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劳务输出人数超过三百九十万 创历史新高(吉林省十八项农业科技成果获国家资助 总金额1080万)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吉林省劳务输出人数超过三百九十万 创历史新高(吉林省十八项农业科技成果获国家资助 总金额1080万),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吉林省劳务输出人数超过三百九十万 创历史新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吉林省十八项农业科技成果获国家资助 总金额1080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吉林省劳务输出人数超过三百九十万 创历史新高

2、吉林省十八项农业科技成果获国家资助 总金额1080万

3、吉林省千方百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4、吉林省印发十四条措施 指导肉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吉林省劳务输出人数超过三百九十万 创历史新高

吉林省劳务输出人数超过三百九十万 创历史新高

  记者从吉林省政府新闻办12月4日召开的劳动保障厅民生实事完成情况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2008年省政府确定的8件民生实事中,由省劳动保障厅负责的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城镇居民医保愿保尽保等3项已提前告捷,年初省劳动保障厅向社会承诺的10件民生实事也同时完成。

  目前,全省劳务输出人数超过390万,创历史新高。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0.29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19.7%,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7.68万人,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7.58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17.8%和137.9%。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3.9%,比年计划低0.5个百分点。全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56.77万人,完成指标任务450万人的101.5%,参保面为80.8%,基本实现愿保尽保。有11.14万居民享受了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待遇。10万个公益性岗位规模稳定,在岗人数10.2万人。在12个县市启动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试点。

  到10月末,全省共援助零就业家庭1569户,援助就业1826人,援助率100%,动态援助长效机制基本建立。“万名保安进北京”项目进一步发挥了劳务品牌的引领作用,共输出1.14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14%。城乡低保家庭适龄子女免费技能培训工作平稳推进。全省城乡低保家庭适龄子女已培训8360人,其中农村3755人、城镇4605人,做到了有接受培训意愿的全部参加培训。

  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如期顺利完成。

  今年社会保险收支规模将达510亿元,基金安全平稳运行。按照国家要求,省里成立了省社保基金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全省专项治理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2009年,省劳动保障厅继续承诺以下8件民生实事:一是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二是建立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援助机制,重点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三是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致富工程,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0万人,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800元,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0万人。四是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确保5万户零转移就业家庭中均有1人实现转移就业。五是开展全民创业扶持行动,当年新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2.2亿元,创业培训5万人,创建吉林省充分就业示范社区100个。六是以推进农村独女户夫妇养老保险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为切入点,探索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七是将全省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八是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调整幅度将略高于国家要求的10%。

吉林省十八项农业科技成果获国家资助 总金额1080万

吉林省十八项农业科技成果获国家资助 总金额1080万   科技部、财政部日前批准了2007年度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吉林省组织申报的20个项目有18项分别获得了50-100万元不等的专项资助,资助金额高达1080万元,项目数和资助额蝉联全国第一。

  此次获资助的18项农业科技成果涉及高效种植及养殖、农业机械、粮食深加工等领域,都具有很好的转化前景。如吉林农业大学的"微生物和淀粉酶联合作用生产海藻糖"成果,开创了利用玉米淀粉转化生产海藻糖的新工艺,解决了海藻糖与麦芽糖难于分离的技术难题,该项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的"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研究成果,具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该成果应用示范后,将显著地提高东北大豆的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东北农业经济发展。

  随着科技创新对农村经济支撑力的增强,吉林省农村经济正在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据了解,近年来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领域不断拓展,综合效益显著增强,吉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目前,玉米、水稻、大豆等主粮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100%,畜禽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一些重大实用增产增收技术得到应用推广,连续三年重点推广了生物防治玉米螟、农区统一灭鼠和测土配方施肥三项重大增产技术,共落实补贴资金7500万元,推广面积达到1亿亩,减少了粮食损失,增加了粮食产量。

