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国:农民成为抢手职业,前提有两点(李伟国:在新起点上推进农机化更好更快发展)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李伟国:农民成为抢手职业,前提有两点(李伟国:在新起点上推进农机化更好更快发展),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李伟国:农民成为抢手职业,前提有两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李伟国:在新起点上推进农机化更好更快发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李伟国:农民成为抢手职业,前提有两点

2、李伟国:在新起点上推进农机化更好更快发展

3、李伟国:将从科技创新角度调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4、李伟国: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喜忧参半

李伟国:农民成为抢手职业,前提有两点

李伟国:农民成为抢手职业,前提有两点

资料图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农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农业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例如环境压力、资源压力增大,农产品竞争力弱等问题。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农业劳动力短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据统计,近十年来第一产业劳动力净流出量在1亿左右,平均每年都有1千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流出,尽管今后这个速度会放慢,但是每年几百万的劳动力从农村流出还会持续下去。特别是这几年在农业生产中,经常出现的地区性、集聚性、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问题,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劳动力成本高。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中,劳动生产平均占50%,而美国等发达国家仅仅占10%左右,所以说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这种成本差距很大。

另外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民务农意愿低。之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一个观点,未来农民可能会成为一个抢手的职业,这个目标实现的前提有两点,一是农民收入增加,二是农业劳动更加体面。所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这是我们今后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

依靠国家的各类补贴政策来拉动农民积极性,现在来看,这些政策也出现边际效应下降递减的情况。面对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拼资源和拼投入的传统种植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转变农业生产的方式。

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生产将日趋重要。机械化程度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的种植意愿,影响先进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影响农业投入品的减量化使用。所以,农业机械化关系到整个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力量衍生,以及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提升。

据统计,2016年,我国农机总动力达到11.4亿千瓦,全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特别是在玉米收获、水稻种植等农作物机械化生产的薄弱环节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农机工业总产值超过了4200亿元,跃居农机制造第一大国。

 但是,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农机化装备、技术、人才、政策、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等矛盾日益突出,很多环节低水平、粗放式发展特征仍然明显。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从产品上来看,关键农业机械装备有效供给不足。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第  一大农机制造国,但是,大而不强。主要表现为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粮食作物机械过剩,养殖业等方面的机械产品不足;耕作类机械产品多,收获类机械不足;适合平原的机械产品特别多,适合丘陵山区的机械产品严重不足;很多高端农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依靠进口。

据了解,美国有7000多种农机,几乎覆盖了农业生产的所有领域,而我国目前只有3500多种,多数产品仍是“便宜、能用、易坏”。高性能的水田插秧机、大型采棉机、精准作业机具等高端产品基本被外资品牌占领。

二是从技术上看,全程机械化的集成配套技术体系有效供给不足。推进农业机械化,涉及机械研发制造、土地环境、品种选育、栽培(养殖)方式,加工方式和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等多个方面,需要进行技术体系的集成。

目前,受体制和认识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我国农业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隔离的,一些地方还存在农机农艺分离情况,如南方一些省份,农业主管部门推广抛秧技术,农机主管部门推广机械化插秧技术,没有形成合力。

同时,适于机械化生产的作物品种培育和种植制度的标准化尚未得到重视,品种上过于追求高产,作物成熟度不一致、栽培方式不统一等。

综上所述,我国农机化技术的储备和研发还不够,单项农机化技术比较多,集成配套和系统解决方案研究刚起步。此外,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机化公共服务和农机人才培养体系等也都尚未形成,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十三五”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期,也是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的机遇期。

我们总的方向就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适应现代人对生活的新期待。着眼短板环节,加大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步伐,有效提高中高端全产业链装备,培养高素质的农机管理人才,精准提供农机供给以及社会服务、公共服务,以此来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质量。

“十三五”期间,我们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四个方面:一是在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优质农机产品供给能力方面下功夫。前年,国家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去年,农业部与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印发了《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确定了未来十年农机发展的重点和目标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政策的落实,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搭建协助创新的平台,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研发能力和科研水平。在农机补贴政策上,也要做适当的调整,加强对已有产品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开展农机新产品的补贴试点,切实推动企业产品创新。

