务,从来都是随叫随到。他每月都去当地驻军给战士们理发,夏天还给战士送西瓜,并义务教战士理发……2015年7月初,沈汝波罹患食道癌,仍坚持做好事的梦想。在他的精神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者服务队。2018年6月1日,沈汝波经救治无效逝世,享年58岁。他曾说:“人没有追求,活着就没有意义。”如今,“接力沈汝波,为民做好事”已经成为秦皇岛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徐文涛:一个人和一座军史馆
徐文涛今年67岁,是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馆长,曾是军区联勤部师级干部,2011年正式退休。他一手筹建后勤史馆,自2006年开馆以来讲解1500余场次。2004年底,当时的沈阳军区联勤部领导提出建设后勤史馆,徐文涛主动辞掉原联勤部二分部副部长的职务,请缨筹建后勤史馆。没有样馆,没有文物,缺少资料和经验,只有一个废弃的机关食堂。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徐文涛和一名战士、两名退休干部白手起家,不到两年,燕子衔泥般“垒”起了原沈阳军区60余年的后勤史。徐文涛每年都有上百场讲解,不仅不收分文,而且每次讲解都是一次创作。用他的话说就是,备课既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形势和任务”,具体内容还要“一对一”。面对几百人的团队参观者如此,面对几个人甚至一个人也是如此,“宁讲万言史,不冷一人心”。为做好红色传统的“播火者”,徐文涛养成一个习惯,坚持每天抽出时间阅读数万字的书报,多方面汲取养分。展馆中,5万多字的文字说明、200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都是他浩如烟海的史料中一点点筛选出来的。如今,后勤史馆已经成为军地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的平台。后勤史馆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及沈阳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我愿做一根火柴,点燃每一名观众心中红色信仰的圣火。”徐文涛说,现在后勤史馆的参观者已有20多万人次,今后我们还要感动更多的人,把红色基因一直传承下去……
李志强:“大国工匠”助力航空梦
1983年,李志强退伍,在部队因表现突出受到连嘉奖11次,在全师大比武竞赛中成绩优秀受到师嘉奖一次。退伍后,他进入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一名航空工人。多年来,李志强参与和直接完成的技术革新项目达80多项。他通过开展型号创新成果的研究和应用提升员工创新能力,相继攻克了“太行”“昆仑”等国家重点型号航空发动机装配六大关键技术,实现工艺创新126项,自行研制工装工具312件,拉动各层次技术、生产骨干开展技术创新项目32项,申报发明专利50余项,开展技术攻关项目106项,先后解决科研装配技术难题52项。他首创并推广航空发动机管路校正与安装的“李志强操作法”,消除了发动机组件的装配瓶颈,采取零件形迹管理、装配车防撞保护装置、接油盒搭板等举措,提高装配效率20%以上。某重点型号交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每年年底,发动机总装工序面临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量。李志强从提高团队工作效率、缩短装配周期入手,一方面将操作细化成60~90个工序,把每道工序控制在5~15分钟内,实现了两班制接力作业、接续生产,开创了国内航空发动机装配生产组织的先河。另一方面,根据班组员工的装配技能和熟练程度,合理进行人员搭配,通过发挥人员的比较优势,提升了班组中小团队的综合能力,大大地提高了装配效率,在2013年创造了连续99天完成全年任务量的行业奇迹。2014年,他牵头成立的劳模工作室被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命名为“李志强劳模工作室”,同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李志强班”荣获“全国最美职工” 荣誉称号。2016年,李志强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节目中播出。
吴惠芳:新农村建设的行家里手
