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支撑中国农机的万亿市场?(谁来种地,产业咋兴旺,乡村振兴“划重点”)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谁来支撑中国农机的万亿市场?(谁来种地,产业咋兴旺,乡村振兴“划重点”),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谁来支撑中国农机的万亿市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谁来种地,产业咋兴旺,乡村振兴“划重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谁来支撑中国农机的万亿市场?

2、谁来种地,产业咋兴旺,乡村振兴“划重点”

3、谁来种地?时代之问这里有解

4、谁用过2016新款的洋马704拖拉机、用过的说说比老款的好吗?谢了

谁来支撑中国农机的万亿市场?

谁来支撑中国农机的万亿市场?

乍一看标题,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更有人会认为,中国农机哪里来的万亿市场空间,这简直是痴人说梦。据某些著名专家说,中国农机市场目前不到千亿规模。

当前中国农机市场规模是否过千亿,实际上不难推算,看看补贴总额和总销售额就可知一二。但中国农机市场能否有万亿空间,笔者还是有推断依据的。

中国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诸多指导性的文件,也有很强的目标性。从农业总动力这一条来看,我们当前已经有10亿kW,预计未来会维持在11亿kW左右。

这里简单计算一下,如果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质量要达到欧洲或者美国的水准,我们每千瓦投入的资金,要达到1000美元左右。当然,并非现在的1000美元,而是未来还会有基本消费的提升以及通胀等因素。

如果按照1000美元/kW的投入水平,按10年更新周期计算,每年更新动力约为1.1亿kW,而这1.1亿kW就是1100亿美元的空间,约合人民币7800亿元。

除去机具和农用水泵等动力后,拖拉机动力依然超过50%的动力总量占比,配套的机具空间,按拖拉机动力价值1:1的配置,机具市场空间可达3900亿元,加上动力总量的7800亿元,总规模超过1.1万亿元。

这只是一种理论计算,实际可能会有不少偏差,但笔者对未来中国农机市场万亿规模的预期,有几个因素。也就是回答标题,谁来支撑中国农机的万亿市场。

首先,用户层面来看,未来“小”“散”“乱”等现象,会随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而改善,经营主体数量也会相应减少。而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未来只需要2000万个足矣。当然,这2000万个农业经营主体需要生产5亿t以上的粮食时,必须要有强大的农业机械作为支撑。

也就是说,每吨粮食的农业机械要素投入,约为200元,这个时候才是经济的。要比当前投入少,和世界先进发达国家投入数量相当。

其次,从产业格局来看,虽然我国农机市场是立体发展的,即农业1.0和2.0以及3.0并行存在,但农机企业以及农机产品头部市场形成,会是趋势。

从欧洲和美国的发展经验来看,我国拖拉机市场未来可能只会存在3~5家全国性的大企业,然后是数十家区域化、个性化的品牌。收获机械类似,但铧式犁等农具市场,会有更多的区域化品牌出现。

粗略估计,到2035年前后,我国农机企业能够幸存或者持续发展的约3000家,农机经销商约6000家。而我国也将会出现年销售额达5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也会出现数家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民营企业或者外资企业。

很多人觉得这肯定只是美好的愿望。但笔者有一些理论和数据支撑,有兴趣的,可以参加7月18—20日在芜湖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农机高端论坛”,与笔者一起交流。

参会报名

谁来种地,产业咋兴旺,乡村振兴“划重点”

谁来种地,产业咋兴旺,乡村振兴“划重点”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是党中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事实上,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从未动摇。多年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以三农为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起了脱贫攻坚战,不让一个人在小康路上掉队。

一批抓住政策改革红利、集中自身特色资源优势、敢闯敢试的“第二代明星村”相继涌现,为乡村振兴正在探索一条条新路。

如何解读乡村振兴战略蓝图?城乡二元结构如何打破?三农发展的难点何在?乡村振兴,路在何方?对此,本刊编辑部组织多路记者分赴江苏、安徽、河南、重庆等地进行了深入调研。

