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 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宿州 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2年,宿州市坚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展良好。
2022年全市粮食实现“十九连丰”,粮食总产增量、增幅均居全省第1。大豆刷新全省高产纪录,荣获全国大豆高产竞赛“金豆王”。全市畜产品总量和水果产量均稳居全省第1。宿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获2021年度省政府督查激励。实现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全覆盖,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项目数量、投资总额增速均居全省第1。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四县一区均为国家级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县,机械强农经验做法入选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典型案例。高标准农田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比例居全省前列。宿州市入选全国首批15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全省第3。农村土地流转率全省第4。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数量全省第1。
“五级书记”共抓
顶格推进乡村振兴
宿州市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9次、市政府常务会议13次,研究部署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调研粮食安全、小麦赤霉病防治、“三夏”、防汛抗旱等“三农”工作共计15次。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调研春季农业生产、秋收秋种、耕地保护等共计11次,建立乡村振兴月调度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五大振兴”专项小组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分别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本领域乡村振兴工作。
健全乡村振兴考核工作机制。做好对市直单位2021年度乡村振兴考核。参照省考核方式,印发《2021年度市直单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方案》,对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考核。将乡村振兴工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发展和党建考核)。做好2022年度乡村振兴考核工作。2022年10月,制定印发《乡村振兴考核指标调度机制》,针对考核指标开展专项调度,着力补齐短板。
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减轻村级组织负担。制定印发了《减轻村级组织负担工作清单》等,进一步规范考核体系,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持续为村干部松绑减负。
落实“四个优先”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干部配备优先考虑“三农”干部。注重提拔使用优秀“三农”干部,2022年,市委先后提拔和进一步使用“三农”干部16名,跨系统、跨县区交流使用“三农”干部17名。加强“三农”干部培训,按照省委组织部统一部署,选调468名市直、县区直部门负责同志,乡镇(涉农街道)负责同志参加乡村振兴专题轮训班。坚持市县联动,市级举办全市乡村干部示范培训班、全市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乡村振兴系统干部能力提升班等系列培训班、参训人员700余人次,推动县区开展乡村干部培训101期、参训2万余人次,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乡村振兴能力素质。
推动人才、资本、土地等要素优先向“三农”配置。人才优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宿州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宿州市进一步完善巩固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方案》,按照农业农村技术需求和特派员专业特长,2022年全市选派科技特派员1232名,实现服务行政村全覆盖。持续做好“三支一扶”招募工作,共招募137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工作。将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纳入就业技能培训补贴范围,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2万人,其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65万人,占比86.9%。资金优先。推动各项金融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对接,推动金融机构围绕县域乡村特色产业、农村电商等领域,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2022年底,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652.93亿元,比年初增加273.3亿元,占全市各项贷款增量比重达68.8%;同比增长19.8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4.74个百分点。土地优先。印发《关于2022年土地利用计划使用管理的通知》,2022年省下达该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4050亩,已安排1220亩用于保障乡村发展用地,占比30.1%,超额完成5%的目标任务。
建立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投入保障机制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通知》《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实施意见》,确保财政“三农”投入只增不减。2022年初全市农林水支出预算55.73亿元,同比增加9.94亿元,增长21.7%;2022年全市财政农林水事务实际完成支出78.17亿元,增长1.4%。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出台《关于落实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若干举措》,2022年全市财政实际入库土地出让收入169.36亿元,用于农业农村方面支出16.54亿元,支出占比9.7%,超额完成9.4%的年度目标任务。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2022年全市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5.6%,位居全省第4,皖北第1。
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全市推进农村公路提质建设169公里。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9144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91.6%,居全省第3位,公路密度居全省第1位。萧县获评安徽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对全市172处农村供水工程开展维修养护,惠及人口203.75万人。推进引调水工程建设,加快埇桥区符离地表水厂建设进度,完成投资3.1亿元,占年度投资任务的117.17%。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2022年底户均配变容量达3.15千伏安,超额完成2.96千伏安的目标任务。持续推进5G网络向农村地区覆盖延伸,农村地区新建5G基站517个,累计建成1430个(年度任务1400个),5G网络覆盖的行政村超800个。出台《宿州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实施方案》,全市县级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村级养老服务站均已实现全覆盖。
聚焦重点工作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粮食生产多项第一。2022年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市无毁麦情况。筹资1100余万元组织抗旱和人工增雨,确保夏种种满种足。举办全省夏秋两季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小麦、大豆、玉米机收损失率分别控制在1.2%、3%、2.5%以内。开展高产竞赛,全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竞赛点玉米、大豆亩产分别达到510.49公斤、123.58公斤。2022年全市粮食总产457.95万吨,比上年增加4.41万吨(全省增量12.57万吨),增量、增幅均居全省第1,实现“十九连丰”。粮食增量占全省增量的35.08%,占全国增量的1.2%。大豆最高亩产308.9公斤,荣获2022年全国大豆高产竞赛“金豆王”。畜产品总量全省第1。2022年全市畜产品总产量95.52万吨,全省第1,占全省总产量的13.4%,同比增长4.94%。2022年底全市生猪存栏266万头,同比增长1.64%;其中能繁母猪30.2万头,超出正常能繁母猪保有量7.4万头,同比增长9.82%;生猪出栏452万头,同比增长9.98%。规模猪场户数860个,超出保有量任务211个。果蔬产量全省领先。砀山县常年水果种植面积70万亩,享有“世界梨都”“中国酥梨之乡”美誉。2022年全市水果产量231.3万吨,稳居全省第1,占全省水果产量50%以上。蔬菜产量居全省第5。在省“菜篮子”考核中获“优秀”等次。耕地红线牢牢守住。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2022年全市建设高标准农田52.5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92.5万亩。新增一户一块田46.7万亩,农田最后一米建设获全省推广。
