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正确认识判断和对待农产品价格变化
农民日报:正确认识判断和对待农产品价格变化
对于近几个月来农产品的涨价现象,应当客观地认识其涨价水平和原因,正确地判断其实际影响,进而采取适当的态度和应对措施。
一、如何评价目前的农产品价格水平
我国近几个月来的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在农产品价格长期低迷的背景下发生的。同1995年相比较,2006年我国食品的价格仅仅增加了17%,其中粮食增加了12%,油脂下降了16%。而同期城乡消费物价指数均为20%。也就是说,我国的食品名义价格的上涨水平,低于消费物价总体的上涨水平。如果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我国的食品价格不仅没有上涨,而且还是下降的。
从另一方面看,2006年同1995年相比较,我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提高了2.82倍,城镇居民收入增加了1.75倍。
在这样背景下,2007年夏季月份农产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是对过去十多年来农产品价格一直低迷的一种滞后性补偿。从中长期发展看,目前的农产品价格水平并不算高。
二、农产品价格近期上涨的原因何在
近期农产品价格上涨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包括:第一,是通货膨胀的影响。从计算上看,农产品涨价是物价指数上涨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是从因果关系上看,是通货膨胀推动了农产品涨价。我国货币发行连续多年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尤其是M1。此外,如果考虑到我国近年来各种银行卡及其消费的迅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私人活期储蓄带有M1的性质,实际货币流通量增加的幅度就更大了。第二,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增加了1.75倍,农村居民增加了1.27倍。收入的增加,必然拉动需求的增加,尤其是高档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增加。第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尤其是近两三年,化肥、农药、柴油和农机等均有了较大幅度的价格上涨,这必然对农产品价格起到了推动作用。第四,农产品供给的波动。这在生猪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2006年夏季猪肉和生猪价格均达到历史低谷,这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养猪积极性,从而减少仔猪购买和育肥猪的饲养,进而影响后期母猪的饲养(农民不补入新的母猪就是减少母猪)和仔猪的供给,最后影响到今年夏天的生猪生产和猪肉供给。从目前我国耕地资源与水资源的约束看,农产品供给偏紧的压力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第五,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的带动。受石油价格暴涨等因素直接和间接影响,国际农产品价格一直在上涨。目前国际市场粮食按进口到岸价格计算,每吨已经高于我国国内价格几百元。第六,也不排除政府市场干预不当起到了反向调节的作用。例如,在生产偏紧的情况,政府收储产品的数量如果过大,就会减少了正常流通的数量,从而引起涨价。2006年年初小麦价格的上涨,就主要是这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三、农产品涨价的实际影响如何
对于不同的人群,农产品涨价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农民生产者来说,农产品价格上涨无疑促进了收入增加。全国粮食每斤涨价5分钱,就大体相当于国家目前给予农民的直接补贴总额。猪肉等畜产品的涨价也对饲养畜禽的农民有好处。
对于城镇消费者来说,农产品涨价有不利影响。但是,具体分析一下,这种影响更多的是社会心理方面的,而主要不是实际经济承受能力方面的。以猪肉涨价为例,无论是城市居民家庭还是农村居民家庭,猪肉消费支出占其总支出的比重均较小,仅为3%-5%。对于绝大多数城镇消费者来说,目前的农产品涨价并无特别显著影响。
即使对于城镇收入最低的人群,实际影响也小于人们的想像。2005年城镇居民最低收入组的猪肉消费数量是16公斤。而同期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和陕西等省份农民的平均猪肉消费水平不过5.5-8.5公斤,是现在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猪肉消费水平的一半或更低。城镇低收入群体即便因猪肉涨价而减少一点猪肉消费,也还是会远远高于这些省份农民的猪肉消费水平。
农产品涨价的最重要影响,是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是最重要的供求调节杠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本质上就是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涨价会大大调动农民增加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下一生产周期的生产数量。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稳定和增加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必备基础条件。有了积极性不一定能够增产,但是,没有积极性肯定不会增产。实际上,对于我国的绝大多数城镇消费者来说,最担心的不是农产品涨一点价,而是农产品供应的不足和断档。
四、正确对待农产品的价格变动
回顾世界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历史情况,可以看出,农产品价格的较大波动,是经常发生的。上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期、90年代中期,都出现过粮食等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例如,1996年上半年,世界小麦进口价格达到每吨250美元以上。我国的小麦价格在1995年达到每吨1700元,玉米达到每吨1600元,均与目前的价格水平相当。
展望未来,根据对国内外供求制约因素分析,我国农产品价格将长期受到上涨的拉力和推力,可能在较长期内保持在较高水平上。面对农产品价格在一定范围内的上涨,应采取平和与理性的态度,不必大惊小怪。从兼顾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应当将农产品价格稳定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之内,过度的波动,对于生产者与消费者都是不利的。
对于价格的调控,实际上就是调控供给,因为无法用政策手段调控需求,现在已经不可能也不应该回到定量配给的老路上去。为满足需求增长,平抑市场,调控供给的途径有三:进口、释放库存、增加生产。就短期看,大量增加进口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粮食和猪肉等产品,因为其进口到岸价格都高于国内市场价格水平。除非对进口产品进行补贴,否则进口不可能压低国内价格。释放库存是短期内的有效手段,如果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可以释放库存。
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最重要的还是增加生产。增加生产有两类措施,一类措施是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包括实行最低保护价格、各种农业保险、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等。这类措施的特点是见效快,但作用期短,政府一次投入,只在当年或当期发挥作用。另一类措施是增加生产能力,包括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加农业装备条件、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提高农民素质等。这类措施的特点是见效慢,但作用期长,政府一次投入,可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发挥作用。从长期看,政府应当加大对增加农业生产能力的投入。近年来,对增加农民积极性的投入增长较多,而在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方面的投入远远不足。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和政府服务,也具有重要意义。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24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