2016年以来,金寨县实施安徽省首批美丽乡村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与宅基地制度改革、扶贫搬迁、移民搬迁、古村落保护等相结合,探索出适合山区和贫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美丽乡村+”新模式陶明摄

“第二代明星村”的新产业新模式新生活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探索和实践,“第二代明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的新产业、新模式、新生活,初步展现了乡村振兴的图景。它们当下的谋篇布局,更为未来描绘着新时代的乡村画卷。

“美产业”富民强村

江南胜景地,无锡桃花源。2800亩标准化示范桃园,每逢花季游人如织,收获季节桃香满溢。物联网、自动喷灌等现代农业科技广泛应用到桃树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提振了无锡阳山镇桃源村的发展信心。虽然阳山水蜜桃远近闻名、农民收入节节攀升,但种桃卖桃已经无法满足这里的发展雄心。

产业薄弱,一直是广大农村的“软肋”。我国农业发展的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破解“丰产不丰收”难题,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在桃源村,不仅将桃产业做大做强,还鼓励农民多种经营。“前寺舍自然村村民是周敦颐的后代,就是写《爱莲说》的周敦颐。这里一半的农户家里做土酒,我们准备将莲心入酒,打造周氏家酒品牌。”桃源村党支部书记张谷颇有信心地说。

或依靠电商脱贫致富,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蜚声全国,或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华丽转身,当下,许多“第二代明星村”正不断提升农业发展的层次,提升农业竞争力,打造富民产业。

农业,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种和养,而是被赋予了生态、休闲、文化传承等更多功能和期待。国人的生态、休闲、文化需求日增,为农村特别是近郊农村挖掘生态优势提供了空间,为众多像桃源村一样的村庄提供了发展“美丽产业”的时代契机。一些村庄能成为“明星村”,主要在于充分发挥独特优势,提高了知名度,产生了品牌效应。

这些显然还不够,乡村振兴还呼唤农村发展多层次的新产业。当下,桃源村正在打造升级版的民宿旅游和文创产业。民宿品牌“乡宿”看中了这里江南特色的民居,正在建设融精品酒店、文创产业于一体的项目平台。

“三字诀”改天换地

产业怎么引?平台怎么搭?发展空间怎么拓展?探寻“第二代明星村”的发展路径,能找到其背后的某些共性坚持。

——“融”字诀。一二三产业融合,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事实上,风景好了,游客来了,村里的土特产也不愁卖了。这成为一些三产融合较好的村庄的现实模样。但这些并非凭空而来,也不能停留于此。“融”的下一步,是要建设基础设施、打通流通渠道、完善配套服务、谋划产业提升。

半月谈记者采访张谷时,他说一直在思考怎么提升环境质量、项目如何落地、资金从哪里来、游客需要什么服务等具体问题。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认为,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打造一二三产业联动、生产加工销售旅游一体、产村融合的大型都市田园综合体,这一路径未来可期。

——“改”字诀。释放改革红利,激发新动能。

改革为发展提供了动力。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是许多明星村一把“钥匙”打开三农问题多把“锁”的路径。在安徽宣城花园村,改革提供了发展新平台:土地没有了,就到外村流转几百亩土地建立农产品基地,服务当地“菜篮子”工程,也带动居民就业;宾馆、老年公寓不够用了,就盘活原有厂房进行改造提升……

——“创”字诀。依靠创业创新,引领三农发展新气象。

开办农家乐是“小创业”,整体经营村庄是“大创业”,引进新产业,更是开创农村发展的新天地。重庆万盛区凉风村村口,有一个“微企梦乡村”的牌坊,念起来有点拗口,背后却是一段大众创业的不凡经历。为实施精准扶贫,推动资源枯竭区域转型发展,重庆市工商局联合万盛经开区在这里打造微企创业基地。短短8个月,凉风村就从贫困发生率高达13.7%的穷困村,变身为生态优美、产业兴盛的新农村。

