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新路径探索山区农业新希望(新起点上新风貌 新征程中新作为)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新视角新路径探索山区农业新希望(新起点上新风貌 新征程中新作为),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新视角新路径探索山区农业新希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新起点上新风貌 新征程中新作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新视角新路径探索山区农业新希望

2、新起点上新风貌 新征程中新作为

3、新起点!中国农机院举行研究生开学典礼

4、新车的磨合期换机油应在什么时候最佳?

新视角新路径探索山区农业新希望

新视角新路径探索山区农业新希望

  ?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杨帆处长为专家组组长的农业农村部农机化管理司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专家组一行赴山西省开展“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专项调研。8月25日上午,在农业农村厅召开了专题汇报座谈会,农业农村部专家组成员、省农业农村厅有关领导和处室,省农机中心领导和推广一部有关同志参加。山西省农业农村厅赵文志副厅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王进仁主任以及侯振全副主任出席本次座谈会,会议由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处周进军处长主持。

图片1.png

专家组首先听取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处李斌调研员就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汇报,详细询问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情况,并围绕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投资、建设内容及成效、支持宜机化改造、待建农田缺口、已建农田质量、从业人员数量、标准制定等方面展开讨论。

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是围绕农田主要限制性因素或全面质量提升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与培肥、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以及其他工程建设等。2019年机构改革后,省农业农村厅负责统筹指导开展全省农田建设工作。两年来我省共落实建设资金71.57亿元,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540万亩。分年度看,2019年落实资金32.93亿元,立项建设高标准农田231万亩,其中国家任务19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86万亩,省任务41万亩,在国家190万亩建设任务中增加机耕面积37.12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提高值16.01%,实现了规划任务当年落实。2020年全省共落实高标准农田资金38.64亿元,立项建设高标准农田309万亩,其中国家任务209万亩,高效节水灌溉92万亩,委托大地环境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100万亩。据统计,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后,耕地质量和产能明显提升,耕地质量大约提升1到2个等级,粮食产能大约提高10%-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左右。

赵文志副厅长强调指出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山西省要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合理规划,统一、细化建设标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措施与宜机化改造内容有机结合,助力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

省农机中心侯振全副主任代表省农机发展中心就全省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试点工作情况作了专题汇报。侯主任重点从山西自然地理及耕地、农机化现状、丘陵山区机械化及旱作农业机械化的历史探索、农田宜机化的破题、试点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6个方面作了详实深入的介绍。在介绍关于山西机械化旱作农业历史探索及贡献时,侯主任谈到,山西省是农机化技术服务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成立较早的省份,也是农机管理机构和技术推广机构最完善、最健全的省份,为推动农机化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为旱作农业技术和山区机械化发展探索提供了山西经验和模式。早在1950年,就开始了以推广新式农具为主的农机化工作的实践并建立了10个农具推广站。到1957年共建立30个国营农场、国营拖拉机站,以开展机械化技术推广和解决土地深翻为目标的春秋季作业为主。1976年,为带动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缓解当时农业作业旺季人蓄力不足的问题,山西省农机局选择吕梁山区28个县建立了国营大型农机站,成为当地农业技术传播的主力军,为当地农业的发展和农机技术的传播发挥了积极的贡献。1977年,省农机局就在长治开展了机械化旱作农业试点工作,当时是全国最早的玉米、小麦机械化研究探索实践区域,并与美国旱作农业技术专家韩丁博士开展合作,引进凯斯公司大中型动力机械、播种机械、收获机械,并融合配套了当时先进的农业技术,取得了良好成效,创立了全国旱作农业机械化“王公庄”模式。为改善丘陵山区耕作条件、提升农田“三保”能力,1995年由省计划经济委员会设立“机修梯田”专项,在全省丘陵山区和贫困地区开展机械化基本农田建设,到1999年结束,共计完成机修梯田和推土造田面积近200万亩,成为率先在全国大面积开展服务于机械化生产为目的的农田建设工程典范。1992年-1995年,山西省农机局、中国农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联合开展“旱作区域玉米、小麦保护性耕作研究与试验”,成功地把西方国家先进旱作技术,通过“留茬固土、残茬覆盖、配套深松”等中国化技术研究创新,在我国获得了成功,增产幅度达到10%-15%。2002年,全国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在山西省召开,同年国家设立专项,面向全国推广。

