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农业论坛传递出了什么信号
中德农业论坛传递出了什么信号
5月16日,借着“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良机,由中国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FECC)、德国农业协会(DLG)以及中德农业中心(DCZ)主办的第四届“中德农业论坛”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有中国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赵长保、中国农业部对外济合作中心(FECC)副主任李洪涛、中国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经营体制处杨凯波、德国农业协会(DLG)国际业务总监Bernd Koch、德国驻华使馆食品与农业参赞Rainer Klepper等中德两国政府代表、企业机构代表、研究人员及学者以及媒体代表等百余人前来参会。
随着两国外交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已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也是中国在欧洲投资最多、引进技术成果最多的国家。近年来,我国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尝试和探索,在此大框架下,本届论坛以“农村结构调整”为主题,对比中德两国农村结构及生产模式的发展与现状,并深入探讨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成果与方向。
农村结构调整必然涉及到中国的土地使用制度。赵长保在发言中对我国农业土地使用的演变过程、使用现状以及所涉及的政策法规做了非常条理的介绍,并重点强调了我国在耕地利用与耕地资源保护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据了解,我国将持续从“质”和“量”两方面入手加强耕地利用和保护。近两年,我国全面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并力争在2020年建设8-10亿亩高质量农田。
对于举办中德农业论坛、加强中德农业对话的作用方面,李洪涛表示,中德两国的农业合作在政策对话、企业交流、农民培训、科研项目协作、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深化沟通。本次“农村结构调整”的主题,很好的契合了我国当前农业农村经济改革、积极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建设现代农业、深化农村集体产业制度改革、探索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制度、健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村创业创新机制等方面的重要需要。
随着全球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正如杨凯波在会上所说,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安全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我国农业用地的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
中国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成果有目共睹。Rainer Klepper认为,中国充分认识到了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在涉及农业的上中下游产业中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德国将进一步就农业及产业调整等方面与中国进行广泛深刻交流,也期待中国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取得更大突破,并希望能借鉴中方的有益经验。Bernd Koch表示,他对中国农业在数字智能化方面取得的成绩感到赞叹,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在近几年显著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有了很大提升。
本次论坛还就德国农村结构变化、推进高效绿色可持续农业合作、新型农民技术与组织创新、农业服务新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中德双方政府代表、企业机构代表、研究人员及学者、合作社代表等分享了各自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中德农业论坛于中国北京、青岛和德国汉诺威已成功举办了3届,主题分别涉及农业机械化、乳制品产业、农场有机废弃物处理。通过中德农业论坛,双方彼此充分建立了友谊、交换了经验、建立了合作,为今后两国农业交流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57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