新生活宜居宜业

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乡村振兴,书写着波澜壮阔的巨变,更直接开创了村民们的新生活。

“你看,我们现在做的电线光纤入地,这样的工程,以前只有城市里才有。村里的环境改善了,档次提高了,游客更愿意来,不仅收入高,生活也更加惬意。”桃源村田寺舍自然村52岁的周雪洪说,年轻人在外面上班,老两口种桃每年有七八万元的收入,将来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宜业宜居,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首先造福的是当地农民。前寺舍的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如今已经明确了村庄节点空间、公共空间、建筑和景观提升优化方向。宜业宜居,自然可以留人。

办农家乐在家里“就业”,在网上做农产品销售,在民宿当“管家”,在景区做服务。在“第二代明星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村里,他们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更是乡村振兴的建设者。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环境之美,还呼唤风尚之美、人文之美。这既体现了三农发展的新需要,也为农村生活增加了新内涵。

在桃源村,村服务中心的卫生服务站、桃源书画室、妇女儿童之家等便民设施惠及村民2000多人。便民理发室对6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实行半价,对低保户免费。村巷布设着公益广告,村里的电子屏长期滚动播放文明创建标语。村里有一支439人组成的“春风义工”志愿者服务队,常年开展扶贫帮困、巾帼助老、生态环保、文明旅游等服务。

村庄民主建设锻造了经济社会生活的新状态。在花园村,民主决策、群众监督,早已成为常态。花园村党总支书记李开富说,村民是股改工作的主体。改不改、怎样改,都要充分尊重村民意见。股改各个环节都让群众广泛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因而赢得了村民的广泛支持。

广西:侗寨农民画助力增收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活跃着一批乡村农民画家,他们以农村民俗作为创作元素,进行农民画创作,并将作品销往广东广西和香港。张爱林摄

“明星村”带头人谈乡村未来

半月谈记者近日深入皖苏豫渝等地,走访改革开放时期涌现的安徽小岗村、江苏华西村、河南南街村等第一代明星村,以及近年来在发展致富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领域厚积薄发的第二代明星村,倾听这些明星村的带头人畅谈乡村振兴未来。

中国农民真正迎来好时代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讲到村民心坎上了。”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花园村党总支书记李开富说,这一战略对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等作了部署,“我们村近年来正是围绕这一主题改革发展的,与战略要求高度一致”。

被称为“安徽股改第一村”的花园村,是远近闻名的二代明星村。2013年以来,花园村推进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先后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安徽花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经营酒店、老年公寓等项目,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比2013年增长近60倍,人均收入增长3倍多。

至于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代明星村,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在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方面已走在前列。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至关重要,这是今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行动。

受访的两代明星村带头人认为,乡村振兴战略意味着中国农民真正迎来了一个好时代。“对于这一点,华西村的老百姓感受最深。”吴协恩说,今天的华西人不再是过去一亩三分地上种田、办厂的华西人。华西目前已经实现了小康,5年来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8万元提升到9.05万元,增幅达13.1%。

河南省临颍县南街村党委书记王宏斌说,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发展来说无疑是及时雨。这些年来,南街村围绕“农”字做文章,按照“多业辅助一业上,一业带动多业兴”的发展战略,相继建起面粉厂、方便面厂、调味品厂等20多家企业,产值达20多亿元。在发展过程中,打造出“南街村”知名品牌。

重庆市万盛区凉风村,依靠“多点开花”的小微型企业和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休闲、农家乐、绿色果蔬等,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从过去的‘凉心村’到2015年实现整村脱贫,凉风村的振兴大有希望。”村党支部书记李明会说,党的十八大后,国家持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关键支撑。

但真正实现振兴还需要有产业支撑、人才支撑、制度支撑等,今后农村地区要注重同时打造硬实力和软实力,因地制宜发展可持续产业,让老百姓持续受益。

先要共建,才能共享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给土地流转双方吃了定心丸。”中国农村改革主要发源地、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党委书记吴夕明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既让农民对土地的使用心里更有底,也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信心更足,更敢投入了。

