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废弃物这样变成宝(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吉林省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综述)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农业废弃物这样变成宝(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吉林省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综述),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农业废弃物这样变成宝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吉林省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综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农业废弃物这样变成宝

2、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吉林省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综述

3、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4、农业形势趋好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

农业废弃物这样变成宝

农业废弃物这样变成宝

图为:在河北唐山唐海镇田间,农机把水稻秸秆打捆成养殖饲料。

王爱军摄(人民视觉)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找回农业“另一半”,秸秆变身五种“宝”

蔬菜大棚里也能跑拖拉机!

记者在山东寿光市纪台镇丁家尧河村看到,旋耕机在大棚里来回穿梭,丝瓜藤蔓瞬间变成粉末,与土壤混合,织就出一条“绿毯”,“蔬菜秸秆深翻到田,再也不用发愁了!”农民丁位强感慨道。

丁位强种大棚蔬菜已有5年,以前最愁蔬菜换茬。“一棵一棵拔秧清园,拔出来还得装车运到垃圾场。”他说,收获季节人工不好找,没办法,秸秆就堆在村道两边,既阻碍交通,也影响环境。

寿光市是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蔬菜种植面积60万亩,每年产生的秸秆等废弃物约120万吨,一些农村的“秸秆山”成了大问题。这个难题怎么解?“这几年,寿光向农作物秸秆挖潜力,探索形成了蔬菜秸秆还田、秸秆有机肥、秸秆沼气等技术模式。”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千玉说。

“农业废弃物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通过资源化利用,找回农业‘另一半’,是实现稳生产和保生态的双赢之举。”河南农业大学教授胡建军说,秸秆、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既改善了农村环境,也能提升土壤地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能源生态处处长闫成说,“十三五”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86.5亿元,支持了684个重点县整体推进秸秆利用。在东北地区试点推进秸秆利用区域性补偿制度,建立耕地地力补贴与秸秆利用挂钩机制。全国秸秆每年产生量达8.65亿吨,可收集量7.31亿吨,秸秆资源利用变成“五料”——肥料、饲料、基料、燃料、工业原料。

为了推广循环农业新技术,寿光市从2017年起就出台政策,对参与蔬菜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主体,给予每吨20元到60元的补贴。信诚农机专业合作社落户丁家尧河村,丁位强的大棚也交给了这个“田保姆”。

丁位强算了笔账:以前靠人工拔秧、运送,从早忙到晚,一亩地得花600多元。合作社用机械还田,一亩地只要150元。另外,秸秆通过生物菌发酵变成有机肥,减少肥料投入和农药开支,还能增产20%以上,每亩可增收2000余元。

“十三五”以来,各地推动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加快解决农业“成长的烦恼”——全国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分别达到86%和80%,农业的绿色底色越发鲜明。

丁位强不再为秸秆“烦恼”,种植规模越做越大。如今,他经营了2个拱棚、3个日光温室,“地越种越肥、产值越来越高,今年光一茬丝瓜,就卖了3万多元呢!”他得意地说。

种养循环,畅通田间到车间“最后一公里”

正是橙黄橘绿时节,江西省寻乌县文峰乡石排村,果农张强招呼着乡亲们采摘脐橙。“今年果子长得好,多亏了咱们村上的蛋鸡场。”不远处,青山怀抱里的华丰蛋鸡场门口,大大小小的车辆排队,有的装满新鲜鸡蛋,有的拉满有机肥。

走进蛋鸡场,场内鸡舍整齐排列,找不到一点儿粪污踪影,就连鸡粪味也闻不到。养殖场的粪污去哪儿了?蛋鸡场经理罗召华指着一组设备解释:“这是养殖场新建的粪污处理设备。”原来,养殖场引进厌氧发酵设备,鸡粪经过发酵加工、无害化处理,变成有机肥,“每年生产近2000吨鸡粪有机肥,经常供不应求。”

寻乌是农业大县,柑橘种植面积25万亩,有机肥需求非常大。“以前处理鸡粪是负担,靠工人装袋、找地方存放都得花钱,现在鸡粪成了周边种植农户的抢手货,每年能带来140多万元收入。”罗召华说,鸡粪变废为宝,清洁了家园、田园、水源,蚊蝇、臭气少了,村里环境美了。

