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生活习性,附特征介绍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大象生活习性,附特征介绍,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大象生活习性,附特征介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大象生活习性,附特征介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大象尾巴的作用是什么,大象主要吃哪些食物

2、大象是哺乳动物吗?分布在哪些地方

3、大象是怎么睡觉的?吃什么食物

4、大象生活习性,附特征介绍

大象尾巴的作用是什么,大象主要吃哪些食物

大象尾巴的作用是什么,大象主要吃哪些食物

大象的尾巴左右摆动能有效的驱赶蚊虫,还能起到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象一般主要吃草和树叶,有时也会吃一些树干、树皮、富含矿物盐的土、石块等。大象不怎么喜欢吃荤,但是喜欢吃水果,像椰子、哈密瓜、香蕉等都是大象喜欢的水果。大象属于群聚性动物,主要通过次声波交流,主要分类有亚洲象、非洲象、普通非洲象等。

大象尾巴的作用是什么,大象主要吃哪些食物

一、大象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大象的体味很重,容易被蚊子叮咬,大象的尾巴像一只毛笔,左右摆动可以有效的驱赶骚扰它的蚊子。另外,大象的尾巴也起到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二、大象一般吃什么食物为主

大象主要以吃草和树叶为主,根据自己的需求也会吃一些树干、树皮、矿物盐丰富的土、石块等。大象很少吃荤,但是大象喜欢吃水果,在动物园里的大象会吃椰子、哈密瓜、香蕉等。

三、大象生活习性、分类介绍

1、大象是群聚性动物,一般以雌象为首领,主要规划每日的行动线路、活动时间、吃食地点、栖息地点等。成年雄象则是为了保护家庭安全,守卫家庭。

2、大象之间的交流是通过次声波,一种人听不见的声波,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可以传播十几公里。

3、大象主要分布在泰国、印度、柬埔寨、越南、中国云南等地区,以及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东南亚边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4、大象的主要分类有亚洲象、非洲象和普通非洲象。

5、亚洲象以野草、树叶、竹叶、野果等为食,生活在热带丛林、草原等地,嗅觉和听觉非常敏感,范围指示器不固定,为濒危物种,现在我国只有三百多头。亚洲象是聪明、性格温顺的一种,容易驯服,但驯服它表演等做法是错误的。

6、非洲象存在于非洲地区的热带森林、草原地带,是目前存在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以野草、树叶、树皮、嫩枝等为食。

7、普通非洲象就是草原象,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主要吃草,每天花很多时间寻找食物,但只能吸收一部分食物。普通非洲象体型较大,毛色为灰色,它是独居生活,性情易怒,在受刺激时就会进入疯狂状态,任何事物都会攻击,非常凶猛。

大象是哺乳动物吗?分布在哪些地方

大象是哺乳动物吗?分布在哪些地方

大象是哺乳动物。亚洲象历史上曾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及河南中南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布范围已缩小,主要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则广泛分布于整个非洲大陆(除撒哈拉沙漠),非洲森林象则居于非洲大陆中西部的森林中。

大象是哺乳动物吗?分布在哪些地方

一、大象是不是哺乳动物

1、大象是哺乳动物。

2、大象为哺乳纲真兽亚纲长鼻目象科陆地栖息群居性哺乳动物,也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通常以家庭为单位活动,有时几个象群聚集起来,结成上百只大象。

2、非洲象以雌象为首领,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指挥。亚洲象则相反,由成年雄象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

二、大象分布在哪些地方

1、长鼻目曾有6科,其中5科已经灭绝,仅余象科1科共2属3种(亚洲象属和非洲象属),三个物种分别为亚洲象、非洲象和非洲森林象。

2、亚洲象历史上曾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及河南中南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布范围已缩小,主要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则广泛分布于整个非洲大陆(除撒哈拉沙漠),非洲森林象则居于非洲大陆中西部的森林中。

三、大象有哪些生活习性

1、群居

大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庭为单位,由雌象做首领,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指挥,而成年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有时几个象群聚集起来,结成上百只大群。

2、食物

(1)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以嫩叶、野果、野草、蔬菜、嫩竹等植物为食。

(2)虽然是纯粹的素食主义者,但是因为身材高大,在陆地动物界中是名副其实的大力士和巨无霸,而且有长鼻子和长牙做武器,所以在自然界除了人类之外没有任何天敌,夜间不能视物,所以容易在夜间受到狮子群攻击。

3、繁殖

(1)非洲象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繁殖期不固定,孕期约22个月,每产1仔,13-14岁性成熟,寿命60年以上。

(2)亚洲象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繁殖期不固定,孕期20-22个月,每产1仔,9-12岁性成熟,寿命70-80年。

