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佳农民”揭晓(“全国水稻第一县”的全程机械化之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全国十佳农民”揭晓(“全国水稻第一县”的全程机械化之路),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全国十佳农民”揭晓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全国水稻第一县”的全程机械化之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全国十佳农民”揭晓

2、“全国水稻第一县”的全程机械化之路

3、“全封闭智能米粉干燥系统”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并获最佳创新产品奖

4、“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培训班在广西举办

“全国十佳农民”揭晓

“全国十佳农民”揭晓

日前农业部公布了第三届“全国十佳农民”名单,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向阳、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良金优质稻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良金等10位农民获此殊荣。

“全国十佳农民”主要资助从事现代农业5年以上、经营规模适度、生产技术先进、生态环境可持续、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新型职业农民。每年评选一次,每次遴选10人,每人资助10万元,旨在号召“全国十佳农民”争做产业扶贫的示范者、科教兴农的先行者、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者,以带动更多农民致富增收。

“谁能种好地”是当前农业面临的问题。农业部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全国水稻第一县”的全程机械化之路

“全国水稻第一县”的全程机械化之路

春暮夏初,在“全国水稻第一县”湖北省监利县,到处一片忙碌耕作景象。广袤的田野上,农机往来穿梭,插秧机驶过,一行行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地铺展开来。从一家一户的水稻育插秧到合作社工厂化集中育秧和机械插秧,插秧不用人弯腰;从人力背负简易的机械田间植保到智能化的无人机高效植保,治虫不用下田;从马路打场晒粮到烘干车间的粮食机械干燥储存销售,粮食不用晾晒。

这些变化得益于监利县着力补短板创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积极作为。长久以来,监利县以全程机械化作业中的薄弱环节和明显短板为导向,从薄弱短板环节机械育插秧、高效机械植保、粮食机械烘干等入手,精准发力,加快推进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这些弥补短板环节的机械,更多地贴上了“现代”标签,增强了中高端智能高效农机化技术的有效供给,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向高质高效的转型升级,展现了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魅力。

机插秧

三大薄弱环节被各个击破

水稻育插秧、高效植保、粮食烘干是监利县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道路上的三大薄弱环节。其中,育插秧是水稻生产中用工量最多、劳动强度最大、生产成本最高的环节,也是机械化最难突破的环节。但水稻生产大县监利县从2012年开始,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2012年,监利县三丰农机合作社在水稻工厂化育秧方面进行探索,创立“福娃三丰”模式,实行工厂化育秧、商品化供秧、机械化插秧,取得了很好示范效果。

一花引来多花开,在“福娃三丰”示范带动下,监利县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除种粮大户外,工商老板也纷纷看好水稻生产这个市场,相继投资注册合作社,办起了育秧工厂。

“我县育秧工厂2013年达到11家,2014年达到28家,2015年达到43家,2016年达到48家。每家育秧工厂占地均在60亩以上,有的达到120亩。实现乡镇全覆盖,年工厂化育秧能力达60万亩。”监利县农机局局长陈义书告诉记者,“工厂化育秧的兴起,改变了我县传统的育秧方式,培育出了适应机插所需的秧苗,弥补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短板中最关键的一环,改变了水稻机械插秧推而不广的局面。”据统计,截至2017年,监利县全年水稻机插秧率达到64.56%。

植保时节,监利县金至翔农用无人机公司经理胡志勇和他的同事站在水稻田埂上,手握遥控器,操控着植保无人机,携带桶装农药在农田上低空穿梭飞行,将雾状的农药均匀地喷洒在作物上。虽然胡志勇年轻的脸庞被火热的太阳晒得黝黑,但他和他的“无人机事业”一样充满着朝气和活力。

胡志勇,毕业于长江大学农学院毕业。他创办的金至翔农用无人机公司是监利县一家大型的植保公司。该公司拥有植保无人机30架,飞机操控手60多名。公司与武汉轻工业大学建立校企对接,专家教授多次到现场解决无人机续航、喷雾等技术改进问题。该公司全年飞防植物总面积累计达25万亩,占监利县水稻种植面积的10%以上。

