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一问:2023年用户最愿意购买什么样的农机?(炎炎夏日不断“升温”的植保无人机市场该“降温”了)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灵魂一问:2023年用户最愿意购买什么样的农机?(炎炎夏日不断“升温”的植保无人机市场该“降温”了),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灵魂一问:2023年用户最愿意购买什么样的农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炎炎夏日不断“升温”的植保无人机市场该“降温”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灵魂一问:2023年用户最愿意购买什么样的农机?

2、炎炎夏日不断“升温”的植保无人机市场该“降温”了

3、炎陵黄桃7月21日开园上市

4、炒概念名不副实?关于海水稻,这些问题你需要了解

灵魂一问:2023年用户最愿意购买什么样的农机?

灵魂一问:2023年用户最愿意购买什么样的农机?

有些产品注定生不逢时,有些产品必定畅销!

灵魂拷问:2023年用户最喜欢什么样的农机?

农机行业有明显的热点轮动的现象,像拖拉机、水稻联合收获机这类通用型农机常年热销,而烘干机、打捆机、植保机等则有明显的大小年,还有一些农机则注定要终生“郁郁寡欢”,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冷门的小众农机,所以企业还是要追逐行业的热点,这样企业才能永立潮头,正所谓“成功不是解决了问题,而是发现了机会”。

2023年到了,我们无需留恋国3时代,在已经到来的国4时代,有哪些农机必将热销,用户又喜欢哪些农机呢?与趋势为敌必没有好果子吃,投用户之所好才能财路亨通。

一、不涨价的国4机

6亿多农民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这是国内农民的真实收入状况,与收入相对应的是较低的购买力水平,农机的主要购买者是农民,所以价格是影响用户购机的决定性因素,同等质量下价格低的农机卖的更好。

进入国4时代的2023年,大家对国4农机的涨价都有一定的心量预期,涨是大趋势,不涨是小概率。

在这种大环境下,不涨价,抑或价格涨幅平和的农机会更受用户的青睐,因为在现有的内燃机技术水平下,国4农机与国3农机在性能上并没有本质的飞跃,用户某种意义上是为环境在买单,所以用户对国4机的价格会很敏感,国4机价格涨的太高,势必影响到直接购机户消费和积极性。

那么国4农机,有没有价格不涨的农机呢?答案是肯定的。

分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国4升级不影响农机价格的,如50马力以下的拖拉机、手扶插秧机、汽油版高速插秧机、电动农机、植保无人飞机,以及所有不带动力的农机具等;第二种是生产企业决定不涨价的,据笔者所知,有一些国产品牌决定内部消化成本,不把国4的原材料成本上涨部分转嫁给用户,而是选择内部降本消化。

大概率看,2023年进口大品牌的国4机会大幅涨价,如某品牌进口304拖拉机从160万元涨到180万元,国产一线品牌会适度涨价,一些企业会内部消化成本,国产二三线品牌可能大多不涨价或小幅涨价。

也就是是2023年国4农机价格涨不涨及涨幅大小是由品牌的实力决定的,品牌越强势就越有议价权。

二、高收益的农机

这里所说的高收益农机就是给机手或农机经营户带来更高的收入和利润的农机,能让用户挣更多钱的农机,即使价格上涨,用户也愿意购买。

国内销售的农机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用型,另一类是经营型。

自用型农机。以吉林省为例,当地很多农户家里有七八垧地,也就是100-200亩左右,这样的经营规模,一般家庭都会购买一台70-100马力的中型拖拉机,这台拖拉机主要是用于播种、田间搬运的,这种自用型农机,轻负荷作业,一年就是在农忙季节性使用,用户对品质、品牌等并不重视,但对价格十分敏感,一旦涨价用户就会延迟购买或干脆买台二手机。

经营型农机。如跨区作业的水稻联合联合收获机、带打捆机作业的拖拉机等,这类农机用户买回来是挣钱搞经营的,在购买之前都会算经济账,价格固然重要,但能不能挣钱更重要。

2023年的联合收获机,如果涨价了,但是机器性能、作业效率等也提高了,与国3版本相比让用户在作业时更有竞争力,挣更多的钱,用户就对涨价的事不太在意。

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用型的农机生产企业要尽量的降低成本,不断追求极致的性价比;而经营型的农机,一定要注重产品的品质、效率、功能、投资收益率,不同定位的农机要使用不同的营销策略,这样的话用户更容易接受,也会卖的更好。

三、大品牌农机

按道理讲,市场对所有的产品都是一视同仁的,为什么在国4时代大品牌农机更受用户欢迎呢?