以用促治,种养循环,越来越多的畜禽粪污得到了有效利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畜禽废弃物利用处处长左玲玲介绍,“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296亿元支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了585个畜牧大县整县治理全覆盖,提高了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水平,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比201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基本解决了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畜牧业绿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持续推进资源化利用要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胡建军说,一方面,通过生产补贴、农机补贴等,引导企业、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建立完善的收储运体系;另一方面,市场主体要持续研发和使用新技术装备,破解转化瓶颈。

畅通从田间到车间的“最后一公里”。深秋时节,秋粮已入仓。在安徽怀远县徐圩乡蓝天秸秆经营部,村民又拉来一车秸秆,河溜镇贡集村村民孙为林正忙着指挥叉车来回调运,不远处秸秆打包机“吐”出一个又一个“方块”,被打包的秸秆错落有致。“最近村里成立秸秆清运队伍,运送人员一天能挣200多元。”

蓝天秸秆经营部能储存3000多吨秸秆,市场需求旺盛,可过去总是供不应求。县里构建收储运体系,建成78座秸秆收储中心,培育秸秆经纪人、收储运队伍5600余人。“最好的秸秆卖给牛场作饲料,中等的卖给家具厂做板材,差点儿的卖给电场做燃料。”解了燃眉之急,孙为林对销路充满信心。

高效利用,用之于田。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推动生物天然气、沼气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终端产品推广应用。今年,中央财政安排67亿元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多措并举,加强沼渣沼液还田耕地,推动耕地质量提升。

在寿光市纪台镇玉皇沼肥站,除了生产沼气和有机肥,还对沼液进行个性化开发。“通过过滤、添加微量元素,我们开发出粗粮、细粮、营养粮等三类液体肥,每吨最贵卖到3000元。”沼肥站负责人李泮武说,为提升使用率,配套研发了智能加肥机,农民微信扫码就能自助加肥,打通了粪污收集处理、有机肥施用服务链条。

多元开发,打造绿色循环产业链

稻谷丰收的季节,广西宾阳县武陵镇留寺村村民迎来了“双收季”。“除了卖稻谷,秸秆也能换成钱!”村民张平从收购人员手里接过钱,目送着装满稻秆的车子远去,脸上洋溢着笑容。“一吨玉米秸秆240元、甘蔗尾叶200元,家门口就有人收,太方便了。”

祥岭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在全县4个乡镇设置了收购点,对群众打包送来的玉米、甘蔗秸秆统一收购。公司总经理陆军介绍,秸秆经过机械粉碎,制作成饲料用于养牛。每月能生产饲料700吨左右,去年秸秆饲料解决了1100多头肉牛饲养需要,“就地取材,养牛成本下降了不少。”

种养结合激活发展活力。“转换思路才能有出路!”陆军说,宾阳县种植了几十万亩甘蔗,尾叶资源丰富,除了饲料自给,还能外销给其他地区。下一步将增加秸秆收购点,将饲料加工链延伸到乡镇,提升饲料月产量,扩大养殖规模,“不仅多卖牛,还往外卖饲料,牛粪还能变成有机肥,一举三得!”

提起河南灵宝,不少人熟悉灵宝苹果。近年来,当地发挥苹果剪枝资源优势,发展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叫响“灵宝香菇”品牌。目前,全县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已有4万余人,食用菌总规模达到1亿袋,转化苹果剪枝等农业废弃物1.5亿公斤以上,年产食用菌鲜品12万吨,实现总产值15亿元。

“循环农业除了深耕种养环节,还应推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胡建军说,秸秆、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通过相关技术和模式的创新推广,从第一产业的种养业逐步向二产、三产延伸融合,打造新的循环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助农增收致富。

在日前召开的安徽秸秆博览会上,秸秆能大能小,七十二变,看得人眼花缭乱——粉色洒金的大果盘,海螺、帆船、灯塔等工艺品都是废弃物做成的!安徽涡阳县道远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卢磊如数家珍:“海螺、帆船是用小麦秸秆做的,文件夹是用玉米皮做的,收纳箱是用蒲草做的……目前外观专利已有70多个。”公司除提供1000多个工作岗位,还带动附近30多户农户从事手工艺编织,足不出户就能挣钱。

除了做小物件,秸秆还有大作用。在宏桥秸秆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区,搭着景观房,旁边摆着桌椅板凳,幼儿滑梯,这些秸秆制品吸引不少学校到现场采购下单。“零甲醛,健康安全是我们的优势。”企业负责人张中成说,每3吨秸秆原料能合成1立方米的板材,公司建成零甲醛麦稻秸秆板材生产线,秸秆做的建材、家具很受欢迎,今年以来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

农业废弃物资源长出大产业。目前安徽拥有秸秆综合利用规模企业1860个,总产值216亿元,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0亿元,有效促进农村增绿、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吉林省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综述

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吉林省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综述

  寒冬时节,黑土沃野,银装素裹。大棚里蔬菜水果长势喜人,养殖场内牛羊成群鸡猪满圈……?