1980年,吴惠芳考入南京炮兵学院,毕业后到杭州部队工作,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998年抗洪抢险。2005年,他自主择业回到家乡,现担任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回到永联第二年,吴惠芳主导制定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永联的决议》,启动现代化新永联建设,并系统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六个化”标准,即居住方式城镇化、生产方式产业化、就业方式多元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规范化、收入方式多样化,全面推进永联新农村建设。2013年,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吴惠芳又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四美”标准,从产业美、生活美、生态美、素质美等四个方面全面推进永联村美丽乡村建设。他花了10年时间,分“集中居住、服务下沉、村企分离、政经分离”四步,打开封闭的、熟人社会的乡村格局,实现有理、有节、有序的现代化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了永联村党建引领、区域协同、群众参与、依法办事的治理体系,探索建立了适合城镇化乡村的治理模式。他恪尽职守,成立劳务公司,帮助600多名低能劳动力就业,每年筹集捐赠1000万元关注帮助弱势群体。永联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现在的永联村,综合实力在全国村庄中名列前茅,展露出一幅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的“农村现代画”。2015年米兰世博会上,永联村作为中国唯一的农村代表登台展示。吴惠芳也成为农村建设发展的行家里手,先后受邀到中央党校、浦东干部学院、美丽乡村博鳌论坛等作讲座,讲述永联村的发展经验。
胡晨(已故):用生命延续生命
胡晨2004年入伍,2006年退役,他的家族三代人中先后有8人从军,胡晨是第7个。在部队第一年,胡晨就被评为优秀学员、第二年又被评为优秀士兵。为照顾家庭,胡晨挥别军营。两年后,又将高中毕业的胡飞送入部队,帮弟弟圆了军营梦。他担负起照顾父亲、持家致富的担子,与父亲一起到北京务工。不幸在2015年降临。胡晨的妻子因怀孕导致心衰,剖宫产后病情恶化离开人世,为抢救妻子,家庭负债累累。胡晨离开老父幼子再次外出务工,却在2016年患上病毒性脑炎,病情反复恶化,长期在重症监护室度过。在患病的两年多时间内,胡晨经历了多次手术,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一次次顽强地与疾病抗争。养病期间,胡晨从未对生活有抱怨或牢骚,总是念叨别人的好,想着怎么回报大家。病重之时,胡晨与家人商定,自己生病这段时间,得到很多好心人帮助,希望自己走后,为他人再做点事。2018年5月10日下午1时30分,胡晨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在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器官获取组织(简称OPO)的专家立即进行了器官获取手术,成功摘取胡晨的1个肝脏、1对肾脏和1双角膜,植入5位患者的体(眼)内,使他们重获新生。5月15日,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胡晨捐献的一个肝脏两例肾脏移植工作已经结束,三位患者接受受体康复非常好。其中一个肾脏移植给了一个13岁的孩子,患综合症尿毒症已经五年时间,急需等待器官移植。人生定格在31岁的胡晨,是安徽省首例退役军人捐献器官者,留给了人间满满的温暖。
林上斗:旅长回村当支书
林上斗,1981年入伍,2015年3月从原南京军区空军某雷达旅旅长岗位退休。经军地有关部门批准后,带着党组织关系回到福建省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当选村支书。刚回到家乡的林上斗,面对的是基础条件差、村财薄弱、观念落后的小村庄,看到的是荒芜的田地、脏乱的环境。他做的第一件是移风易俗,以“铁腕”措施让半山村一度流行的赌博风气禁绝。他大力倡导“诚实为人,诚信做事,诚心相待”的“三诚”文化,带头抓村里的卫生,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集体活动,扭转了村里的精神风貌。半山村素有“半山半水半月岛”之称,村里的自然环境朴素依旧,生态良好。林上斗下定决心依托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他和几位支持的村民自掏腰包买来几条竹筏,向大山之外的朋友和战友们大力推介特色乡村旅游。一来二去,村民们觉得这位村支书既可信又可敬,开始心甘情愿地跟着他奔上致富路。获得了村民的支持和认可后,林上斗进一步施展拳脚,积极对接县里实施的“我家在景区”发展思路,聘请闽南师范大学专家团队,计划把半山村打造成为“闽中山水养生第一村”。