这是与国4农机产品的本身特点分不开的。与国3产品相比,国4农机的确是增加了很多信息化、机电液一体化、智能化的部件以及信息化控制系统,所以说国4农机在技术上有质的提升,很多型号的产品,尤其是150马力以上的大功率农机,很多都要全新开发。

在国4时代,小企业小品牌的产品会失去赖以生存的比较优势,原来在性价比方面的优势不再有效,国4时代大企业强势回归,大量的小企业小品牌会被淘汰出局,小企业就是勉强上马国4农机,在上市时间、技术水平、产品品质、服务等诸多方面都没有比较优势,产品没有竞争力。

与汽车行业一样,随着排放标准不断的升级,行业的洗牌的主要力量会由技术来决定,大量的小企业出局,剩下来的将是几个有实力寡头品牌。

对国4实施初期的2023年,有经验的老机手应该会优先选择大公司大品牌的国4机型,在情况不明朗的情况下,毕竟谁都不想让自己成为小白鼠。

四、会卖的农机

在存量时代,农机的确越来越不好卖了,在同质化竞争之下,谁的商业模式高明,谁的农机就卖得更好。

电动重卡曾被看成是汽车行业的笑话,因为重卡是重负荷作业,电动重卡续航短,价格是普遍重卡的两倍,没有几个人愿意购买电动重卡,但在2020年左右,一些企业推出了换电模式,具体操作模式:某品牌为例,用户以75万购买一辆电动重卡从事城市运渣作业,厂家和某电力公司联合成立电池租赁公司,租赁公司用30万购买购机户的电池,用户返过来再租用电池,这样用户购机实际上只出了45万元,与普遍重卡价格持平,以后作业用户只需到固定的地点换电池,根本使用情况支付电池使用费用,这种模式直接降低了购机成本,让用户没有了电池衰减的后顾之忧,租赁公司有了持续不断的收益,报废的电池还能用途风力发电的畜电池,可以说是多赢的局面,正是有了这个高明的商业模式,所以换电重卡开始风靡起来。

在国4时代,越是高端的农机,价格上涨越高,“10年的忠诚比不上1分钱的让利”,为了继续留住用户,一定要在商业模式上创新,2023年第一年,应该主要在降低用户价格的敏感性上想办法。

2015年左右,山东潍坊某二线品牌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的“购机送作业面积”的模式值得借鉴。其时该品牌名不见经传,用户不接受,买不起价钱,该公司大区经理联合当地的经销商,与宁夏回族自治区、蒙东地区的种植户签订了几十万亩深松深翻地的作业合作,然后承诺给购买该品牌的180-230马力的机手每车2000亩的作业面积,机手在前期只需要支付2成的首付款,其余购机款等到作业完成之后 从作业费用里扣除,这种模式对小白用户有吸引力,2000亩作业面积基本上能把购机款给挣回来。

农机的品质短时间内很难提高,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差距更不是在短时间内能跨越的,但是商业模式可以让产品之间缩短差距,甚至创造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出来。

所以真正的优势,可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上,只要你的新模式能挠到用户的痒痒肉上,你的农机想不卖好都不行。

五、政策支持的农机

国内家农机行业有一个普遍的规律,这就是凡是补贴政策支持的农机,每年都销售的很好,反之也成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答案是补贴资金,凡是补贴资金高的农机,会对购机者更有吸引力。

因为补贴政策对一个农机产品支持的具体表现就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提高单机的补贴额度,比如去年补10000元,今年补12000元;一种是提高补贴比例。其实两种说法,结果是一样的。

那么2023年补贴政策将支持哪些农机呢?笔者判断是以下几类:玉米大豆复合播种类农机、丘陵山地农机、智能化农机、保护性耕作农机、大田农机。

炎炎夏日不断“升温”的植保无人机市场该“降温”了

炎炎夏日不断“升温”的植保无人机市场该“降温”了

资料图

连日来,高温天气强势来袭,盛夏如期而至,被高温炙烤的大地都可以煎鸡蛋了。可怕 的是,这样的天气还将持续一个多月,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一场甘霖来降降温。而对于农机行业来说,植保无人机由于在施药、授粉、施肥等方面有巨大优势,行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就在植保无人机市场行情不断升温的井喷时期,问题也不断涌现出来。