“多亏了植保无人机帮忙,才有较好的收成。”监利县种粮大户朱思荣在谈到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水稻植保时说,“记得2016年,由于遭受多轮强降雨袭击和高温天气影响,导致稻田病虫害严重,我种的400亩中稻植保全部交由金至翔无人机植保公司打理,效果非常好。”

水稻病虫害防治高峰期是许多种粮大户、合作社最头疼的时候,人难请、人工贵、打药难是他们面临的大难题。与传统人工背负植保机械在田间作业相比,植保无人机不仅具有农药利用率高、施药安全、喷洒效率高等特点,同时还可节约开支。

“中稻从插秧到收割需打药4次,农民自己购买农药每亩需90元,如请人打药每亩需付人工费15元,4次每亩需工钱60元,全年每亩中稻打药需开支150元。使用无人机打药,除药费外,每亩每次只需工钱8元,4次只需工钱32元,全年每亩中稻打药只需开支122元。”胡志勇说。

在监利,除了有多家无人机植保专业公司,很多农机合作社也购置了植保无人机。据统计,截至2017年,监利县高效植保能力达到88.26%,基本上能够满足当地农业植保需求。

9月是监利水稻收割的高峰期,监利县尚正农机专业合作社呈现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办公楼前面停车场内前来卖粮的车辆排成长龙,等待粮食过磅称重;后面烘干车间里机声轰鸣,高大的烘干机组开足马力吞吐着刚刚收获来的稻谷,展示“高大上”的风采。

“我们的烘干机除了烘干合作社自己生产的粮食外,更多地是服务于附近的村民。附近乡镇的农民直接将收获来的湿谷卖给我们,然后合作社烘干,再卖给中储粮监利直属库。”该合作社理事长欧阳斌说,“我们合作社有10组烘干设备,每批次可烘稻谷190吨,收购旺季每天可烘稻谷4批次。”

陈义书说:“粮食烘干机的推广和使用,一方面农民节省了晒谷的劳动力和场地,不用再担心晒粮受天气的影响,造成损失;另一方面通过烘干可以提升稻谷的成品率,合作社也可以从中取得一定的收益。”

随着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涌现,粮食生产经营由原来的分散走向集中,种粮大户对粮食快速烘干的需求非常迫切。截至2017年,监利县产地烘干能力达到111%。

机收水稻

农民成“甩手掌柜”合作社来“打工”

不难看出,在补齐水稻机插秧、植保、烘干三块短板方面,监利县的新型经营主体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每到农忙时节,合作社里忙忙碌碌,而农民只需要到合作社下订单、签合同,乐当个“甩手掌柜”。正是有了这些为农民“打工”的新型经营主体,才使得监利县的全程机械化水平有了巨大飞跃。

今年春天,看着育秧基地里茁壮生长的秧苗,金草帽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祖清的脸上满是笑意。“合作社目前有120亩的集中育秧基地,可以满足3万亩左右农田的秧苗需要。”周祖清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已为近2000户农民提供了育秧服务。农户只需要按照每亩地240元的标准交纳费用,便可以享受“一条龙”服务。从购种、育秧到插秧,都由合作社负责。“大面积集中育秧、全流程专业服务,能够帮助农户降低成本,提升产量。”周祖清说。育秧工厂借助开展水稻“全产业链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农户节本增收。通过合作社代购、代育、代整、代插,每亩有望提高单产30公斤,增加收入80元。

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专业服务,也为众多只有老人孩子留守的“空巢农户”解除了后顾之忧。监利县龚场镇双湾村村民刘扬特说:“农民到城里打工,合作社为农民‘打工’。现在农民也是‘老板’了!”

监利县黄歇口镇的种粮大户夏卫华向记者介绍了这几年他购买的农机“宝贝”,“有高速插秧机、大型旋耕机、联合收割机。在机库棚里还有抽水机、抛秧机等各类农用机械。”说起这些装备,夏卫华来了精神,“购买农机有国家的专项补贴,可帮我们省不少钱。”夏卫华和6位村民共同发起组建了兴华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为更多农户提供从农田耕整到收割的全流程机械作业服务,并免费提供育秧技术和机插秧田间管理技术服务。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45人,拥有各种农业机械近200台(套)。

