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举办首次农机产品集中试验鉴定试点现场观摩活动(安徽省以项目为抓手助推农机化技术储备)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安徽省举办首次农机产品集中试验鉴定试点现场观摩活动(安徽省以项目为抓手助推农机化技术储备),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安徽省举办首次农机产品集中试验鉴定试点现场观摩活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安徽省以项目为抓手助推农机化技术储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安徽省举办首次农机产品集中试验鉴定试点现场观摩活动

2、安徽省以项目为抓手助推农机化技术储备

3、安徽省全链条做强果树产业

4、安徽省全面开展地膜回收利用

安徽省举办首次农机产品集中试验鉴定试点现场观摩活动

安徽省举办首次农机产品集中试验鉴定试点现场观摩活动

8月3日,安徽省在岳西县举办农机产品集中试验鉴定试点现场观摩活动。作为首次开展农机产品集中鉴定,本次活动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的大力支持与指导。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党委书记、副站长刘旭,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胡刚,岳西县县委副书记、县长何斌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活动并讲话,各市县农机部门负责同志、重点农机生产企业代表等70余人参加活动。

刘旭书记在讲话中对近年来安徽省农机化工作改革发展成果和安徽省农机试验鉴定站突出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集中鉴定”有利于整合资源,提高鉴定效率;有利于规范管理,提高鉴定质量;有利于交流互鉴,提升鉴定能力。他强调,鉴定机构、农业部门和农机企业三方要准确入位、协同发力,在新的发展阶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实现农民群众“有好机用”“把机用好”的新局面,共同推动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胡刚指出,开展“集中鉴定”活动是省农机试验鉴定站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农机试验鉴定和农机技术推广会议精神的创新。通过“集中鉴定”,充分发挥好市、县农业农村部门作用,加强农机企业的协调配合,努力提高丘陵山区农机鉴定供给水平和效率。他要求农业农村部门要转变工作思路,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农机企业要积极主动,全力配合好“集中鉴定”工作;农机鉴定机构要聚焦主业主责,创新方式方法,优质规范工作。他强调农业农村部门、农机鉴定机构和农机企业三方要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合作共赢。在新的征程中,把全省农机鉴定工作开展好,把全省农机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好,把“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好,把“集中鉴定”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品牌打造好,持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各市县要借鉴岳西经验,分区域开展好活动,把 “集中鉴定”作为为民为企办实事品牌持续打造下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农机鉴定力量,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增光添彩!

在集中鉴定现场,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总站的领导和专家在厅党组成员胡刚的陪同下,对集中鉴定进行了现场指导,本次集中鉴定将对7家企业47个农机产品集中换证和发证。

安徽省以项目为抓手助推农机化技术储备

安徽省以项目为抓手助推农机化技术储备

10月底,安徽省农机推广总站先后赴怀远县、濉溪县、埇桥区开展示范项目试验验证督查工作,在怀远县、埇桥区开展了不同类型谷物联合收割机收获损失率对比测定试验。

怀远县针对不同类型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收对比试验研究,综合分析不同类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在不同产量条件下机收损失率、破碎率、油耗率、生产率等指标,探究适宜安徽省的低损失水稻联合收割机机型。

埇桥区针对不同类型玉米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收对比试验研究,综合分析不同类型玉米联合收割机在不同品种、不同产量条件下机收损失率、破碎率、油耗率和生产率等指标,探究适宜安徽省的玉米联合收割机机型及应用条件。

目前两县均已完成年度工作,进入数据整理及总结阶段。在濉溪县,使用不同的耕整地机械对田块进行作业,并使用不同行距的播种机进行播种,测定其对作物赤霉病发生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探究最佳防治赤霉病的机械化生产耕作播种方式。探索在不同耕种条件下小麦赤霉病发生的程度状况,寻求具有代表性的、稳定可靠的耕种机械化技术路线及机具配套方案,达到降低传统生产作业模式赤霉病发生概率,实现增产增效的目标。

