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定西“薯”光这边独好,只因农机给力(甘肃定西市安定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甘肃定西“薯”光这边独好,只因农机给力(甘肃定西市安定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甘肃定西“薯”光这边独好,只因农机给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甘肃定西市安定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甘肃定西“薯”光这边独好,只因农机给力

2、甘肃定西市安定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3、甘肃富锌马铃薯小农户试点项目入选全球减贫案例

4、甘肃寒旱区优势作物绿色提质生产技术研究成效显著

甘肃定西“薯”光这边独好,只因农机给力

甘肃定西“薯”光这边独好,只因农机给力

走进定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小岔口村,田野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只见挖掘机“突突突”地开过,挖掘铲翻开潮湿的泥土,将混杂的土块、作物根茎、地膜卷入分离筛里。

在分离筛富有节奏的抖动中,一颗颗圆滚滚的马铃薯沿着筛条铺在地垄上,村民紧跟其后捡拾入篮装袋,不一会儿,一袋袋马铃薯堆在地头。

“以前,我们两个人1天才能挖1亩洋芋,现在有了洋芋收获机,一天能收20来亩,机械效率高,以后大面积种植再也不用为收洋芋发愁了。”村民陈胜说。

在定西市通渭县北城铺镇魏河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层层梯田地里种植的青薯9号正在忙碌采收中。

伴随着3台马铃薯收获机的轰鸣声,一个个马铃薯在晒床上跳跃着滚落下来,抖落了一身泥土,平躺在松软的泥土上。

一会儿工夫,一块地的马铃薯全部完成采挖,新鲜的马铃薯铺满地面,村民们提着袋子将马铃薯分装成袋,之后用三轮车进行拉运。

“我们合作社今年种了2300多亩马铃薯,采收全部采用机械化,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挖完。”通渭县顺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杰说。

在张杰看来,马铃薯机械化采收,不仅有效避免了深秋多雨、霜冻带来的影响,最大程度减少了损失,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

近年来,定西各级农机部门聚焦丘陵山区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各环节,加快先进高效新机具应用,加大产学研推用结合,推进农机装备协同攻关,提升丘陵山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

据介绍,传统方式每人每天捡拾马铃薯3吨左右,而每台中小型马铃薯收获机每天可收获约60吨,每亩节约成本160元。

全市各级农机部门从马铃薯耕、种、防、收等技术方面入手,通过示范推广机械化深松、机械化粪肥还田、机械化铺膜点播种、机械化联合收获等全程机械化技术,结合耕地实际对农机具进行选型引进、试验示范、宣传推广进一步提高了马铃薯机械化水平和作业质量,促进马铃薯生产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日前,安定区鲁家沟镇太平村举办了马铃薯全过程机械化推进演示观摩活动,深松机、旋耕机、撒肥机,单垄双行、双垄四行马铃薯种植机、自走式植保机等近40台套机具整齐亮相。

在演示现场,专业技术检测人员对近几年引进研发的马铃薯收获后捡拾、自动装箱(装框)、分级装袋和吨包等十多种联合收获新机型进行了试验验证,为进一步改进完善机具性能、开展补贴机具选型和广大农民购机用机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据悉,截至目前,定西市完成马铃薯机耕253.3万亩,机播131.74万亩,机收159.04万亩,新增马铃薯种收机械0.6万台套,今年马铃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有望突破70%。

甘肃定西市安定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甘肃定西市安定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探索推广“合作社+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基地建设”模式,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撂荒地复垦整治、优势产业发展、引洮水资源高效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整流域、整山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让农业更有看头、农村更有奔头、农民更有甜头。

  高标准农田让产业强镇建设更有底气

  安定区内官营镇是引洮供水一期工程主要受益区之一,水资源丰富。这里海拔高、日照足、温差大,所产蔬菜品质好、耐运输、易贮藏,备受市场青睐,素有“安定菜篮子”美誉。

  今年38岁的张保萍是内官营镇有名的蔬菜种植大户,也是内官营镇高原夏菜技术集成及产业孵化基地的负责人。2014年,在政府帮助下,张保萍流转土地30余亩,创办了定西顺吉蔬菜专业合作社,从种植露天蔬菜到大棚蔬菜,从最初挣得5万元的“第一桶金”到如今年过5000万元的销售业绩,他带领当地农民共同发家致富,把蔬菜产业做得风生水起,注册“顺吉蔬菜”品牌,让内官蔬菜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自从有了新建的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我们基地争取丰产高产底气更足了。”张保萍说,目前,基地育苗1000余亩,出苗550余万株,主要有西芹、有机花菜、娃娃菜、紫甘蓝、红叶香笋等10个品种。基地利用灌溉水肥一体化技术,每亩地节约用水500方以上,蔬菜亩产量提高15%,亩净利润增加800多元。

  “我们积极争取项目资金6192.4万元,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6134亩,受益农户1627户,按照田块整治、高效节水、地力培肥要求,配套高效节水、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我镇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内官营镇副镇长马生贵说,今年以来,内官营镇紧盯全面打造蔬菜产业强镇目标定位,围绕建好“标准田”、配套“水盆子”、构建“水网络”、推进“产业化”任务要求,以绿色现代蔬菜产业园为依托,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建设,着力打造成全市“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的样板和精品示范性工程,推动区域内村社连片种植、规模发展蔬菜生产,持续带动群众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助力缺水旱塬变高产良田