  回望过去一年,全省上下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有效应对疫情影响、自然灾害风险和复杂经济形势,启动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和“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全力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全省粮食生产再获大丰收,总产量达到816.16亿斤,稳居全国第五位,净调出量稳居全国第二位,粮食单产居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第一位;?

  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283万亩,稳居全国首位;?

  新建高标准农田550万亩,创历史新高;?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农业现代化第一方阵地位更加稳固;?

  肉牛饲养总量发展到652.6万头,增长12.4%,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0亿元,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415元;?

  1-11月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产值达到2170亿元……?

  逆势夺丰收、高位再增产。不断“升级”的农业大省正迈着强劲步伐,向实现农业强省目标阔步前行。?

  重农稳粮 筑牢“三农”压舱石?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

  2022年伊始,疫情突发,全省上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粮食生产各项工作,认真贯彻粮食安全党政同责,19个部门组成备春耕工作组,组建备春耕、化肥保运、农民返乡、服务热线、宣传保障5个工作专班,为480家重点农资企业开具保供证明,组织30.1万名滞留城市农民返乡春耕,完成粮食播种面积8677.65万亩,比上年增加95.7万亩,切实做到“农时一天没耽误、农户一户没落下、农田一亩没撂荒”。?

  春夏之际,为有效应对阶段性春旱和极端强降雨、低温寡照、风雹天气等不利影响,派出“干部+专家”9个技术包保指导组技术指导人员19.2万人次;成立15个驻县排涝指导小分队,排出田间积水277.86万亩;根据作物长势喷施速效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225.91万亩,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飞防作业试点示范面积超过200万亩,为夺取全年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秋收之时,省农业农村厅派出9个秋收工作组持续跟踪指导服务,每日调度秋收进展,协调调度省内农机跨区作业,与气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组织指导各地加快秋收进度,确保实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来之不易的丰收背后,是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向高标准农田要产量。吉林省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打造粮食生产优势片带、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00万亩,占全省永久基本农田53%,修建田间道路3700余公里、农道桥1200余座、田间灌排渠道1500余公里、涵闸等渠系建筑物7300余座,打机电井8000余眼,项目区基本实现了“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

  伴随产量高位走稳,耕地保护也在不断提升。吉林省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黑土地保护领导小组,设立了黑土地保护管理机构,颁布实施了全国首部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制定了全国第一个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建立了全国首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院士工作站,研发生产了全国第一台牵引式重型免耕播种机,在全国首创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系统,确定了每年7月22日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2019年以来,吉林省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每年新增1000万亩以上,实现“三连增”“三跨越”。?

  种子是粮食生产的“芯片”。作为制种大省也是用种大省,吉林省实施种业龙头企业扶优行动,组建作物育种联盟,持续提高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100%,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5%。创建国家级现代种业产业园2个、国家级制种大县2个、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1个,认定省级种子(苗)繁育基地7个,农作物种业企业达320余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近6000亩,保存各类作物种质资源近15万份。?

  强链固链 打好产业优势牌?

  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

  作为全国重要的优势肉牛主产区,吉林省把“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作为富民强省的标志性工程,树立大食物观理念,统筹推进粮食和肉牛产业发展,用“小肉牛”带动大产业,让“四个蹄子”追赶“四个轮子”。?

  在全省重点抓34个大县、百个乡镇、千个专业村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目前实施千头以上肉牛产业化项目209个,完成投资141.89亿元。建成和在建万头牛场21个、千头以上肉牛养殖大村821个、50头以上肉牛养殖大户10414户,肉牛养殖户数达到33.14万户。新增肉牛屠宰加工项目11个。?

  肉牛产业融资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肉牛贷款余额达242.7亿元,增长98.2%,其中发放肉牛活体抵押贷款62.4亿元,增长198.6%,发行专项债券51.75亿元支持肉牛项目47个。肉牛政策性保险在保牛只95.4万头,增长56.3%,占肉牛存栏量的25%。?