二是在加强农机农技融合、完善农机化技术体系上下功夫。着重加强农机部门与管理、科研和推广机构的相互协作和联合攻关,努力培育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以及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栽培和管理方式,实现农机作业、栽培模式相互适应,促进关键生产环节精细化管理。

三是要在加强部门间统筹合作、改善农机化发展的外部条件上下功夫。特别是要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土地整治和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机化发展创造更好的作业条件。

同时,改进农产品加工工艺,完善农产品的收获标准,使之成为更加适合机械化收获的产品,这对于经济作物十分重要,特别是实现棉花和甘蔗机械化收获,必须要在加工环节进行改造。

四是在加强政策引导,推进农机化服务上下功夫。农机化示范服务是要进一步探索组织规模,经销方式、服务方式、装备利用率和效益机制,进一步完善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土地流转等服务模式。逐步探索适合我国的农机化服务模式。

农机化公共服务还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包括要进一步完善作业补贴、技术推广、维修服务、安全生产等相关政策。近几年,我们与农业部科教司合作,每年培训1万名农机大户或农机合作社带头人,目的就是打造面向现代化农业的新型农民。

总体来说,未来几年,我们将主要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现代农业化规划部署,继续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切实推动农机化全程、全面提档升级,充分发挥农机在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发挥更大作用。

李伟国:在新起点上推进农机化更好更快发展

李伟国:在新起点上推进农机化更好更快发展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在农机作业市场旺盛需求的拉动下,全国农机系统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为重要抓手,着力主攻短板环节、薄弱地区,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依法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发展。

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在稳定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突出亮点,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资料图

农机装备结构有新改善,装备总量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9.7亿千瓦,较2012年提高了20%(同口径);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45.4万台、77.1万台和190.2万台,分别是2012年的1.3倍、1.5倍和1.5倍,深松、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谷物烘干等绿色环保机具快速增长,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养殖业、林果业机械稳定增长,高效率、高性能和复式作业机具占比持续提高。

农机作业水平有新跨越,全程全面机械化提速。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

2016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2%,比2012年提高8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4.2%、79.2%、83.1%;水稻机插、玉米机收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取得显著突破,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作业面积不断增长。

农机化科技创新有新突破,农机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农机农艺融合的全程机械化技术创新集成加快,成果广泛应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等绿色发展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规模分别达到10882千公顷、41971千公顷、35142千公顷和48000千公顷,分别是2012年的1.1倍、1.1倍、1.1倍和1.4倍。

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国内骨干农机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230马力以上的动力换挡拖拉机实现量产,高端农机市场被国外垄断的局面逐渐打破,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建立。2016年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745亿元,较2012年增长43%,我国农机制造大国地位更加稳固。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新提升,作业服务市场逐年扩大。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机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跨区作业、代耕代种、土地托管、订单作业、“互联网+农机作业”等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2016年,全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7万个,比2012年增加2万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达6.3万多个;全国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5388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12.7%;农机专业化、社会化体系更加完善,效率不断提升,成为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农机安全监管有新成效,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好转。“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业部联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5年创建了402个“平安农机示范县”;农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日趋完善,农机手安全操作意识和操作技能稳步提高,拖拉机、联合收获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超过70%,农机事故死伤人数和经济损失持续下降,有效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安全发展。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和农民增收带来了新的变化,增加了新的动能。展望未来,农业机械化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态势更趋显现,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下一步,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目标要求,加快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机器换人,向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种养加全面机械化取得显著进展,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

重点要从五个方面发力:一是围绕稳定粮食产能、提高农业竞争力,着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进一步抓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以粮棉油糖及饲草料作物为重点,积极推进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加快丘陵山区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协调推进养殖业、果蔬生产、农产品初加工等机械化。

二是围绕提高农机产品有效供给,着力加快科技创新。以需求为导向,加强产学研结合和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推进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化,加快农机产品和农机化技术的创新,切实破解当前“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局面。