同时,他和村两委规划打造以“坐竹排、观鹭鸟、游半月岛、看名木古树”为主线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半山村成立合作社,确立以党支部为主导,合作社为载体,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思路。全村每户都入股合作社,村民每人持股200元,初步实现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目标。 在林上斗的带领下,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7346元增加到2017年的10790元,半山村先后获得全国首个中华鹭鸟保护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县级先进党组织等称号。
陈堃源:做什么都要像个军人
穿着朴素、身材清瘦,放在人群中,江西兵哥送菜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堃源并不起眼。然而,刚刚30岁出头的他,已是一名拥有14家分公司企业的当家人。2002年,陈堃源成为一名武警战士,从军8年,他曾先后5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10年退伍时,思量再三,陈堃源选择了蔬菜配送服务,他认为自己在部队当过司务长,对食堂、食材配送比较熟悉。陈堃源和战友在南昌市青云谱区一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附近租了100平方米左右的民房,开始了创业之路。创业伊始,没有客户资源的陈堃源每天骑着三轮车,一家一家地向周边餐饮店上门推销。“那个时候,每天凌晨两三点,别人还在酣睡的时候,我们就赶早到市场采购,之后再分拣、配送。”2014年,陈堃源看准时机,发力互联网电商服务,以“线上订购、线下配送”的社区O2O模式,在南昌市城区开设20多家门店,为社区群众、餐馆提供生鲜蔬菜、酒水饮料、熟食面点等多种商品。同年12月份,江西兵哥送菜实业有限公司孕育而生。陈堃源购买了20多辆货车,在上海、杭州、福建等地成立分公司,并在江西上饶市、南昌县等地自建和合建了蔬菜水果基地。今年上半年,兵哥送菜配送的产品种类几乎涵盖了全部农产品及副食品。三次关键转型,五年锐意创新,陈堃源的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构建了生鲜配送、餐饮管理承包、退役军人孵化中心等完善的服务体系,先后成立了14家分公司,员工数量发展到380人,营业面积增加到近两万平方米,营业额发展到2017年的5亿元,并致力打造江西最大的退役军人及军人家属创业就业孵化基地。陈堃源说:“军队生活的经历让我受益终身,今后无论做什么我都要像个军人。”
张保国:“我的党龄最长,我先上”
自1999年从部队转业至今,张保国一直是团队的第一排爆手,先后成功处置涉爆现场100多次,排除爆炸装置20多个,鉴定排除可疑爆炸物130多个,鉴定、排除、销毁各类炮弹、炸弹等4000多发(枚),完成重大活动防爆安检1200余次。他十九年如一日,坚持战斗在排爆安检最前线,带着七级伤残向“死神”挑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人民平安。常年在刀尖上跳舞,随时可能遭遇险境。2005年3月2日,张保国带着排爆队将废弃弹药运往山里销毁,在给媒体记者讲解销毁过程时,废弃弹药中的老旧发烟罐突然泄漏起火。“快跑!”张保国大喊一声,用力推开身边的记者和同事,接着飞快冲到火药堆旁踢飞了发烟罐。火药堆瞬间蹿起了10多米高的大火,将他包围……这次事故,张保国全身有8%的面积烧伤,脸部二度烧伤,双手深二度烧伤,落下七级伤残。从这以后,他敬渑池县二手农机三轮车交易市场军礼的右手,再也不能完全伸直。每当接到排爆任务后,张保国总是第一个到达排爆现场,第一个穿上排爆服担当主排手。排爆服重达40公斤,密不透风,普通人穿一会就会汗流浃背、腰酸背痛。即使穿着防爆服,也仅能保证1公斤炸药在3米外爆炸的基本防护。如果爆炸发生在3米内,就只能与死神赌博——赌自己的拆弹技术、赌炸弹的威力。谁穿上排爆服,就意味着谁要与爆炸物零距离接触。面对同事多次请缨,张保国摇摇头:“我是排爆队长,我党龄最长,有任务我先上。”在部队里的那15年,更是教会了他忠诚、奉献、担当,“这些,都成为支撑我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排爆路上的强大力量。”张保国说。2018年5月29日,他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张东堂:和时间赛跑的人