行业标准及核心技术的缺失、飞防专用药剂的稀缺等问题。均导致植保无人机行业面临些许诟病,再加之许多企业都想分食这块大蛋糕,导致植保无人机产业发展混乱,前段时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因植保无人机在作业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禁止无人机在其生产上的应用,不断升温的植保无人机迎来行业阵痛期,现阶段的植保无人机是时候该降降温了。

标准缺乏  行业发展受阻

近年来,我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型经营主体涌现,导致人工成本增加,加之农村劳动力缺乏,植保无人机便以其高效、作业精准的优点成为农户的新宠,使得植保无人机保有量也不断攀升,但受企业分食乱象影响,作业效果和质量得不到保障,从而出现上文提到的植保无人机被禁用现象,导致行业发展受阻,这无疑不在警示植保无人机行业需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了,不能让标准的缺失毁了行业长远的发展。

由于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方式不同于一般的地面农机具,因此制定标准时需结合植保无人机的特点来反复试验,制定的内容包括材料与部件、制造、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同时飞手的选拔标准也应严格制定,飞防效果好不好除了机器硬件要“硬”,飞手的软实力也不容忽视。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曾在第二届航空植保应用技术发展交流会上说道:“有些国外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所以我国一定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农业航空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包括产品制造、产品检测、操作人员岗位培训和资质认证、作业质量及风险评估。”

核心技术缺失  费用昂贵

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发展命脉,植保无人机市场广阔,如果无法掌握核心技术,企业发展无疑是纸上谈兵,对于植保无人机的推广普及也有所影响,正因为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植保无人机价格昂贵,普通农户心有余而力不足,想买也买不起,推广普及自然困难。

核心技术的缺失要求企业要积极“走出去”。目前来说,日本的植保无人机技术无疑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起步早,发展快。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中心主任何雄奎曾提到:“在日本,无人机飞行高度不超过1米,通过低空低速飞行,能有效替代地面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而在中国,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有的甚至超过5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业效果。”由此看来,我国植保无人机技术与世界前列的植保无人机大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技术是植保行业发展的核心,企业必须攻克技术短板,向日本农用无人机技术看齐,使我国植保无人机行业获得更长远稳健的发展空间。

专用药剂稀缺  成发展痛点

植保无人机对于防治病虫害具有不俗的效果,“飞”是手段,而“防”才是其作业目的,飞防药剂的专业助攻就显得不可或缺。而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飞防专用药剂极度缺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针对这种状况,行业内应统一制定药剂选用标准,企业应积极攻关专用药剂研发技术。

药剂的选用应注意:一、不要选择毒性较高的农药;二、容易致使喷头堵塞的药剂不宜使用;三、所有合法的上市药剂都需要在原有农药登记的基础上再追加飞防专用登记。

对于专用药剂的研发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学民提出:“在研发飞防制剂时需要注意四点:第一,药剂要能够适应低稀释倍数,且稀释后稳定性高。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登记的药剂通常是稀释500~1000倍,无法满足上述条件;第二,对于固液体系,固体粒径要小,避免堵塞喷头;第三,雾化效果要好,能够有效地防止液滴飘移、挥发;第四,界面性能良好,易于沉积、润湿、铺展、渗透和吸收。”

可见,植保无人机市场发展前景潜力无限,但以上发展痛点也不容忽视,大蛋糕虽然美味,如果不用心做好它,味道也会大打折扣。笔者认为,不断升温的植保无人机行业是时候该放缓脚步,先冷静下来,把问题先解决,理清发展思路再继续前行,才是最重要的。

炎陵黄桃7月21日开园上市

炎陵黄桃7月21日开园上市

  7月19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在长沙举行新闻发布会,炎陵黄桃将于7月21日开园上市。今年,炎陵黄桃继续保持增产提质的态势,种植面积达9.6万亩,预计产量7.8万吨。?