  吉林省提出,今后将以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和农业院校、科研单位为依托,建立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突出自身资源特色与技术需求,着力提高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生产企业原始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在财政、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逐步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探索对重大科研课题实行招标制和首席专家负责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涉农科技人员给予奖励。到2010年,培养省级农业科技创新骨干人才300人,国家级拔尖人才50人。 。(于远德 春燕)

吉林省千方百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吉林省千方百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近年来,吉林省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千方百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的根本要素是耕地,命脉是水,农业机械是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它们都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保障。

  加强耕地保护与开发 保障粮食种植面积

  广阔的东北黑土地上,最主要的粮食种植都集中在河流的冲积平原上,地表水十分丰富,这对粮食生产非常有利。但丰富的地表水如果难以很好地渗透或排走,很容易形成内涝,并导致土地盐碱化,成为只能长草的荒地,这种现象在商品粮调出省——吉林非常普遍。令人欣喜的是,近几年来,吉林省找到了以稻治涝、以稻治碱的好路子,一片片盐碱地正在成为一块块良田。

  吉林省镇赉县五棵树镇原来是镇赉县最贫困的镇之一,农民人均纯收入远远低于其他乡镇。上世纪80年代土地承包经营的时候,全镇还有7000多公顷耕地,但是到1998年就减少到5000多公顷,主要原因就是五棵树镇土地盐碱化严重,原有的耕地大多只能种植玉米,加之当地十年九旱,基本上只能靠天吃饭,产量低且不稳定,很多农民都不愿意种地,大片耕地被撂荒。

  但是近几年来,五棵树镇村民积极进行了引水改田,从邻近的哈达山抽水站把水引来,把原来的撂荒地改造成了水田。水田种水稻,每公顷产量可以达到15000斤,而且旱涝保收,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种粮积极性也高了。

  2003年之后,五棵树镇基本上每年新增1000公顷水田,到现在,全镇耕地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达到了9000多公顷,五棵树镇也因此成为全县闻名的富裕镇。

  不过村民吴焕志所在的徐家村却因为距离较远,成为五棵树镇唯一没有水田的村,看着别的村都种上水田走上了富裕路,他们都很着急。他们也知道以稻治涝、以稻治碱的好处,但苦于引水改造需要巨大的资金,只能眼睁睁看着与其他村子的差距越来越大。

  2007年,喜讯传来,总投资62亿元、总面积558万亩的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在白城市镇赉县开工建设,该工程基本思路是:利用第二松花江和嫩江两条河流将原有旱田和盐碱地开发成水田,与“引嫩(嫩江)入白(白城市)”等3项水利工程相配套,水土并进,徐家村幸运地被纳入了最早开工的项目区,原来的盐碱地、水泡子、小岗子都被整理成耕地,田间配上了各种支干渠,水也引了进来。

  2008年,经过改造的10000亩盐碱地全部种上了水稻。村民吴焕志一下子种了18亩,他盘算着除了各种开销,今年收入怎么也能上万,以后再多种一些,收入会越来越高,也能像其他村的人一样开上小汽车了。

  吉林省副省长王守臣介绍,吉林省西部地区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耕地后备资源丰富,是全省最具农业发展潜力的地区。该地区有未利用地近1100万亩,是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目前少有的一块可集中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西部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实施,可实现“三改三增”,即改良盐碱地、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该项目分为3个项目区,7个项目片。规划目标为:总建设规模490.47万亩,新增耕地面积255.11万亩,增产粮食20亿斤左右。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包括镇赉项目区、大安项目区和松原项目区,是分别与引嫩入白、大安灌区和哈达山水利枢纽3大水利工程相匹配的土地整理项目。

  7月2日,一个喜讯传遍了吉林省。这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吉林省将通过外延上增加耕地数量,内涵上提高粮食单产,新增255万亩耕地,改造2000万亩中低产田为高产标准农田,使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增加100亿斤,达到60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这一喜讯让全省各地明确了工作目标,也让种粮农民欢欣鼓舞,干部群众的工作热情都空前高涨。