  立足全产业链发展,吉林省全力打造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生猪、肉牛肉羊、禽蛋、乳品、人参(中药材)、梅花鹿、果蔬、林下及林特“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24家中省直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省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工作领导小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之花,结出硕果。目前,“十大产业集群”1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4亿元,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累计发展到657户,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总量突破150个,认定农业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5户。?

  内外兼修 美丽乡村展新颜?

  农村土地分为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亿万农民的“命根子”,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村和谐稳定。?

  盘活“沉睡”土地资源,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土地流转面积3490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55.4%。核实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1.62亿亩,账面资产531.94亿元。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开展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村4336个,占涉农村总数46.03%,折股量化经营性资产48.97亿元,占总额38.57%。?

  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市场组织体系,累计办理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登记托管2.1万笔,成交项目4.27万宗,金额10.34亿元。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示范社分别发展到3964家和4903家,全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总量发展到18.7万家。?

  在农村改革工作开展的同时,农村环境整治也在同步进行。?

  持续扮靓人居环境,乡村处处焕然一新。在高质量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后,吉林省接续开展五年提升行动。累计改造农村厕所91.35万户,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1029个、干净人家20万户。50个市县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范围达到90%以上,建成转运站524座。426个建制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19个,建成率51%,1675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文明乡风沁润人心。通过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网格化、“三资”民主管理、议事协商制、“五星级”乡村党组织创建等6种乡村治理模式,健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成“百姓说事点”1.7万个,基本实现村及社区全覆盖,累计调处各类纠纷40余万件。?

  春光在前、潜力无限,播种希望、续写辉煌。迈向新征程,吉林将以更大决心、更高目标、更强力度乘风起航,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图景!?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刚刚过去的一年,舒兰市被评为“中国生态稻米之乡”;平安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镇;新安水库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上营镇马鞍岭村被评为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这一系列荣誉和奖项,正是舒兰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取得成果的体现。

  农业强 现代农业水平提升

  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半山区的舒兰市地处北纬43至44度世界水稻黄金种植带,水稻种植环境极佳,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产粮大县,国家认定的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全国单季水稻生产大县,已成为东北大米中的“白金名片”。

  驱车来到舒兰溪河镇吉米粮食有限公司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整块(180余公顷)平整的高标准农田,“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行先试区”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可以想象,夏秋时节,稻香遍野,玻璃栈道下鲜花朵朵,稻田间鸭鸣蟹游,以神农氏为形象的稻草人旁众多游客驻足拍照。

  “自2006年种植水稻以来,从单纯的有机水稻种植到2018年‘稻鸭稻鱼稻蟹’共生,种植水稻面积从30公顷扩大到180公顷。如今,每年可产有机水稻900吨左右。除水稻销售500多万元外,去年引进的鱼、鸭、蟹更是卖了20余万元,增加了额外收入。”谈到未来发展,吉米粮食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雪满脸洋溢着自信的微笑,“今年我们举办了舒兰市插秧节,并被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设为教学研究基地。未来,我们还将扩大合作社成员,增加流转土地面积,陆续拓展旅游项目,建设美食一条街,打造现代农业观光综合体,让游客在学习、观赏水稻种植的同时享受吃住玩一条龙服务。”

  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镇的平安镇永丰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是集稻米文化展示、仓储物流、田园观光为一体的观光农业。“2018年,我公司建设高标准农田472亩,流转土地1200亩,种植了200多公顷绿色水稻,通过采用先进灌溉设备和技术,基本达到‘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标准,综合利用稻田空间,节本增效。”永丰米业负责人曹洪峰说。

  2018年,舒兰市新建高标准农田8.9万亩、全国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27万亩、林特产业基地1.2万亩,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4万亩,建立了舒兰大米内部品控标准和舒兰特产质量追溯平台。

  农村美 生态宜居环境改善

  近几年,舒兰市在农业现代化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得到进一步改善。在森林生态环境方面,加大推进清收还林力度,积极推进森林生态修复、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防治林业病虫害、科技护林、森林防火等措施,使森林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目前,舒兰市森林覆盖率是52.3%,远远高于清收还林以前的47.9%和目前全省平均森林覆盖率42%。

  自河长制全面实施以来,舒兰市迅速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水利、环保、住建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河长制办公室,确定了市、乡、村各级河长314名,先后配备18名河道警长、453名河道保洁员、262名党员志愿者,累计开展巡河7500余次。采取“块块管理、条条指导、一级抓一级”的办法,实行网格化管理,强化部门协同联动,联合专项检查5次,织密了纵横交错的治理网,实现河内水生态与岸上环境同步治理的效果。

