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履虫的繁殖方式,附草履虫的形态特征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草履虫的繁殖方式,附草履虫的形态特征,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草履虫的繁殖方式,附草履虫的形态特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草履虫的繁殖方式,附草履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草履虫的繁殖方式,附草履虫的形态特征

2、草履虫种类有哪些,不同种类形态各异

3、草木樨什么时候开花,附地理分布特征

草履虫的繁殖方式,附草履虫的形态特征

草履虫的繁殖方式,附草履虫的形态特征

草履虫可无性繁殖也可有性繁殖。草履虫体长只有80-300微米,生活在淡水中,一般呈长圆筒形,前端钝圆,后端宽而略尖,形状似倒置的草鞋,全身长满纵横排列的纤毛,虫体便面为表膜,由3层膜组成,起缓冲与保护作用。

草履虫的繁殖方式,附草履虫的形态特征

一、无性繁殖

1、无性生殖方法为为横二分裂,指的是单细胞沿着横轴分裂繁殖的方式。

2、之后小核与大核分别进行有丝与无丝分裂,之后草履虫虫体中部分裂,分成两个新个体。

草履虫的繁殖方式

二、有性繁殖

1、结合生殖是在一定环境中,通过两个草履虫的口沟相接,进行细胞膜融合而开始的,在融合中会交换少数遗传信息。

2、生殖产生4个单倍体小核,分别由个体中小核进行减数分裂而形成。

3、而4个小核中的3个会消失,剩下的小核分裂出一个较小的雄核与一个较大的雌核。

草履虫的繁殖方式

4、在它们虫体分离之前,两个结合在一起的个体会交换雄核,并与对方雌核融合

5、融合得来的新核会在分裂3次,分别形成4个新大核与4个新小核共8个核。

6、它的小核与细胞质在进行分裂,大核不会分裂,随之4个新小核会消失3个。

7、小核与细胞质分别分裂2次后,一共形成8个新个体。

草履虫的繁殖方式

三、形态特征

1、体长只有80-300微米,生活在淡水中,在池沼,小河中都可采集到。

2、一般呈长圆筒形,前端钝圆,后端宽而略尖,形状似倒置的草鞋,全身长满纵横排列的纤毛,虫体便面为表膜,由3层膜组成,起缓冲与保护作用。

3、表膜下的外质中有一排小杆状的囊泡结构,与表膜垂直排列,较刺丝泡,开口于表膜上,当虫体遇到刺激时,刺丝泡射出其内容物,遇水形成细丝。

草履虫的繁殖方式

草履虫种类有哪些,不同种类形态各异

草履虫种类有哪些,不同种类形态各异

大草履虫:又叫尾草履虫,呈圆筒形,前端较圆,后端呈圆锥形,有2个伸缩泡,有1小核且呈椭圆形。

双小核草履虫:其后端比前端更宽,后端呈锥形,有2个伸缩泡及小核。

多小核草履虫:有时有3个伸缩泡,有3-12个小核且呈泡型。

绿草履虫:又叫袋形草履虫,体型宽扁,后端比较圆钝,体长是体宽的2倍,有1小核。

草木樨什么时候开花,附地理分布特征

草木樨什么时候开花,附地理分布特征

开花时间:草木樨一般6~7月开花,且花期约为30天。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除高寒草甸及荒漠外的其他地区。

泌蜜条件:草木樨是泌蜜量较大且稳定的蜜源植物,流蜜期一般约为20~35天。

蜂蜜产量:草木樨属于稳产且高产的优质蜜源植物一个花期每个生产群可产蜜40~60斤。

草木樨什么时候开花,附地理分布特征

一、地理分布

草木樨是豆科草木樨属多种植物的统称,广泛分布在除高寒草甸和沙漠外的其他地区,其中人工栽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如新疆、甘肃、宁夏、陕西、辽宁等地,而野生资源则集中分布在四川和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二、开花时间

草木樨一般在6~7月开花且花期约为30天,但由于种类和各地气候不同而有差异,在种类上黄花草木樨比白花草木樨提前10~15天,在地域上西南及华南各地一般在6月开花,西北及华北各地7月开花较多,而东北地区则要延迟到8月开花。

三、泌蜜条件

草木樨是泌蜜量大且稳定的蜜源植物,流蜜期一般约为20~35天,泌蜜最佳温度为25~30℃,气温低于20℃或高于30℃均不利于泌蜜,流蜜期遇到干旱时常因蚜虫危害而影响泌蜜量,另外花期遇到连续雨天也影响泌蜜量。

四、蜂蜜产量

草木樨是稳产且高产的优质蜜源植物,一个花期每个生产群可生产40~60斤的蜜,高产时每组蜂蜜可生产80斤以上,特别是高温高湿的天气更加突出,另外草木樨在流蜜期只要不遇到干旱且不遇连续阴雨天几乎可以保证稳产。

标签:草木   分裂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22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