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喂白糖造脾技巧及注意事项,附喂食原理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中蜂喂白糖造脾技巧及注意事项,附喂食原理,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中蜂喂白糖造脾技巧及注意事项,附喂食原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蜂喂白糖造脾技巧及注意事项,附喂食原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中蜂喂白糖造脾技巧及注意事项,附喂食原理

2、中蜂囊状幼虫病(中囊病),附其防治措施

3、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症状及防治,附诱发病原及发生规律

4、中蜂囊状幼虫病防治技术,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症状

中蜂喂白糖造脾技巧及注意事项,附喂食原理

中蜂喂白糖造脾技巧及注意事项,附喂食原理

用白砂糖奖励饲养时,将白砂糖和水按1:1的比例配置为糖浆,傍晚或晚上将糖浆放入饲养器中让蜂群采食即可,但白砂糖必须用纯水溶解烧开后才可以饲养,在制作糖浆时也可添加些维生素或蜂药等。最好在晚上进行中蜂奖励饲养,因为中蜂嗅觉敏感,而且盗性相对较强。如果白天给蜂群喂白糖,很容易引起盗蜂。

中蜂喂白糖造脾技巧及注意事项,附喂食原理

一、喂食原理

蜜源是影响中蜂造脾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蜜源越丰富,采集越容易,蜂蜜群的造脾速度也越快,相反蜂蜜群的造脾速度越慢,完全停止造脾的可能性越高,人工喂白糖可以给蜂群造成蜜源丰富还容易采集的错觉,所以坚持给蜂群饲喂白糖可起到激励工蜂快速泌蜡造脾的效果。

二、造脾条件

中蜂造脾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个是外界有丰富容易收集的蜜源(这一点可以通过奖励饲养来解决),二个是蜂群中需要健康正常产卵的蜂王,三个是工蜂和巢脾的关系处于正常状态(蜂多于脾),另外已经患病虫害的蜂群不易造脾,造脾的意义也不大。

三、喂食方法

奖励饲养是促进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造脾的主要手段,用白砂糖奖励饲养时,将白砂糖和水按1:1的比例配置为糖浆,傍晚或晚上将糖浆放入饲养器中让蜂群采食即可,但白砂糖必须用纯水溶解烧开后才可以饲养,在制作糖浆时也可添加些维生素或蜂药等。

四、加础技术

中蜂加新巢础的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无论何时加入新巢基础,都要确保蜂的多于脾,至少蜂脾要相称。二是加入新巢础的基本原则是“强群加入中间,弱群加入两边“,原因是强群加中间有利于蜂群快速泌蜡和脾,而弱群加入两侧有利于蜂群保护蜂群中已经建立的巢脾。

五、注意事项

1、最好在晚上进行中蜂奖励饲养,因为中蜂嗅觉敏感,而且盗性相对较强。如果白天给蜂群喂白糖,很容易引起盗蜂。

2、中蜂应严格消毒杀菌白糖,否则蜂群容易因饲料问题引起蜂病。此外,白糖应在纯水溶解后再煮一段时间。

3、中蜂加新巢础应考虑蜂脾关系,原则是加新巢础后至少确保蜂脾相称,不管什么时候脾多都不利于蜂群发展。

中蜂囊状幼虫病(中囊病),附其防治措施

中蜂囊状幼虫病(中囊病),附其防治措施

危害蜂种:危害对象主要是中蜂。

诱发病原: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毒中国毒株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发生规律:11~12月和2~3月发生得最集中。

典型症状:主要危害大龄幼虫,其中约30%的幼虫死于封盖前,约70%的幼虫死于封盖后。

防治措施:选育蜂种、断子清脾、加强管理。

中蜂囊状幼虫病(中囊病),附其防治措施

一、危害蜂种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中蜂最危险的传染病,危害对象主要是中蜂(中华蜜蜂),1971年首次在广东惠阳地区暴发,1972年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中蜂养殖区,到1974年全国损失超过100万群中蜂,至今中蜂囊状幼虫病仍是制约中蜂养殖的最重要的疾病。

二、诱发病原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毒中国毒株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30纳米,空间构型为24面体,无囊膜,核酸型为RNA型,虽然意蜂等西蜂蜜蜂也会感染囊状幼虫病,但病原与中蜂囊状幼虫病不同,两种病毒实际上是独立的病毒株。

三、发生规律

中蜂囊状幼虫病通过工蜂喂饲活动传染给健康幼虫,温度、湿度不稳定且蜂群处于繁殖期容易发病,从一年来看发病高峰期多在10月至翌年3月,特别是11~12月和2~3月发生最集中,而气温高并且稳定的4~9月不容易发病,另外患病蜂群在夏季常常可以自愈。

四、典型症状

中蜂囊状幼虫病主要危害大龄幼虫,其中约30%的幼虫死于封盖之前,约70%的幼虫死于封盖之后,死亡幼虫直卧在巢房下方并且头部翘起,体色先变成黄白色,再变成棕黄色,内部组织液化并且液体中大多呈现颗粒物,病死幼虫房盖下陷并且大多被工蜂咬开或穿孔。

五、防治措施

1、选育蜂种:病害流行时发病轻或不发病的蜂群可以作为种群来培育新王,但在选择抗病品种时,要注意杀死病群中的雄蜂,连续筛选几代后就能提高蜂群对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抗病力。

2、断子清脾:蜂群发病时必须及时断子清脾,具体操作是幽禁蜂王或换王让蜂群出现断子期,目的是为了让工蜂清扫巢脾,避免重复感染,同时还要严格对蜂箱和巢脾进行消毒。

3、加强管理: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流行与气温正相关,所以气温低或温差大时应做好保温工作,同时应及时合并弱群,并且确保蜂多余脾,此外还要注意给蜂群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症状及防治,附诱发病原及发生规律

