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一季稻中后期如何抗灾夺丰收
南方一季稻中后期如何抗灾夺丰收
当前,“小暑”已过,“大暑”将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稻处于分蘖至拔节孕穗期,西南地区一季稻处于拔节孕穗至抽穗扬花期,是加强田间管理、促进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今年南方一季稻播种移栽总体正常,前期长势较好,但入汛以来,强降雨天气频发、降水偏多、日照偏少,不利于一季稻晒田控蘖;局部地区洪涝重发,稻田被淹,对水稻生长极为不利。专家预测,水稻生长后期遭遇高温干旱的可能性较大,同时长江中下游中籼稻抽穗扬花期可能发生高温热害,生育进程推迟的直播稻后期遭受低温影响风险加大,纹枯病等病害发生程度加重。
针对当前南方一季稻苗情长势和中后期天气形势,要以“一抗四防”(抗洪排涝、防旱保苗、防高温热害、防病虫害、防寒露风)为重点,切实抓好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搭好丰产架子。
一是抗洪排涝,促进恢复生长。水稻在分蘖至拔节期受淹时,生育进程近乎停止,抽穗期拉长,生育期延迟2-3天。对于受淹田块,要及时、分次排水,结合洗苗轻露田;适当控制水层,高温晴天不能一次性排干水,既要防止青枯死苗,又要改善根际环境促进根系活力;灾后及时补追速效氮肥和磷酸二氢钾,促进恢复生长;水退后强化病虫害防治,防止扩大蔓延。对受灾严重绝收田块,根据当地季节,把握时间界限,选用早熟早稻品种及时补种“早翻晚”;受淹未死田块也可及时割苗,适当补施促芽肥,蓄留再生稻,减轻产量损失。
二是干湿交替,加强群体调控。对尚处在分蘖期的中稻,在群体茎蘖数达预期穗数80%-90%时自然断水搁田,杂交中籼稻田要早搁、分次轻搁,使全田土壤沉实不陷脚,田面土表见新根,稻株叶片挺起,叶色褪淡显黄。手插稻的群体苗峰控制在适宜穗数的1.3-1.4倍,抛秧稻与机插稻控制在1.4-1.5倍,直播稻不能超过1.6倍。土壤肥沃的旺长群体适当重搁,土壤肥力中下等的中小群体轻搁。
从拔节到抽穗后15天,实行2-4厘米水层和干湿交替的间隙湿润灌溉,籽粒灌浆至收割前一周,实行2-4厘米水层和轻度落干(15厘米深丰产沟底无水)交替的干湿灌溉,确保籽粒灌浆所需水分,提高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功能,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坚持收割前一周断水,切忌断水过早,避免结实不良、产量明显降低,米质变差。
三是科学施肥,促花保花增粒重。穗肥的施用,要在群体高峰苗已过,叶色明显褪淡显“黄”的基础上进行。对群体茎蘖数适宜、叶色正常的田块,在倒4叶和倒3叶期分两次施用穗肥,粳稻不超过一生总施氮量的40%,籼稻不超过30%。对群体茎蘖数量偏小、叶色早落黄的田块,在倒4叶初与倒3叶期分2-3次施用穗肥,用量适当增加10%-30%,促弱转壮。对群体茎蘖数过大、叶色偏深的田块,一般在倒3或倒2叶期因苗减量推迟施用。
拔节期根据土壤钾、硅营养丰缺程度合理施用钾、硅肥,一般亩用氯化钾5-10公斤、二氧化硅5公斤左右。籼稻易早衰,可在抽穗至灌浆初期适当施用粒肥,一般亩用3-5公斤硫酸铵或尿素,也可采取根外叶面追肥,促进籽粒灌浆、增加千粒重。
四是以水调温,防范高温热害。已进入孕穗至抽穗期的水稻,如遇持续35℃以上高温,会影响扬花授粉和结实率,可采取深水灌溉(水层10厘米左右),以水调温,降低穗层温度;采取叶面喷施磷钾肥等措施,增强水稻植株对高温的抗性,缓解或减轻高温危害。对受旱稻田,要充分利用各种水源,及时补水,提高灌溉效率,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五是早发早熟,防止低温冷害。对长江流域茬口偏迟的直播稻、受洪涝影响推迟生育进程的迟熟稻,以及洪涝灾后补改种的晚稻,要采取促早发栽培管理措施,加快生育进程;低温来临时,要采取灌深水、喷施赤霉素、喷施叶面肥等综合性措施,减轻低温影响。
六是统防统治,严控病虫危害。当前气温高、田间湿度大,非常适宜病虫害发生流行。要加强病虫情测报,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强化抽穗期前后病虫的总体防治。重点加强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以及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稻曲病第一次预防用药要提前到破口前10-15天进行;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绿色防控水平,减少农药用量,有效减轻病虫害损失。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30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