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开发机构、民间三方合力建设新农村(地更好种了 效益更高了——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松原“答卷”)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地方政府、开发机构、民间三方合力建设新农村(地更好种了 效益更高了——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松原“答卷”),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地方政府、开发机构、民间三方合力建设新农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地更好种了 效益更高了——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松原“答卷”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地方政府、开发机构、民间三方合力建设新农村

2、地更好种了 效益更高了——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松原“答卷”

3、地标“身份证”能为农产品带来什么?

4、地点不变,2022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延期至11月26日举办

地方政府、开发机构、民间三方合力建设新农村

地方政府、开发机构、民间三方合力建设新农村


  记者从29日在北京召开的“民间组织服务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获悉:国家开发银行吉林分行、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吉林省部分县(市、区)将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由“民间组织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策划、发起单位——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联合相关单位召开的本次会议,旨在发挥各民间组织的特点和优势基础上,结合开发性金融、地方政府的优势,进一步深化“民间组织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开展。
  国家开发银行吉林分行的代表在会上表示,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国家开发银行制定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的措施中,不仅包括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还将通过融资手段,架起政府、民间组织与市场的桥梁,大力整合各方力量,构筑融资平台,推动广大农村的信用建设、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建立支撑农村发展的信用链和融资链,建立平等、高效的融资体系,形成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国家开发银行吉林分行根据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提出,“三方合力”,以县域经济为切入点,强化各地新农村建设的产业、社会和市场发展的科学规划,推动城镇化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农民就业机会,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以人为本、公众参与”的开发性金融的社会化运作模式,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投融资体系,将力争使有需求的农民都能获得和城市居民平等的融资机会,获得平等的社会发展权。与会的吉林省部分县(市、区)代表认为,当前,各地新农村建设规划已经基本完成,在全面实施阶段,普遍面临资金缺口大、信息不畅、实用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有各级、各类民间组织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参与、支持,将为新农村建设带来新的机遇。(陈卫平)


地更好种了 效益更高了——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松原“答卷”

地更好种了 效益更高了——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松原“答卷”

  从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到灌溉不愁、玉米单产增加几百斤;从守着自家的两垧地单打独斗,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643.5万亩,规模经营成主流;从依赖化肥、农药搏产量,到科学耕作……和成广书一样,松原市的农户发觉,地更好种了、效益更高了。吉林省松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铁铎表示,近年来,松原市紧紧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积极构建现代生产体系。2020年,松原市建设高标准农田56.5万亩,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居吉林省首位,粮食总产量预计达174亿斤。  

  建设高标准农田,打牢基础更高效

  万宝山村今年多了55眼井,农田里还装上了喷灌设备,在村民看来,这55眼井起了大作用:“以前是十年九旱,种的玉米喝不饱水,产量也上不去。现在有水了,一亩地产量能比以前多三四百斤。”

  70公里外,总投资9500多万元的阎家围子连接渠彻底结束了前郭灌区二灌区25万亩水田提水灌溉的历史,累计为锡伯屯泵站节约运行费用1500余万元,也为前郭灌区三灌区10万亩水田自流灌溉创造了必要条件。

  在宁江区民乐村的现代农业高质量示范区,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峰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提升同样充满感慨:“水肥一体化就是好,管道在开春种地的时候一起铺下去,农作物需要啥营养咱就给啥营养,省时省力,最关键的是还省钱。”

  松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志远介绍,松原市积极推进松原灌区、花敖泡蓄水调蓄、吉林西部供水、拉林河综合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形成了松原、前郭、三江口、拉林四大灌区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巩固。2019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52.5万亩,总投资7.16亿元。  

  促进机械化生产,规模种植收益好

  张志峰最初带着村民成立春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时候,村里入社的成员只有5户,入社耕地面积60公顷。“村里很多人种地、打工两头奔波,看到合作社可以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统一核算,村民认可度越来越高,合作社流转的土地也越来越多。”张志峰介绍,如今,民乐村的农户已经全部加入合作社,入社面积900多公顷,形成了万亩连片玉米规模种植。

  万宝山村的农户对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同样很高。“一共702户、2.4万亩耕地,基本都入了,合作社统一购买生产资料,光是种子、化肥这两样,一公顷地就能省四五百元。”成广书说,现在,村里光是种地获得的人均年收入就已经达到1万元。

  实实在在的收益让越来越多的农户认可规模化生产。目前,松原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3671个,家庭农场登记注册数量3869户,全市成立86个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643.5万亩。