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农业强市全力推进。2022年宿州市以“两强一增”行动为抓手,全市科技贡献率达67.2%。推进科技强农。实施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实施种业强省建设行动。自主选育国审省审小麦、大豆品种7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25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的品种28个,种业产值达15.25亿元,位居全省第2。埇桥区获评为国家级大豆育种基地,萧县获评为国家级辣椒育种基地。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宿州市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均居皖北第1位。实施数字赋农行动。全省数字乡村暨农业产业互联网建设现场会议在该市召开,砀山县获评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数字赋农带动农民增收2.5亿元以上。推进机械强农。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壮大行动。成功创建砀山县果蔬食品、萧县功能性新材料、泗县农机装备、灵璧机械制造、泗县汽车零部件5家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域全覆盖。2022年,5家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实施农机研制补短板行动。山芋插秧机、山芋剪秧机、山芋起垄施肥一体机、大蒜收获机、大蒜种植机等5项新产品已推广使用,研发推广进度位于全省前列。实施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小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100%,大豆、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97%以上,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位居全省前列,四县一区均为国家级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县。围绕新装备、新农人、新模式,宿州《“三新”赋能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入选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典型案例。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产业稳步提升。推进农业产业化。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全省总产值的9%,位居全省第4位。2家农业龙头企业营收突破100亿元。泗县大庄镇曙光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泗县大路口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泗县获评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抓好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2022年“双招双引”平台新增项目121个,投资总额424.106亿元,增幅居全省第1。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该市20个长三角基地实现总产值61.7亿元,同比增长14.2%,沪苏浙地区销售额30.3亿元,同比增长22.3%。在杭州举办宿州市绿色食品产业(杭州)招商推介会,共签约11家企业,总金额19.8亿元。发展预制菜产业。在全省率先出台《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10亿元预制菜专项投资基金,组建预制菜产业联盟,与江南大学共同成立江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宿州分中心,20万平方米的预制菜加工园、6万平方米的宿马食品产业园和中国供销·宿州智慧冷链产业园项目正快速推进。全市预制菜全产业链招商签约、开工、投产项目共40个。预制食品企业超100家,年产值达120亿元。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生产生活更加便利。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2年全市建设农村户用卫生厕所40228户,占任务的109.1%。目前全市共建设农村卫生户厕44.97万户,公厕10142座。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全部交由专业保洁公司实行市场化运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宿州入选首批15个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亿元。2021年度40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全面建成,2022年度38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正有序推进。
加强改进乡村治理,农村社会稳定有序。着力建强村级干部队伍。加强村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每年对履职情况综合研判。深入实施村级后备干部“选青推优”计划,通过县级招考、乡镇推优,储备村级后备干部4458名、每村均不少于3名,1413名后备干部进入“两委”班子,为村干部队伍注入“源头活水”。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开展“擂台比武”,选树市级“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21名,省级“皖美村支书”13名,激励担当作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全市县级以上文明镇达70个、文明村达730个,占比分别为74.47%、64.04%。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万余场。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持续激发乡村活力
积极开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全市406个村开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26.3万亩,实现乡镇全覆盖,村均增收26万元。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量达5.85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50.26万元,分别增长82.85%、82.76%。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强村达471个、占比40.5%,增长180.36%。开展集体收益分红的村达882个、占比75.84%,分红3931.11万元,惠及群众288.38万人。
深入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全市投资11.65亿元,建设“小田变大田”102.05万亩,田块数量由26.88万块减少到6.63万块,减少75.33%;亩均综合收益增长15.21%。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和小田变大田等带动土地流转,全市土地流转率达61.9%。
深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全市盘活宅基地2547宗47.54万平方米,盘活住宅139宗6.64万平方米,吸纳社会资本1403.49万元、带动农户就业433户、村集体收入增加107.61万元,涉及2795户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168.99万元。
积极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982个,中农服平台名录库录入数据7432个,全程土地托管面积68.2万亩,环节托管服务面积3502.41万亩次,覆盖率73%,服务小农户94.85万户。
大力推广联合体模式。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2018年至2020年连续3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宿州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338家,位居全省第1。加入联合体的龙头企业345家、合作社907家、家庭农场2330家,年产值400亿元以上。加入联合体的家庭农场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市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联合体辐射带动农户917593户,带动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以上。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17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