大象是怎么睡觉的?吃什么食物

大象是怎么睡觉的?吃什么食物

非洲象喜欢靠墙、树等站着睡觉,亚洲象要躺着睡觉,如果发现亚洲象站着睡觉,那就是生病了。大象以嫩叶、野果、野草、蔬菜、嫩竹等植物为食,纯素食主义者。大象陆地动物界中名副其实的大力士和巨无霸,因为有长鼻子和长牙作武器,所以在自然界除了人类之外没有天敌。

大象是怎么睡觉的?吃什么食物

一、大象怎么睡觉的

1、目前地球上的大象仅剩下亚洲大象、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三种,睡觉的姿势各不相同。

2、非洲象喜欢靠墙、树等站着睡觉。亚洲象要躺着睡觉,如果发现亚洲象站着睡觉,那就是生病了。

二、大象吃什么食物

1、大象以嫩叶、野果、野草、蔬菜、嫩竹等植物为食,纯素食主义者。

2、大象陆地动物界中名副其实的大力士和巨无霸,因为有长鼻子和长牙作武器,所以在自然界除了人类之外没有天敌,夜间不能视物,所以容易在夜间受到狮子群攻击。

三、大象的社会习性

1、交流

(1)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见的次声波交流,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一般可以传播11公里,若遇到上气流引起的介质不均匀的情况下,只能传播4公里,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交流,那象群会一起跺脚,产生强大的“轰轰”声,这种方法最远可传播32千米。

(2)大象是通过骨骼来传导的,当声波传到的时候,声波会沿着脚掌通过骨骼传到内耳,而大象脸上的脂肪可以用来扩声,动物学家把这个脂肪叫做扩声脂肪,很多海底动物也有这个脂肪。

2、感性

(1)无论在非洲还是亚洲,大象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感性动物,它们会帮助陷入泥坑的大象宝宝、用鼻子把受伤或垂死的其他大象拉到安全地带,甚至可以用鼻子给对方温柔触摸,以此安慰其他身处痛苦的个体,但要见证大象具备类似安慰行为却是另一回事,而如今恰恰有人证明了大象具备这样的能力。

(2)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表明,亚洲大象在看到其他同类有麻烦时,它们自己也会感到很沮丧,这时它们会伸出援手安慰对方,就像人类看到他人深受折磨施以安慰一样。

3、智商

大象自我意识水平极高,遇到大黄蜂时会利用独特的低频隆声通知同伴附近有这种长翅膀的动物出没,根据对大象发出的独特声音的声学分析,大象能利用这些声响警告其他同伴存在大黄蜂这种潜在威胁,提醒它们赶紧躲避。

大象生活习性,附特征介绍

大象生活习性,附特征介绍

生活习性:大象是一种群居动物,以家族为单位,首领为雌象,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由雌象指挥,而雄象只负责保护家庭安全;大象的食物主要以嫩叶、野果、野草、蔬菜、嫩竹等为主,一天至少需要进食225kg。

大象生活习性,附特征介绍

一、大象的生活习性

1、大象是一种群居性哺乳动物,通常以家族为单位,首领由雌象担任,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由雌象指挥。成年雄象一般只承担保护家庭安全的责任。有的时候几个象群会聚集在一起,结成有上百只大象的象群。

2、大象主要以嫩叶、野果、野草、蔬菜、嫩竹等植物为食物,每天需进食225kg以上的食物。

3、大象可以通过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进行沟通,而这种声波主要通过骨骼进行传导。当声波传到时,声波会沿着脚掌通过骨骼传递到内耳,而大象脸上的脂肪则可以用来进行扩音(动物学家称这种脂肪为扩声脂肪),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一般可以传播11公里,如果遇到气流导致介质不均匀,就只能传播4公里。在这种情况下象群如果需要交流,则会一起跺脚,产生强大的轰轰声。

二、大象的特征

1、大耳

大象有两只大耳朵,主要作用是散热。因为大象的耳朵不仅大,而且薄,里面充满着血管,当血液流过此处时,很容易就可以将热量散发掉,特别是扇动耳朵的时候,耳朵里的血液温度会迅速下降。

2、象牙

大象上颌长有1对发达门齿,终生生长。象牙是公象炫耀的工具,象牙越长就越能吸引母象,对其他公象也更加具有威慑力。由于象鼻很容易受伤,所以大象一般用象牙打架。

3、长鼻

象鼻是大象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外形犹如一根水管,呈圆筒状,可以垂在地上,伸展自如。象鼻平时一般弯曲着,其鼻端较深,可以开闭,在鼻尖处有指状突起,可以捡细物。除此之外,象鼻在大象进食和饮水的过程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全身灰色

大象被毛稀疏,体色一般呈浅灰褐色。

标签:大象   非洲   主要   亚洲   食物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05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