在汇报试点工作成就时侯主任讲:山西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试点工作于2018年正式落地实施。2年来,全省共安排财政资金2625万元,在全省11个地市的26个县(区)共实施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试点项目1.8万亩。试点区域涵盖省域内全部丘陵山区耕地类型区,分布在全省44个乡镇的50个村,惠及农户2500多户,直接或间接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近千万元。从完成情况看,全省2年来共实施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试点1.8万亩,实际完成改造面积约1.85万亩,改造过程中,总的土方工程量约为750万方,亩平均动土量在410方左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的欢迎。

在会议座谈讨论阶段,省农机中心张玉峰部长针对宜机化改造具体实施过程中技术要求、补助对象及标准、实施流程、成本控制、管理模式、资金筹措、工程机械作业等方面问题进行详细的刨析和解答,提出在农田宜机化改造过程中,要准确定位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区别与联系,处理好“宜”、“化”两者的关系,做到工法与技术要求的统一,注重田、路、道、埂、坎有机结合,避免农田的过度开发很重要。

各位专家同与会代表就《山西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中相关术语和定义、技术参数的来源与设置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王进仁主任在会议总结发言中,首先向各位专家介绍了山西璀璨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对山西的农耕文化进行重点介绍。他说:山西是华夏农耕文明兴起之地,从炎帝、神农氏对农业开创之功,再到农神后稷,在之后的几千年里,一直推动和见证着中国农业的进步。随后王主任对山西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农作物种植情况、机械化发展新热点新情况进行介绍。他指出近年来我省从“以机适地”、“改地适机”两端发力,准确把握“宜机化”内涵,开展宜机化改造的破题和实践,显著提升改造区域的机械化水平,有效减少撂荒,促进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也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有效探索。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国发﹝2018﹞?42号文件为工作主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聚力“三大省级战略”和有机旱作农业,加强顶层设计,推进部门联动,培养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专业人才,通过对接高标准农田建设、吸纳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等方式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为山西农田宜机化改造提供有力的资金、人才、技术有力支撑。

杨帆组长听完汇报后表示:感谢省厅和农机中心对调研工作重视和支持。山西省在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经2年的摸索实践,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发挥出明显的成效;今年山西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中鼓励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投入、参与改造力度很大,值得关注、研究和借鉴。具体规划中,宜机化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何统一、区别,特别是丘陵山区那个为主战场要具体分析。山西经验和模式值得肯定和借鉴,也为下一步顶层政策研究制定、标准出台提供了有益案例。

新起点上新风貌 新征程中新作为

新起点上新风貌 新征程中新作为

?

?

0788e59d-22be-4e5f-94aa-706cb64ec891.jpg

四平市乡村新风貌。 李坤 摄

?

f8b0edb5-d17e-49c2-bdf2-69f8482098b5.jpg

夏季,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前范村的蟹田,吸引众多游客。 郭旭东 摄

?

dc1e2a76-df85-4c0f-a6be-e5fcd8c62b49.jpg

四平市畜牧业正蓬勃发展。 李坤 摄

?

ab773f0c-ae0e-43ac-aa78-eb35439008d4.jpg

梨树县沈洋镇年产260吨香菇种植扶贫项目。 傅光 摄

?

fcee7bd9-5783-4fc0-aa2e-0a8ecc9c7b05.jpg

四平市年产玉米约90亿斤,为发展玉米产业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李坤 摄

?

?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

  辛丑伊始,四平市上下就紧锣密鼓地忙碌起来。“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四个不摘”也被牢牢刻在四平市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心头。

?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换。这是一道必答题,也是一道必须答好的题!

?

  四平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保持脱贫攻坚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完善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后续帮扶支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层次,让农民的钱包更鼓、日子更红火;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乡村振兴攒足硬件。

?

  新起点上新风貌,新征程中新作为!

?

  巩固脱贫成果 奠定振兴基础

?

