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叶枯病特效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大蒜叶枯病特效药,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大蒜叶枯病特效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大蒜叶枯病特效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大蒜叶子发黄干枯的原因,需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2、大蒜叶枯病特效药

大蒜叶子发黄干枯的原因,需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大蒜叶子发黄干枯的原因,需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施肥不当:当缺氮时,植株长势较弱,叶片发黄。当缺钾时,叶尖发黄。

施肥过多:施肥过多造成肥害时,叶片可能发黄。

喷药不当:药物喷施浓度过高或用量过大造成药害时,叶片可能发黄。

缺少水分:田间土壤过于干燥或温度过高时,大蒜叶片容易发黄。

重茬或病虫害:重茬以及疫病、叶枯病、地蛆等病虫害等均有可能导致叶片发黄。

大蒜叶子发黄干枯的原因,需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一、大蒜叶子发黄干枯的原因

比如说在大蒜烂母期,如果叶子出现少许的发黄,这就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但在其他的时候出现叶子发黄的话,就值得我们注意了。

1、首先就是施肥不当,大蒜在生长的过程中缺少某种元素的时候,会出现叶面发黄,比如说缺氮会导致植株瘦小、老叶发黄、缺钾则叶尖发黄等。

2、其次就是施肥过多,肥料浓度过大,导致烧苗。

大蒜叶子发黄干枯的原因,需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3、还有就是喷药浓度过大或喷错农药。

4、当田间土壤过于干燥的时候,大蒜出现缺水,导致叶子失水发黄,而温度高于二十六度的时候,叶子也容易发黄。

5、最后就是重茬和病虫害等危害(比如疫病、叶枯病、细菌性软腐病、地蛆等),这些如果没有处理好,都会导致大蒜叶子出现发黄。

大蒜叶子发黄干枯的原因,需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二、大蒜叶枯病用什么药好

1、秋苗期大蒜病株率达5%时即可用药防治,翌年3月下旬蒜株病叶率达10%时,应实行全面喷药防治,尤其是连阴雨天气后应及时喷药防治,避免病害蔓延。

2、可用25%咪鲜胺EC1000~1500倍液,50%扑海因1000~1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敌枯唑(叶枯灵)粉剂1000倍液,10%杀枯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交替喷施,间隔7天左右喷1次,连喷3~4次,为增强药液在叶片上的附着力,药液中可加入0.1%的洗衣粉。

大蒜叶子发黄干枯的原因,需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三、大蒜生长周期

大蒜的生长周期与播种期相关,不同播种期的大蒜其生长周期有较大的差异,春播大蒜的生育期较短,仅90-100天左右,而秋播大蒜生育期则长达220-280天左右。

大蒜叶枯病特效药

大蒜叶枯病特效药

防治大蒜叶枯病的特效药有百菌清、多菌灵等药物。

用药的方法:于发病时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溶液,连续喷施2-3次即可。

在防治时适当加入微肥防效更为显著。

大蒜叶枯病特效药

一、大蒜叶枯病特效药

1、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从4月上中旬开始,每隔10天喷1次,连续2-3次。

大蒜叶枯病特效药

2、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菌灵WP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大蒜叶枯病特效药

二、叶枯病发病症状及规律

1、症状:大蒜感染叶枯病时叶片上会有花白色的小圆点,从叶尖开始,迅速扩散,严重时整颗植株都会枯死。

大蒜叶枯病特效药

2、规律:

(1)此病菌属半知菌亚门匍柄霉属。病原菌关键以菌丝或子囊壳随残留体遗失在土中或在大蒜种皮上(当然细菌很多率4%)露地栽培(冬),冬前或翌春释放出子囊孢子造成初感染,后病部产出率分生孢子,依靠风雨等蔓延再感染。

(2)该菌浸染出芽的气温较广,环境湿度要求达90%以上,最好有水。病发早迟在于温度,病发轻和重在于湿度。因而,多雨,低温,地形低洼地,贫瘠的土地,连茬蒜地,偏施基肥黄叶病缺乏肥衰老的蒜田,叶枯病产生危害严重。

标签:粉剂   叶子   特效药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09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