  王守臣说,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吉林省农业基础条件落后的状况,奠定稳定提高粮食增产的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60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而且可以有效遏制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扩大湿地面积,防止水土流失,为发展粮食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改善省内大部分中心城市缺水的状况,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创造有利条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作为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该规划涉及21个部门和大部分市县,因此,该规划的实施办公室设在了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闻国志担任该办公室负责人,据他介绍,《规划》预计总投资为260亿元,将建设十大工程、29个项目,主要包括在中西部地区兴建的引嫩入白、哈达山水利枢纽和中部引松供水3项重点骨干引水工程,大型灌区建设和改造工程,中部土地保护和西部土地整理工程,标准粮田建设工程,农业良种培育和推广工程,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工程,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工程,生产技术集成与普及工程,病虫草鼠害预防工程和生态保障工程。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粮食生产能力

  水是农业的命脉。东北黑土地大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量十分有限。由于缺水,许多可耕地被撂荒、闲置,无法利用;而一旦有了水,许多荒地就可以成为良田,低产田也能被改造成高产田,粮食生产能力又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灌区号称东北四大灌区之一,可控制面积达102万亩,但由于设备老旧,目前灌溉面积只有56.8万亩。和农业打交道30多年的副县长吴景和说,前郭灌区的经验证明,低产田经过改造之后,每亩单产可以提高300斤,关键问题是要进行哈达山抽水站的改造。现在,一座崭新的哈达山抽水站已经建成并开始运转,取代了上世纪40年代建设的老抽水站,同时配套新建、改建了大量的干渠、支渠等灌溉设施,未来将改造100万亩中低产田,还将新增30万亩水田,这将使前郭尔罗斯县粮食生产能力提高10亿斤,达到45亿斤以上,重新夺回全国第一产量大县的桂冠。

  吉林省将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吉林省建成大中型水库102座,小型水库1433座,塘坝5500多处,万亩以上灌区122处,标准化水田方条田650万亩,发展旱田节水灌溉面积655万亩,建设农田抗旱井18.2万眼,配套喷灌设备9300多台(套),全省2200万亩易旱耕地具备了抗旱坐水种条件,占全省易旱耕地面积65%左右。到2012年,全省规划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430万亩,其中水田1290万亩,旱田水浇地1140万亩,另外还有1849万亩坐水种面积。

  发展大型农机化 提高粮食可持续发展能力

  有了耕地、有了水,还需要现代化的农业工具。随着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工具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各种农业机械开始取代人力和畜力,吉林的粮食生产正在逐渐步入机械化时代,曾经万头攒动齐劳动的景象正在被大型农机的轰鸣声所取代。

  目前,吉林省正在建设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总规模为1000万亩,到2012年完成。其中,玉米800万亩、水稻200万亩,实现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生产。通过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示范区域内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全省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每年平均建设玉米4000亩、水稻2000亩规模的全程农机化示范基地(农机大户或合作组织)3000个以上,示范区内50%的耕地由示范基地覆盖,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通过玉米、水稻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辐射和带动吉林省农机化的发展。

  巨大的耕地后备资源,丰富的水资源,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使吉林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李己平)

吉林省印发十四条措施 指导肉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吉林省印发十四条措施 指导肉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近期,受全国肉牛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吉林省肉牛价格变动较大。近日,省肉牛办印发了《关于应对肉牛市场价格波动促进产业稳定发展十四条措施》,指导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加快落实政策资金。加快惠企纾困政策落实,尤其是2021年、2022年省财政补贴资金,做到应补尽补。同时,要落实好新出台的7个政策措施,利用好中央和省财政专项资金、政策性奖补等资金,加大对基础母牛引进、扩繁,肉牛良种繁育体系等方面扶持。

  推动金融政策调控。足额安排肉牛政策性保险配套资金,满足养殖场户肉牛保险需求,降低肉牛养殖风险和成本。要鼓励银行、农担公司等金融机构,及时调整金融产品,对于贷款即将到期或已到期的,通过适当延长放款期限、申请贴息等方式,帮助养殖户渡过难关。同时,鼓励降低贷款门槛和成本,扩大贷款融资额度,进一步发挥融资贷款在牛价下跌过程中的“稳定器”作用。