  炎陵黄桃个大色艳味甜,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为保证消费者品尝到高品质的新鲜桃果,当地一方面根据产区海拔高度分类确定不同果园的开园采摘时间,青果不摘、次果不卖规范果农采摘行为;一方面携手电商和物流平台,开辟运输专线,确保早上摘桃,消费者下午或次日就能吃桃;同时,构建完善黄桃深加工产业链,推出黄桃酒、黄桃果汁、黄桃奶茶等产品。

  自1987年炎陵引进优良黄桃新品种并进行试种以来,炎陵黄桃经历了试种期、示范期、推广期、提升期四个阶段,目前当地有3.6万桃农种植黄桃,6万人通过各种方式参与黄桃产业链,超六成脱贫人口依托黄桃产业实现稳脱贫、稳致富,黄桃产业也成为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炎陵县位于株洲市南部、井冈山西麓,拥有神农谷、酃峰等自然资源,也为黄桃等提供了优渥的生长环境,让炎陵成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中国黄桃之乡”。

炒概念名不副实?关于海水稻,这些问题你需要了解

炒概念名不副实?关于海水稻,这些问题你需要了解

“网红”海水稻最近遇上了麻烦。

海水稻是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一种耐盐碱水稻,研发主阵地在青岛。今年,它已经开始了全国大范围试种。在去年的测产中,海水稻表现不错——一种编号为YC0045的水稻材料最高亩产量达到620.95公斤,超出预期的300公斤。

在习近平主席2018新年贺词中,海水稻与大飞机C919、量子计算机、港珠澳大桥等一道被“点名”。

但近日,我国著名水稻专家凌启鸿发表学术文章指出,切不可因有了海水稻而过于乐观。之后,又有公开报道质疑,“海水稻”名不副实,它与海水并不沾边。

这些声音让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感到无奈。该中心技术副主任米铁柱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人闭门造车,靠想象进行评论,“不负责任”。

记者梳理了围绕海水稻产生的种种争议。其实,海水稻的科学意义毋庸置疑,只是在宣传手段和推广路线上,还有可待商榷的空间。

取名海水稻是不是在“炒概念”?

“我们觉得最有问题的地方,其实是名字。”中国种子协会顾问李立秋挺困惑,“如果跟海水没关系,为什么要叫海水稻?”

此前,青岛海水稻团队反复强调,“海水稻”并非按字面意思理解的在海水中生长的水稻。它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可以长在盐碱地和滩涂。

李立秋对这一解释并不买账:“我没有听说过这种俗称,耐盐碱水稻就是耐盐碱水稻,怎么成了海水稻?”从事水稻育种工作多年的天津农作物研究所专家童继平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业内,并没有将耐盐碱水稻称为海水稻的惯例。

误解已经产生。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之前入驻了某新闻平台的“问吧”与网友互动。大量网友都在问同一个问题——这种水稻可以直接用海水灌溉吗?

既然容易让人“脑补”,又为何如此取名?

“因为有新闻性。”李立秋直言不讳,“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在研究耐盐碱水稻,全国有多支不同团队在做。如果不取个新名字,就没这样的轰动效应。”

对名字引发的轩然大波,米铁柱表示难以理解。“有必要因为名字有这么大意见吗?好,那我们不叫海水稻,我们叫淡水稻、凉水稻、开水稻?”针对是否靠名字博出位的质疑,米铁柱说:“对这种莫须有的指控我们无法回答。”他再次强调,取名海水稻,是为了通俗易懂。

在专家看来,除了有“炒概念”的嫌疑,这一名字还容易造成混淆。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提到海水稻,业界通常认为它指的广东湛江科研人员陈日胜培育的“海稻86”。

“因为是内河入海口的海滩涂地里生长的稻种,所以我给它取名为‘海水稻’。”陈日胜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认为海水稻的许多基因与普通稻子不同,是非常好的水稻育种材料资源,其研究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86年。

不过,“海稻86”没有通过品种审定。也就是说,它还在试验阶段,尚无法进行推广。“我做这件事纯粹是我的个人行为,没有政府部门支持。”陈日胜说。

此“海水稻”是不是彼“海水稻”?米铁柱给出了明确回应——双方没有任何关系。“对陈日胜的工作,我们不做评价。” 陈日胜则回复记者称,国内应该有很多育种团队用过他的海水稻材料,至于青岛有没有用到,他不清楚,在没有确切数据分析之前,不能判定有没有关系。

种海水稻是否耗费大量淡水资源?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试种海水稻时,用了海水+淡水混合的方法,配置出不同浓度的咸水,来模拟自然界中不同盐碱地的情况。比如前文提到的YC0045,其生长全周期内水田含盐量浓度就控制在0.6%。

