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苗种的快速培育技术,饲养管理措施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泥鳅苗种的快速培育技术,饲养管理措施,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泥鳅苗种的快速培育技术,饲养管理措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泥鳅苗种的快速培育技术,饲养管理措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法,泥鳅池塘建造

2、泥鳅苗种的快速培育技术

3、泥鳅苗种的快速培育技术,饲养管理措施

4、泥鳅该如何繁殖,附亲鳅的选择与培育

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法,泥鳅池塘建造

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法,泥鳅池塘建造

泥鳅苗种在后期培育阶段,即泥鳅苗种规格达到2厘米后,逐渐加深水位达到50厘米。不仅要继续培育肥料的水质,还要配合饲料,每天上午各喂一次,每天喂食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饵量要根据水质、天气、摄入状况灵活把握,水温在15℃以上时,泥鳅的食欲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强。

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法,泥鳅池塘建造

一、场地选择

泥鳅的养殖场所应水源充足,排水方便,可以自灌自排,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微酸性,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方便,供电正常。

二、池塘建造

1、池塘规格:面积50~100平方米,池塘四周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100厘米,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用50厘米×50厘米的水泥板作为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在30~50厘米。

2、防逃设施:养殖池周围用网片、塑板或瓷板做围墙,防止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进排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和敌害生物以及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

3、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为对角线设置,排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设置在鱼溜底部,并用PVC管接上以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时可调节PVC管高度任意调节水位。

4、鱼溜(集泥坑):为了方便捕捞,池中应设置与排水底口连接的鱼溜,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比池底深30~50厘米,鱼溜四壁用木板包围或用水泥砖完成。

三、放养前准备

1、池塘清整:泥鳅养殖前10天,清洁池塘,察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耕作池底淤泥。放水深度达到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公斤生石灰化浆后喷洒整个池塘,消毒。

2、蓄水施肥:清池3天后,加入30厘米深,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体施入发酵鸡粪3公斤或猪、牛、人粪5公斤,每立方米水体施氮肥7克,磷肥1克。

四、苗种投施

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为1500尾/平方米~2000尾/平方米。泥鳅养到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60尾/平方米~80尾/平方米。苗种投入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幼苗容器内的水温和池水温的差别不得超过2℃。如果泥鳅苗用尼龙袋充氧运输的话,在放苗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放入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时,缓慢放出苗种。

五、饲养管理

1、前期培育阶段(泥鳅苗体长不足2厘米):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以使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也可以使用磷酸钙、尿素、碳铵等化肥,采用少量多施的方法,水色最好是黄绿色,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每20万尾泥鳅用1公斤大豆磨成15公斤豆浆,每天早晚各洒一次投喂。

2、后期培育阶段:泥鳅苗种规格达到2厘米后,逐渐加深水位达到50厘米。不仅要继续培育肥料的水质,还要配合饲料,每天上午各喂一次,每天喂食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饵量要根据水质、天气、摄入状况灵活把握,水温在15℃以上时,泥鳅的食欲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强;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28℃以上,食欲逐渐减退;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饲料。

六、日常管理

1、调节水质注入新水,每周换水1~2次,经常施肥,保持池色“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

2、巡塘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定期预防病害、勤打扫、清洗饵料台,做好饲料台、工具等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

4、注意防止敌人入侵和泥鳅逃跑,经常检查排水口和田埂。

七、病害防治

1、气泡病:主要由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多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引起的。症状泥鳅浮在水面上,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为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注入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6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2、车轮虫病:症状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在水面上,急促不安,或者在水面上旋转,身体表面的粘液增加,镜检有车轮虫。可以用0.7×10-6溶液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3、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引起。生病的泥鳅鳍、腹部、皮肤和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防治方法为1×10-6溶液浓度的漂白粉洒在整个池子里。泥鳅长到体长5厘米时,泥鳅苗种的培育阶段就完成,进入成鳅养殖阶段。

泥鳅苗种的快速培育技术

泥鳅苗种的快速培育技术

场地选择: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的地方。

池塘建造:面积50平方米-100平方米,池塘周围水面高40厘米。

放养前准备:泥鳅养殖前10天,清洁池塘,察洞堵漏。

苗种投施: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

饲养管理: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

日常管理: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

泥鳅苗种的快速培育技术

一、场地选择

养殖场所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微酸性,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方便,供电正常。

二、池塘建造

1、池塘规格:面积50平方米-100平方米,池塘周围水面高40厘米,池坡度60℃-70℃,池深80厘米-100厘米,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用50厘米×50厘米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

2、防逃设施:养殖池周围用网、塑料板或瓷板做围墙,防止蛇、老鼠等敌人进入养殖区。进排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和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

