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理论热点之八:应大力提高农机与农艺融合水平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农机化理论热点之八:应大力提高农机与农艺融合水平,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化理论热点之八:应大力提高农机与农艺融合水平

一、农机与农艺不配套、互不融合,阻碍了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农机化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提高到58%,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化进程,支撑了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但多年快速发展,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突出。

一是农机化发展,东、中、西不平衡,差距较大;北方旱作区、南方水作区与中部机械化差距较大,情况更为复杂;二是农机农艺融合较差,机具与农艺不协调,制约着现有机械能力的发挥;农机总动力已达10.6亿kW,但动力机与作业机具不协调、不配套,动力机“疯狂”增加,作业机具增加缓慢,配套比仅有1:1.68(较合理的配套比应在1:5左右),机械化程度未能达到相应水平(农机利用率低);三是继续依靠总量快速扩张的路子表现出明显的不可持续性,农机农艺互相融合成为新时期农机化发展必须走过的“坎”。

早在40多年前,我国农机工作者就开始研发水稻插秧机,当时研究重点是如何实现用机械模仿和替代人力插秧,没有从水稻栽培方式改变的整体上进行系统研究,导致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开发应用进展缓慢。后来,日本在学习借鉴我国技术的基础上搞水稻生产机械化,注意全面考虑水稻品种、水土肥、秧苗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等因素,育秧、机插秧和收获一体化研究,成为了当今世界上稻作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日产的水稻插秧机和联合收割机也因此行销世界。美国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特别是收获机械化的成功实现,也没有单打一,同样是走农机农艺融合的路子。纵观世界农机化发展的成就,无一不是农机农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典范。

反观我国,农机、农艺、农技等相关环节总是各拿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种子选育只要高产,不管是否适应农机作业;再如农艺推广应用的间作套种,实际上是对农机装备的全盘否定;农技方面,农药、化肥、种子、农业生产工艺等五花八门,众口难调……其结果就是重回人畜力原始生产状态,使现代农业装备与农业生产不相适应的矛盾不断深化?

欧美日等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从弯路中意识到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性,在种子选育、农艺措施、农业生产工艺诸方面,衡量其是否先进、可用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其是否适用于机械化作业;农机装备系统的研发,则是基于农药、化肥、种子、农业生产工艺等的标准化、规范化这一基础。这种系统化统筹兼顾的方法,大大简化了农业生产对农机品种、数量的要求,为农机化提供了科学发展的路子,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二、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的思路

要迅速提高农机化水平,就要保持农艺的相对稳定;否则与农艺相适应的农机具研制成功,用了很高的投入,而农艺已发生了变化,这种投入就成了无效投入,农机化永远赶不上农艺变化的“节奏”。我国几十年的农机化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2010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也对此作出了肯定,提出要“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农机具配置已达较高水平,而机械化水平并没有达到相关国家相同配置时的水平,原因盖出于此。因此农业生产的标准化,首先必须实现农艺的标准化。把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农艺措施固定下来,这样农机化的问题才好办一些。过去我们一味强调农机要与农艺相适应,这是一个误区。实际上应该是相互适应与相互协调的关系。我们要把先进的农艺技术固定下来,使农业实现标准化生产,在这一基础上来解决农机化的问题。

现在农业劳务成本越来越高,用机械化替代人力是大势所趋。农业要稳定与发展,提高农机化水平成为关键的决定性因素;现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猛发展,渐成农业生产之主流,其重要标志就是规模化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机化紧密结合,将成我国农业发展之引擎,也将是我国农业现代化之希望所在。在这一新阶段,应用于农业的技术,应以能否适应机械化生产作为衡量标准。一种新农艺的推出,要把是否与农机相配套或者能否实现机械化生产做为取舍的唯一条件;新品种选育,要把是否适应机械化生产做为唯一衡量条件。       用这种思路来解决农机与农艺相配套的问题,我们的机具研制与购置费用可以大大节约,农机配套体系可以大大简化,实现全面农机化的难度也可以大大降低,农机化效率(益)将因此得到极大提高,其社会经济意义不可低估。

另一方面,我们要着力解决农机具作业功能单一的问题,使之有多种功能,一次下田可以完成多种作业,从而简化机具配置与节约投资,建设节约型、绿色化、环保型农机化体系。要大力开发生产复式作业机具、保护性耕作机械、一机多功能的机械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要不断提高农机具的智能化水平,实现节本降耗、增产增收之目的。