  调整结构保护产能。加快引牛补贴政策、基础母牛扩群提质增量等项目审核,推动补贴资金尽快到户。指导养殖场户调整养殖结构,淘汰低产能、使用时间长、健康状况差的繁殖母牛,尽最大可能支持和指导场户留存优质能繁母牛,改善群体质量,保障产业优质产能。

  降低繁改交易服务费用。鼓励肉牛冻精生产、经营和销售单位,在保证基本利益情况下,适当降低冻精销售价格,满足肉牛养殖场户购买能力。鼓励肉牛繁殖改良站点,适当降低肉牛配种服务费,满足肉牛养殖户配种需要。鼓励交易市场适当降低对入市、代存及交易牛只收费。

  鼓励大项目低价入栏积蓄后劲。加快千头以上肉牛大项目建设,鼓励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有条件企业,抓住机遇适时抄底入栏补栏,购买省内高品质的犊牛和基础母牛入栏补栏,为项目后续快速发展提前布局。

  拓展产销对接发展新业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调节作用,引领推动养殖、屠宰加工企业拓宽肉牛及其产品市场销售渠道,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产销对接的组织协调,支持企业主动拓展消费市场,推动前端养殖和终端消费精准对接。鼓励企业发展“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电商销售+社区团购”等营销方式新业态,支持规模养殖场(户)通过代宰加工、门店销售等形式延伸经营链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营收效益。

  鼓励省内屠宰企业扩能降费。鼓励规模以上屠宰加工企业释放优势产能,对屠宰具有产地检疫证明的省内育肥出栏肉牛且年屠宰量新增3000头以上的企业予以奖励。号召本地肉牛屠宰加工龙头企业积极作为,适当降低代宰屠宰收费,在肉牛市场价格出现波动时,严格履约,优先收购合同牛、订单牛和省内育肥牛。

  倡导消费扩大本地市场需求。引导鼓励域内餐饮、集体伙食等单位以及熟食加工、预制菜等企业积极消费本地牛肉产品,采取发放牛肉消费券等方式,激发本地牛肉市场消费活力。倡导消费本地牛肉产品,扩增餐饮消费市场需求。

  打造产业品牌扩大市场份额。通过肉牛产业区域公共品牌联盟,充分挖掘吉林省肉牛及牛肉产品的优势,集中力量培育地方肉牛品牌,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拓展阜外市场占有率,扩大市场份额。

  降低饲料饲喂及养殖成本。推广菌酶协同、茎穗兼收一次性作业等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降低饲养成本。同时,推广使用玉米秸秆、青(黄)贮饲料等替代精料,根据肉牛不同阶段合理搭配日粮,做到少喂勤加,减少浪费。同时,指导企业在建设牛舍时,量力投入,避免在建筑上投入过多成本。

  加强防疫降低疾病风险。加强对肉牛消化道病、呼吸道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技术推广,降低发病率,减少治疗成本。同时,要防止发生繁殖障碍性疾病,指导企业和场户做好能繁母牛和犊牛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提高母牛繁殖效率和犊牛成活率。

  加强指导提高养殖水平。加强肉牛良种繁育等技术宣传、推广和指导,根据母牛体况,选择适宜的优质冻精进行人工授精,科学指导母牛各阶段营养日粮配置,生产优质犊牛,提高养殖场户养殖质量和产出效益。

  加大走私牛肉打击力度。组织开展市场环节专项检查,采取“零容忍”态度,加大对走私牛肉的打击力度,对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加强舆论引导与信息共享。加强媒体宣传舆论引导作用,避免养殖户盲目跟风出栏清栏。同时,要拓宽养殖户掌握市场供需变化、国内外生产情况以及政策变化等信息渠道,引导养殖场户制订更为合理的养殖计划和销售策略,积极应对市场风险。 

标签:吉林省   建设   提高   工程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9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