  从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末位,到连续两年进入“第一方阵”,四平用了5年时间,打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翻身仗,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

  中央巡视、国检反馈问题销号清零;省定贫困片区双辽市摘帽;125个贫困村退出;21297户41044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5.1%下降到零;年均收入由2015年的2400元/人提高到9100元/人……一组组闪金亮银的数据,是令人瞩目的“减贫业绩”。

?

  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是开启奋斗新征程的重要基础。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所有人衣食无忧、生活有保障,四平市加大力度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做好动态排查、分类帮扶、及时清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对低收入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帮扶,对影响基本生活的特殊困难群众及时实施救助。

?

  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科学精准防返贫、防致贫”长效机制,高度关注处于临贫状态的“边缘户”和“脱贫户”,从根源上减少“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

?

  按照“未贫先防”原则,先后出台《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防致贫的实施意见》《防返贫防致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设立总额为530万元的防贫保障救助基金,有效防止“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户”致贫返贫。

?

  “政府+保险”,筑牢“防火墙”。采取“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第三方操作”的方式,对因病、因灾、因学等大额刚性支出造成骤贫的人群,进行及时处置。由政府财政出资,与保险公司合作,设立防贫保障救助基金,保险公司设立政府资金额20%的风险金,补充救助支付金额。

?

  “监测+救助”,织密“兜底网”。设立预警界限,将“脱贫不稳定户”和低于脱贫收入线1.5倍的“边缘户”,全部纳入信息系统;设置“自付医疗费用超过0.5万元”“因学超过0.8万元”“因灾超过1万元”的预警线,符合救助人员自费部分达到救助起付线后,超过起付线部分实行阶梯式救助,分段计算救助金额。

?

  加强跟踪监测。以医保、教育、应急管理等涉及“两不愁三保障”的责任部门为主体,构建数据监测责任体系,利用数据平台,对“两户人员”按照因病、因学、因灾等设置的防贫预警线,每月初进行一次数据筛查比对,及时将自费支出达到防贫预警线且有返贫致贫风险的人群,列入核查救助范围;以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为主体,构建实地监测责任体系,坚持县乡共管、动态调整的原则,通过日常走访,动态掌握“两户人员”因病、因学、因灾等返贫致贫风险信息,及时纳入监测核查救助范围。

?

  规范救助操作。制定出台《防贫保障救助基金操作规范(试行)》,由保险公司按照“四看、一算、一核、一评议”标准,组织实施核查。“四看”即看住房、看家用、看大件、看儿女;“一算”即算家庭人均纯收入;“一核”即核信息;“一评议”即最后对被核查人家庭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对是否符合防贫标准进行综合评估判断。经核查评议公示无异议的保障对象,在县级防贫办公室审批备案后,发放防贫保障救助金。

?

  “购药+救治”,开通“直通车”。在设立保障救助基金的基础上,四平市还进一步把防范端口前移,全面开通购药、救治“健康直通车”。建立县、乡、村三级“车长”制,送医、送药、送服务,简化就诊程序,实施单独采购,规范医保目录外用药,使其享受医保报销政策,快速帮助解决贫困患者合理购药、就诊需求,减少自费支出。

?

  提升产业层次 推动持续发展

?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四平市委、市政府深知,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必须顺应立新形势、新要求,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各项工作。

?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只有乡村经济发展了,才能富裕农民,繁荣乡村;也只有乡村“产业兴旺”,才能吸引更多外来资源和人才,集聚人气和财气。得益于四平市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扎实的产业扶贫工作,目前,全市的乡村特色产业基础雄厚、规划健全,广大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分外强烈。

?

  2016年以来,四平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18亿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203个,贫困人口项目受益率达100%。

?

  立足农业优势资源,四平市大力扶持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加工、旅游、光伏等中长期致富产业,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形成了梨树棚膜经济、伊通特色种植养殖业、双辽光伏发电、铁东和铁西种植采摘旅游一体化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优势主导扶贫产业。

?

