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实施“沃田科技行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成世界最大畜禽体细胞库)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实施“沃田科技行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成世界最大畜禽体细胞库),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实施“沃田科技行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建成世界最大畜禽体细胞库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实施“沃田科技行动”

2、中国农业科学院建成世界最大畜禽体细胞库

3、中国农业科学院提出“十二五”发展目标

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实施“沃田科技行动”

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实施“沃田科技行动”

  支撑解决“耕地要害问题” 助力农田地力总体提升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粮食安全的基石。我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得益于土地释放的生产潜力。如何发挥科技资源与力量实现“藏粮于地”,解决“耕地要害问题”?12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正式启动“沃田科技行动”,将在耕地科技创新、长期性基础性工作、科技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战略布局,进行体系化的任务部署,促进全院耕地科技创新跨越发展,服务国家“藏粮于地”战略,支撑解决“耕地要害问题”。“沃田科技行动”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履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职责使命,继实施“使命清单制度”“强种科技行动”后,开展的又一项重大科技行动。

  耕地“三少”问题突出

  科技创新刻不容缓

  提起我国耕地资源,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用三个“少”来描述:“但总体看,我国耕地资源‘三少’特征凸显,即人均耕地少,高质量耕地少,可挖潜耕地资源少。”

  吴孔明介绍,在数量上,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19.18亿亩,人均耕地约1.33亩,人均水平较1996年下降0.26亩,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在质量上,据农业农村部“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显示,全国耕地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十个质量等级,其中,一到三等耕地仅占31%,中低产田占比高达三分之二以上,优质耕地资源十分紧缺;从生态上看,长期以来的高投入、高产出导致耕地长期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化肥、农药、灌溉、地膜、秸秆、畜禽粪污及机械等耕作活动对土壤频繁扰动,带来土壤质量退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突出。

  “加快耕地科技创新,加快实现耕地科学保护和利用,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吴孔明说,围绕耕地科技创新,中国农业科学院下属10多个研究所组建了30多个创新团队,在东北黑土地有机质提升、南方低产水稻土改良、南方红壤酸化防治、粮食作物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农田面源污染监测、高精度数字土壤、高标准农田智能监测监管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创新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0余项,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耕地科技领军人才,具备启动“沃田科技行动”的良好基础。

  “耕地就像人一样,没病的时候要防病,生病了要治病,要恢复健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吴文斌说,“沃田”就是让农田肥沃,把人类赖以生存的耕地保护好、利用好,运用科技的手段解决农田的健康问题。“质量好的农田,要保育和维系它的好状态;退化耕地,则要进行修复、治理,消减障碍因子。”

  聚集“七块地”关键问题

  分区分类破解难题

  此次“沃田科技行动”主要聚焦我国东北黑土地、北方旱地、南方水田、南方旱地、盐碱地、设施农地和后备耕地“七块地”的关键问题,集中发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解释,不同耕地类型,面对着不同问题。比如我国东北地区长期受不合理耕作方式和单一种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东北黑土退化与粮食生产之间矛盾日益突出,面临着土壤风蚀和沟蚀加剧、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压实、投入报酬递减等严峻挑战。华北平原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40%,由于长期无休闲的高强度利用、地下水超采等原因,造成耕地的耕层变浅、有机质含量降低、水肥保蓄能力差、沿淮地区涝渍等多因子障碍问题,严重制约了华北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南方旱地生态脆弱,肥力瘠薄、土地严重过垦。南方水稻种植区“瘦、板、烂、酸、冷”等问题日益严重。

  周卫解释道,其中东北黑土地、北方旱地、南方水田、南方旱地是四块粮食主产区的耕地,此次“沃田科技行动”中新增“三块地”,即盐碱地、设施农田和后备耕地,这是既考虑到我国耕地保护和利用的现实需求,又是对未来发展有长远的考虑。盐碱地面临着水分资源限制、耐盐种质不足、排灌不配套、地力水平低;设施农业经常高温、高湿,土壤板结、盐渍化问题突出,连作障碍明显,土传病虫害增多;后备耕地主要指荒地、滩涂、废弃场地、复垦场的开发与利用。