作为二代明星村,江苏省无锡市桃源村位于阳山省级旅游度假区核心地带。“三权分置等改革政策给村里拓展了发展空间。”桃源村党总支书记张谷说,村里正在流转土地打造“花海”、探索宅基地流转等,增加休闲旅游的新内容,为民间资本进入提供可能。这些改革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年均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农民人均收入从10年前的1万多元,增加到3.5万元。

对于改革发展带来的变化,两代明星村带头人都深有感触。吴协恩说,改革是啃硬骨头,是“伤筋动骨”的事,是革自己的命。今年,华西开始推行一系列人事、股权、制度改革,涉及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从天而降。”吴协恩认为,老百姓要想拥有更好的未来,先要共建,才能共享。

前些年,工商资本入农,由于“水土不服”,部分项目运作不佳,出现亏损甚至“跑路”行为,带来负面效应。有的地方形成“烂摊子”项目,一时难以破解,出现农地撂荒现象。两代明星村带头人表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时,产业选择不准是“拦路虎”。另外,成立公司或合作社经营中还遇到融资难、人才缺等难题。

李明会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仍有待加强,市场观念比较薄弱。“这需要一个过程,等到大家的观念全面提升后,乡村治理和村集体公司会运行得更加顺畅。”

未来的“农村都市”

“产业兴旺是根本,生态宜居是基础,乡风文明是关键,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目标。”吴协恩告诉半月谈记者,华西将打造“农村都市”,既要有都市品质,又不失农村特色。未来的“农村都市”应符合八个标准:发展质量更高、管理更加规范、生态更加宜居、文化更加繁荣、人才有更大舞台、社会更多包容、幸福更有温度、干群更讲正气。

“抓党建、建队伍、促发展,使南街村的每一位党员都成为带领职工村民干事创业的旗帜。”王宏斌表示,农村党组织是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战斗堡垒,如果党组织软懒散,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首先要抓好党建工作,这是一切工作的纲。”

“乡村振兴一定要因地制宜,切不可千村一面。”李明会说,有些地方基础设施薄弱,就应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产业需要扶持,就要坚定不移地发展产业。凉风村山水资源丰富,就应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配套旅游休闲项目。

采访中感受到,各地明星村正将乡村振兴战略转化为实际行动。刚刚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的花园村已有“大动作”。李开富介绍,村里刚刚注册成立了一家农副产品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将把宣城市19个蔬菜基地的农产品集中起来,由公司进行包装配送。

“光富口袋不富脑袋,那你只是一个土豪。只有脑袋富了,这个富才是健康富。”吴协恩说,要破解乡村人才凋敝问题,就要给不同层面的村民制订培训计划,特别是干部和年轻人。华西村在西藏专门设立了干部培训基地,让华西的干部到西藏去援建,同时也培养坚强的品格和坚韧的精神。

为了让华西的年轻人不忘过去、不忘初心,每年分期、分批选送35岁以下的年轻人到贵州“帮带村”,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时,华西还有计划地输送年轻人到专业学校,甚至到国外去培训。有志于搞创业的送到以色列学习,在高科技发展上有兴趣的送到美国培养,以此不断孕育华西未来的希望。

记者观察乡村振兴“三大难”

难点一:乡村凋敝根源复杂

乡村凋敝,也被描述为农村空心化,指人口外出、产业空虚、农村落败等一系列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了大量社会问题,比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土地撂荒等,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幸福感提升的“伤口”。

欲求乡村振兴,首先要找出乡村凋敝的根源。一个村庄的衰落基于各种因素,如交通不便、饮水困难、没有学校、缺乏产业等等,归纳起来就是资源贫乏。当地群众为了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不得不“人往高处走”。近年来,全国各地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建设,也是伴随着资源的调配而发生的,“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就是这一过程的生动体现。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总体环境下,乡村凋敝与城乡资源的巨大差异密切相关。以教育资源分布为例,不少地方在农村地区长期推行“撤点并校”,大量散布在乡村的学校被撤除。这种方式固然便利了教育管理,但给乡村文化的传承带来了致命伤害。