1977年3月,张东堂退伍返乡后,先后担任四龙庙村民兵连连长、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四龙庙村位于渑池县东北约80公里之外的贫瘠深山。村子附近,有一个古地名叫麦尽,意思是到了那个地方,连麦子都种不了。四龙庙的地理条件,是五山四陵一分川。这样的村子咋脱贫、咋致富?经过多年的摸索,张东堂带领深山里的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帮助家家实现三个“1”——种植1亩牛心柿、1亩花椒、1亩连翘。2009年和2010年,张东堂连续两年组织村民到陕西富平县考察。柿饼是富平县的特色产品,村民通过柿饼发家致富。张东堂让村民来学习的不是如何做柿饼,而是看怎么把柿树栽成片林的。“看到人家真的做得很好,我们什么也不说了,回来就种柿树。”村民王恒祥说。2009年,张东堂被检查患有膀胱癌。医生告诉他,好好治,好好养,还可熬5年。“既然时间不多了,那我更要加快干。”为了能坚持正常工作,他不得不服用止痛药,从每天1次到每天3次,后来每天要服5次。至今,他已与病魔搏斗了8年。“东堂心里有老百姓,想着他们怎么致富,这个念头一直在支撑着他,所以能创造这样的奇迹。”村民们说。现在,村里成片柿树已达3000多亩,成片的花椒树达2000多亩,连翘树1400多亩。此外,在张东堂和村委班子的努力下,四龙庙引进客商,建立玫瑰园漂流和万亩采摘园项目。“有了这些产业,保证老百姓50年内不返贫,到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1万元。”看到村子里成片的“致富熟”,张东堂很欣慰。
甘露:让“中国声音”更响亮
一本白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两本蓝色的《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比办公桌上的电脑还要高出一截。但在党的十九大代表、广州海关三级专家(关税)甘露手中,这三本书却“薄”如学生练习册,想要核查什么内容,瞬间就能翻阅到位。2000年,甘露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广州海关。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年,全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中心广州分中心成立,甘露被安排到该中心商品归类二科工作。“商品归类是国际海关界公认的关税三大技术之一,绝不是一门轻易能够干好的活。”全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中心广州分中心副主任李鹏说。“刚开始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分类,时常手心冒汗。”她说。面对巨大压力,湘西妹子骨子里那股子“凶劲”涌了出来。“从小就不爱哭哭啼啼、不知道困难两个字怎么写”的甘露天天抱着几本“大砖头”研读。为了跟上商品生产发展的步伐,她下工厂、跑车间,主动向工人学习,实地熟悉生产工艺,研究商品细节构造。短短几年,甘露迅速成长为海关归类领域的专家。2004年,海关总署成立协调制度技术委员会国际业务组。甘露被选调成其中一员。2008年,甘露首次被委派参加世界海关组织协调制度审议分委会。在世界海关组织协调制度审议分委会第37次会议上,甘露和其他中国专家据理力争,令大会修订相关条款,使中国出口的登机桥得以进入目的国市场。她先后26次代表中国海关参加世界海关组织会议,从登机桥、三氯蔗糖到竹藤产品,众多“中国制造”凭借她和中国专家团队赢得了通畅的国际贸易环境,给国际贸易规则制定进程带去了“中国声音”和“中国方案”。
徐申权:殡仪战线“天堂使者”
他是一名普通的火化工人,十几年如一日,送走无数人间过客,抚慰过千千万万伤心家属,被社会称之为殡仪战线的“天堂使者”。“没想到竟然被安排到了麻城市殡仪馆。”2001年10月,在部队服役13年、荣立3次三等功的徐申权转业,接到组织通知的那一天,徐申权清楚地记得那天自己很失落、很纠结。“怎么能对组织分工挑三拣四呢?现在殡仪服务工作需要我,我能当逃兵吗?”他毅然决定去殡仪馆上班。“干一行,就要专一行。”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徐申权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就熟练掌握了火化操作的全部技术,迅速成长为麻城市殡仪馆一名业务骨干。“宁可自己千辛万苦,不让丧属为难半点”,这是他多年来的工作理念。徐申权说:“我们的工作就是对逝者亲人的慰藉,也是对逝者本人生命尊严的最后一次呵护,工作中容不得出现任何差错。”他在火化操作时,都要将每具尸体的寿衣整齐,枕头放稳,垫脚放好,铺单摆平整,进入火化炉堂后再适时调整位置。特别是夏天,车间温度高达40多度,不一会身上的衣服就湿透了。工作中还经常遇到腐烂变味的遗体,但他总是一丝不苟,小心翼翼地善待逝者,直到丧属满意。13年来,经徐申权亲手火化的遗体有1200多具,安抚丧属5万余人,他从不与丧属争执红脸,也从无一例差错。接触过他的丧属都说:“他把我们当亲人,我们伤感不应该在这儿宣泄,但我们的痛苦却在这里得到了安慰。”他从一名火化工到车间副主任、主任,尽管角色在转变,但是不变的是,始终没有离开一线。他说:“人生因为奉献才有价值,从事殡仪事业,我无怨无悔!”
