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2、准噶尔部占据贫瘠的西北地区,为何武器装备的性能比清朝军队还先进?1
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 ♂
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有芦苇、荷花、浮萍、水葱、蒲草、水葫芦。
芦苇:芦苇是一种禾本科芦苇属植物,可以使用播种或分株进行繁殖,它净化水质的效果非常好。
荷花:荷花是睡莲属,属于多年生挺水植物,可以使用分株或播种的方法繁殖。荷花花叶非常清秀,花香四溢,是一种很好的美化水面的植物......
一、芦苇
芦苇属于禾本科芦苇属,播种或分株繁殖,其净化水质的效果较好,如将芦苇布置于自然式水岸边,别有一番野趣。
二、荷花
1、睡莲科睡莲属,多年生挺水植物,分株或播种繁殖。
2、荷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是良好的美化水面、点缀亭榭或盆栽观赏的植物材料。
三、浮萍
浮萍又称青萍,它能大量吸收、积累电厂洗煤废水中的重金属元素,能有效吸收、积累、分解废水中的营养盐类和多种有机污染物。
四、水葱
1、水葱是莎草科草属,多年生宿根挺水草本茎杆高大通直,青翠碧绿。
2、其变种花叶水葱,在茎杆上有黄色环斑,具有一定观赏价值。
3、水葱多于初春分株繁殖,栽种初期宜浅水,水葱茎杆挺拔翠绿,常用于水面绿化或作岸边点缀。
五、蒲草
蒲草是香蒲科香蒲属,多年生沼生草本,分株繁殖,其蒲棒可做切花或干花。
六、水葫芦
1、水葫芦在南方一些水域特别容易泛滥的植物,它漂浮在河道中繁殖能力特别强大,很容易长成一大片,而且还会开花。
2、水葫芦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凤眼莲,在大街上有很多推着小车卖这种植物的,这种植物叶片肥肥大大,开花又漂亮。
准噶尔部占据贫瘠的西北地区,为何武器装备的性能比清朝军队还先进?1 ♂
准噶尔部占据贫瘠的西北地区,为何武器装备的性能比清朝军队还先进?
准噶尔部(以下简称准部)占据西北不假,但其核心控制区绝非“贫瘠荒凉”,而是水草丰美、物产丰饶,游牧经济和农耕业、工商业都颇为发达的膏腴之地。
准部极盛时期,疆域北至西伯利亚、东抵河西走廊、西起巴尔喀什湖、南到青藏高原,整个汗国幅员辽阔近500万平方公里。准部不仅占据了天山南北及中亚腹地的大片牧场,还控制了叶尔羌、喀什噶尔、塔什干、安集延、撒马尔罕等文明古城与商贸枢纽,治下人口最多时近1000万之众。
在征服中亚和南疆的过程中,准部受到当地先进文明影响,逐渐摆脱了以往装备简陋、战法陈旧的落后状态,不仅在军中推广了制作精良、质量上乘的中亚风格锁子甲、长矛和弯刀,还通过仿造、采购(来源是奥斯曼帝国、沙俄等)新式火器,组建起一支规模庞大的火枪骑兵部队。
史载,18世纪上半叶准部在策妄阿拉布坦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代,汗国的农牧业、手工业、对外贸易空前繁荣,境内专门从事冶金和打造兵器的工匠多达上千人,能自制火枪、铜炮和火药。甚至有个名叫约翰·古斯塔夫·雷纳特(Johan Gustaf Renat)的瑞典人,在这一时期“鬼使神差”地当上了准噶尔军的铸炮师兼炮兵教官。
雷纳特原系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麾下一名炮兵准尉,却不幸在瑞典与沙俄的北方大战中被俘。沙俄方面觉得他是个人(炮)才(灰),将之编入俄军派往东方服役。雷纳特先是为沙俄政府勘测、绘制了西伯利亚地图,后于1716年加入“探险队”(实为远征军)开赴额尔齐斯河流域寻找金矿。
同年,这支3000多人的沙俄侵略军在额尔齐斯河中游左岸的亚梅什湖遭1万多准噶尔骑兵包围,几乎全军覆没,倒霉的雷纳特再次当了俘虏。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一代枭雄噶尔丹的侄子)同样慧眼识珠,把他当做“外籍专家”好吃好喝好招待供养起来。
雷纳特在准噶尔汗国一待就是17年,不仅娶了先于他被俘的瑞典妹子布瑞吉塔·克里斯蒂娜(Brigitta Christina Scherzenfeldt)为妻,还帮助准部开矿冶铸,组建起一支装备约40门轻型火炮的炮兵部队,并手把手训练出数千名炮手(世袭军户)。
据瑞典出版的《坚强的女性》一书介绍,雷纳特的妻子克里斯蒂娜也很厉害,她不但是策妄阿拉布坦最喜欢的女儿赛罕公主的“闺蜜”,而且将先进的北欧毛纺织技术(制作呢绒)传授给当地人。1733年,雷纳特夫妇被获准返回瑞典。