一些村庄沦为文化乃至文明的“盲区”,进一步滑向衰落的深渊。当前,不少地方已经认识到这一弊端,采取了一些弥补手段,乡村文化与文明的火种才得以更好地存续。

“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资源并不仅限于基础设施领域,还包括制度、体制、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重庆万盛区凉风村党支部书记李明会说,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人才短缺、管理落后、资金匮乏等,这些若得不到根本改善,农村仍将缺乏足够吸引力。

难点二:片面追求城镇化率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片面追求城镇化率的做法应当摒弃。要结合我国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充分认识到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在农村,多采取措施在农村地区发力,提升农村地区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硬实力方面,基础设施仍是农村发展最大短板。不少村庄依旧存在道路不通,农产品无法创造价值的状况。物流梗阻现象突出,影响了“互联网+农业”战略的实效。

此外,水利的影响因素仍不容忽视,不少地区依旧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一些地方安全饮水尚存困难,造成了大量农民外出谋生。住房方面,国家通过农村危房改造,让不少农民住上了新房,但由于投入资金总量有限,惠及人口受限,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

只有乡村的基础设施改善了,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才愿意流动到农村。在完善基础设施的过程中,政府应当起到绝对的主导作用,有规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从而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软实力方面,产业、人才、技术、文化、意识等需要全面加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足够的利润作保障。长期以来,农业效益低下,导致土地撂荒、劳动力流失等问题,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走现代农业道路,提升农业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及其品质,让农业产生效益。当前,各地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的模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但如何形成差异化竞争、提高现代农业的广度仍有待破解。

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支撑。农村产业的发展会吸引人才回流,还会提升当地的文化及意识水平,而这些因素又将反作用于产业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难点三:妥善处理两组关系

眼下,“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转化为切实的景象。一些基层干部表示,未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妥善处理两组关系:

一是优先发展与兼顾公平的关系。有的地方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时不是全盘考虑、统筹推进,而是将资源往个别乡村聚集而忽视了其他村庄。这样容易出成绩,但与全面小康以及均衡化发展要求不符,也会引发社会不公。

二是基础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受访基层干部普遍认为,不能狭义地理解乡村振兴概念。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环境变好了也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应当因地制宜,一些生态脆弱、生态价值大于经济价值的区域,基础建设应当让位于生态保护,并通过生态搬迁等方式,在保障村民生活水平的情况下,实现生态的振兴。

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镇农民朱小兵在介绍他将自家农房改建的乡村度假民宿。截至目前,建德市已有3000多位“农创客”累计投资120多亿元,在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行业大显身手。谭进摄

专家解码乡村振兴

李国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从解决三农问题在全党工作中的地位、振兴乡村战略总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和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等方面,对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这既明确了乡村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着力点,又建构起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前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

目前,我国不同乡村的产业经济差异比较明显。有的乡村基本上只有农业生产,而有的乡村农业已占很小的份额。有的乡村劳动生产率很低,青壮劳动力基本外出,而有的乡村劳动生产率非常高,吸纳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实现产业兴旺,应是在尊重不同乡村资源禀赋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差异化的产业发展。判断乡村产业是否兴旺,最重要的指标应是当地特定产业能否吸引高素质的年轻人。

随着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现有的粮食主产区和其他典型农区的劳动力与人口将进一步外流外迁,其乡村产业格局将会进一步分化。

