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臻:为啥现在有的农民越来越不爱惜土地了?(朱宏锋等:农民合作社如何“抱团发展”)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朱启臻:为啥现在有的农民越来越不爱惜土地了?(朱宏锋等:农民合作社如何“抱团发展”),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朱启臻:为啥现在有的农民越来越不爱惜土地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朱宏锋等:农民合作社如何“抱团发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朱启臻:为啥现在有的农民越来越不爱惜土地了?

2、朱宏锋等:农民合作社如何“抱团发展”

3、朱彬洋:跨区作业不畏难,勇当致富“领头羊”

4、朱志刚就2007年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政策答问

朱启臻:为啥现在有的农民越来越不爱惜土地了?

朱启臻:为啥现在有的农民越来越不爱惜土地了?

人们常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只能是农民,除了农民任何其他群体都缺乏主动保护耕地的动力和热情。但是,农民对土地的不可割舍的情感正在消退,其突出表现是越来越多的人不愿为培植土地肥力而付出,一些农民甚至期盼着承包地被征或被占,希望把自己的承包地 “一卖了之”。

这种变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伤害极大。导致农民与土地情感断裂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排斥农民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的种种现象,动摇了农民对土地的信心和信念。有的以增加集体收入名义,由村集体收回农民承包地,实行“集体”统一经营或创新发包收取租金;更多的是利用各种办法“流转”农民的土地给工商资本,搞所谓大规模的“现代”农业,把农民变成“既拿地租,又打工挣工资”的工人。

这些想当然的措施尽管冠以“现代”或“创新”名义,其实质都是把作为农业主体的农民变成了农业生产的“看客”。客观上削弱了农民与土地的密切关系,助长了农业生产的短期行为、掠夺行为,土壤退化、面源污染、植被破坏等消极后果。

如何培养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让农民发自内心的热爱土地,把为子孙留下一片永续利用的土地作为自己的神圣责任。这就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强化农民的农业主体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

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进一步指出,要重视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要准确把握中央这一重要判断的精神实质,需要理解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农户是最适合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以农户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之所以成为农村改革成功的标志并成为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其本质在于尊重了农民的农业生产主体地位,农民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种地自由,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地肯定了农户经营的重要地位,重申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要探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衔接问题,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应该看到,农户经营是被理论和实践反复证明的最适合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这是由农业生产与农户特点共同决定的。“自己为自己劳动”成本最低、效率最高、风险最小,是农户生命力最为基础的因素。

无论农业组织怎么创新,违背了这个特点失败必然发生。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小农户经营问题是普遍存在的,由于地块小,靠农业收入养活不了全家,强壮劳动力只能进城打工,于是兼业农民出现了。因为打工挣钱更容易,种地成了“鸡肋”。

调查发现,兼业农民种地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够自己吃就行”成为很多中老年人种地的目的。有的农民只管种和收,疏于田间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对采纳新实用技术的热情锐减,合作需求也十分微弱,土地合理利用受到影响,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难以形成,以至于未来谁种地成为社会普遍担心的问题。

因此,人们形成共识,农业经营方式必须创新。需要明确的是,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正确方向只有一个,这就是坚持农民主体,以否定农户经营为特点的各种创新尝试都是违背农业基本特点和规律的,失败是必然的。

第二,家庭农场是现代可持续农业的微观基础。家庭农场,通俗地说就是扩大版的农户,是以家庭劳动力为主要劳动力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家庭农场是适度规模经营的典型表现形式,也是新型职业农民得以存在的有效载体。家庭农场与农户一样,充分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

家庭农场有很多好处,如就地近地实现充分就业,有较高和稳定的收入,不离开家乡便于照料老人和儿童,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有效遏制乡村的衰败;激活了农民对现代农业科技的需求,无论是新的品种、农业机械的使用,还是新肥料或新栽培技术的采纳,农场主都表现出了空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家庭农场的稳定性特征,也为培养农民珍惜土地的感情提供了基础,唯有稳定的土地关系,人们才有能真心去保护、爱惜耕地,才有可能发展出绿色、可持续农业。

但就目前而言,家庭农场形成尚存在两个障碍,一是土地流转障碍,目前靠人为推高土地租金促进土地流转的做法,难以形成可持续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因此,要明确农用地的基本属性和功能,通过建立完善的土地退出机制,让种地的农户获得更多稳定的资源。