  “我每天都在河边巡查,以前村民习惯往河里乱扔垃圾,现在,村民看到河水这么清澈,环境、空气这么好,都开始自觉维护起来。”舒兰市平安镇双河村村级河长尤双印说。

  2018年11月26日,国家水利部公布了第18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舒兰市新安水库成功入选,成为继亮甲山水库和沙河水库之后该市第3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为让舒兰变得更加宜居,去年,他们新建、续建路桥工程13项,改造支巷路87条;建设农村公路159公里,改造危桥34座,吉荒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改造城市棚户区面积4.6万平方米;实现了行政村垃圾收储运全覆盖,绿化美化道路389公里,绿化村屯72个……

  农民富 旅游助推农民增收

  “来到吉林雪乡二合小村庄,

  起伏的群山呦,梦中的地方,

  白色的房子呦,火红的灯笼上梁,

  世外桃源是咱二合的天堂

  ……

  如果人间有天堂,那我告诉你,

  天堂就是二合雪乡的模样。”

  一进入舒兰市上营镇二合雪乡,层层叠叠的白雪堆积,一座座“雪屋”错落有致,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仿佛进入雪花绽放的童话世界,配上喜庆欢快的东北二人转,引得游人纷至沓来。

  走在村中,记者被鸿悦农家院内雪地里一片金色和黄澄澄的玉米棒拼成的丰收字样和七彩风车长廊所吸引。一进屋内,饭菜香气四溢,7张桌子座无虚席,“这是我第二次来,这回带着全家一起来玩,又吃到了正宗的东北农家饭。”来自上海的客人围坐在炕边对记者说。

  “以前一直在西安服装厂打工,和老人孩子两地分居,听说村里要发展旅游,我赶忙回来在自己家开起了农家乐。饭菜都是我自己做,房间也是我清扫,一季度能盈利6万左右,再加上平时种地、卖山野菜,一年总收入能达到10多万元。”谈起现在的生活,老板何翠华满脸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工作之余,何翠华更是一名才女,爱好用写作、摄影、音乐记录每一天的美好生活并发到网上,获得上万粉丝的阅读和转载。

  “为进一步提升景区承载能力,完善景区功能,2018年我们新引入了威虎山寨、二合小剧场、烟具博物馆、相机博物馆、主题邮局、蓝精灵雪堡印记、冰雪梦幻世界、探秘雪谷穿越、酒吧、咖啡厅等多个特色旅游项目。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打造优质‘二合雪乡’品牌,实现由‘单季游’向‘四季游’过渡,‘单色游’向‘多彩游’转型发展。”舒兰市旅游文化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凤艳说。

  如今,屯里开起了30余家农家乐,日可接待5000人次,容纳400余人住宿、1300人同时就餐。据舒兰市旅投公司初步统计,自今年1月4日舒兰市第三届“净土稻心”冰雪节开幕以来,二合雪乡已累计接待游客8万多人,旅游收入达1000余万元。

  产业瞄准了方向,鼓了农民的钱袋子,靓了乡村的“面子”和“里子”,更走上了振兴发展的路子。

农业形势趋好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

农业形势趋好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农业收获了一个沉甸甸的金秋。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前三季度数据表明,农业是三大产业中增加值唯一实现同比增幅加快的产业。在国际粮油等初级产品价格飞涨、世界经济有陷入“滞胀”之虞、中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等国内外经济环境趋紧的情况下,我国农业形势向好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奠定了良好基础,为经济平稳发展赢得了战略空间。

  农业稳定增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大亮点

  经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16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增加值21800亿元,增长4.5%,加快0.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101117亿元,增长10.5%,回落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78714亿元,增长10.3%,回落2.4个百分点。

  在总体经济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的情况下,我国农业增加值逆势上扬,凸显出中央近年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强农惠农的政策效应明显,农业基础地位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巨大作用。

  就产值来看,农业是今年以来我国三大产业中增加值唯一实现增速加快的产业。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农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8%和3.5%,但是增幅却分别回落1.6个和0.5个百分点。同期,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回落1.7个和2.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分别回落0.4个和1.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在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增幅继续回落的情况下,农业增加值增幅加快,农业稳定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亮点。