  铁东区叶赫镇英额堡村地处半山区,土地贫瘠,交通闭塞,贫困人口多,不少村民想致富却没门道。孔铭满是英额堡村的致富带头人,她总想着要做点啥让乡亲们富起来。在村里的帮扶下,2016年,她成立了鸿福家庭农场,开发种植榛子,众多农户加入进来,其中有3户贫困户;2019年,注册了孔铭满商标品牌,以平欧大榛子为龙头产品,致力于打造叶赫满族镇的特色榛子品牌;2020年,鸿福家庭农场产出榛子5000公斤左右,产值达20余万元。高额收益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跟着孔铭满学技术、搞销售,鼓了钱袋袋,乐了心窝窝。

?

  产业兴,效益升。梨树县东河镇梁家岗子村的孙桂丽一家,靠经营庭院经济摘了“贫困户”帽子;双辽市新立乡刘家村落实小尾寒羊代养项目,并种植绿色无公害稻鸭米,村集体经济实力大增;铁西区实施二丫农民合作社扶贫资金托管项目,收益专项覆盖剩余贫困人口3户8人,人均年收益增加600元;伊通满族自治县三道乡鼓励贫困户种、养农副产品,政府帮助寻找销售渠道,贫困户赚钱赚得稳稳当当……

?

  展望新征程,乡村振兴更有不少硬骨头要啃、不少难关要攻克。四平市上下步履不停,积极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支持打造各类农业产业园区,以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

  结合省里扶持政策,四平市将制定出台《乡村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聚焦打造玉米、生猪、梅花鹿、果蔬、畜禽及副产品等十大产业集群,拓展农业增值增效深度和功能价值开发广度。以特色资源开发和农业多功能性开发为主导,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样性的高价值、高产出、高效益的新型产业体系,使其成为全市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活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产业升级的新动力。预计今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可同比增长6%。

?

  发展玉米产业集群。落实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依托现有天成玉米、新天龙实业等大企业,突出抓好新天龙配套设施技改精深加工项目,促进玉米加工业转型升级。

?

  发展生猪产业集群。发挥梨树华统、双汇集团领军作用,重点抓好梨树华统生猪冷链屠宰加工项目,强化梨树白猪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撑,加快构建集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基本实现养殖标准化、加工精深化、经营产业化、营销网络化,初步形成畜牧业现代化发展格局。

?

  发展梅花鹿产业集群。以大清鹿苑、孙氏鹿业为龙头,依托伊通县新兴乡国家级鹿产业强镇,加快建设铁东梅花鹿农业产业园,大力开发鹿系列研发产品,发展鹿产品深精加工基地,做精做强大健康产业,打造梅花鹿加工产品自有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

  发展果蔬产业集群。以东部低山特色农业区、梨喇棚膜精品环线、精品果蔬生产基地为依托,打造特色瓜菜示范区、乡镇近郊棚膜园区等,鼓励在园区内建设棚膜经济多功能拓展区,将棚膜经济与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都市农业相结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建设万邦综合市场三期项目,发展净菜包装、冷藏仓储等全产业链,建设北方果蔬供应基地。

?

  发展畜禽及副产品产业集群。以君乐宝为龙头,在梨树县和双辽市投资5亿元,建设1个万头高标准奶牛养殖场和4个千头奶牛家庭牧场,打造乳业全产业链。

?

  政策支持下,致富带头人满怀雄心壮志。孔铭满自豪地说:“现在,我们的榛子林面积有10公顷,榛子树8000余棵。未来,我想把榛子产业链再延伸一下,做点儿深加工,像榛子油、榛子酱等。将园区好好地规划改造,把它做成乡村旅游的一个景点,让大家不仅能品尝各种榛子产品,还能观赏美景休闲娱乐。”

?

  完善基础设施 优化公共服务

?

  基于脱贫攻坚过程中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平市加快推进城乡融合步伐,补足短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有效提高乡村生活品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20年新改建农村公路(含老旧路改造)827.2公里;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以上;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工程建设步伐,农村家庭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

?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统筹城乡教育、医疗、社保和救助体制机制,农村低保救助、特困供养人员救助、农村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等做到了应保尽保。

?

  改良农村人居环境。去年,全市深度聚焦农村环境“脏乱差”难点问题,大力开展“五清一绿两改”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打响春季、夏秋整治会战,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屯保洁全覆盖,全市755个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式日常保洁,农村人居环境基本达到干净整洁标准。

?