一部分乡村产业主要是种养融合,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农业面源污染物将逐步被资源化利用替代,产业实现循环发展。这类地区供给的农产品主要满足远距离市场需求,通过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来实现。另一部分乡村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休闲体验、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无论是种养融合,还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体系,首先都要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这必然带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成长。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将让农民更放心地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将让职业农民获得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从而吸引高素质年轻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有朝气的新生力量。稳定承包权,将让农村劳动力更加合理地在城乡和工农之间流动,小农户有机地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中,从而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其次,通过发展现代生产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可有效解决地怎么种和产业怎么发展问题。乡村产业兴旺,国家粮食安全将会更有保障,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的供给也将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对于沿海和城市郊区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乡村来说,很多以非农产业为主,人口构成和密度与城市之间差异相对较小。这类地区的乡村产业目前比较兴旺,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外来人口与原集体成员的融合。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将有力保障原集体成员财产权利。

在此基础上,该类乡村外来人员的福利也会不断增进,会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成为新集体成员。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当前面临的用工缺口难题,还能实现产业持续兴旺;不仅现有产业优势不断巩固,还会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推动力量。

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现代化的一般趋势是农业在经济社会中功能不断弱化,乡村大量优质资源要素流向城市,乡村产业“空洞化”,村庄“空心化”,乡村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

目前,我国部分农村也面临类似问题。应通过大力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吸引一部分年轻人回乡,甚至下乡创业就业,扭转农业萎缩、农村衰退、农民边缘化的态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地方。当前,我国已经涌现出很多美丽乡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与此同时,也不能否认,我国多数乡村的生态环境依然堪忧。一些乡村环境脏乱差,面源污染严重,遍地是农业生产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要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农村环境有效整治,让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使人与自然真正和谐共生,继而大大提升农村对资源要素的吸引力。

如果说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在物质文明发展上的核心要求,那么乡风文明则是对乡村文化建设和农民精神生活的核心要求。

目前,我国仍有部分农村地区陋习盛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巧立名目摆设宴席,人情消费让农民苦不堪言;部分农民不讲科学讲迷信,不爱劳动爱赌博。

在一些贫困乡村,帮扶干部忙脱贫,贫困户却袖手旁观。面对这些积弊和新问题,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之源。

有效的乡村治理是振兴乡村战略的基层组织保障。村民自治是保障农民民主权利的根本,但在以宗族和熟人组成的乡村社会中,受传统愚昧思想的不利影响,村民自治在现实操作中问题也不少,如妇女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

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治理要将自治与法治、德治有机结合起来。这为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指明了方向。我国一些地方的村规民约,充分体现了自治、法治和德治精神,不仅促使当地形成良好社会风气,而且对克服小规模农户分散经营弊端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值得总结推广。

我们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必须依靠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新世纪以来,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一系列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已经连续多年呈现缩小态势,交通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供给、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制度性差异基本消除。

尽管如此,我们必须看到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农业农村仍然是短腿短板,农民增收难度较大。三农问题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所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展望乡村振兴的未来,农业农村现代化必将加快推进,农民能够更充分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富裕美好新生活,城乡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新型城乡关系将更加明显地呈现!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谁来种地?时代之问这里有解

谁来种地?时代之问这里有解

  ?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80后不想种地,90后不懂种地,00后不问种地,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这是乡村振兴中急需破解的问题。在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农民们把土地托管出去,只等秋收时节,迎接收获,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农二代”不会种地,也不想种地

相比于父辈留守农村勤勤恳恳地耕田种地,中卫乡浍史村35岁的“农二代”李锁菊早就厌倦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活法。

“外卖点餐连做饭、洗碗都省去了,谁还愿意去种地呢?”李锁菊说,种一亩麦子需要忙活四五个月,刨去成本后纯收入三四百元,还不如自己在镇上饭店打工,一个星期就能赚这么多钱。

李锁菊的丈夫李长军在内蒙古当包工头,见多识广唯独不会种地。和很多同龄人一样,他希望通过奋斗,融入精彩的城市。

农机手李玉林活跃在田间,给远程种地的农民们代劳农事。他驾驶自走式喷雾机进入农田,喷雾装置伸展喷雾架后宽幅达15米,可以均匀喷洒农药或液体肥,一台机器一天可以打药400亩,相当于40个人的工作效率 李虎威 摄