  就产量而言,粮食总产预计将创造新的历史记录,首次实现连续5年增产。初步统计,夏粮产量12041万吨,同比增长2.6%;单产再创历史新高,亩产达299.5公斤。早稻产量3158万吨,比上年略增6.2万吨;秋粮在播种面积扩大和单产提高的共同推动下,再获丰收已成定局。棉花和糖料产量基本持平,油料产量恢复性增加。夏收油菜籽总产量1075万吨,比上年增长7.1%,扭转了连续3年下滑的局面。“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肉类产量继续增加,生猪生产恢复较快,存栏明显增加,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前三季度,生猪出栏增长5.8%,生猪存栏增长6.6%。禽蛋产量和奶类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对于抵御国际粮价上涨带来的冲击和减轻国内物价压力意义重大。

  在“菜篮子”满了的同时,农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971元,增长1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

  农业平稳发展对维持我国经济基本面不变和实现“一保一控”的全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跌宕起伏,中国经济也屡遇波折。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农业平稳发展为维持中国经济基本面不变和实现“一保一控”的全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美国虚拟经济泡沫破灭之后,大量金融资产扑向粮食、石油等初级大宗产品,以寻求资产保值增值,造成世界性的粮荒油紧,一时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今年以来国际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持续攀升,不仅对全球农业发展和农产品供给产生重要影响,还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甚至造成部分国家政局动荡。而由于国际市场传导作用日益明显,年初我国粮、肉、奶、食用油等农产品价格面临通胀持续加大的压力。同时,我国经济增长有从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鉴于此,中央及时出台了“两个防止”(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的调控目标。

  配合“两个防止”目标,中央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控制价格措施。针对生猪价格上涨较快的情况,加大了对生猪的生产和供应的支持力度、补贴标准;针对粮食价格上涨较快的情况,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加强对粮食生产的调控等等。今年中央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之大,史所罕见。在中央财政已安排“三农”支出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在今年春耕生产关键时期,再增加农业投入252.5亿元,直接补贴给农民。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四补贴”资金达到1028.63亿元,比上年翻一番,资金拨付时间也比上年大为提前,有力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中国粮价在世界粮价普遍飞涨中保持相对平稳,通胀压力逐步减弱。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恶化,美国经济面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受其袭扰,世界经济遭遇近年来罕见“寒冬”。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对我国国民经济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不利影响,中国外贸出口明显减速,部分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等情况。同时,年初中国南方遭遇多年来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经济增长面临诸多困难。在此不利局面下,中央对年初的“两个防止”调控目标进行了及时的调整,明确了“一保一控”(即保持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的调控目标。再次强调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经济工作的基础和重心,农业在总体经济出现较大波动的情况下保持平稳发展。

  农业稳定发展为我国应对特大自然灾害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奠定了坚实基础,保障了中国经济基本面不变。目前来看,农业稳定,“一控”目标逐渐在接近;“一保”的目标也将因为农业基础稳定,中央可以放手出台相对宽松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最终得以实现。

  牢牢抓住经济平稳发展的“定盘星”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出口经济的影响还将进一步显现。前三季度,我国出口额10741亿美元,增长22.3%,但增幅回落4.8个百分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比上年同期减少1.2个百分点。在外贸出口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制约时,我国强化立足国内消费战略,以保持经济平稳发展。为此,更需要在坚定信心的同时,始终牢牢把握农业生产这个事关全局的“稳定器”。

  从历史上看,我国每一次经济形势的逆转都首先是从农业开始的,而每次调整的成功也都以农业特别是粮食形势的好转为前提的。只有农业基础稳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物价才能保持相对平稳,立足内需的战略才能真正启动、发挥效应。

  从世界范围来看,今年以来的新一轮世界粮食危机让许多国家重新认识到,农业的基础地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忽视。而一旦没有真正将农业当成永恒的基础产业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仅可能发生粮食危机,而且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将大大削弱。

  我国农业农村的好形势,坚定了我们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但在连年丰收面前,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当前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日益增多,保障农产品总量平衡的压力不断增大:一是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增强。耕地面积在减少,耕地质量也有所下降。二是我国人均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加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缺水严重。三是自然灾害呈重发态势,动植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据专家估计,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损失的影响可能会上升到10%-15%。四是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五是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日益突出。虽然近两年农产品价格恢复性增长,但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增加、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提高,农业特别是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的问题日益突出。六是农业生产要素流出严重、服务能力不强。因此,必须通过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出台扶持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全面提高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始终抓住农业农村和国民经济全局平稳发展的主动权。

  我们看到,中国农业在收获金秋的同时,更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将使我国农业迈入新的发展时代,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将更加坚实,动力将更为强劲。

标签:农业   农村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2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