  土地上了规模,机械化生产就成了大势所趋。近年来,松原市农机化水平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780万千瓦,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95%以上。

  为了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松原市农业农村部门从建立适合农机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发展农机装备制造业、强化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等方面下大功夫。2004年至2019年,全市共争取国家购机补贴和省全程机械化项目资金约25亿元,拉动农民投入资金超过50亿元。近年来,松原市不断创新农机合作组织和发展模式,培育出14个国家级和28个省级农机专业示范合作社。截至2019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已发展到1492家。  

  加大黑土地保护,绿色发展路子宽

  “这几年,我们有些地块采用保护性耕作,用免耕的方法,秸秆还田,种玉米的时候不灭茬、不打垄,直接在铺满秸秆的地里播种,这样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机器能播得更深,植物根系扎得深了,能喝到的水自然就多了。”成广书说起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来头头是道。

  近年来,松原市在保护性耕作、大垄双覆、化肥机械深施等方面有了很好地结合与推广。马志远说:“为推广和应用保护性耕作,通过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水稻根茬深旋还田、玉米水肥一体化滴灌等技术,我们探索出了秸秆综合利用和推进黑土地保护的一系列有效技术模式,进一步筑牢了绿色发展的根基。”

  据了解,截至9月,松原市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461万亩,占全市玉米播种面积的40%,秸秆还田数量约90万吨,占全市秸秆肥料化利用量的39%。

  在为黑土地添上一抹绿色的同时,从2016年开始,松原市提出创建绿色农业城市,聚焦水稻、花生、杂粮、蔬菜、肉牛等松原优势特色产业,以“绿色基地”建设为抓手,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全市绿色农业发展。目前,全市已创建94个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有效监测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产地环境逐步改善。

  此外,为了呵护好松原这张“绿色名片”,松原市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并于今年推行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截至11月中旬,松原市已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13667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2029吨,开具合格证的合作社、生产企业、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达645个,个体农户813个。

  松原这个松花江畔的“粮仓、肉库、渔乡”,正向着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阔步走去。

地标“身份证”能为农产品带来什么?

地标“身份证”能为农产品带来什么?

  说起地标农产品,许多人对此并不了解,辛苦拿到这个小小的绿色标志到底有什么意义。那么,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对一个农产品发展究竟可以带来什么好处?是否能够真正打开农产品产业的发展空间?成为地标产品后是不是就可以一劳永逸了?新京报记者通过采访昌平草莓、海淀玉巴达杏、通州大樱桃等地标农产品的带头人,尝试总结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增值与发展进阶之路。其实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是:越是有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的农产品,就越有市场。?

  昌平草莓每斤能卖到400元?

  在北京家喻户晓的昌平草莓,其实是北京地标农产品中的年轻选手,近年来却呈现出后起之势,甚至在高端市场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适逢2008年北京昌平成功申办“世界草莓大会”,建设草莓大棚在北京逐渐兴起。2010年,北京种植草莓的设施大棚就增加到2000多栋。“种植草莓的农户数量增加,要想卖出去好价钱,得有个草莓品牌才行。”当年组织昌平草莓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是由原昌平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在一个七八人的团队中,路河是成员之一,“当初组织申请地标农产品的出发点,就是想让农户增收,并在这个过程中系统性地挖掘出昌平草莓的优势、历史特性等。”?

  据介绍,地理标志农产品以地域冠名,绝不仅仅是对产品质量的肯定,还要传承农耕文化、寄托风土记忆,至少还要饱含情感文化等因素,农业部门的推荐和认证,不仅对入选农产品是背书和保障,更省掉了商家的选择成本,节约了农产品的推广成本。因此,“地标”被认为是特色农产品闯市场的“金字招牌”。?

  2010年,昌平草莓通过农业部批准,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同时,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昌平草莓”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申请地标农产品的过程,其实正是一个产业梳理与提质增效的过程。从草莓种植的滋生,到成为地域性品牌,十二年间,昌平区不仅出现了一批草莓龙头企业,还让区内农户通过种草莓增加了收入。目前,北京有12000栋草莓大棚,其中昌平占比接近一半,共有3000多人从事草莓种植。?