周晓东:军营走出的“袁隆平”
海南三亚,育种专家周晓东拥有一个实验基地,他每天关心粮食和蔬菜,用特有的方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987年,周晓东参军,指导员却直接让他去北大荒种田。在这里,他结识了著名军旅词作家阎肃,闫肃勉励他:“小伙子,锄头也是武器,你脚下的每一垄地可都连着北京,连着党中央呢。”周晓东开始感受到手上这把锄头的含金量。1990年,周晓东从部队退伍,已经迷上种地的他去了内蒙古,承包了5000亩土地。周晓东选种的优质小麦,第一年的亩产就达到了800斤,当年收入就达到了200万元。挣得第一桶金后,周晓东意识到种子的重要性,开始迷上了小麦育种。经过十余年的努力,2004年底,他成功选育出了我国第一个“铁秆小麦”新品种。2005年夏天,黑龙江省克山县遭遇强降雨,全县小麦倒伏面积达90%以上,唯有周晓东在克山县试验田里的150亩铁秆小麦平均亩产突破800斤。在周晓东的努力下,东北地区春小麦的亩产由过去400-500斤提高到现在的800-1000斤,辽宁沈阳地区的粳稻(东北大米)的产量由过去的亩产1000斤,提高到现在的1800斤。同时,他将东北水稻品种移植到海南,亩产突破1000斤,口感不发生变化,实现了海南可以种植东北水稻的历史性突破,累计为国家增产20多亿斤优质粮食。为支持部队建设,他先后去了三沙20多次,为岛上的官兵送上新鲜的蔬菜,并从三亚带了泥土、肥料和种子,教岛上官兵就地种植蔬菜。他还从以色列购买了一套海水淡化设备,并仿制了低成本的海水淡化设备。守岛官兵们亲切地称他为“海上拥军110”。如今,周晓东正在三沙试点种植水稻,他说:“很快,三沙市将种出史上第一季水稻,三沙也将结束大米全部靠外运的历史。
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
2018年5月14日6时26分,3U8633航班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6时42分进入成都区域,飞行高度为9800米。7时8分,“砰”的一声,驾驶舱右边玻璃碎了,驾驶舱的仪表盘上开始闪烁着各种各样的预警信息,一秒钟不到,驾驶舱的玻璃被全部吸出窗外。机长刘传健迅速向地面管制部门发出“风挡裂了,我们决定备降成都”信息,并立刻让副驾驶发出A7700遇险的信号。危急时刻,驾驶舱的温度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刘传建身着短袖,依靠目视艰难地手动操作,从9800米高空缓慢下降,直到最后安全落地。机上旅客和机组人员共128人,仅两名机组人员受伤,其余人员平安无恙……翻开手机,打开网站,网友纷纷为刘传健点赞。刘传健曾经是空军第二飞行学院的教官,转业到川航后,成为一名资深飞行教员。从军人到民航人,刘传健对自己热爱的事业没有变,飞好每一个航班,带好每一个学员。2018年6月8日,刘传建被中国民航局、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长”;9月4日,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9月30日,刘传健及其机组人员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最近几个月,有关英雄机长的每一次消息,都能带来一片惊叹。而刘传健,却跟他严谨的外表一样,保持着一颗谦慎的内心。他在自我审视中度过这几个月,时刻警醒自己出发的方向。如今他正在进行康复训练,为重返蓝天做准备,谈到未来,刘传建说:“就是做一个普通飞行员,脚踏实地,保障每一次航班的安全。”
王明礼:把荒山变成茶海
“当年在老山前线战场你立下三等功,今天,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我要给你记一等功。”2015年4月13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前往茶园创业基地调研后,为王明礼“点赞”。
1981年10月,年仅17岁的王明礼入伍。在一场战争中,他的左腿膝盖以下部分被截肢,右大腿上留有不能取出的弹片伤痕。1985年11月,王明礼回到家乡思南,被安置在县总工会工作,担任收发员。思南是个山城,王明礼拖着假肢一干就是10年,总计收发信件10万多份,没出过一次差错。
2000年,已近不惑之年的王明礼开始下乡驻村。2008年,思南县开始发展生态茶产业。经组织批准,王明礼带着几名退伍战友开始创业。思南处在石漠化地带,山上都是成块成片的石旮旯。没有水,肩挑背扛往山上驮;没有路,拿柴刀披荆斩棘;没有资金,王明礼就拿出全部积蓄,还向亲戚朋友举债;没有劳力,他就搭帐篷住在山上,领着战友和村民没日没夜辟荒山、开新路、种茶苗……200多个艰辛的日夜后,昔日荒山石岭初成千亩茶园。