  美丽乡村为百姓带来了美丽生活。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干净平整、山间树木繁茂……这个时节走进四平乡村,入目可见一幅幅天苍野茫、银花珠树的水墨画卷。

?

  东八大村以前是梨树县的落后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八大村不断夯实基础设施,村民文体生活日益丰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

  一位村民笑呵呵地说:“别看我们村不大,但生活环境好,夏天有树有花,冬天白雪飘飘,出门都是景,周末好多城里人专门开车过来休闲旅游。现在我们的生活跟城里一样便利。”

?

  为实现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梨树县投资1.2亿元,建设县道刘六线、白刘线等农村公路160公里;实施农村粪污、边沟、柴草垛专项整治行动,改造农村厕所3000户,环境面貌大为改观;打造省级美丽乡村3个,“小天池”景观、绿色大通道名扬全省。梨树县被确定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梨树镇、蔡家镇蔡家村、霍家店街道岫岩村、康平街道八里庙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

  近年来,伊通满族自治县在省级专项资金的带动下,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650余个,全县新修建水泥路696.9公里、沙石路949.58公里、围墙72.3公里、石砌或U型槽排水沟313.4公里、桥梁307座、涵洞635个,小流域治理完成179.7公里;新建村部9个、农民文化广场159个。2020年末,全县187个村部、181个村卫生所全部完成达标建设。

?

  双辽市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15年以来,总计投资8.71亿元,新修、改造农村公路1717公里,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88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屯屯通;造林绿化23.68万亩,绿化村屯518个,实现了村边、路边、水边、宅边“四边”绿化全覆盖;2016年以来,完成危房改造5174户,改造无害化旱厕1.2万户;投资3.6亿元实施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让农民喝上了“放心水”。

?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英雄城四平任重道远,惟有奋斗!

新起点!中国农机院举行研究生开学典礼

新起点!中国农机院举行研究生开学典礼

9月8日,中国农机院隆重举行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中国农机院领导班子成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研究生导师、2021级新入学研究生及在校全体研究生共同分享了这一美好时刻。典礼由中国农机院副院长、研究生院执行院长苑严伟主持。

中国农机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刘小虎以《风劲潮涌请扬帆》为主题,寄语新生:一是潜心科研,勇于创新,崇尚科学精神;二是精于专业,执着专注,弘扬工匠精神;三是砥砺青春,严谨学风,练就高尚人格,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科技强国伟业,以认真的态度、不倦的精神、虚心的襟怀,提升学术能力、涵养家国情怀,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让青春在科学探索中绽放光彩,努力成为堪当中华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刘小虎院长强调,新时期中国农机院研究生教育工作将深入贯彻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增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让研究生成为新时代“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和“强农兴农”的核心力量,为国家科技兴盛、农业兴旺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随后,新生代表和校友会代表分别分享了入学感言和学业经历。

开学典礼还特别邀请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原中国农机院院长陈志导师为研究生讲授开学第一课《情怀与价值——学农知农、爱农惠农》,缅怀了阳早寒春的高尚情怀和崇高追求,回顾了建国前夕老一辈农机专家奠定我国现代农业工程发展基础的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陈志会长号召同学们,农机事业大有可为,农机科研工作有意义、有意思、有挑战、有未来,要向农机前辈学习,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实现乡村振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为鼓励研究生潜心科研,规范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国农机院研究生院特设立研究生奖学金,成立研究生会和研究生校友会。刘小虎院长为研究生会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方宪法副院长为学生代表赠发《器利农桑——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科技文集》。

此次开学典礼正值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刘小虎院长向全院导师、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学生代表向导师代表韩增德、汪瑞军、刘立晶致敬献花。

最后,2021级研究生表演了精心编排的节目,全体研究生庄严宣誓:崇尚科学精神,恪守学术诚信,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播种绿色,收获健康,为推动中国农业机械技术进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奉献青春!

新车的磨合期换机油应在什么时候最佳?

新车的磨合期换机油应在什么时候最佳? 如需要帮助,请联系 kefu@nongji1958.com或直接拔打电话 010-64882623,我们会尽快帮你解决

标签:建设   农田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2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