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芦苇草用什么除草剂能除掉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玉米地芦苇草用什么除草剂能除掉,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玉米地芦苇草用什么除草剂能除掉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玉米地芦苇草用什么除草剂能除掉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玉米地芦苇草用什么除草剂能除掉

2、玉米增产套餐配方

3、玉米多久成熟

4、玉米大喇叭口期怎么管理,是需肥的高峰期

玉米地芦苇草用什么除草剂能除掉

玉米地芦苇草用什么除草剂能除掉

芦苇高60-80cm时,每亩使用90ml的15%精稳杀得+200ml的41%农达兑水稀释喷雾。

玉米9叶期后,每亩使用60-80ml的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300-500ml的30%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兑水稀释定向喷雾。

玉米地芦苇草用什么除草剂能除掉

一、玉米地芦苇草药剂防除

1、在芦苇4-6叶期,高60-80cm左右时,每亩地使用200ml的41%农达+90ml的15%精稳杀得兑水稀释喷雾,不进能够杀死芦苇地上部分,同时能够有效控制芦苇地下根茎的萌发。

2、在玉米9叶期后,每亩地使用300-500ml的30%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60-80ml的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兑水30kg稀释,于无风天气时在田间进行定向喷雾。

玉米地芦苇草用什么除草剂能除掉

3、将10%草甘膦与水按照1:1的比例稀释成母液,然后将芦苇地上茎掐断,于芦苇节间中空的管内注射母液,每根茎秆大约注射5ml左右,第二天即可观察到芦苇叶片发黄,14天后茎秆全部枯萎。等到第二年芦苇零星发生时,继续按照上述方法进行防治。

4、在芦苇旺盛生长期时,用枝条将芦苇“打伤”,然后每亩地使用600-700ml农达+8g快灭灵兑水稀释喷雾。

5、玉米3-5叶期时,使用硝磺草酮+莠去津+烟嘧磺隆进行防治,具体用量应当根据芦苇茎叶大小进行调整。

玉米地芦苇草用什么除草剂能除掉

二、玉米地芦苇草其他防除方法

1、每年秋后深翻土地,将田中的芦苇根系尽量清理干净,并带出田外集中焚毁。等到苗期时,结合中耕除草,将芦苇连根拔起,2-3年后即可见效。

玉米地芦苇草用什么除草剂能除掉

2、在春耕或秋耕时,田中撒入适量的碳酸氢铵(用量一般为50-75kg/亩),闷地2-3天左右,这样大部分的芦苇无法出苗。

3、将芦苇地下根茎切断后,带出田外,然后深水漫田1-2天左右,让芦苇根茎漫水腐烂而死。

玉米增产套餐配方

玉米增产套餐配方

玉米增产套餐配方为5%己唑醇+10.5%甲维盐·氟铃脲+30%胺鲜酯·乙烯利+进口糖醇锌+碳酶1号。

喷施芸苔素、磷酸二氢钾也能起到增产效果,若两者混用,则增产效果会更显著。

玉米增产套餐配方

一、玉米增产套餐配方

1、套餐配方

5%己唑醇(悬浮剂)10克+10.5%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粒剂)10克+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25克+进口糖醇锌40克+碳酶1号(水剂)50毫升。

玉米增产套餐配方

2、其他增产药物

(1)芸苔素

①属于绿色环保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后可增强玉米的抗旱、防涝能力,还能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籽粒品质。

②玉米旺长时,可结合使用芸苔素+磷酸二氢钾,这样可达到更好的增产效果。

(2)磷酸二氢钾

①磷酸二氢钾含有钾元素,使用后可增强玉米的光合作用,加快植株制造和转化营养物质的速度,同时还能提高玉米的抗寒、抗旱、抗倒伏、抗病虫害的能力。

②使用磷酸二氢钾可促进玉米吸收氮、磷等元素,有利于起到提高产量与千粒重的作用。

玉米增产套餐配方

二、玉米增产套餐和控旺剂能一起用吗

1、玉米增产套餐可以和控旺剂一起使用,比如乙烯利等控旺药物。

2、使用增产套餐时,可在玉米10-12叶期亩用10-20毫升0.01%芸苔素内酯兑水50公斤,然后进行全田喷雾,喷雾时要避开中午的高温时间段,而且要确保喷药后不会下雨,避免对施药效果造成影响。

玉米增产套餐配方

3、使用控旺剂时,亩用25-30克40%乙烯利剂兑水20-25公斤,于抽雄初期喷施植株上部的叶片(3-4片叶),若施药后1小时内遇到下雨,可用12-15克药物兑水重喷。

玉米多久成熟

玉米多久成熟

超早熟玉米生育期为70-80天,早熟玉米生育期为81-90天,中早熟玉米生育期为91-100天,中熟玉米生育期为101-110天,中晚熟玉米生育期为111-120天,晚熟玉米生育期为121-130天,超晚熟玉米生育期为131-140天。