年轻的不想种地,年老体弱的种不了地。浍史村总共3400多人,常住人口1500多人,基本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些“出不去的”。73岁的马天云前几年动了一次大手术,基本干不了重活。舍不得把4.2亩地荒了,勉强上地播种后,便不管不问,靠天吃饭。

愿意种地、能种地、会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根本原因在于粮食种植效益低,与农民致富愿望不符。”翼城县农业农村局经服站站长张子峰说。

足不出户下订单,请来“保姆”把地种

眼下正是农民最忙的春耕时节,但李锁菊很悠闲。躺在炕上往手机里输入地理坐标,再微信支付140元,很快就有附近的农机操作手接单,赶到李锁菊的4亩农田里打药除草。

这种类似“点外卖”的操作背后,是农业生产托管,农民只需要在手机App上下订单或电话预约,就会有职业农民上门干活,耕种防收等农活不再需要自己动手。

翼城县政府建立了管理调度平台,全县600余台农机、200架植保无人机全部安装GPS数据传感器,耕地角度、耕地深度、达标面积等各项卫星监测数据一目了然,既规范农机市场,也保证农业生产安全 李虎威 摄

农业生产托管既把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又因为统一经营降低了种地成本。托管机构被农民们叫做“田保姆”,负责种子供应、耕地、播种、施肥、打药、收获、销售等全过程。卖粮后,从售粮收入中扣除托管费用,剩余归农户自己。

“外出打工更安心了,再不用操心种地的事。”村民史学慧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打工,家里2.8亩小麦地一度撂荒。农忙时也想回来种地,但2.8亩麦子的净收入最多1000元,还不够路费、误工费。托管后,种地成本更低,收益更高,到了收获季节,粮食就送到家门口,或者粮款直接进账。

无人机飞手正在田边校准农业数据 李虎威 摄

“从采购种子、化肥,到耕地、浇水,再到收获,我们全都代劳了。”翼城县县级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体新翔丰公司负责人李学峰说,县级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体、乡镇农业生产托管中心、村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站这“三级体系”共同构成托管机构,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

农民稳赚不赔,乡村振兴添动能

“土地流转改变了农民的土地经营权,而托管只是劳务托管,土地经营权还在农民手里。”翼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天柱说,土地流转后进入大户或合作社,什么收入高就种植什么,主要目的是提高土地附加值。而托管后,土地种什么农民自己说了算。

农业托管改变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山西省翼城县新翔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植保作业人员在田间进行除草作业 李虎威 摄

而且,托管不需要支付土地流转费,目的是解决青壮年劳动力不会种地的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通过社会化服务实现了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现代要素对传统农业的改造。

为防止天灾或管理不善引起的减产或绝收,翼城县将引入农业受益险,保证农民收入。即使粮食绝收,农民也能收到每亩400元的保险兜底。投保费由村集体向保险公司支付,每亩地80元保费,政府筹资72元,农民只需缴纳8元保费,稳赚不赔。

?

农机手接单后,前往农田进行农业劳务服务。图为给自走式喷雾机加注“除草剂” 李虎威 摄

2019年,翼城县有21个行政村的1.3万名农民将8万亩土地做了托管,占全县土地的14%。翼城模式也被列为全国农业生产托管的20个典型案例之一。

“今年我们将继续扩大土地托管面积,给广大农民当好‘田保姆’。靠科学种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让外出务工的农民安心打工致富,为乡村振兴添动能。”翼城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谁用过2016新款的洋马704拖拉机、用过的说说比老款的好吗?谢了

谁用过2016新款的洋马704拖拉机、用过的说说比老款的好吗?谢了 如需要帮助,请联系 kefu@nongji1958.com或直接拔打电话 010-64882623,我们会尽快帮你解决

标签:乡村   产业   发展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1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