二是,农业人才和劳动力流动机制亟待完善,城乡劳动力流动双向限制现象还十分突出。要通过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的限制,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让进城务工的村民顺利成为城市居民或城镇劳动者,为愿意留在乡村或返乡创业的人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开放的群体,唯有如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才具有活力和生机。

第三,合作社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保障。尽管家庭农场继承了家庭经营的诸多优势,但是家庭农场在经营过程中也同样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它依然无法克服市场交易成本过高问题,难以确立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各类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不会因家庭农场的成立而幸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更高一级的农业组织形式,这就是农民合作社。

合作社是被证明是最适合农业特点和农民特点的高一级组织形式,十多年来,合作社没有真正发展起来的原因是其形成机制存在严重缺陷,这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合作社发展机制来实现。就中国现实而言,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完善合作社组织形成机制。

一是合作社要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小农户特别是兼业农户,缺乏合作意愿与动力,而作为新型职业农民载体的家庭农场由于适度规模的形成,合作意愿和发展动力被激发出来,在家庭农场基础上组建合作社就具备了微观活力基础。

二是应该以乡村社区为合作社基本单位。这是由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行政管理体制所决定的。传统村落是熟人社会共同体,在共同体内部有互帮互助传统,有共同的生产与生活资源,容易形成共同的利益纽带,具有天然的信任与监督机制而容易形成合作关系。离开村落环境在陌生人之间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是十分困难的。

中国的文化更适合以熟人社会为基础,也就是说,在合作社组织内部充分利用熟人关系的信任与合作传统形成合作机制,在合作社组织之间建立现代契约制度,实现合作社的联合。此外,中国的行政管理传统也决定了中国农民合作社要以乡村社区为单位。

“村集体”不仅是土地的所有者,也是政府惠民政策的落实者。独立于村组织之外的合作社,往往会成为“孤岛”,难融入村落文化体系,与乡村社区“两张皮”,甚至出现相互掣肘现象。因此,农民合作社组织应该与乡村社区一体化,在此基础上完善合作社功能,实现更大范围的联合与合作。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

朱宏锋等:农民合作社如何“抱团发展”

朱宏锋等:农民合作社如何“抱团发展”

  创新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是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的产生和有序运转,有利于加快推进专业合作社的抱团发展,有利于增强专业合作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有利于发挥联合社在引领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致富作用。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到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动力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既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条件,也面临着资金短缺、组织架构松散、产业链纵横联合不紧密、农民素质亟需提升等问题、困难和挑战。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加强政府引导。当前,越来越多的工商资本进入到农业农村领域,以往农民专业合作社“单打独斗”已经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唯有走联合的道路,才能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之中占有一席之地。一是制定出台有吸引力的扶持政策。立足区域农业发展比较优势,以及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科研院所等产业发展实际,创新制定出台具有竞争力、可操作性强的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强化“一对一”的指导服务。联合社块头较大,覆盖范围通常以县级为单位,因此开展“一对一”的保姆式服务有必要,也比较可行。建议本着“循序渐进、分类指导”原则,在内部管理、市场开拓、技术应用、信息传播等方面,为联合社提供含金量高的优质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聘请专家学者,帮助联合社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风险预警、利益分配等制度体系,确保联合社从一开始就沿着规范化道路运行。三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紧密结合信用体系建设等,既要从面上营造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发展的外部环境,职能部门又要针对联合社的需求特色,提供保姆式、个性化的服务,帮助联合社解决外部发展环境、拓展农村市场、延伸产业链条等问题。既要把联合社“扶上马”,又要将联合社在发展的道路上“送一程”。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发展,必须更加注重提供优质服务。必须始终坚持联合社组建和运营“平等、自愿、互利”原则,凸显出经济性、服务性、民主性的显著特征。农民及专业合作社对于联合社是否认可,衡量的最重要标准就是联合社的社会化服务是否到位。联合社的成立应该达到“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效果,而不应产生“建庙供菩萨”的负担。一是着力做好产加销服务。目前,大多数联合社的业务主要是围绕粮食生产,但是,联合社在粮食加工和销售方面仍然比较薄弱。建议联合社大力发展粮食加工和销售方面的成员社,积极引导成员社之间开展纵向横向联合,力促一二三次产业融合,着力将联合社打造成为“第六产业”试验阵地,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二是着力做好资金互助服务。以控制住融资风险为前提,探索实行以“粮食银行”为主要模式的资金互助,即成员社或农户将粮食、蔬菜等农作物存入联合社,联合社统一仓储、生产加工、经营销售,以生产经营利润支付农作物存储利息,开展资金互助服务。成员社派人参与生产经营管理,让联合社在阳光下运行,提升联合社信用水平。三是着力做好经济作物销售服务。销售环节是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生产运营的重中之重。针对农作物销售难的问题,联合社可以在淘宝、京东或微信上建立“联合社菜场”。打造“新鲜、安全、低价、质量可追溯”农产品供销体系,研发适合物流配送的农产品,帮助成员社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同时,积极与超市、学校、社区对接,实现销售环节点对点、零距离服务。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发挥信息作用。市场规律告诉我们:大的不一定吃掉小的,但是快的一定会吃掉慢的。现代农业发展对信息的及时便捷获取及高效处理至关重要,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专业合作联合社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这是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之后的第五次IT产业革命。专业合作联合社在信息时代不能置身事外,必须积极适应“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在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支撑专业合作联合社方面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实现现代农业、专业合作联合社与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互动发展、共同提升,让专业合作联社发展腾“云”驾“数”,在新一轮新农村建设中占据有利地位。建议借鉴“云农场”做法,探索实行“电商+点商+店商”的上自“云农场”、下自农户的“上挂下联”的大联合格局,搭建起网上农资和农产品交易平台。通过“互联网+农业”,加快传统农业改造创新,着力解决农资和农产品在村镇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加强农业生产技术信息服务,健全完善农技推广服务长效机制,畅通农业信息服务渠道网络,职能部门要为联合社免费提供生产、市场、技术等多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定期组织农业专家团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培训。