玉米多久成熟

一、玉米生育期

1、超早熟玉米品种:从出苗至成熟大约为70-80天左右,植株叶片数量约为8-11片。

2、早熟玉米品种:从出苗至成熟大约为81-90天左右,植株叶片数量约为12-14片。

3、中早熟玉米品种:从出苗至成熟大约为91-100天左右,植株叶片数量约为15-16片。

4、中熟玉米品种:从出苗至成熟大约为101-110天左右,植株叶片数量约为17-18片。

玉米多久成熟

5、中晚熟玉米品种:从出苗至成熟大约为111-120天左右,植株叶片数量约为19-20片。

6、晚熟玉米品种:从出苗至成熟大约为121-130天左右,植株叶片数量约为21-22片。

7、超晚熟玉米品种:从出苗至成熟大约为131-140天左右,植株叶片数量在23片以上。

玉米多久成熟

二、玉米生长过程

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2cm左右。

2、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左右。

3、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约为2-3cm,叶龄指数为30左右。

4、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大约为46左右。

玉米多久成熟

5、大喇叭口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指数大约为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的小穗长度约为8mm左右。

6、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左右。

7、开花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8、抽丝期:植株雌穗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

玉米多久成熟

9、籽粒形成期(灌浆期):果穗中部籽粒体积基本形成,胚乳呈清浆状。

10、乳熟期:果穗中部籽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形成,胚乳呈乳状,后逐渐转变成糊状。

11、蜡熟期:果穗中部籽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

玉米大喇叭口期怎么管理,是需肥的高峰期

玉米大喇叭口期怎么管理,是需肥的高峰期

追肥:根据土壤肥力及长势合理追肥,一般每亩深施30-35kg尿素(长势较好可少施)。

中耕培土:及时中耕培土、清除杂草,培土后使用玉米健壮素兑水稀释喷施。

浇水:及时浇水,其中小喇叭口期水量宜小,可隔行开沟浇施,大喇叭口期水量要浇足。

病虫害防治:做好玉米螟、黏虫、棉铃虫及大、小斑病的防治工作。

玉米大喇叭口期怎么管理,是需肥的高峰期

一、玉米大喇叭口期怎么管理

1、追肥

(1)玉米大喇叭口期是玉米一生中需肥量多、需肥强度大的时期,此期必须加强追肥,避免出现脱肥现象。

(2)应根据土壤肥力和苗情普遍施肥,每亩用尿素30-35公斤,挖坑深施,施肥后盖土。

(3)长势好的玉米田,可适当少施或推迟施;反之应多施、提前施;长势太差的,还应每亩用磷酸二氢钾或浓缩腐植酸液肥120-150克进行2-3次根外施肥,每隔5-7天喷施1次,效果显着。

玉米大喇叭口期怎么管理,是需肥的高峰期

2、中耕培土

(1)玉米大喇叭口期对养、水、光、氧的要求强烈,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改善通气和水肥供应状况,增厚植株基部土层,促根生长,防止植株倒伏。

(2)同时清除杂草,可以做到蓄水保墒,因此,中耕是玉米大喇叭口期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大喇叭口期进行中耕培士,培土不宜过早,培土高度在6-10厘米。

(3)培土后,每亩用玉米健壮素或抗倒酯对水喷雾,可使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降低15%-20%,有效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不仅防倒伏,还可以提高玉米单产,通常增产15%以上。

(4)要求均匀喷雾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喷后8小时内若遇雨,再酌情减量重喷。

玉米大喇叭口期怎么管理,是需肥的高峰期

3、浇水

(1)玉米大喇叭口期正值高温季节,植株生长需水量、蒸发量与日俱增,是玉米需水的关键期。浇水还可以改变田间小气候,有助于玉米扬花授粉,提高果穗结实率,达到玉米的高产。

(2)通常在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浇水,小喇叭口期水量宜小,可隔行开沟进行,大喇叭口期水量要浇足。同时要时刻关注天气情况,做到涝能排、旱能浇。

4、病虫害防治

(1)玉米大喇叭口期,玉米螟、黏虫、棉铃虫和大、小斑病将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应随时到田间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

(2)如有虫害发生,用辛硫磷或敌杀死等制成毒土灌心,防治效果较好;如病害发生,应用安泰生或菌力杀600倍液+300倍的磷酸二氢钾或其它叶面肥进行叶面喷施,喷药液时一定要均匀喷洒。

玉米大喇叭口期怎么管理,是需肥的高峰期

二、玉米大喇叭口期是什么时候

1、玉米大喇叭口期是第11叶期,此时根、茎、叶的生长很旺盛,需进行追肥才可以保证玉米高产、稳产。

2、可以每亩施用30-35千克尿素,长势差的玉米田可以每亩再用120-150克磷酸二氢钾或高效浓缩腐植酸液肥,进行根外施肥,施用2-3次,间隔5-7天施1次,效果明显。

标签:玉米   芦苇   喇叭   左右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23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