“如果是这样,这一品种的耐盐性还是比较好的。”童继平给予了肯定。不过,海水的盐度通常为3.0%到3.5%,远高于0.6%。如果要配比灌溉,淡水也得占到灌溉水80%以上。凌启鸿在上述《盐碱地种稻有关问题的讨论》中指出,这意味着,耐盐水稻品种还是需要充足的淡水灌溉作栽培保证。按照每亩稻田用水量在800到1200立方米之间计算,即使用“淡水+海水”的方式灌溉,也得从内地向沿海建设长距离淡水输水工程,投资巨大,缺乏大范围推广的现实性。

“我们既然是要在多地试种,那就是要用当地的水土和环境。”米铁柱说,“在青岛,我们用淡水和海水混合,是为了建立实验环境;但在其他地方试种时,我们当然不会继续用这种方式。我们是在真实的盐碱地中种植,不存在调水的问题。”

至于是否会消耗大量淡水,米铁柱表示,这要看怎么理解“淡水”。

传统农业生产用水的含盐量不能超过0.1%,但如果种植海水稻,含盐量更高的水也能用于灌溉。米铁柱举例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区的高山融水,流经地表盐度高的区域后,其携带的盐分就会随之增高,盐度一旦高过0.1%,就无法用于农业。“但在海水稻上,这种水就能继续用。”

米铁柱向科技日报记者强调,相比在盐碱地上种植普通水稻,海水稻并不会耗费更多淡水资源。“同样是盐碱地,因为海水稻耐盐度高,就不需要用大量淡水洗盐;而且,我们还能利用大量传统农业所不能用的水资源。”

良田都抛荒,盐碱地种稻有商业化推广价值吗?

据米铁柱透露,明年海水稻将进行“区试审定”,审定通过后,海水稻就能作为商业品种,面向农民销售。

而李立秋和童继平都认为,从目前来说,推广海水稻的需求并不迫切。

“种水稻的比较效益不高。”童继平的老家在安徽,他亲眼看到,很多水利条件不好的良田已经抛荒。相比守着一亩三分地,农民更愿意出门打工。如果开发盐碱地种稻的经济效益不高,农民就很难有积极性。

而且,我国不缺水稻。李立秋表示,今年我国在水稻种植面积上比上年压缩了1000多万亩。

但对于海水稻的商业化前景,米铁柱信心满满。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提出,其长远目标是要为国家增加1亿亩耕地,多养活8000万人口。“商业化推广的效果如何,要交给市场去检验。充分的调研表明,海水稻的潜在市场需求非常广阔。”

米铁柱指出,有良田抛荒,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开发新的土地资源。“土地抛荒的本质原因是经济效益不高。不能因为有土地抛荒了,就否认开发利用盐碱地的价值,这在逻辑上根本不成立。”至于经济效益的问题,米铁柱认为无需担忧。“我们有大量成片盐碱地可以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种植,这比分散、传统的农田耕种成本要低,效益更高。”

那么,我国有增加水稻产量的需求吗?

“我国也许不缺普通水稻,但海水稻是能满足高端需求的水稻。”此前报道介绍,盐碱地中微量元素比较高,海水稻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高,再加上其生长过程中少受病虫害侵扰,可以做到天然绿色。“现在一直在说产业升级,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做的就是这个工作。”米铁柱说。

科学上有意义,宣传上要克制

海水稻的另一大亮点,是它的亩产水平。

2017年经过小面积测产,有试验品种的亩产量达到近621公斤。这一数字也在之后的报道中被反复提及。但始终没有明确的是,所谓的“小面积测产”,究竟是种植了多大面积?

米铁柱向记者确认,这一材料的实际种植面积为四五十平方米,测产了几百株,亩产量为折算而来,是一个“理论评测结果”。

“这就应该说清楚,否则容易引起误会。”李立秋说。

李立秋反复强调,从长远来看,我国的耕地面积确实不够。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刚需,但耕地红线的坚守也是底线。如何利用目前不能利用的土地,对农业科技工作者来说是个大课题。所以,研究耐盐碱水稻,做粮食安全的战略技术储备很有必要,从学术上来讲,他支持深入研究。也许有一天,我们还真能研发出适应高盐环境的真正的海水稻。

“抗盐水平不错,产量水平也不错。”童继平坦言,从耐盐碱水稻研发的角度来看,海水稻确实有所突破。

但让专家们“意难平”的是“浮夸”。“本来这些年,科技界就有浮躁之风。做研究可以,但别总想着‘抓眼球’。拿商业营销那一套来做包装,就丢了科研工作者应该有的严谨、客观。”李立秋说,这才是业界专家跟海水稻“较劲”的主要原因。

标签:农机   海水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59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