书归正传。随着部队装备大大改善,准噶尔军的技战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其不仅擅长在野战中将火力与机动性相结合,还学会了通过构筑坚固堡寨并屯驻配备足够军械、火药、粮草的精兵,来扼控具有军事意义和经济价值的战略要地,以此作为巩固新占领区、统治当地百姓的殖民要塞。准部曾用这一“筑垒战术”对付哈萨克各部,蚕食、侵占了前者大片土地,连哈萨克首领之子都被掠作人质。
作为准噶尔汗国统治支柱的厄鲁特蒙古4部总人口约60万(一说上百万),能动员参战的精锐力量(青壮年)有12万至15万人。早在噶尔丹统治时期(公元1644至1697年),前者就一次性出动12万骑兵横扫中亚,前锋直抵黑海沿岸。
按照西方学者的说法,巅峰阶段的准噶尔汗国所拥有的各式火器数量之大,不逊于号称亚洲3大火药帝国之一的莫卧儿王朝(另外2个是奥斯曼帝国和波斯萨菲王朝)。1716年准部突袭藏区时,6000人的准噶尔远征军中就包含有700名火枪手,占比近12%。而在长达近70年(1688至1757年)的清准战争中,准部更是多次发挥自身火器优势重创清军,给对手造成很大损失。
以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为例,噶尔丹率2万人马对阵康熙帝统领的10万清军(配有70门火炮,其中8门重炮、5至6门臼炮,剩下的都是用马匹驮运的轻型火炮)。别看兵力对比悬殊,但噶尔丹麾下集中了当时准部的精锐火枪手,后者数量多达8000至1.2万人,装备有俄式滑膛枪和中亚赞巴拉鸟铳(重型火枪),正是他们让清军付出了惨重代价。
据英国历史学家杰克·沃特金斯(Jack Watkins)所著《经典战争百科全书》(2011年版)记述,战斗打响前,噶尔丹抢先占据制高点(一连串绵延起伏、植被繁茂的山丘),并将1万头背负辎重的骆驼组成野战工事,构筑起一道依托驼阵、围栏、森林、河沼、峰崖等人工与天然屏障的防线。噶尔丹又下令火枪手排成2行沿防线延伸部署,外围则有己方长矛兵和轻骑兵担负警卫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早年与郑成功军队交手以及在东北反击小股沙俄哥萨克,清军还从未遇见过近战火力如此强悍的劲敌。按照《经典战争百科全书》的说法,清军装备的弓箭、轻型火绳枪在射程、威力上都不及对手,准部火枪手的密集攒射给前者以重创,使得“清军伤亡比准噶尔军还大”,连镶黄旗汉军都统、康熙舅舅佟国纲都死于俄制滑膛枪的枪口之下。
最终清军靠着人多势众并发挥火炮威力“惨胜”,但好歹击溃了噶尔丹主力,基本消除了准噶尔军从北方对清廷京畿重地构成的巨大威胁。然而,清军并未从此役中汲取经验教训,结果40年后爆发的和通泊之战期间,2.4万清军遭6万配备大量火器的准噶尔骑兵伏击、包围,被打得仅剩2000余人逃回。
和通泊之战中,准噶尔军再次充分发扬己方火器优势,一举将清军最精锐的2000名鸟枪骑兵歼灭。当时准部火力有多可怕呢?史载,冒死突围生还的清军将领崔宝柱全身5处受伤,其中就有4处是敌方火枪造成的。粗略统计,近70年的清准战争中,清军至少有3万至4万官兵被准部火器所杀。
因为这场“19世纪以前最大的败仗”(美国中亚史学家斯塔尔),清廷总算警醒过来,不敢再轻举妄动,转而通过“筑城进逼”战术压缩准部回旋空间,同时在西北大规模屯田以养精蓄锐(也是为了减轻后勤运输压力)。
就这样经过雍正、乾隆两代帝王20多年卧薪尝胆,已做好战备工作的清廷,终于在1754年等到了准噶尔汗国遭遇高层内讧及天灾侵袭的良机,遂于当年底发兵西域,经2年多战斗彻底终结了蒙古贵族及其后裔在天山南北超过5个世纪的统治。
在清王朝平定准噶尔汗国叛乱的八十多年战争里,最刷新历史爱好者认知的,正是准噶尔军队那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水平。
比起当时蒙古各部落“弓马骑射”的风格,同为蒙古骑兵的准噶尔军队,却早已实现了“弓箭换枪”。清朝康熙皇帝亲征准噶尔的乌兰布通大战上,准噶尔军队就敢部署“驼城”,其上万火枪手以“驼城”为掩体,向冲锋的清军发起凶猛火力打击。目睹此战的法国传教士白晋的形容:“厄鲁特(准噶尔)人仗着良好的排枪的强大火力,迫使皇帝(康熙皇帝)的骑兵退出战线”。而到了四十年后的清朝雍正年间,再扯叛旗的准噶尔汗国,其更加升级的火器装备,竟对清军形成了压倒性优势:准噶尔军队装备的“赞巴拉克火枪”和“骆驼炮”等先进火器,令清军多次疲于招架。以清朝名将岳钟琪的叹息,准噶尔军队的重型火枪,不但远胜清军火枪,甚至比清军的轻型野战火炮还狠。双方的巨大差距,简直是“我子母炮(清军野战炮)击远轻便不及贼之大鸟枪(准噶尔火枪)。”