  如今,昌平草莓已经在北京市民中有口皆碑。“地标农产品必须得有特殊性,如果所有的草莓都是昌平草莓,那将没有优势。”昌平区环监站副站长路河表示,“我们鼓励农户,按照高标准把草莓种植得更优。”今年通过北京市的政策支持,昌平草莓又得到了500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其中一部分资金将用于激励农户优质生产形成品牌意识。“老百姓种的草莓越好,得到的奖励越多。”?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扶持一些标杆企业先挑起大梁,以优质的草莓打开市场,提升草莓价格。如今,最顶级的昌平草莓可以卖到400多块钱一斤,这就意味着农户种植的草莓有了更多溢价的空间。”路河表示。?

  高端商超对通州大樱桃进货不设限?

  在通州大樱桃核心产区西集镇沙古堆村,最早一批种植樱桃的,并非都是本地人。2003年,山东人江寒青和丈夫在运河边的村庄落脚,土壤学和栽培学的相关专业背景,让两人在实际种植中,对樱桃树的管理更加严格,同时利用专业资源,引进多个大樱桃品种进行多年筛选,选出了最适合北京气候生长的优良品种。因此,江寒青园区的樱桃从不以低价招揽消费者。?

  2010年末,农业部批准对“通州大樱桃”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也成为通州大樱桃产业发展的一个历史节点。对于江寒青来说,自己所培育的樱桃也通过地标这张名片,有了更多机会被人发现,高端商超渠道开始注意到近在眼前的好樱桃。?

  2016年,北京华联集团联系到江寒青时,她已经在沙古堆村种了13年的有机樱桃。也正是从这年起,江寒青所种植的樱桃,成功走进了BHG在北京的16家门店。其中也包括SKP商场地下一层的精品超市。每斤348元的价格确实昂贵,却仍然供不应求。?

  江寒青谈及,高端超市对于园区樱桃的需求是一直不设上限的,“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这里能持续提供最好的果品,商超就会一直为我们的大樱桃保留渠道。”?

  海淀玉巴达杏好的论颗卖?

  玉巴达杏是北京海淀区第一个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种,这个古老的杏树也最早尝到了甜头儿。?

  五月的杏园,玉巴达杏树枝繁叶茂,青杏挂满枝头。半个多月后,玉巴达杏将迎来成熟期,到时那些中意这口味道的市民将特意赶来逛逛园子,尝一尝新杏,这是懂行的老顾客每年少不了的仪式感。?

  八年前,海淀农科所组织玉巴达杏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在为期半年多的准备中,海淀农科所所长郑禾和同事,一起进行了详细的走访调查,了解到玉巴达杏的分布、面积、品种等,将玉巴达杏的底数摸了个清楚。?

  郑禾表示,当时玉巴达杏的种植面积有4000多亩,不过,由于城市的变迁,大部分的种植户不再依靠种植为生,多是上了岁数的老人还维持着果树的种植管理。不同于别的杏树品种,玉巴达杏不耐储不耐运,要想得到最佳口感,须得在树上长到九五成熟。2014年前,玉巴达杏一斤只能卖一两块钱,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后,让古老的玉巴达杏树种得到保护的同时,杏的品牌和价格也提了上来,一斤能卖到十块钱,走高端市场的玉巴达杏能卖到五十元一斤,最好的杏甚至能论颗卖。现在,玉巴达杏最远已经卖到了深圳。?

  郑禾向记者介绍,玉巴达杏申请到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对玉巴达杏“唯一性”的认定,也是“优质农产品”的象征,这张地方名片是对玉巴达杏品种特质、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

  “密云水库鱼”将进行地标登记?

  据介绍,今年,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将通过转移支付资金的方式,继续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和发展工作。其中的重点项目就是实施“3+4+1”工程,即围绕“平谷大桃”“昌平草莓”和“北京鸭”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围绕“大兴西瓜”“上方山香椿”“妙峰山玫瑰”和“通州大樱桃”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实施标准生产和品牌化建设项目,指导“密云水库鱼”进行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市民中间,北京本土农产品,有一定消费群体和知名度,有的还有皇家贡品背景,这是全国其他地区农产品所没有的独特性。不过,保护发展地标农产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现阶段,就是先把这些北京农产品保护下来,让市民记忆中的老口味得以留存,在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工程项目的扶持逐步发展产业,这是当下地标农产品的发展路径,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地点不变,2022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延期至11月26日举办

地点不变,2022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延期至11月26日举办

9月23日,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联合发布通知,宣布2022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延期一个月,于2022年11月26—28日举办,举办地点及相关安排不变。

据悉,本次展会原定举办时间为2022年10月26—28日,地点为天津的国家会展中心。

mmexport1663899529250.jpg

标签:农产品   发展   种植   建设   标志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