2009年,王明礼与战友一道创建了贵州省思南县鼎盛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下辖晨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森林种养家庭农场等企业,将茶园面积拓展到近4000亩。在王明礼的茶园带动下,几个极贫村的农民年收入从不足千元增加到五六千元,实现整体脱贫。周边群众纷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了王明礼的合作社,17名退伍军人和300多名村民在茶场打工挣钱,第一次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王明礼还在思南塘头镇办起了“东升农牧渔林养殖场”,实施肉鸽养殖和果林种植,帮助20名退伍军人和15名残疾人就业。
郑璐:高压线上“特种兵”
爬铁塔、装鸟盘、出线、检修……这是乌海输电人日复一日重复的动作,他们以铁塔为伴,以银线为伍,经常在30多米高的塔线间穿行,他们熟知每条输电线路、每个塔基的准确位置,他们被称为高压线上“特种兵”。郑璐是乌海电业局输电管理处处长,是这群“特种兵”的指挥员。十几年如一日,他和同事们身穿迷彩服、肩挎望远镜,行走在沙漠、戈壁中,巡视着1400多公里的输电线路。去年除夕,金引线110kV高压电路A线因电缆头绝缘击穿发生故障,供电范围涉及包兰铁路用电,关系着春运期间铁路运输安全。确定故障点后,郑璐迅速组织检修人员制定紧急实施方案。正月初一一早,输电处40多人分成两班,人歇锹不歇,日夜抢修。经过5天的日夜奋战,终于完成了抢修任务。郑璐带领的团队放弃与家人的团聚,守护电网畅通,点亮万家灯火,这一事迹感动了全城,网络上万人为他们的行动点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输电“特种兵”也开启了创新模式。输电管理处有一间面积不大的“郑璐创新工作室”,通过这一平台,郑璐和同事们先后取得56项技术革新、管理创新等成果,其中有6项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推广。“郑璐创新工作室”实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成为内蒙古电力公司输电系统的技术领跑者。郑璐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复转军人”等荣誉称号。
王启荣:一诺千金三十八载
那坡烈士陵园,从山脚的大门到山顶的烈士纪念碑,有377级石阶,王启荣因为腿脚不便,要走上近1个小时,每天两个来回,整整走了38年。去年,王启荣退休了,但他还是忍不住每天走走这条路。1980年10月,王启荣因伤从部队退役后,去那坡烈士陵园祭奠牺牲的战友,看到陵园内荒草丛生、杂乱无章,便主动向上级申请守陵。“英雄走了,但他们的光荣事迹应该被铭记。”当时的烈士陵园,山上不通水电,到处杂草丛生。白天,他提水上山,清洗、擦拭墓碑,平整土地,种植树苗。一到晚上,陵园里黑灯瞎火伸手不见五指,陪伴他的只有动物与昆虫的叫声。日复一日,他组织人力对陵园进行绿化,铺下近万块石砖,种下7000多棵松柏、木棉,陵园内外环境焕然一新。每年的清明节和壮族三月三等传统节日,王启荣都会精心准备祭品为每一位烈士祭扫,敬上一个庄严的军礼。他也会特别留意烈士墓碑前的祭扫痕迹,一旦发现常年无人祭扫,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烈士亲人。江西铜鼓籍烈士谢国桥只有姓名被刻在墓碑上,其他资料信息早已丢失。谢国桥的母亲在儿子牺牲之后的37年里,一直不知道儿子葬在哪里。在王启荣和志愿者等多方努力下,2016年8月,这位83岁的老母亲一路辗转来到那坡烈士陵园,找到了儿子的墓碑。38年来,王启荣先后为9名烈士找到了亲人。他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搜集整理出360多位烈士的资料供后人缅怀。在那坡烈士陵园里安葬的952名烈士,只要说出名字,王启荣就能准确地指出墓碑具体位置,许多烈士家属称赞其为烈士陵园的活“百科全书”。如今的那坡烈士陵园绿树成荫,是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王启荣在看守陵园的同时,还当起了义务讲解员。他说,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守护烈士英灵,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对英雄的缅怀与敬仰。
(中国民兵·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ershou/8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