朱彬洋:跨区作业不畏难,勇当致富“领头羊”

朱彬洋:跨区作业不畏难,勇当致富“领头羊”

在山东济宁泗水县的一个村庄,有一幢三层“小别墅”,这里是朱彬洋的老家。朱彬洋生活在“农机世家”,他的父亲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农机手。第一次接触农机他便着了迷,嚷嚷着父亲教他开农机。

朱彬洋真正从事农机行业还要从2009年说起。初入茅庐的他很有主见,他对父亲说:“要想赚钱多就必须有一台效率高、得心应手的收割机。”他从亲戚朋友那边打听了好久,终于确定了目标,雷沃谷神收割机是大家认可度比较高的产品,他要试试!说干就干,当年他就贷款买了雷沃谷神麦客收割机。“仅仅一个三夏,我就挣了好几万块,第二年我就还完了贷款,还多挣了三万块钱。”朱彬洋笑呵呵的说。可观的收入让朱彬洋信心满满,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农机行业的决心。

与其等待机会,不如主动出击。泗水县虽广泛种植豆类作物,却是最原始的人工收割。朱彬洋意识到,这是赚钱的好机会!2014年他毫不犹豫的购买了自己人生第二台雷沃谷神收割机。更换割台,大豆轻松实现机械收获,大大减少了人力付出,也让朱彬洋得到了农户的认可,同时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不久他给家里又新添置一台雷沃谷神收割机,父子齐上阵,日子越过越红火。

“要想赚更多的钱,就必须走出去,我需要去跨区。” 朱彬洋和父亲这样说。这是他跨区的开始,当时村里没有出去跨区的农机,他回忆着,“那时刚开始跨区作业,人生地不熟,又没有具体规划,第一年收支近乎持平。”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朱彬洋越挫越勇,第二年他吸取教训,提前联系好农户,规划好自己的跨区路线。连续几年跨区作业下来,他在农机圈积累了好口碑,他服务过的农户也为他介绍了更多的“资源”。

钱袋子鼓了,小洋楼也盖了起来。朱彬洋没有忘记邻里相亲,他想带着大家一同奔向致富的道路。在他的号召下,村里组建了以他为首的跨区小团队,开始了长期的跨区“征战”。

谈起跨区的心得,朱彬洋有自己的见解,他说:“想要跨区首先机器得给力。农忙不等人,机器质量好,服务也得跟上。跨区小团队成立的时候,我就和大家推荐的雷沃谷神收割机,有感情,也信任,反正选雷沃谷神,没错的。”

对于未来,朱彬洋满怀期待,“我想成立一个农机合作社,带更多的乡亲们富起来,都盖上三层小洋楼!”我们也祝福朱彬洋继续驰骋农田战三夏!