  “去年安定区遭遇伏旱连旱,我家的马铃薯几乎不受影响,亩产量达5500斤,纯收入53万元。今年我们新流转了1000亩高标准梯田扩种马铃薯,继续努力带领大家把日子越过越好。”定西沃土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权武说,合作社每年吸纳60余名村民就业,去年仅员工工资支出69.7万元。

  得益于引水上山水肥一体化项目实施,每年6月份前后,在这片海拔1850米的梯田里,马铃薯所需的水和肥会以最佳配比通过滴灌带输送到作物根部。

  “父辈种地靠人力,现在种地靠科技,守着旱地也能挣钱了。”赵权武笑着说,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合作社实现了节地10%、节肥30%、节水40%、省工50%以上,旱塬抗旱保粮的底气正来源于此。

  鲁家沟镇耕地面积13.18万亩,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近年来,鲁家沟镇将发展现代旱作农业与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相结合,大力推行引水上山项目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不断推动农业与科技深度“联姻”,提高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了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靠经验”到“靠科学”的转变。

  “全镇现有高标准农田2.48万亩,今年我们在将台村尹家山社新建高标准农田1000亩,计划以引水上山为基础,配套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打造千亩标准化马铃薯种植基地。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会发挥高产稳产、蓄水保墒的良好效益。”鲁家沟副镇长费学锋说。

  在距离城区40多公里以外的巉口镇上岘村,村民潘豹正驾驶着马铃薯种植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他要赶在夏季降雨到来之前把洋芋种到地里。

  “以前是小块田、皮条地,种起来费时费力还产量低,青壮年外出打工了,剩下的地,老人们根本种不过来。”上岘村党支部书记张建斌说。

  小田并大田,人力变机械。为了有效解决地力低下、机械化程度不高的问题,2019年,上岘村因地制宜,从“地”上做文章,采取“二合一”“三合一”的“小田并大田、零散变集中”方式,拓宽田面、新修道路,有效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为该村土地连片流转、规模化种植经营创造了良好条件。

  “现在田宽了、路平了、产量也高了,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这样的机器,一天种二三十亩没问题,放在以前五六个人至少要种五六天,真是太方便了。”张建斌感慨道,在马铃薯种植基地里最宽田面可达30多米,最大农田面积也在13亩以上,亩产增加四五百斤左右,带动群众发家致富,效益可观。“以前我在外打工,现在给合作社当农机手,一年能挣五六万元,不仅学到了种植技术,还能照顾家里,觉得日子更有奔头了。”家住上岘村的潘豹每年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还可以在家门口务工,实现赚钱、顾家、学技术三不误。

  近年来,巉口镇通过主体集中流转、农业土地托耕托管等方式,采取平田整地、建设农田林网等措施,有效提高现有耕地资源利用和土地产出效率,在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化、种植模式连片化发展的同时,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截至目前,全镇共建设高标准农田2.2万亩,增加收益543户。

  安定区全区现累计投入资金5.56亿元,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32.54万亩。安定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土地根基,筑牢农业生产“压舱石”,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让“粮田”变“良田”,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甘肃富锌马铃薯小农户试点项目入选全球减贫案例

甘肃富锌马铃薯小农户试点项目入选全球减贫案例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甘肃富锌马铃薯小农户试点项目技术及甘肃锌鲜薯标识发布会上获悉,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甘肃富锌马铃薯小农户试点项目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

  据介绍,该项目自2019年10月在我省正式启动,周期为4年,由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支持,加拿大泰克资源公司资助,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管理,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主持实施,在定西市安定区和临夏州东乡县具体实施,通过支持3150户小农户种植富锌马铃薯,达到提高产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农户收入、消除“隐性饥饿”、改善营养状况等目标,为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目前,该项目组已在培育和筛选富锌马铃薯品种,研发富锌马铃薯栽培技术,集成区域技术模式,提升富锌马铃薯贮藏技术以及营养宣教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项目的实施,为我省构建起了由育种、栽培、农业技术推广、贮藏、土壤检测、品牌、市场营销、营养宣教和政策倡导为一体的多领域、多层级的富锌马铃薯产业发展合作模式,形成了确保我省富锌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发布会上还对甘肃锌鲜薯标识进行了发布,该标识依据甘肃富锌马铃薯品种和品质特色设计,已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了作品著作权登记。标识的发布对提升富锌马铃薯品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等有重要意义。

甘肃寒旱区优势作物绿色提质生产技术研究成效显著

甘肃寒旱区优势作物绿色提质生产技术研究成效显著

  据了解,该项目以立式深旋耕作为核心技术,集成机肥替代化肥、化肥深施匀施、绿肥间作还田等关键技术,创新提出了多套马铃薯和道地中药材绿色优质栽培技术模式,技术应用实现化肥减量20%,氮肥偏生产力提高30%,马铃薯增产30%以上,中药材增产20%;研发改进追肥、杀秧、绿肥播种、深施肥等机具,研制马铃薯、黄芪、党参配方肥;建立了测土配方施肥网络1个;建成核心示范基地和示范区各3个,面积1500亩;技术辐射示范面积60万亩,亩增收380元,累计新增效益2.28亿元。栽培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改善了土壤耕层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了地膜投入,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和道地中药材的商品率和品质,使产品品质达到A类标准和土壤肥力达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II级,为寒旱区优势作物马铃薯和道地中药材生产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标签:马铃薯   农田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0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