“农业现代化,首先应从推广机械化开始。只有将机械化操作贯穿于农业种植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从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的刘应文发起成立了华洲农机专业合作社,他向记者透露,合作社正在借助机械化耕作和农业科技创新,探索“不打一滴农药”的水稻示范基地建设。

“现在农忙季节,田里只见农机、不见农民。机械化让种田省时省力又省心,年轻人在外务工‘放心’,老人们在家也‘安心’。”陈义书说,“监利县的农民如今一个电话,就可将‘四代一管’(代育秧、代机耕、代机插、代机收,田间管理)服务全部搞定。从春耕到秋收,各种农机上阵,可大大减少劳动强度,农民种田‘轻松’多了,也‘体面’多了。”农机合作社不仅能帮助农户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粮食产量,还能解决“今后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

现在,这些新型农业服务组织不再满足于仅仅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引导农业深加工成了他们的新目标。

监利县兴华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叫毕利霞,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女粮王”。毕利霞的育秧工厂全县有名,办公楼占地近2000平方米,有育秧大棚40多个,里面摆满了秧盘。大棚外,还有4块长方形秧盘。这两年,延长产业链,创建大米品牌,毕利霞迈出了关键一步:加工自己的大米,并注册“内荆河”大米品牌,以她家育秧工厂旁的内荆河命名。

“内荆河大米是常规品种,产量不高,但品质很好。”毕利霞说,2016年,大米上市后深受欢迎,亲戚朋友还在微信朋友圈转。去年,毕利霞采取跟往年不一样的策略,自己3000亩基地上全部都种同一稻种,而且还与成片种植的大户合作:同一品种,高价回收,辐射面积近万亩。

“我们现在既要搞育秧插秧,还要卖米。”在毕利霞看来,农民不致富是因为他们始终处在生产链的最低端。现在不一样了,无论是育秧工厂还是家庭农场,都已经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具备较大种植规模,有能力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加工出社会需要的产品。毕利霞认为,育秧工厂给了种植环节标准化生产模式,也给了销售环节社会化生产基础,是农业工业化进程中的有效探索。

秸秆机械化处理

政府提供全方位服务

一条条新修的机耕路通向田间,给农机下田作业转移带来了顺畅;一家家农机示范合作社逐年建成,给合作社农机装备和作业增强了实力;一个整合农机公共服务功能的服务中心正常运行,给农民办理补贴和证件提供方便。近年来,监利县农机部门从农机化发展的基础入手,着力改善农机基础设施条件,增加农机合作社农机装备,优化农机公共服务,为农机化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毋庸置疑,农机的发展为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但在农机使用中,“行路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机下田作业的通道建设滞后,农机下田转移、农用物资农产品运输困难,影响了农机效率的发挥。但随着近几年农村机耕路项目的实施,农机“行路难”的现象正逐步得到改变。

“我县机耕路项目自2014年开始启动。2015年在9个乡镇46个村实施,2016年在18个乡镇67个村实施,2017年在21个乡镇200个村实施。”陈义书说,“农村机耕路实行统一规划、逐年实施。建设资金以乡镇、村、农户自筹为主,县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适当进行奖补,由农机局制定具体的建设标准和奖补方案,按照‘村申请、乡镇申报、县审批、村为主体、分级验收、县级补贴、不增债务’的原则进行操作。”

据了解,监利县政府2015年安排“以奖代补”资金300万元,新建或改扩建机耕路150千米;2016年安排“以奖代补”资金500万元,新建或改扩建机耕路250千米;2017年安排“以奖代补”资金700万元,新建或改扩建机耕路350千米。按照规划,争取5年左右全县农村机耕路整体上达到一定的通行能力和水平。

现代化的机库棚

经过监利县尺八镇街,登上长江干堤,放眼向南望去,监利县尚正农机专业合作社“东风井关尚禾农机示范合作社”的大字招牌映入眼帘。走进合作社,新建的机库棚里整齐摆放的各式东风井关农机和机具一应俱全,旁边还有机械维修配件房。“这些是新买的农机,清一色东风井关公司生产的农机产品。”理事长欧阳斌得意地说,“这全套机械价值200万元,我们只花了75万元就买回来了。”