近年来,安徽省农机推广系统先后承担实施了部级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服务支持、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部级试验验证等农机化项目,充分发挥项目的载体作用,在开展农机化技术示范推广的同时,针对主要农作物生产薄弱环节进行试验探索,总结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工艺流程、机具配置方案、技术操作规程及生产经营模式。围绕科技攻关、推广示范、农机化产业项目,不断锻炼队伍,储备技术,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快了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

一是以科技攻关项目为基,加强技术转化。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油菜产业体系建设等项目,围绕技术难点,农机农艺融合开展多项试验及研究,取得丰富成果,同时培养和提高了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开展试验示范的能力。

2016年对各省围绕油菜生产机械化的研发、试验、推广等多项成果进行总结梳理提炼,完成了“油菜机械化精量播种与联合收获技术研究及推广”的成果评价,获2014—2016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奖一等奖。同期完成了“油菜秸秆还田农机农艺互适性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成果鉴定,获2014—2016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奖二等奖。

2017年安徽省农机推广承担的粮丰二期(江淮平原农田循环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完成验收,同期完成粮丰三期“江淮西部(安徽)水稻小麦丰产节肥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并通过电动施肥机的科技成果评价。

针对近年来持续阴雨天气条件下的稻麦轮作区小麦种植问题,凤台县对播种机具及稻茬麦种植方式进行改进并及时总结凝练,省农机推广站组织专家完成了(凤台)稻茬麦高畦降渍机械化播种及配套技术测评工作。

2018年省农机推广总站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项目实施,围绕“优化施肥节本丰产增效关键技术”和“节能安全干燥设备选型及技术集成”开展深入研究。

二是以示范推广项目为主,加强技术应用。2017年安徽省承担部级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服务支持项目(农机),该项目涉及水稻(怀宁县、天长市、霍邱县)、玉米(埇桥区)、大豆(涡阳县)3种作物5个县市区。2018年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涉及水稻(舒城、庐江、和县、南陵)、玉米(泗县、界首)、大豆(谯城)3种作物7个县(区)。

自2014年部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实施以来,安徽省先后共有22个市县(区)承担了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工作,推动全省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进程加快。

另2016年、2017年在埇桥区实施了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下达的“秸秆还田、离田机械化技术验证项目”,通过试验验证,为皖北地区完善小麦、玉米、大豆生产技术模式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技术支撑。2018年承担了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关于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试验验证,肥东及庐江两县开展了不同机具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减量施肥同步侧深施肥机械化技术试验。

同年在无为、当涂、含山3县开展油菜毯状苗高效移栽机械化重大引领性技术示范,示范面积达到500亩,实现苗-机-田的有效结合,有效解决了安徽省稻茬田腾茬迟导致油菜种植时间晚产量低以及冬闲田等问题,提高了安徽省油菜种植机械化水平。

三是以自列试验项目为辅,加强技术储备。2016年自列了4项农机化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宿州市、蒙城县的麦玉轮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泗县的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大豆板茬播种技术试验;怀远县的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技术试验;宿松县的棉花机直播试验;休宁县的菊花烘制新技术推广试验工作。

2017年自列项目2项,在怀远县开展了水稻不同栽插方式与减少无机肥和增施有机肥对比试验,验证水稻钵苗摆栽、半钵苗栽插、毯状苗机插3种水稻种植模式和7种增施有机肥减少无机肥处理。在固镇县探索秸秆还田+深翻+整平集成技术对比试验,验证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深翻掩埋+旋耕整地+小麦旋耕播种,以及秸秆还田+深翻掩埋15、20和25cm的3种深翻掩埋技术模式。

各市县区也结合自身发展与需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加强技术储备,不断补齐安徽省农机化发展的短板。宣城市开展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机械化种植不同方式对比试验示范;蒙城县开展液压反转双向深耕栅条犁深翻整地作业和圆盘重耙深翻后整地作业试验验证,对引进的液压翻转犁、圆盘重耙等大型耕整地机械,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械作业进行适应性考察。