也正是凭借这绝对优势,雍正年间的和通泊战役里,准噶尔军队才能集结优势兵力装备,成建制吃掉清军傅尔丹部的近七千精锐,叫“康乾盛世”时代的清王朝,遭受了自顺治年间衡阳战役后,八旗的最惨痛一败。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游牧汗国”的准噶尔汗国,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强大的装备水准?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准噶尔汗国良好的地理优势。
乍一看去,准噶尔的地盘,属于“贫瘠的西北地区”,但事实上,却是发展火器的风水宝地。其境内不但有肥美的水草地和繁荣的商业,西部毗邻的中亚地区,也正是火器发展的重要时期。从16世纪起,中亚列国就纷纷更新火器装备,火器贸易更是红红火火。中亚的撒马尔罕和安集延等城市,都是知名的“军火重镇”,长期在中亚作战的准噶尔军,当然近水楼台先得月,通过战争和贸易等手段,源源不断拿到精良装备。
所以,早在清朝康熙年间时,当时的准噶尔军队,就与普通蒙古军队截然不同,相反有着中亚国家军队的烙印。以《秦边纪略》记载:准噶尔军队的火器战术,就完全复制乌兹别克人“先鸟炮,次射,次击刺”的套路。更有大批中亚火器工匠与精锐士兵,直接加入到准噶尔的作战部队里。这支兼有蒙古骑兵迅烈特点和中亚国家犀利火力的劲旅,确是当时清王朝的劲敌。
第二个原因,则是准噶尔汗国强大的手工业。
单靠购买和缴获,当然不能维持一支强大的火器部队。而准噶尔汗国在这事儿上,更是画风清奇:不但有发达的农业,更有成熟的手工业,特别是其军工产业,技术水准更是极高。
以《西域图志》的形容说,准噶尔的军工业十分发达,比如“其铁最良”,发达的冶铁业,也让准噶尔有雄厚底气铸造枪炮。准噶尔的枪炮产业,更是突飞猛进,不但能够自主制造各类枪支弹药,且专门从事制造枪炮的工匠,就多达六七千户。故宫博物院和承德避暑山庄珍藏的“厄鲁特鸟枪”(准噶尔自制火枪),还装有避风雨的枪盖,制作工艺十分精良,见证了准噶尔工匠的水准。
甚至,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即准噶尔汗国已经覆灭五年后,清王朝依然根据举报,一次性就从昔日准噶尔故地伊塞克湖畔,挖出准噶尔埋藏的“冲天炮四,冲天炮筒八,大小炮子万余”。如此强大的规模生产能力,足以把先进的火器,批量装备准噶尔大军。
而第三个原因,也就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准噶尔汗国的统治者们,对火器装备如饥似渴的学习态度。从噶尔丹时代开始,准噶尔更找到了一条快速发展火器装备的捷径:利用战俘。《准噶尔汗国史》记载:单是在伊塞克湖边,给准噶尔人冶铁开矿的俄国战俘,就有一百多人。他们给准噶尔人带来了爆炸力更强的火药配方,教会了准噶尔人熔炉冶炼等技术,许多代表当时俄军水准的枪炮武器,也在他们的指导下陆续造出。
这些战俘们如此卖力,正因准噶尔统治者们的优厚政策:只要能造出硬家伙,不但能在准噶尔享受优厚的地位待遇,甚至还能重获自由回家。比如瑞典人雷纳特,这位曾经的瑞典炮兵准尉,因战争被俄军俘虏,然后又在亚梅什湖战役里被准噶尔俘虏,然后因一手火器技术,他被准噶尔奉为上宾,在之后的十七年里,把西欧的野战火器技术带给了准噶尔人。之后也重获自由,赚得盆满钵满后返回瑞典。
可以说,正是这种开放的学习态度,让准噶尔军队的火力,一度对清军形成了压倒性优势。而雍正年间的清王朝,也愤然开始急起直追:在雍正皇帝的全力投入下,清王朝在北京和西安设立作坊,把缴获的准噶尔火器掰碎了研究,终于成功开发出了各种新型火器,实现了对准噶尔军队的火力逆袭。多年后乾隆年间的清军,能够成功平定准噶尔,打赢这场捍卫国家统一的战争,就有那些清朝军工人员的心血。单看清王朝与准噶尔汗国间,数十年战争里的此消彼长,就可知核心技术强国,是何等重要的道理。可惜见证这个道理的清王朝,接下来却走上“弓马骑射”的老路,终于在鸦片战争里,面对更强大的对手,蒙受了战败的耻辱。
从辉煌到耻辱,大清的差距,不在几杆枪炮,而是理念的缺失。
参考资料:《清史稿》、《准噶尔汗国史》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00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