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症状及防治,附诱发病原及发生规律

诱发病原: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病毒中国毒株引起的。

发病症状:幼虫患病6天大幼虫死亡,多死于封盖后,发病时会出现“花子”、“尖头”等。

发生规律:蜂群在繁殖期易发病,发病高峰一般从当年10月到次年3月。

防治方法:选择发病轻或不发病的蜂群培育蜂王,发病时必须断子清脾、加强管理。

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症状及防治,附诱发病原及发生规律

一、诱发病原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病毒中国毒株引起的中蜂大幼虫病害,从1971年开始在中国南方地区发病,病情严重蔓延到全国,至今仍是中蜂饲养地区危害性极大的中蜂病害,也是制约一地中蜂饲养的最重要的病害。中蜂囊状幼虫病毒和西蜂囊状幼虫病毒除形态大小相似外,两者在互动感染试验和血清学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异性。

二、发病症状

中蜂囊状幼虫患病6天大幼虫死亡,30%死于封盖前,70%死于封盖后,发病初期出现“花子”,接着即可在脾面上出现“尖头”,抽出后可见不甚明显的囊状,体色由珍珠白变黄,继而变褐、黑褐色,封盖的病虫房盖下陷、穿孔,虫尸干后不翘,无臭,无黏性,易清除。

三、发生规律

中蜂囊状幼虫病的传染是经口进行的,病毒随着食物进入幼虫体内,气候变化大,温湿度不稳定,蜂群在繁殖期容易发病,广东、福建病害一年四季可见,但发病高峰一般从当年10月到次年3月,当年11月到次年2月发病严重与否主要与气温有关,温度低、温差大、蜂群保温差易发病,尤其是早春寒流袭击后病害发展更快。

四、防治方法

1、育种选择:病害流行季节发病轻或不发病的蜂群可以作为种群培育蜂王,在选育过程要注意杀死病群的雄蜂,经过连续几代的筛选后就能大大提高蜂群对此病的抗病力。

2、断子清巢:蜂群发病时必须断子清脾,可通过幽禁蜂王或换王的方法人为造成一段时间断子,让工蜂清扫巢脾,减少幼虫重复感染,同时消毒蜂箱和巢脾。

3、加强管理:合并弱群使蜂多于脾,加强保温,保持蜂拥有足够的饲料,必要时进行救助饲喂,救助饲要用白砂糖,不要用蜂蜜,同时喂一些蛋白质饲料和维生素类等。

4、药物治疗:中蜂囊状幼虫病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实际中以中草药的治疗的效果较好,凡清热解毒的中草药都有一定疗效,一些抗病毒的药物也有一定效果。

中蜂囊状幼虫病防治技术,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症状

中蜂囊状幼虫病防治技术,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症状

中蜂囊状幼虫病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针对2个高峰期适时换王,特别是中蜂,换王也是生产上的需要;加强保温,减少群体内温度变化幅度,非繁殖期可幽王断子,群内留足饲料,使得幼虫发育正常,取蜜劳作要快、轻、稳,减轻幼虫受温湿度影响和机械损伤程度。

病因:病虫是主要感染源,通过工蜂的饲喂活动传播到健虫。

中蜂囊状幼虫病防治技术,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症状

一、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危害

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中囊病)是势头强劲、病期短、传播快的一种急性病。蜂群一旦染上后难以挽救,尤其是对蜂王和工蜂的摧残特别严重。大多数蜂群无法忍受这种残酷的痛苦,等到蜂群幼虫的死亡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弃巢逃跑,最终无法逃脱死亡的厄运。其间,蜂农采用药物治疗,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效。

二、中蜂囊状幼虫的病因

病虫是主要感染源,通过工蜂的饲喂活动传播到健虫。早春和初冬,感染的工蜂是感染源。传染病是通过口进行的,病毒随食物一起进入幼虫体内。每次气候变化大,温湿度不稳定,蜂群又在繁殖期的时候容易发病。广东、福建病害全年可见,但发病高峰一般从当年10月到次年3月,以当年11月至12月和次年2月下旬至3月为最高峰,4~9月一般病害下降,夏天常自愈。发病严重与否主要与气温有关。温度低,温差大,蜂群保温差,易发病,尤其是早春寒流袭击后,病害发展更快。

三、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症状

病后6天大幼虫死亡,30%死于封盖前,70%死于封盖后,发病初期出现“花子”,然后在脾表面上出现“尖头”,抽出后可以看到不明显的囊状。体色由珍珠白变黄,然后变成褐色和黑褐色。封盖的病虫房盖下陷、穿孔。虫尸干后不翘,无臭味,无粘性,易于清除。

四、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治疗

1、华千斤藤(海南金不换)干块根,8~10克,煎汤,可用于10~15框蜂的治疗。

2、半枝莲干草50克,煎汤,可治20~30框蜂。

3、五加皮308、金银花15克、桂枝9克、甘草6克,煎汤,可用于40框蜂的治疗。

五、中蜂囊状幼虫病的防治

1、选择抗病品种。

2、适时换王:针对2个高峰期适时换王,特别是中蜂,换王也是生产上的需要。

(1)断子,箱内缺少寄主,切断传染的循环,减少主要传染源。

(2)体内带毒工蜂无虫可育,出巢收集,新出房的工蜂群内无病虫,无需清除病虫,不会受到感染,在哺育下一批新王产卵孵化的幼虫时不成为传染媒介。

(3)通常新蜂王生活力强,带毒也少 。

3、加强管理:加强保温,减少群体内温度变化幅度,非繁殖期可幽王断子,群内留足饲料,使得幼虫发育正常,取蜜劳作要快、轻、稳,减轻幼虫受温湿度影响和机械损伤的程度。

标签:幼虫   蜂群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20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