3、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为对角线设置,排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设在鱼溜底部,并用PVC管接上以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时可通过调节PVC管高度任意调节水位。

4、鱼溜(集泥坑):为了方便捕捞,池塘应设置与排水底口连接的鱼溜,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比池底深30厘米~50厘米,鱼溜四壁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彻成。

三、放养前准备

1、池塘清洁:泥鳅养殖前10天,清洁池塘,察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放水深至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公斤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

2、蓄水施肥:清塘3天后,加水至30厘米深,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体施入发酵鸡粪3公斤或猪、牛、人粪5公斤,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施入氮肥7克,磷肥1克。

四、苗种投施

1、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苗密度为1500尾/平方米-2000尾/平方米。

2、泥鳅养到体长3厘米时,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60尾/平方米-80尾/平方米。

3、在苗种投入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距不能超过2℃,如泥鳅苗种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则应在放苗下塘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时,再把苗种缓缓放出。

五、饲养管理

1、前期培育阶段(泥鳅苗体长不足2厘米):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以使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也可以使用磷酸钙、尿素、碳铵等化肥,采用少量多施的方法,水色最好是黄绿色,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每20万尾泥鳅用1公斤大豆磨成15公斤豆浆,每天早晚各洒一次。

2、后期培育阶段:泥鳅苗种规格达到2厘米后,逐步加深水位到50厘米。除继续培肥水质外,还应投喂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饵量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泥鳅的食欲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28℃以上,食欲则逐渐减退;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饲料。

六、日常管理

1、调节水质:加入新水,每周换水1-2次,勤施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

2、巡塘: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定期预防病害:经常清洁、清洗饵料台,做好饲料台、工具等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

4、防害防逃:注意防止敌害入侵和泥鳅逃跑,经常检查排水口和池埂。

七、病害防治

1、气泡病

(1)症状:泥鳅浮在水面上,肚子像气泡一样膨胀。

(2)防治方法: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公斤-6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2、车轮虫病

(1)症状:泥鳅身体瘦弱,浮在水面上,急忙不安,或者在水面上旋转,身体表面的粘液增加,镜检有车轮虫。

(2)预防方法:0.7×10-6溶液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3、红鳍病

(1)症状:泥鳅鳍、腹部、皮肤和肛门周围充血、溃烂,鱼尾纹、胸鳍发红、腐烂。

(2)防治方法:用1×10-6溶液浓度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当泥鳅长至体长5厘米时,完成泥鳅苗种培育阶段,进入成鳅养殖阶段。

泥鳅苗种的快速培育技术,饲养管理措施

泥鳅苗种的快速培育技术,饲养管理措施

泥鳅苗种在体长不足2厘米的前期培育阶段,需要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以使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也可以使用磷酸钙、尿素、碳铵等化肥,采用少量多施的方法,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每20万尾泥鳅用1公斤大豆磨成15公斤豆浆,每天早晚各洒一次投喂。

泥鳅苗种的快速培育技术,饲养管理措施

一、场地选择

泥鳅的养殖场所应水源充足,排水方便,可以自灌自排,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微酸性,阳光充足,环境幽静,交通方便,供电正常。

二、池塘建造

1、池塘规格:面积50平方米~100平方米,池周围水面高40厘米,池坡度60℃~70℃,池深80厘米~100厘米,池塘挖后加固池壁,使用50厘米×50厘米的水泥板作为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

2、防逃设施:养殖池周围用网片、塑料板或瓷板做围墙,防止蛇、老鼠等敌人进入养殖区。进排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和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

3、进排水设施:排水口为对角线设置,排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设置在鱼溜底部,用PVC管接上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时可调节PVC管高度任意调节水位。

4、鱼溜(集泥坑):为了方便捕捞,池中应设置与排水底口连接的鱼溜,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比池底深30厘米~50厘米,鱼溜四壁用木板包围或用水泥砖完成。

三、放养前准备

1、池塘清整:泥鳅养殖前10天,清洁池塘,洞穴堵塞,疏通排水管道,耕作池底淤泥。放水深度达到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公斤生石灰化浆喷洒整个池塘,消毒。

2、蓄水施肥:清池3天后,加入30厘米深,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体施入发酵鸡粪3公斤或猪、牛、人粪5公斤,每立方米水体施氮肥7克、磷肥1克。

四、苗种投施

泥鳅苗下入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为1500尾/平方米~2000尾/平方米。泥鳅养到体长3厘米时,筛选池塘,泥鳅苗种密度60尾/平方米~80尾/平方米。幼苗投入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幼苗容器内的水温和池水温的差别不得超过2℃。如果泥鳅苗用尼龙袋充氧运输的话,在放苗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放入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时,缓慢放出苗种。