“2014年我县和东风井关公司达成协议,通过县政府扶持、农机企业让利、农机合作社配合,共同发力,分期分批用东风井关公司生产的先进全套全程农业机械武装我县的农机合作社,建成东风井关农机合作社示范社。”陈义书介绍,“一方面增强我县农机合作社的农机装备实力,另一方面发挥示范社的辐射作用,引导带动周边农民使用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机械,提高东风井关农机的普及应用率,从而推动我县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

“往年买农机,三天两头跑,找这个找那个,又是缺这又是缺那,现在买个农机,全部是一条龙服务,一会儿手续就办完了。”监利县大垸农场杨洲分场一队农机大户张亮去年买了一台东方红LY1304轮式拖拉机,将拖拉机开到监利县农机一站式服务中心,只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办完了所有手续。

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全程为张亮服务,首先进行车辆登记、喷补贴标识、人机合影,然后现场核查机具、办理牌证,最后预录入购置补贴系统。在公示无异议后,由县财政将补贴资金拨付到提供的银行卡里。

以前,监利县农机公共服务分两块,一块是农机购置补贴办理,在监利县农机局机关;一块是农机监理办证,在监利县行政服务中心。农民购机后,办理相关手续要两头找两头跑,给农民带来很大的不便。

为了更好地方便全县购机农户,监利县农机局将局购机补贴办、农机监理站等联合起来统一办公,给农民创造购机所需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平台。“农户从现场的机具审核、喷涂补贴标识、人机合影、登记建档、信息录入等申领农机补贴的所有手续,不用出服务中心即可一次性全部办理完毕。”陈义书说,“将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监理业务整合,形成服务链条,一方面提高了农机部门的服务效率,另一方面方便了农民,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使用农机的热情,推动了我县全程机械化发展。”

筛土流水线

“全封闭智能米粉干燥系统”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并获最佳创新产品奖

“全封闭智能米粉干燥系统”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并获最佳创新产品奖

近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专家鉴定会,通过了由中国农机院和中包公司共同承担 “全封闭智能米粉干燥系统”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经质询和讨论认为“全封闭智能米粉干燥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全封闭智能米粉干燥系统”项目研发的装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降低50%;空气集中处理、移行、空气过滤等系统能够有效提升产品品质;排气余热回收及循环利用技术能够降低能耗15%以上;配套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具备干燥工艺参数设置、故障保障和远程监控等功能。经实际生产运行考核和检测,该系统技术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产品合格率提升了1%~2%。

同时,“全封闭智能米粉干燥系统”还成功获得“2018-2019年度中国方便食品行业最佳创新产品”荣誉称号。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最后讲话中表示该系统的成功研制对于我国米粉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跨越式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快系列化开发,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本次会议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工作部温顺如主任主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孟素荷理事长作为鉴定委员会主任出席并讲话。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王瑞元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高等院校食品加工专业教授以及米粉加工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等10余位专家代表出席了此次鉴定会。中包公司党委书记周海军、中国农机院科技与产业发展部副部长吴海华、中包公司副总经理李世岩等参加了本次鉴定会。 

“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培训班在广西举办

“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培训班在广西举办

?  为进一步推动农机服务业态创新,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向“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方向发展,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9月10日,农业农村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在广西柳州举办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培训班,来自31个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农机化主管部门70余人参加了培训。总站副站长涂志强出席并讲话,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副主任杨义致辞。

涂志强在讲话中强调,要充分认识“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对推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服务中心在完成自我服务的同时,还能为普通农户提供市场化、全方位的服务,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把一家一户小生产融入到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之中。他指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重要抓手,是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能力提升拓展的有效形式,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指导、广泛宣传,以“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不断提档升级。

培训班上,中国农业大学农机化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杨敏丽讲授了国内农机社会化服务形式与内容,分享典型案例,指出了发展方向。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合作经济处李世武副处长着重分析了新形势下推进合作社发展的思路措施。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丁仕华二级调研员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成效,及如何引导“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培训班按照《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大纲》要求,既安排了室内授课,又安排了丰富的现场教学。组织学员观摩了柳城县冲脉镇优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和鹿寨县兴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学员们感受到,本次培训内容丰富详实,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明确了方向,并将学以致用,不断提高指导服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引导合作社规范发展、健康发展。

标签:农机   合作社   农民   机械化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1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