  周卫表示,针对不同耕地的突出问题,将分区分类消减障碍提升地力,在“护黑土、肥旱地、阻酸化、保水田、改盐碱、强设施、挖潜力”上下功夫,进行“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品创制-模式构建”全链条科技创新,突破“土壤组学、生物固氮、养分管理、秸秆还田、有机培肥、污染防控、酸化阻控、盐碱改良、旱作节水、智能装备”等十大关键核心技术,着力解决耕地重大科技瓶颈问题。

  打造耕地科技战略力量

  推进耕地质量总体提升

  “藏粮于地”不仅要加快科技创新,而且要强化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定时定位发现耕地问题,摸清规律。据介绍,“沃田科技行动”重要任务之一是优化完善耕地质量联网观测、国家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数字土壤与智能监测等,构建全国高效协同的观测监测体系,开展长期固定观测监测和多学科定位试验,查清不同生态类型耕地质量及其要素的演变过程与规律,着力为耕地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品研制与模式构建等提供客观真实基础数据支撑。

  中国农业科学院将建设耕地科学重大平台,聚才聚力打造创新高地。强化科技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建设国家耕地科学中心、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重大平台,促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和跨院跨所协同攻关,着力打造耕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建设耕地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周卫介绍,“沃田科技行动”将示范推广1亿亩耕地,辐射带动3亿亩耕地,使得耕地指标退化得到有效遏制。到2030年,示范区农田地力总体提升一个等级,也就是增产100公斤每亩,这将使得12亿亩中低产田增产粮食1200亿公斤。

  为确保“沃田科技行动”的顺利实施,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了国家耕地科学中心,周卫院士担任耕地科技创新总首席,以此构建以国家使命为牵引、以卓越创新团队和科学中心为实施主体、以绩效为导向的重大任务联合攻关机制,建立“战略布局、任务牵引、团队作战、协同共享、多元投入、以评促研”的新工作机制。

  吴孔明说,以“沃田科技行动”为牵引,中国农业科学院将集聚全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作物学、植保、农业工程与机械、信息等学科优势资源与力量,引领带动全国耕地科技队伍,系统谋划、协同作战,攻克耕地基础前沿科技,破解关键“卡脖子”难题,支撑我国“藏粮于地”战略落实落细。

?

中国农业科学院建成世界最大畜禽体细胞库

中国农业科学院建成世界最大畜禽体细胞库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在26日在京举行的建院60周年成就展暨表彰大会上透露,作为中国农业科研的“国家队”,中国农业科学院致力于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已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畜禽品种动物体细胞库和世界第二大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

据悉,该院相关单位多年来牵头开展了多次全国性大规模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养动物品种资源、微生物菌种资源调查、征集和专项考察搜集,承担了国家种质资源圃(库)建设,挽救了一大批濒临灭绝的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种及其特色资源。目前已建成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种质保护体系,已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48万余份,其中长期保存350多种农作物的种质资源44万份。

中国农业科学院提出“十二五”发展目标

中国农业科学院提出“十二五”发展目标   1月1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在2010年工作会议上透露,“十二五”中国农科院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自主创新,在国际竞争性、前沿性的关键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理论和原始创新成果,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牢牢把握我国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坚持人才强院战略,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努力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坚持机制创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推进和谐院所建设,形成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符合农业科技发展规律的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通过“十二五”的发展,使中国农科院“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农业科技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稳固。

  翟虎渠强调,今年是中国农科院全面完成“十一五”计划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认真规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一年。各项工作要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方法都要有新的转变,既要做好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更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抓好落实。院所两级和相关部门一要扎实做好“十二五”规划,加快调研与编制进度,在2010年底前完成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二要提高科研立项数量和水平,加强重大科技成果集成创新,形成“学科项目集”和“产业项目集”;三要积极推进成果转化与应用,深入推进“三百”科技支农品牌战略,加快实施科技支撑、科技示范和科技服务行动计划,重点落实好与黑龙江、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广东、云南、北京、天津等地的合作,推动建立与地方政府以项目和基地为纽带的深层次合作关系,开辟科技成果转化新领域;四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运行机制,提高团队首席科学家的学科引领作用和创新团队的凝聚力、创造力,形成广出人才、广出成果的良好局面;五要大力推动国际合作平台建设,积极谋划国际合作工作的全球战略布局,加大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的争取和重要渠道的开拓,努力开创国际合作新局面;六要全面加强科研条件建设,按照“多创优质工程、多出先进经验”的要求,加快院部和直属基地的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提高科研保障能力;七要推进新形势下的党建与创新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标签:耕地   科技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0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