五、饲养管理

1、前期培育阶段(泥鳅苗体长不足2厘米):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以使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也可以使用磷酸钙、尿素、碳铵等化肥,采用少量多施的方法,水色最好是黄绿色,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每20万尾泥鳅用1公斤大豆磨成15公斤豆浆,每天早晚各洒一次投喂。

2、后期培育阶段:泥鳅苗种规格达到2厘米后,逐渐加深水位达到50厘米。不仅要继续培育肥料的水质,还要配合饲料,每天上午各喂一次,每天喂食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饵量要根据水质、天气、摄入状况灵活把握,水温在15℃以上时,泥鳅的食欲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强的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的28℃以上,食欲逐渐减退,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饲料。

六、日常管理

1、调节水质注入新水,每周换水1~2次,经常施肥,保持池色“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

2、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3、定期预防病害,勤打扫、清洗饵料台,做好饲料台、工具等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

4、注意防止敌人入侵和泥鳅逃跑,经常检查排水口和田埂。

七、病害防治

1、气泡病: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多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症状泥鳅浮在水面上,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注入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公斤~6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2、车轮虫病: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在水面上,急促不安,或者在水面上旋转,身体表面的粘液增加,镜检有车轮虫。可以用0.7×10-6溶液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3、赤鳍病:由短杆菌感染引起。生病的泥鳅鳍、腹部、皮肤和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可以用1×10-6溶液浓度的漂白粉洒在整个池子里。泥鳅长到体长5厘米时,泥鳅苗种的培育阶段就完成了,即可进入成鳅养殖阶段。

泥鳅该如何繁殖,附亲鳅的选择与培育

泥鳅该如何繁殖,附亲鳅的选择与培育

泥鳅是通过产卵的方式繁殖的,产卵时会出现数尾雄鳅追逐纠缠1尾雌鳅的情形,雄鳅还会用嘴不断吸吻雌鳅的头部和胸部,刺激雌鳅产卵,同时排出精子,完成体外受精,2~3天即可孵出幼苗。亲鳅可以从稻田、池塘、沟渠、河川等水域中捕捉,也可以从市场或泥鳅养殖场购买,亲鳅最好选择体形端正、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个体。

泥鳅该如何繁殖,附亲鳅的选择与培育

一、泥鳅该如何繁殖

泥鳅的繁殖时期因地区不同而异,通常是4~8月,但5~6月是产卵的旺盛期。产卵时数尾雄鳅追逐纠缠1尾雌鳅,并不断用嘴吸吻雌鳅的头部和胸部,不久1尾雄鳅将身体缠绕于雌鳅肛门的腹部,刺激雌鳅产卵,同时排出精子,完成体外受精。不久就会产卵,2~3天即可孵出幼苗。

二、亲鳅的选择和培养

1、亲鳅的来源

亲鳅可以从水田、池塘、沟渠、河流等水域中捕捉,也可以从越冬池中挑选,或者在市场和泥鳅养殖场购买。

2、亲鳅的选择

(1)亲鳅必须是体型端正、体色正常、体质结实、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的个体。具体来说,就是个体要大些,雌鳅体长15cm以上,体重20g以上,腹部膨大,富有弹性。雄鳅体长10cm以上,体重15g以上,行动活泼者为好。选择亲鳅的时间,江南地区为3~4月。

(2)收集来的亲鳅,体质不一定那么理想。因此,最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培育,使其体质更强,性腺发育更好。经过培育,亲鳅的性细胞能迅速成熟,从而会提高受精率、孵化率、小鱼的成活率。

(3)亲鳅培育池面积为60~100㎡,深度为1m。使用前7~10天,池底应铺20cm肥土。每平方米用150~200g的生石灰洒在整个池塘里消毒,并注水40~50cm。注水要经40月筛绢过滤,防止有害生物进入池中在注、排水口用铁丝网设置拦鱼栅,防止泥鳅逃逸。

(4)在5月初水温稳定在18℃左右的情况下,可以将选择好的亲鳅移入培育池进行强化培育,放养密度8~10尾/㎡。培育期间,尽量喂动物碎肉、动物内脏、鱼粉等动物性饲料。日投饵量占总亲鳅总重量的3%~5%,并辅助少量米糠、麦麸、嫩水草等植物性饲料。由于泥鳅在晚上找食物,喂食时间最好是傍晚。每2~3天更换一次新水,每次换池水以1/4~1/3为度。

标签:厘米   培育   池塘   排水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15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