三、实现农机农艺融合的措施

农机农艺融合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作物品种、栽培制度、农业机械、农民的传统种植方式等许多方面,要按照农机农艺一体化的要求制定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从农机化角度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探索解决的途径:

1、突出重点。当前应以水稻种植(插秧)、玉米收获、油菜籽、棉花、甘蔗全程机械化等生产环节组织农业科学家和农机专家联合调研。掌握栽培模式和机具的现状,研究提出生产路线和技术模式,制定相应的作业技术规程,推行标准化生产方式。通过农机农艺融合,完善种植技术体系,引导农机企业生产开发新产品,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新机具,突破农机化薄弱环节,提高农机化水平。

2、目前我国农机化水平超过71%,进入“后农机化时代”。新时代农业发展对农机化提出了全面、全程、全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在继续抓好粮油生产的同时,要向经济作物、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工业全面发展,对农机的要(需)求,不论是从品类上、数量上、科技含量上、智能化上诸多方面,都会不断有新需求出现并成为拉动农机市场的新引擎。对此,农机研发、农机推广应用、农机用户要更加注重沟通,从生产中发展研发需求,未雨绸缪,提前布局,支持新一轮农业大发展。

3、创新农机农艺融合体制机制。建立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领导机构,各行业的领导共同研究农机农艺融合的工作;在管理机制创新方面,突破部门分割的局限,多联系勤沟通,互相理解,支持配合,农机化管理和技术推广部门要主动和相关部门建立工作沟通机制,对品种、种植方式、机具配备等影响农业生产的重大问题经常进行会商,提出针对性强的工作意见和具体措施。重大项目和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要包括与之配套的机械化技术内容,农机农艺措施一起制定,一起布置,一起检查落实,共同应对和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建设和机械化发展中的难题;在经营机制创新方面,要支持合作社的发展,扩大生产规模,统一品种和种植模式,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作业;在科研和推广机制创新方面,要改变农机化技术与农艺技术相分离的科研和推广方式,增加农机农艺融合的课题,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技术队伍中增加农机化专家和技术人员比例,汇集各学科的科技人员协同工作;建立集品种、栽培和农机化技术为一体的研发和推广模式。

4、机补政策要更加给力于农机农艺融合。在机补对象的选择上,要把机械化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规模化农业经营组织作为重中之重;在具体机具选择上,要优先考虑提高农机配套比的问题,支持购机者购置更多配套机具;要优先支持大型、成套、节能、高效、智能化机械和复式作业机械的发展;在机具品种选择上,要突出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机具,引导其快速增长,以改善目前农机农艺不协调、不融合的问题,提高农机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加速农机化进程。

5、我国农机化需求大型化、成套化、智能化趋势明显。农机企业要适应这一变化,提高农机农艺融合水平,抢抓机遇谋发展。

首先,要要利用好本土优势,主动了解、分析农村新变化和农机化发展新趋势,与广大农民保持密切的联系,紧紧围绕“怎么让农民用机械把地种好”这一核心,研发、生产、销售更多适应农机化发展的农机产品;要把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方向和重点,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以质量过硬、服务周到的农机产品赢取补贴政策支持;要借鉴小麦全程机械化发展经验,加强薄弱环节农机装备攻关,以高新技术打造拥有影响力的大型、成套农机,促进机械化薄弱环节尽快实现突破;要满足农机服务组织标准化生产、“一条龙”作业的需求,提供“套餐式”农机装备和全过程、系列化、终身制的技术服务;要以研发配套机具为突破口,挖掘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丘陵山区潜在的农机需求空间,将发展战略向这些地区转移或扩展,提高国产农机综合竞争力。

其次,在开发新产品时要听取农艺专家的意见,将农艺要求凝聚在机具结构之中,生产出更多集成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农机装备,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提供装备支撑;要分领域、分区域、分品种、分环节对农机装备的技术参数、动力配备、易损部件等进行逐项梳理,修改完善设计,提高产品适应性;加强与技术推广部门协作,获取来自一线的信息。在推出新产品前充分做好中间试验,经过反复试验改进,直至机械性能过关再推向市场,把成熟的产品卖给农民,赢取他们的信任,提高品牌信誉。

第三,提高农业机械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国外农机多年的发展经验表明,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的作业方式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发展高效节本农业的有效途径。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在采用了高度自动化的作业机械后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而且还提高了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数量和价格的优势。我国农机企业要想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立足,就必须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装备方面的差距。在智能化和自动化等领域下功夫,争取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以我为主导的农机工业体系,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

标签:农机   农艺   发展   农业   融合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172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