三是围绕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着力加快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综合利用型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重点加快推广节水灌溉、精准施肥施药、深松深耕、秸秆还田离田、残膜回收等机械化技术。扩大绿色环保、高效节约机械化装备和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是围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着力加快农机化服务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发展多元化、多业态、多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完善订单作业、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模式,加快推广“互联网+农机作业”的信息化服务,“让信息多跑路,让农机多干活”,逐步形成总量适宜、布局合理、全程全面、经济便捷、专业高效的农机化服务新格局。

五是围绕优化农机化发展环境,着力创新政策支持体系和推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集中资金补重点、补短板,为全程全面机械化提供物质装备支撑。创新关键作业补助和技术推广新政策,充分调动农民推广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李伟国:将从科技创新角度调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李伟国:将从科技创新角度调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资料图

10月12日,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座谈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召开,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在会上强调,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关系到农机化发展全局,关系到农业科技的进步,做好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责任重大,各地要结合农机化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实际需要,敢于担当,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善作善成,努力开创新的局面。

农业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站长刘恒新、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副站长刘旭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机化主管部门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或主要负责人、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业组组长等参加了会议。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建立了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建成由1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8个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5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组成的现代农业装备学科群;由1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4个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3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组成的设施农业工程学科群;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农业设施装备功能研究室达到24个,初步建立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农业工程学科群为核心的农机化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在创新机制建设方面,通过推动产学研推联合组建创新联盟,形成了一批由科研机构、院校、企业分别牵头的创新联盟。

另外,在人才建设方面,农业部建立了全国农机化与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专家库,为支撑农机化科技决策,成立了创新战略咨询专家组及11个农机化科技创新专业组,还利用财政项目培训了1000名基层农机推广骨干。

正是由于这一系列举措,“十二五”期间,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我国农机产品品种增加500种左右,达到了4000多种,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精量旱穴直播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玉米精量播种、收获技术日益成熟,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研发加快推进;主要经济作物棉花、甘蔗、花生、油菜、胡萝卜等收获技术与装备加快研发,油菜毯状苗移栽、花生联合收获、甘蔗机收、棉花生产机械化取得突破;大马力拖拉机、大型复式作业机具、大喂入量联合收获机等技术和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

“十二五”期间,农机化科技创新不仅在具体的装备研发上表现不俗,还表现在创新的领域不断拓展,由大田作物为主向农业全领域拓展,由耕种收为主向产前产后延伸,特别是实施了一批设施园艺、畜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大大拓展了农机化科技创新领域。

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农机农艺的融合,农业管理、科研、推广、应用等主体农机农艺融合意识明显增强,农机领域专家在农业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在作物品种审定、装备技术研发推广、生产模式确定等方面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在引导农机化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李伟国在座谈会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明显的成效,主要得益于坚持创新驱动,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农机化发展的第一动力和制高点;加强规划引导,通过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使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突出问题导向,抓住薄弱环节,集中优势资源加以解决,增强了创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协同联动,形成合力;积极主动争取各方支持。

在农业发展进入转方式、调结构的新时期,在农机化发展迈入了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新阶段,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农机化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为目标,以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增产增效并重、生产生态协调为基本要求,以支撑农机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任务,聚集优势资源、强化创新基础、推进联合协同、提升创新能力、主攻薄弱环节、推进集成配套,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绿色环保、智能高效农机化技术的有效供给,为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

在具体的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中,李伟国要求,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结合各地农机化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实际需要,搞好需求分析,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创新需求引导方式,通过发布科技规划、制定公布科技需求目录、提出项目建议等形式,为农机化科技创新提供遵循和引导。

通过各种渠道推荐,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特别要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增加农机功能研究室和岗位科学家数量,让优势科研团队及成员获得稳定和持续的支持。