朱志刚就2007年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政策答问

朱志刚就2007年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政策答问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 安蓓)财政部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今年中央财政在继续保持去年120亿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不变的基础上,新增156亿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21日就今年农资综合直补政策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全国平均补贴标准明显提高


  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加大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力度。财政部是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的?


  答:为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2004年以来国家对种粮农民实施了粮食直补,2006年又在粮食直补基础上实施了对种粮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政策。经国务院批准,今年将继续加大农资综合直补的力度,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


  今年中央财政在继续保持去年120亿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不变的基础上,新增156亿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加大对种粮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力度。同时,今年粮食直补资金也比去年预计要增加约9亿元,增长到151亿元以上,实现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的各地粮食直补资金要达到当地粮食风险基金规模50%以上的目标。


  这样,今年对种粮农民的两项直接补贴总额达到427亿元,较上年增加165亿元,增长63%。补贴逐年增加后,全国平均补贴标准明显提高,农民将更为满意,对促进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的效果将更为明显。


  鼓励多产粮、多调粮、产好粮


  问:今年农资综合直补政策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答:国家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深受亿万农民欢迎,但目前也有个别反映,认为近年来的粮食直接补贴资金主要按种粮面积等多种因素测算分配的,与粮食产量、商品量、生产粮食品质好坏挂钩不很直接,促进粮食增产及优质生产的目标不很明显。


  考虑到这些问题,我们决定,从今年开始,适当调整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政策目标和导向,在充分考虑全年预计农资价格变动可能对种粮农民发生的增支影响的同时,政策重点鼓励多产粮、多调粮、产好粮。新增资金分配,直接与粮食产量、商品量和优质稻生产挂钩,产粮越多、粮食商品量越大、优质稻生产多,得到的补贴就越多,以充分调动各地政府和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新增资金分配坚持三原则


  问:在今年新增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分配上,财政部是如何考虑的?


  答:今年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增量的确很大,对这部分新增补贴资金分配,我们非常慎重,反复权衡和比较。今年新增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分配主要坚持和体现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继续坚持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的同时,进一步向粮食增产快、商品量大、优质稻谷产量多的地区倾斜。补贴资金分配直接与粮食产量、商品量和优质稻产量大小等因素挂钩,产粮越多、粮食商品量越大、优质稻生产越多,得到的补贴就越多。


  ——继续坚持公平补贴的原则,适当缩小补贴水平的地区间差距。目前全国个别地区之间补贴标准差距较大,我们对历史上亩均补贴标准和补贴强度系数过低的地区,在新增补贴资金分配上适当倾斜,对补贴水平仍低于平均水平较多的个别地区,适当提高其补贴标准,缩小各地补贴水平差距。通过今后几年的逐步调整,将最终实现粮食主产区或非主产区内的各地补贴强度一致。


  ——充分考虑今年化肥、柴油等农资预计全年的价格变动可能对农民种粮增支的影响,并适当留有余地。年内,即使柴油、化肥等农资相关政策发生调整,新增补贴资金也应该能弥补农资价格变动增加的支出,期间补贴原则上不再随农资价格变动而变动。


  确保资金真正落实到2亿多农户


  问:我国有2亿多农户,如何确保补贴不被截留、挪用,完全落实到千家万户的农民头上?


  答:今年3月,财政部已将粮食直补资金提前全部拨付到各省份,目前各地正陆续向农民兑付补贴资金,今年的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也已随文下拨到地方,预计6月底前将兑付到每个农户。


  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在测算、兑付每户农民的补贴前,要求对每户农民的补贴面积、标准和金额等都在村内张榜公布、三榜定案,让农民互相监督;要有一套好的制度和机制,诸如实行补贴资金的专户管理、补贴资金的财务公开制度、村级公示制度等,有效地确保了近年来两项直接补贴资金的落实。


  除继续完善现有的各项粮食财政财务管理制度外,目前财政部正在抓紧建设中国农民补贴网,全面推广补贴资金的“一卡通”管理,以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补贴资金的管理。


  目前,中国农民补贴网已涵盖全国2.52亿农户的基础信息、耕地信息、种粮信息、补贴信息等四大类信息,约516亿个数据,具体项目细化到农户家庭人口、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土地承包面积、粮食种植品种和数量、粮食库存、粮食补贴等,初步形成了大型农户信息管理数据库。


  补贴网建成后,今后补贴资金可以通过中国农民补贴网,以“一卡通”的方式,直接兑付给种粮农民,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更有效地防止资金被截留、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标签:农民   联合   补贴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9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