安徽省全链条做强果树产业

安徽省全链条做强果树产业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省果树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上获悉,安徽省提出未来果树产业发展“551”目标:到2030年,安徽省将建设以砀山梨为代表的皖北片区、以长丰草莓为代表的皖中片区、以怀宁蓝莓为代表的沿江片区、以六安桃为代表的皖西片区、以宁国干果为代表的皖南片区等5个果树生产片区,全省果树面积稳定在500万亩以上,果树产业综合产值1000亿元以上。

  “目前全省果树栽培面积达600万亩,其中水果面积为340多万亩,产量580万余吨,一产产值350多亿元。”省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高正辉介绍,“十三五”末全省水果面积较“十二五”末增加83.48万亩,其中,桃发展较快,有120多万亩,居全国第4位,猕猴桃、蓝莓栽培面积增长翻两番。目前,全省梨面积稳定在80万亩、占全国第8位,葡萄栽培面积60多万亩,石榴、樱桃栽培面积稳定增长。在果树体系岗站专家、农业部门、农技人员等共同努力下,果树科技普及率90%以上。2022年,全省水果亩均产值1万多元,水果产业发展直接带动200余万生产与经营者增加收入。

  “围绕‘551’目标,未来几年安徽省要基本建立满足产业发展的果树创新体系、成果转化体系和主要果树产业链。”省农科院院长徐义流表示,要强化砀山酥梨、怀远石榴等传统特产果树优势,培育六安脆桃、怀宁蓝莓等一批新兴特产果树品牌,为打造农业强省、增加农民收入贡献“果树力量”。

安徽省全面开展地膜回收利用

安徽省全面开展地膜回收利用

“小满前后,种瓜种豆”,当前正值小满,是农民忙于夏收夏种的重要时节。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增温、保墒、保肥、除草,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农业生产中采取的一项传统增产措施。

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聚乙烯为原料的普通PE地膜,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为减少农田土壤和农村环境污染,广大农民要提高对地膜残留危害的认识,增强法制意识,科学使用和回收地膜,以实际行动推动安徽省地膜回收处理行动取得实效。

1. 残留地膜危害大

一是危害土壤。残留地膜在土壤中会阻碍水的渗透,降低耕地抗旱能力,造成土壤板结和破坏土壤理化性状,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后果。二是危害农作物。残留地膜造成土壤肥力下降,阻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降低肥料利用,导致种子难以发芽,根系不能正常发育,最终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三是影响农事操作。残膜会缠绕在农机具上或堵塞播种机,影响农事操作和播种质量。四是影响饲草品质。残膜夹杂农作物秸秆中,影响饲草料质量和商品性,并对秸秆饲用打捆等机械化作业造成技术障碍。

五是危害牲畜性命。牛羊误吃残膜后,会阻隔食道影响消化,甚至死亡。六是破坏农村环境。残膜弃于田边地头,被风吹至房前屋后、田间、树梢,影响农村的环境景观,造成“视觉污染”。

2. 选购地膜要达标

国家对地膜产品有强制性国家标准,选购时要认清两个关键点:一是地膜厚度不得小于0.01mm;二是每卷地膜必须附有产品合格证,明显位置上标有“使用后请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字样。建议购置地膜时索要并妥善保管发货票。

3. 使用地膜要科学

选用厚度适中、韧性好、抗老化能力强的地膜产品,采取行间覆盖措施,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地膜的田间覆盖度;优化耕作制度,通过粮经、蔬菜轮作,减少地膜覆盖。

4. 回收地膜要积极

农作物种植前和农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捡拾残留在耕地中的废旧地膜,并将捡拾的废旧地膜及时交到有关回收网点便于再利用,严禁将废旧地膜随意丢弃或者焚烧。

5. 造成污染要处罚

未按照规定及时回收农用薄膜是违法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农业投入品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未按照规定及时回收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包装废弃物或者农用薄膜,或者未按照规定及时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交由专门的机构或者组织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由地方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积极行动起来,切实履行残留地膜回收义务,减少“白色污染”,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标签:农机   试验   安徽省   技术   鉴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3298.html