李伟国透露,下一步将从有利于农机化科技创新的角度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行调整,以全面提升农机化科技创新水平。各地还要完善创新机制,建立完善联合攻关机制、融合创新机制、共享机制和重大问题会商机制。在人才队伍培养方面,要主动协助人才主管部门实施农业科研人才培养计划、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资助项目,推荐和遴选农机化高层次领军人才或团队,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地培养农机化复合型人才。

同时,也要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支持和鼓励科研教学单位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创办科技型企业,以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转化技术成果。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产品补贴试点,加快农机化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座谈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浙江、山东农机局的相关负责人做了典型发言,分别介绍了各省在“十二五”期间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所取得的成就和下一步的打算。

农机化科技创新专业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大罗锡文教授,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吴崇友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李洪文教授及中国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李保明教授分别就自己所负责的水稻直播、油菜移栽、保护性耕作、畜禽废物利用项目进行了成果汇报。会后,全体与会人员前往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观摩了农机精准作业、自走式喷雾机作业、机械化残膜回收、机采棉、甜菜收获、土地深松、土地旋耕、无人机植保等现场演示,现代化、高科技、高性能、大型机具的精彩表演,让观摩者无不喝彩,而以现代化农机服务及棉花全产业链机械化种植、采收、加工、销售为主的昌吉市农之鑫农机专业合作社,其大型的番茄收获机、棉花采摘机、大型拖拉机及各种农机具、无人机等,则让参观者颇为感叹其规模与效益,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未来。


李伟国: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喜忧参半

李伟国: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喜忧参半

?

??? 7月11日,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主办,安徽辰宇科技有限公司、中农集团装备有限公司、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2017年全国农机流通工作会议暨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六届五次理事会在黑龙江哈尔滨召开。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出席会议,并以《当前农村经济形势、农业及农机化发展趋势及支持政策》为题,为与会人员就当前农机行业发展的形势以及趋势作重要报告。
?  7月11日上午,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在哈尔滨召开的2017年农机流通工作会议上表示,2018-2020年购机补贴政策将在今年11月份出台。李伟国在谈到业内极为关注的购机补贴是按比例还是按定额时指出,未来三年还是以定额补贴为主,因为按比例补贴会整体拉高农机产品市场价格。但是定额补贴也不会定的太高,定的太高会造成资源浪费,价格扭曲。
?  李伟国指出,在放权和严管上要加强研究,适当放权,同时严格落实责任。继续加大对违规的惩处力度,生产企业违规,不是仅仅处理一个产品,而是将处理所有产品。
?  李伟国认为,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发展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方面表现在农机整体推广应用总体喜人,去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以上,种植业机械化不仅在耕种收方面有所提高,同时也向植保、粮食烘干等环节延伸。另外,养殖业机械化水平也有显著提升。忧的方面表现在,很多农机领域上没有适合的机械,从今年发布的市场指数来看,我国农机流通已经连续下降,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部分企业库存积压状况也比较严重,从前六个月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情况来看,补贴资金比去年同期少使用6-7个亿,速度放缓。
?  李伟国表示,当前农机市场呈现出的低靡是暂时的,农机行业经过过去十余年高速发展,暂时回归也属正常。去年,农产品价格下降,特别是玉米价格下滑,农民收入减少推迟了一部分农民更新消费。同时,农机市场呈现出传统农机销量下降,非传统上升,这一点也可以证明当前农机市场到了调整结构的时刻。这就需要农机生产企业作出新的调整。
?  李伟国强调,未来农机的潜力是有的,企业的机会也是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企业都有机会,只是对部分企业有机会。
?  在报告中,李伟国对未来农机化发展总结了两句话,第一,农机化发展势头不可挡,农机化趋势不可改变,但发展步伐会放缓;第二,各农业部门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拓品牌、拓服务。
?  李伟国指出了未来农机的发展的四个方向,首先,要向全领域发展。拓展农机装备品种,要是适合农业结构调整需要;第二,要向全产业链发展。不能只考虑耕种收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要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第三,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智能化解决作业精准化、农机操作便利性等问题;第四,社会化服务更加专业化、社会化。以此解决当前一些合作社经营水平不高的问题。

?

标签:农机   发展   创新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0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